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一點小信仰

第5章 一段過去

一點小信仰 米奇.艾爾邦 2739 2023-02-05
  我該先告訴你,我為什麼要逃避這件寫祭文的差事;我也該先說一說,這整件事開始的時候,就宗教信仰來說,我站在哪一個位置。老實說,我什麼位置都不是。你知道基督教是怎麼說墮落的天使嗎?你知道可蘭經又怎麼說埃伯利斯,就是那個因為不肯向上帝的造物行禮而被逐出天國的精靈埃伯利斯②?   在地球上,墮落沒那麼戲劇化。就只是漂泊。到處流浪。   我知道。我就是這樣。   哦,我本來也可以做個信仰虔誠的人。我有一百萬個機會。這機會,從我小時候住在紐澤西州中產階級聚居的郊區、父母為我報名去上大法師每週三天的宗教課程就開始了。其實,我可以開心迎接這機會的,然而我去上課的樣子像是個被帶走的囚犯。我(和附近少數幾個猶太男孩一起)坐上休旅車,車子開走,我望著窗外我那些基督徒朋友在街上踢球玩耍,心裡好生羨慕。為什麼是我要去上課?我想著。上課時,老師會分發椒鹽麻花棒。我恍恍惚惚地吸吮麻花棒上的鹽粒,直到鈴響,重獲自由。

  到了十三歲,同樣是受到父母敦促,我不僅完成了成年禮③要求的訓練,我還真的學會朗讀《摩西五經》,也就是舊約聖經的前五卷。我甚至被選為星期六早晨的固定讀經員。我會穿上唯一的一套西裝(當然是深藍色的),站在木箱上,我得墊高身量才看得到經文。大法師照例站在幾呎外,看著我朗讀。儀式之後我可以跟他說幾句話,討論那個星期的聖經內容,但我從來沒這麼做過。我只跟他握手,然後就忙不迭鑽進父親的車,回家去。   高中那幾年再一次出於父母的堅持我唸私立學校,半天研習俗世知識,半天上宗教課程。在研習代數和歐洲歷史的同時,我研讀原文的《出埃及記》、《民數記》、《列王記》、《箴言》。我寫過專題報告討論方舟與嗎哪、卡巴拉經典、耶利哥城牆。我甚至為了翻譯《塔木德》的註釋學過古阿拉美語,還分析拉希與麥摩倪德斯等十二世紀的學者④。

  而後,我進了以猶太學生為主的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為了補貼學費,我在波士頓郊區的猶太教堂主持青年團契。   換言之,我大學畢業、即將進入社會的時候,我對我的宗教熟悉的程度,在我認識的俗世人當中堪稱無人能及。   然後呢?   然後,我可以說是完全把它拋開了。      不是反叛。不是某種喪失信仰的悲劇。只能說是如果我夠誠實的話,這只能說是我漠不關心。沒必要。我的體育記者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每天工作滿檔。星期六上午趕場看大學足球賽,星期天早上則看職業足球賽。我從來不做禮拜。誰有那種時間呀?我好得很,身體健康,賺了錢。我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不需要向上帝求什麼。而且,在我看來,只要我不害人,上帝對我也沒什麼好要求的。我和上帝的關係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起碼我心裡這麼想。我不奉行任何宗教儀式;我跟各種信仰的女孩子約會。最後我娶了一個出身半個黎巴嫩家庭的美麗黑髮女郎。每年十二月,我買耶誕禮物給她。我們的朋友開玩笑:猶太小子娶了信基督教的阿拉伯人,祝你們好運。

  一年一年過去,我對於旗幟鮮明的宗教抱持尖酸刻薄的看法。太把神明當一回事的人,都會使我退避三舍。我在政壇和體育界看到太多故作虔誠姿態的偽君子譬如,離開情婦就去做禮拜的國會議員、剛犯完教規就雙膝下跪與全隊隊員一起禱告的足球教練這些例子使得情況更糟。更何況,美國的猶太人就和虔誠的基督徒、穆斯林或穿紗麗的印度教徒一樣,經常咬著牙不吭聲,內心忐忑,覺得外界的人不喜歡自己。   所以我絕口不提信仰。      事實上,那麼多年的宗教薰陶,只在我心裡留下一滴火星。我還跟我童年時進進出出的紐澤西州那家猶太教堂有聯繫。出於某些原因,我始終沒有加入其他教會。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沒有道理可言。我住密西根州相距六百哩耶。

  我大可找個更近的地方做禱告。   但我捨不得從前的老位子。每年秋季,我總要搭飛機回老家,站在父親和母親身旁,參加大節期禮拜⑤。也許我太固執,不願意改變。也許這件事不夠重要,不需要為它煩心。於是,很意外的就這樣默默保持了一種模式:   我從出生開始,就跟著一位牧師而且始終只跟這位牧師。   奧勃特.路易斯。   他也只帶領一批會眾。   我們在這方面都一輩子沒改變。   這,我以為,是我和他唯一相同的地方。      ②可蘭經記載,上帝創造亞當後,令手下精靈(天使)保護亞當,並向他行禮,但埃伯利斯(Iblis)拒絕。他被逐出天堂後,處處與人類為敵,於是又被稱做夏坦(Shaytan),意思是敵人。

  ③猶太孩子滿十三足歲所舉行的儀式。行此儀式之後,就被視同成年人,必須遵守律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結婚,也可以擁有個人財產。此儀式很簡單,主要由當事人在諸如安息日禮拜之類的公開場合,朗讀一段《摩西五經》(Torah)或其他經典選文。富裕的家庭往往會在儀式後大宴賓客,以示慶祝。   ④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荒野中流浪,缺糧,上天降下食物給他們,這就是嗎哪。《出埃及記》第十六章對嗎哪有詳盡的描述,現代學者仍在考證這種食物究竟是什麼東西。   卡巴拉(Kabbalah)也譯作猶太神祕學或祕典,試圖解釋無限、永恆、不可知的創造者與其有限而不免一死的造物之間的關係,是研究希伯來聖經的基礎。

  《約書亞記》第五、六章記載,以色列攻打耶利哥城,耶和華指示約書亞,一連六天,每天派所有士兵繞城一周;到了第七天,繞城七次,然後令祭司吹號角,眾人大聲呼喊,城牆就整個坍塌下來。   《塔木德》(Talmud)是記載與解釋猶太教律法、條例與傳統的經典,經過代代擴充,如今已超過兩百五十萬字。   古阿拉美語(Aramaic)是一種閃族語,紀元前十二世紀到紀元後十二世紀通行於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當時使用的日常語言。聖經有部分是用這種語言寫成。多位塔木德學者的著作也用這種語言書寫。   拉希(Rashi)是一位拉比Shomo Yitzhaki的別號,活躍於十一世紀後半的法國,在他手裡完成了《塔木德》與希伯來聖經的第一套完整註釋。他的著作是現代猶太研究者必讀。

  麥摩倪德斯(Moshe ben Maimon),活躍於十二世紀後半的西班牙,他研究《摩西五經》成績斐然,也是《塔木德》律法的權威。   ⑤大節期(High Haiday)指的是從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到贖罪日(Yom Kippur)之間的十天。猶太新年在猶太曆七月的第一天,這使得大節期通常落在陽曆九月或十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