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活在當下

第2章 第二章

活在當下 李焯芬 18675 2023-02-05
  當下,敬愛我們的父親和母親   兩張賬單   美國某地有一條法律:凡年滿十四歲的孩子,必須為父母做些諸如洗碗、洗地、剪草之類的家務。   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尼克給媽媽寫了一張賬單:   .尼克幫媽媽到超級市場買食品,媽媽應付5美元;   .尼克自己起床疊被,媽媽應付2美元;   .尼克清洗地板,媽媽應付3美元;   .尼克幫媽媽剪草,媽媽應付10美元。   .以上合計:20美元。   尼克寫完後,把紙條壓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覺去了。忙得不可開交的媽媽看到這張紙條後,笑了笑,順手在上面添了幾行字,放到尼克的枕邊。   早上醒來後的尼克,看到這樣一張賬單:   .媽媽過去十四年含辛茹苦地養大了尼克,尼克應付0美元;

  .媽媽教小時候的尼克學走路、說話,尼克應付0美元;   .媽媽每天為尼克準備早、午、晚餐,尼克應付0美元;   .媽媽每個週末陪尼克去學琴、學游泳、學打球,尼克應付0美元;   .媽媽每天為尼克祈禱,祝願他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尼克應付0美元。   .以上合計:0美元。   這張紙條,至今仍被尼克珍藏著。它告訴尼克,真正的親情和愛,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那是無條件的、不計回報的。   停一停,想一想   在你的心裏,是否也曾經出現過張尼克的賬單?   你有沒有想過,父母會要求你欠債還錢?   親情的價值,在於它的無價,有錢也買不到。   最後一份晚報   老王從一個飯局中走出來時,已是晚上九點多鐘了。

  因為在飯桌上喝了點酒,街上又沒有出租車,他只好順著公園旁邊的環形路,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走。   走到一棵樹下,一個影子忽然從樹梢下閃身出來,嚇了他一跳!   借著路邊的燈光,睜著朦朧的眼睛,看了看,是個女孩,六、七歲的樣子。   他清了清嗓子,鎮靜一下情緒,正準備再舉步繼續向前走,那孩子在他身後喊:叔叔,叔叔,您等一等。他停下腳步,回過頭來。   叔叔,您能不能幫我到前面那個報亭買份報紙?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五十米的地方果然有個報亭。   買報紙?他有些驚訝。   嗯,買份《羊城晚報》。孩子邊說邊將一枚硬幣放在他的掌心。   他很詫異,心想:你怎麼自己不去呢?但他沒說出口。天這麼黑,一個大人對孩子的這一點小要求不能不滿足吧。

  拿著錢,他就走過去了,將錢遞給那位賣報的婦女,取了報紙,轉身往回走。   那孩子還站在樹底下。   你怎麼站在樹底下呢?他問。   我怕被我媽媽看到。   你媽媽?你媽媽在哪兒?   就是那個賣報紙的。   他的酒醒了一大半。   你怎麼從你媽媽那兒買報紙呢?他怔怔地看著小女孩,問。   小女孩低頭摩擦著手上的報紙,說:我晚上給她送飯時,她還剩下一份報紙,她說如果不賣掉,明天就沒人買了。我在這裏已等了她一個小時,她肯定是賣不掉了。   他看著小女孩說這番話的時候,她的媽媽已在收拾攤子。   小女孩把報紙往他手裏一塞:叔叔,給您看吧。我回家了。說完,她從樹影下跑開了。

  停一停,想一想   此刻,老王的酒意頓時全消了。   一個小小的女孩,尚知道怎樣去體貼自己的母親,他自己呢?   事實上,他已好久沒有回家看望老母親了。   慚愧之餘,他決定這個週末好好地回家一次,而且以後也要定時多回去看望母親才是。   討錢的小乞丐   黃先生再一次來到他十分熟悉的火車站,他又要出差了。他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途中度過。   他其實已厭倦了這種奔波的生活,心裏最想念的,是上小學的兒子。一想起兒子,他就渾身充滿力量。   不過,正是由於自己整天漂泊,妻子和兒子才能過上安逸的日子,兒子才能上寄宿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想到這些,他的心情稍為舒暢了一點。

  距離開車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他隨便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漫步,藉以打發時間。   太太,行行好。聲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聲音望去,他看見前面不遠處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伸出了小手,尾隨著一位高貴的婦人。那個婦人牽著一條毛色純正、閃閃發亮的小狗,匆匆趕路,生怕小手弄髒了她的衣服。   可憐可憐我,我三天沒有吃東西了,施捨一元吧。   可能由於甩不掉這個小乞丐,婦人轉回身,怒喝一聲:滾!   幸而小乞丐站穩住腳,只是滿臉失望。   真的是缺了一行也不成世界,黃先生想。聽說,專門有一種人,靠乞討為生,甚至還有藉此而發大財的呢。還有一些大人,專門指使一幫孩子乞討,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說不定,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觀察;也說不定,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能完成當天的配額,回去就要挨處罰。

  不管怎麼說,這孩子也怪可憐的。這個年齡本來該上學,在課室裏學習。   這個孩子跟自己的兒子年齡相若,可是這個孩子的父母也太狠心了,無論如何,應該送他上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   黃先生思忖著,小乞丐走到他後面跟著,攤著小髒手:先生,可憐可憐我吧,我三天沒吃東西了。施捨一元吧。   不管這個乞丐是生活所迫,還是欺騙,黃先生心中一陣難過,他掏出一枚一元硬幣,遞到他手裏。   謝謝您,祝您好運!   小男孩黑色的頭髮都結成了一個板塊似的塵垢,全身上下只有牙齒和眼球是白的,估計他自己都已忘記上次洗澡的時間了。   樹上的鳴蟬在聒噪,空氣又悶又熱,像龐大的蒸籠。黃先生不願意過早去候車室,就信步走進一家鮮花店。

  有幾次,他在這裏買過鮮花送給朋友。賣花姑娘認出了他,忙打招呼。   您要看哪一種花?小姐訓練有素,禮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說買甚麼花,以勉強加於人。   這時,從外面又走進一個人,黃先生瞥見那人正是剛才的小乞丐。那個小男孩很是認真地端詳櫃台上的每一種鮮花。   您要看哪一種花?小姐按例又問,可她心裏不認為小乞丐真的會買。   一束萬壽菊。小乞丐竟然開口了。   要我們送到甚麼地址嗎?   不用,但請您寫上獻給我最親愛的人,下面再寫上祝媽媽生日快樂!   一共是二十元。小姐一邊寫,一邊說。   小乞丐從破衣服的口袋裏嘩啦嘩啦地摸出了一大把硬幣,倒在櫃台上,每一枚硬幣都磨得亮晶晶的,那裏面可能就有黃先生剛才給他的。

  他數出二十元,然後虔誠地接過那束花朵,轉身離去。   黃先生也是時候乘上火車了。   火車終於駛出站台。黃先生望著窗外,外面下起雨來,路上沒有行人,只剩下各式車輛。   突然,他在風雨中發現了那個小男孩。看見他手捧鮮花,一步一步緩緩地前行,他似乎忘記了身外的一切,其瘦小的身體更顯單薄了。   他的前方是一塊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著風雨怒放著。   火車的速度愈來愈快,黃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陣強烈的沖擊在那乞討的屈辱和失望背後,在那又骯髒又瘦小的身體中,所隱藏的,竟然是對逝去的母親的揪心牽掛,一顆誠摯而高尚的親心。   停一停,想一想   目睹這一幕,黃先生決定出差回來之後,馬上帶同小兒子到老人院去探望老母親,並且以後要經常地這樣做。

  他決定以後要好好珍惜眼前人,在母親有生之年多盡孝道。   兒子尋道記   從前,在北方的山村裏,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後來,年輕人由於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活的痴迷樣子,苦勸過幾回。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佛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裏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擋,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裏出發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於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而高僧也慈悲地接見了他。   席間,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

  當他向高僧求問佛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路。吃過飯後,你立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上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個人就是你所要找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那人為師,成佛又有何難?   年輕人聽後大喜,遂叩謝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了懷疑。   快將回到家,他差不多已徹底失望了。   日暮時,他沒有再投宿,乾脆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   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敲著家門。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誰呀?   是我,你的兒子。他沮喪地答道。   很快地,門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裏,借著燈光,母親流著淚端詳他。   這時,他一低頭,驀地發現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   剎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甚麼都明白了。   年輕人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面前。   停一停,想一想   年輕人苦苦尋找多時、想要侍奉的佛,正是自己那位慈愛無量,恩深如海的母親。   正如《大集經》上說的: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你也曾經走過年輕人尋佛那兜兜轉轉的路嗎?   母親的祈願   陳先生這幾天在吃飯時,喉部常常有火辣辣的痛感,在母親的反覆催促下,妻子陪他到附近的醫院做了一次檢查。   檢查結果,讓他目瞪口呆︱醫生稱他患上了致命的喉癌。   當時他眼前一黑,萬念俱灰。神情恍惚地回到家,他勉強打起精神,對母親說自己沒有甚麼大礙。   在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日子裏,他躺在床上,無奈又無聊地打發日子。   儘管他把病情對母親守口如瓶,可是不久之後,母親還是知道了真相。年近八十的老母親,抱著他哭啞了嗓子唉,眼看著白髮人要送黑髮人了。   從那以後,每天晚上,母親都跪在她供奉的菩薩面前,為他祈禱。見此,他滴血的心頭,像撒了把鹽。   那天,他躺在床上發呆,兩眼紅腫的妻子來到床前,吞吞吐吐地對他講母親這幾天不吃不喝,好像患病了。   他一聽,就急了,來到母親面前,提出要陪她去醫院看病。   母親聽後,卻連連擺手拒絕。他明白,她不忍再給已負債累累的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夜裏,他向妻子提出要陪母親去大城市裏的醫院看病,有生之年,再盡最後一次孝子的責任,妻子含淚點頭。   第二天早晨,妻子謊稱要跟丈夫去市立醫院看病,並想母親陪著一塊兒去,幫忙照料,母親果然中計。   到醫院後,怕母親看出甚麼破綻,他硬著頭皮,先做了一次檢查,然後才哄著母親也做一次詳細的體格檢驗。   下午,檢查結果都出來了,他抓過來,一看驚呆了!   ︱他患的,是咽炎而不是喉癌;而母親,卻患有胃癌。   母親知道化驗結果後,跪在醫院的地上,老淚橫流:謝謝菩薩成全   見母親在地上長跪不起,妻子抽泣著對他說:自從您病後,媽每天晚上都向菩薩祈禱,希望把您的病轉到她身上去   她從口袋裏掏出一把黃紙條:您看這是母親寫好之後焚燒的。   他抓過那紙條展開一看,黃紙紅字,格外醒目:   菩薩顯顯靈,母命換子命。   停一停,想一想   這位老母親做的,就如《父母恩重難報經》上說的: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這就是慈母恩深如海洋啊!   作為子女的,我們為母親,奉獻過多少?   謹在此,願天下所有慈母欣慰喜樂!   一生的牽掛   一位年青人大學畢業了,他到一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工作,每個月他都會回家看望年邁的母親。   每次回家後,母親都對他說:孩子,把您用過的車票留給我吧,蠻好看的!他笑一笑就把車票送給母親。晚上他和母親閒話家常,母親看來真的開心透了。   後來,他戀愛、生子,就把原來一個月回家一次,改成了兩個月才回去一次。   後來,他升職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於是他半年才回一次家。   後來,他買了小轎車,再也不坐公共汽車,於是回家再也沒有車票留給母親了。   十年過去了,他成了那個城市的市長。   有一天,晚上家裏電話響起,是老家的弟弟打來的長途電話,說母親突患腦溢血,生命垂危。   一個多小時以後,他趕到來,探望母親。這時,他才發現,母親已白髮蒼蒼,衰老憔悴。   這次相見一面,是最後一面。天亮時,母親去世了。   他帶領兄弟姐妹們,辦完了喪事,安葬了母親。   當整理母親的遺物時,他從那個祖傳的樟木箱子裏,翻出了一本中學課本。   翻開來一看,啊,書內竟整齊地夾著一疊車票那是他當年每次返鄉看望母親時留下的車票。   他的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他後悔,為甚麼母親健在的時候,不多回幾次家?他還突然想起,這麼多年來,母親還從未到過他的四房兩廳的豪宅裏住過一個晚上。   要回到城市去了。他隨身帶著那一疊花花綠綠的車票,作為對母親的永恆紀念。   停一停,想一想   孩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   為人子女的,儘管在外邊如何忙碌,宜多點回家看望老人家,哪怕只是停留短暫的片刻。   謊話   兒時,家裏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裏的飯分給孩子吃。   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餓。   男孩漸長大,勤勞的母親常用周日休息的時間去縣郊農村河溝裏撈些魚來給孩子補鈣。孩子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裏的魚肉夾到母親碗裏,請母親吃魚肉。母親不吃,又用筷子把魚肉夾回男孩的碗裏。   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   上初中了,為了繳交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就去鄰近的火柴廠領些火柴盒回家來,晚上糊了掙點零錢補貼家用。   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   男孩說:母親,睡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   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睏。   高考那年,母親請了假送男孩參加高考。時逢盛夏,烈日當頭,固執的母親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一杯剛泡好的人參茶叮囑孩子喝。望著母親乾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茶遞過去讓母親喝。   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   父親病逝之後,母親又當爹又當娘,靠著自己在縫紉店那點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地養活了幾個孩子,供他們念書。   街口電線桿下修理手錶的李叔叔知道後,大事小事就找借口過來幫忙,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錢糧來幫補男孩的家裏。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左鄰右舍對此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都勸母親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親多年來卻守身如玉,始終不嫁,別人再勸,母親也斷然不聽。   母親說:我不愛。   孩子大學畢業做事後,已退休的母親就在附近菜市場擺了個小攤維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知道後,就常常寄錢回來補貼母親,母親堅決不要,並將錢退了回去。   母親說:我有錢。   男孩留校任教兩年,後又考取了美國一所名牌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畢業後留在美國一家科研機構工作,待遇相當豐厚,條件好了,身在異國的男孩想把母親接來享享清福,卻被老人回絕了。   母親說:我不習慣。   晚年,母親患了胃癌,住進了醫院,遠在彼岸的男孩乘飛機趕回來時,手術後的母親已是奄奄一息了。   母親老了。望著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母親,男孩悲痛欲絕,黯然淚下。   母親卻說:孩子,別哭,我不疼。   說完,在謊話中度過了一生的母親,終於閉上了眼睛。   停一停,想一想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說真話可能會對對方造成傷害,甚至把人們拋入痛苦的深淵。   也有時候,一句基於親情或善意的假話,又可以催生出美麗的生命之花。   不死的愛   一位醫生朋友曾跟我說:在我的教學和醫療生涯中,我接觸過許多感染了愛滋病毒的孩子。與這些特殊的孩子交往,教懂了我許多東西。而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終生的,是一份蘊藏在一個小背包裏的強大生命力和勇氣。   這是有關辛格的故事   辛格的母親,是愛滋病毒感染者,他在出生時,就已被感染。辛格弱小的生命,就這樣在藥物的維持下開始了。   在他五歲時,醫生在他的胸腔大靜脈內,安裝了一條管子。這條管子與一個輸液泵相連,輸液泵就裝在辛格背上的一個小背包裏。藥物就靠這個泵不斷地通過管子輸入辛格的血管。有時,他還需要吸氧氣。   辛格卻從不願因此而放棄享受快樂童年的任何機會。   我常看到,他穿著一件紅色外套,背著裝滿藥品的背包,用一輛小四輪車拖著氧氣瓶,在醫院的後花園裏玩耍、奔跑。   活著,讓他由衷地快樂;活著,使他充滿活力。這使所有認識辛格的人都感到吃驚。   辛格的媽媽常逗他說,因為他跑得太快,所以需要給他穿紅色衣服。這樣,當他在後花園玩耍時,她很快就可以透過窗戶認出他。   可怕的病魔連辛格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精力充沛的孩子也不肯放過。辛格和他的母親都病得非常嚴重。很顯然,辛格已經沒有生存的希望了,他母親開始告訴他關於死亡的一些事情。她安慰辛格說自己也即將離去,他們不久就會在天堂裏重逢。   在辛格彌留之際,他悄聲說:我就要死了,可我一點兒也不怕。我死時,請給我穿上紅色的衣服。媽媽說她也要來天堂。當她來到時,我一定在玩著,我得確保她能很快的找到我。   停一停,想一想   肉體上的死亡不足懼。   愛無處不在,甚至能跨越生命的藩籬。   三封遺信   一位有三個兒子的母親不幸身患癌症,終年四十八歲。   喪禮上,三個兒子坐在前面,聆聽司儀對亡者的追思。在他們各自的口袋裏都有一封母親的臨終書信。   大兒子亞積畢業於演藝學院電影系,雖是一名電影道具管理人,卻滿口對電影作出毀譽評論之詞︱媽媽,那齣片子不倫不類!、那齣片子毫無趣味!等等,這些是他和母親經常的話題。   此刻,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過往是否太過浮誇?在天之靈的媽媽會原諒他的好高騖遠和誇誇其談嗎?   他打開那封已經讀了十遍的信   最親愛的亞積:   此信只寫給您一人收閱並存念。   我希望您知道:我一直是最愛您的。也許因為您是我腹中第一個萌動的胎兒。對母親來說,這是一個永恆、不朽的奇蹟。   您曾經與爸媽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困難歲月,曾經一起飽嘗苦寒,經受過失敗。   您曾經是弟弟們小時的模範,您的弟弟們把您吹得比肥皂泡還要大。您打嗝時最神氣,最早學會說話,跑得也最快。您是我們第一個養大的孩子。   由於父母的笨拙,您洗澡時也許感到很難受。由於我們的無能,尿布也許裹得太緊。但您也得到了一些珍貴的東西:父母的耐心、精力、青春和興奮。   我們給您的,是您父親和我生命裏所能給予的最好的那部分:我們在艱苦生活中的奮鬥和由此得來的成果。   您是我們那六大冊嬰兒照相簿的主角就仿如一部兒童百科全書。   您是我們家一切的開始,我永遠愛您!   媽媽   二兒子史蒂夫雙眉緊皺著,他回憶起一件往事   幾年前,全家去鄉村度週末,偏偏留下他看家。為此,他心中憤憤不平。   媽媽回來後第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他倔強地回答:你為甚麼認為在我身上一定發生過甚麼事呢?   媽媽只得將警察局的檢控告票念給他聽。   史蒂夫遺憾地回想,當初為何不向母親認錯呢?媽媽肯定是會原諒他的啊。他慢慢展開信箋:   最親愛的史蒂夫:   您可能不會相信,可我還得如實說:我一直是最愛您的。   您經常在外面大鬧天宮、幹盡傻事,可您並沒有因此倒下,反而變得更為成熟、強壯。   我最欣賞、喜愛的,是您的激情和獨立不羈。   您小時可能穿過破衣服、玩過舊玩具;您也許從來沒有第一個去嘗試我家任何新奇的東西,可您卻總是活得比別人漂亮。   我們在您身上找到了快樂和慰藉。儘管您抱著狗打滾親吻,冬天裏忘記戴帽子上學,都不會因此生病。   每逢星期六您回家時,很少得到特殊的照顧。然而又是您,使我們擺脫掉生活中的煩愁苦悶,享盡天倫之樂。   您成長於我們為創業而奔波忙碌的年代。可當我們眼前一片迷惘時,是您的純樸自然,使我們重新認識到人的價值,返璞歸真。您用您對生活的火熱感情激勵我們熱愛生活。   您是個不屈不撓的孩子,我永遠愛您!   媽媽   小兒子湯姆只有十四歲。過於細小的黑色禮服緊繃地穿在他的身上。他從來沒有哥哥的福分,因為在他少年時,父母已經逐漸年邁。父親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和孩子們玩橄欖球;母親也沒有興趣再去整理那些棒球明星的卡片了。   他曾經怨恨自己生長在一個沒有生氣的家庭裏,而他的母親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   最親愛的湯姆:   作為母親,本不應該對誰有所偏愛,但我一直是最愛您的。   正當爸爸、媽媽感到青春年華將從我們身上逐漸消失時,您降臨人世。您使我們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有生命的光和熱。   您使我們的頭髮變黑了,您加速了我們的生活步子,抬高了我們的肩膀,喚起了我們的想像,激發了我們的幽默。   您使我們再次領略了五彩繽紛的人生。   您好像一下子長大成人了。也許是我們不願意去追憶流逝的時光吧。而您得到的,往往只是殘舊的球棒,還有不能再行駛的電動玩具火車而且,您還面臨著一件我們當初沒有想到的事:那就是我們終將老去。   然而,正是從您的成長中,我們進一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和愛的偉大。   我喜歡您那三十五歲般的忍耐、五十歲般的實際和九十歲般的悲天憫人之心,但我更喜歡一個將上述各種品格融於一身的十四歲的您。   您雖然有時笨拙愚鈍,卻是永遠超然不俗。   您是我們生活中的頂點,我永遠愛您!   媽媽   葬禮上,鄰家的兩個女人悄悄說:你看看那幾個沒有母親的小伙子,多叫人心酸啊!   可不是,我聽說醫療費用已經使他們傾家蕩產,她沒有給孩子們留下一點東西就去了。   然而,也有人以為,她給孩子們留下了難以估量的愛;留下了極大的耐心和一生的精力;留下了生命裏她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東西:熱愛生活、積極面對人生;留下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停一停,想一想   儘管三個孩子的性格迥異,際遇亦不盡相同,可是對母親來說,每個都毫無疑問地是她最親愛的孩子。   那是沒有分別心的母愛。   少年十五二十時   當韋利還不到十七歲的時候,就決定要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母親使出渾身解數,想使韋利打消這個念頭。但到最後,她還是無可奈何地在服役許可書上簽了字。   完成了軍訓之後,韋利得知自己將要派往位於菲律賓的蘇碧灣海軍基地服役。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這麼遠的地方。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韋利已來了菲律賓快兩年了。一天,他的少校長官傳召他到長官辦公室。在韋利的印象中,他是個不錯的人,能為部下設想。   少校正在閱讀文件。韋利的神色有點緊張,站在辦公桌前等候問話。   過了一會兒,少校抬起頭來說:軍士,為甚麼你半年多沒給母親寫信了?   韋利感到膝蓋有些發軟。半年多?有這麼長的時間嗎?韋利暗自尋思。   我沒有多少話可寫啊,長官。   少校看著韋利,知道這只是個借口罷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這些年輕的海軍士兵一有空閑就盡情玩樂,把其它的事情統統拋諸腦後。   少校告訴韋利,他的母親透過美國紅十字會,費盡周折才和韋利的上級聯繫上,訴說兒子很久沒有寫信的情況。然後他問韋利:你看見那桌子了嗎,軍士?   是的,長官。   拉開最上面的抽屜,裏面有紙和筆。然後,坐下來,給你母親寫封問候信。   是,長官。   韋利寫完一封簡短的信,又站在少校的面前,聽候指示。   軍士,我現在命令你:以後每周至少給你母親寫一封信!明白了嗎?   在這以後的軍旅生活裏,韋利一直執行著上級給他的這個命令。   三十五年後,母親已是白髮蒼蒼,精神狀況也每況愈下,以致韋利不得不送她去康復醫院療養。   當韋利回家整理她的東西時,發現有一個杉木匣子。   打開一看,在匣子的底層,是一紮用鮮艷的紅絲帶繫起來的信。這些信,都是韋利當年從菲律賓寫給母親的。   那個下午,韋利就坐在母親房間的地板上,認真地讀每一封信。讀著讀著,他禁不住流下淚來。   到了此刻,他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的年少無知曾給母親帶來多深刻的憂傷。她望眼欲穿,他卻音訊全無。及後,她用心珍藏著他寫的每一封信,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在長官命令下給她寫信的。   如今,韋利恍然大悟,母親卻已垂垂老矣。   現在,韋利再也不需要一個指揮官在他面前發號施令,命令他要經常給自己所關愛的人寫信了。   停一停,想一想   韋利要在歷經人世間的滄桑後,才終於明白:母愛是永恆的守望,永恆的眷愛,那是人間最彌足珍貴的財富。   你又是否已經明白了?   現下心裏有好好保管著這份財富嗎?   爸爸不愛我?   雪麗自小覺得爸爸不太疼愛她。他只是每天刻板地上班下班,似乎把照顧她的責任,全交給了媽媽。   爸爸偶爾還會板起面孔來訓她罵她,完全不像媽媽那樣體貼她、了解她、護著她。   小時候有一次,雪麗在超市偷了一塊糖果。爸爸硬要她把糖果送回去,並向售貨員道歉;但媽媽卻明白她只是個孩子。   雪麗在運動場打秋千跌斷了腿,在前往醫院途中一直抱著她的,是媽媽。   爸爸把汽車停在急診室門口,管理員叫他駛開,說那處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爸爸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甚麼車?旅遊車?   在雪麗的生日會上,爸爸總是顯得不大相稱。他只是忙於吹氣球、布置餐桌、做雜務;把生日蛋糕推過來給她吹蠟燭的,是媽媽。   雪麗翻閱相片時,同學總是問:你爸爸是甚麼樣子的?   天曉得!他老是忙著替別人拍照。   她和媽媽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勝數;但爸爸和自己的合照,卻沒有幾張。   雪麗還記得有一次媽媽叫爸爸教她騎自行車。她叫爸爸別放手,但他卻說應該是放手的時候了。她摔倒之後,媽媽跑過來扶她,爸爸卻揮手要媽媽走開。雪麗當時生氣極了,決定要給他點顏色看。   於是,她馬上再爬上自行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爸爸看著她,只是在旁微笑著。   雪麗念大學時,所有的家書都是媽媽寫的。每次她打電話回家,爸爸似乎都想跟她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聽。   雪麗結婚時,掉眼淚的是媽媽;爸爸總是默默地在旁幫忙,沒有說甚麼話。   雪麗從小到大只聽過爸爸說過這些話:你到哪裏去?甚麼時候回家?自行車有沒有氣?又或者,不,不准去。   爸爸好像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他對女兒的愛意。   雪麗生下第一個孩子以後,對為人父母添了一點體會。她忽然想到:會不會是爸爸心裏關愛著我,而我卻未能察覺呢?   停一停,想一想   是的,父愛往往是有別於母愛的。   他的愛,總是較含蓄、是兒女不一定容易體會得到的。   父愛往往細水長流、潤物無聲。   當孩子長大後,這種關愛就會隨著歲月,愈來愈讓人感受良深,並且歷久而彌新。   如雷的鼻鼾聲   小李經過幾年的打拼,終於在城裏買了一套兩房一廳的公寓,娶了一個賢慧的妻子,幸福地生活著。   過年的時候,他把父親和妹妹從鄉下接到城裏過節。房間不夠,他決定與父親共睡一張床,而讓妹妹與妻子同睡。   晚上,父子倆長談之後,就上床睡覺了。但他沒有馬上睡去,而是強打精神,一直堅持到深夜,聽不到任何聲響,確認父親已經睡去之後,才沉沉地睡去。   因為他睡覺時總是鼻鼾聲如雷,為此妻子曾屢屢抱怨過,所以他同樣怕吵得父親不能入睡。   第二天早晨,父親已早早地起了床,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   妻子很懂事,問父親昨晚是否睡得好,父親的回答是肯定的。她想,這也不枉丈夫一片苦心了。   早飯後,他們夫婦倆一起上班去。父親說不想外出,想留在家中。   才走了一會兒,小李忽然想起,自己忘了拿辦公室的鎖匙,於是轉身返回家中,一進門就聽到客廳傳來巨大的鼻鼾聲。   他看到了一個在沙發上沉睡著的蒼老的父親,突然記起母親生前也曾像他妻子一樣,常常抱怨父親的鼻鼾聲,吵得她每晚都無法入睡   停一停,想一想   原來徹夜無眠的不是他,而是他那位慈愛的父親!   在生活的細節上,我們又有沒有關顧過親人的感受?   醉酒鬼   朗尼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熟練的陶藝製作家了。他和妻子共有兩個兒子。   一天晚上,他的長子覺得胃部痛得很厲害,但是他和妻子都以為這只是普通的腸道疾病,而沒有多加注意。   不幸,男孩得的卻是急性闌尾炎,在那天晚上,他意外地死了。   朗尼認為:如果不是由於他的粗心大意,兒子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在這個極大的犯罪感的壓抑下,朗尼的情緒急劇地變壞了。   不久,他的妻子也離開了他,留下六歲的小兒子與他相依為命。這使得本來已經很糟的局面更加惡化了。   朗尼受不了這兩件事給他帶來的打擊,就試圖在酒精中尋求幫助和解脫。沒過多久,他就變成了一個酒鬼。   隨著對酒精的迷戀愈來愈深,朗尼所擁有的一切,開始一點一點地失去他的家,他的房子,他的陶藝事業最後,朗尼在舊金山一家汽車旅館裏孤獨地死去了。   一位鄰居聽到朗尼去世的消息時,他為朗尼那悲劇的一生作了如下的總結這真是個徹底的失敗!他完全浪費了生命!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位鄰居開始對自己早年對朗尼的苛刻評價有所反思。因為,他認識了朗尼那位現在已經成年的小兒子亞倫。   亞倫是他所認識的最仁厚、最精細和最富愛心的人之一。   鄰居觀察著亞倫和他的孩子們,看見他們之間洋溢著關愛之情。他知道那種仁慈和愛心一定源自某處。   鄰居很少聽到亞倫談論他的父親,要為一個酒鬼辯護是多麼的困難啊!   一天,他鼓起勇氣問亞倫:有一件事,讓我感到很迷惑,他說:我知道你主要是由父親撫養長大的,那麼他究竟怎樣使你成為這麼一個這樣仁厚和成功的人呢?   亞倫平靜地坐在那兒,仔細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他說:從我懂事起,一直到我十八歲離開家,爸爸每天晚上,都到我的房間裏來,給我講做人的道理,給我無限的關愛和鼓勵。   這位鄰居這才意識到自己過去認為朗尼是一個失敗者的想法是多麼的愚蠢。他雖然沒有給兒子留下甚麼物質財富,但是他卻用無限的父愛,培養出一個非常善良無私的好兒子。   停一停,想一想   父愛如傘,為子女遮風擋雨;   父愛如雨,為子女洗濯心靈;   父愛如路,引領著子女成長;   可父愛也往往是較隱晦的、不知不覺的、潤物無聲的。   粉紅色的鬱金香   那是一個北國秋日的上午,西西和她的丈夫剛剛搬入第一幢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   向窗外望去,她看到父親正在前院的草坪上神秘兮兮地忙碌著。她的父母就住在附近,聽說女兒搬家,父親就跑過來幫忙。   您在那裏忙甚麼呢?她高聲問道。   父親笑著抬起頭來:我要給您一個驚喜。   她了解自己的父親,他所製造出的驚喜,可謂千奇百怪。經營批發業的他,經常會利用廢料自製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她小時候,父親僅用幾個輪子和木板,就給孩子們造成了一輛玩具車。還有一次,她在家裏舉行萬聖節晚會,父親特意做了個番瓜燈,並將它綁在掃帚把上,然後躲在門外的灌木叢裏,等客人來敲門時,他就會突然將綁有番瓜燈的掃帚伸到客人面前,把他們嚇一大跳。   而那一天儘管西西一再追問,父親卻不願多說。由於她正忙著整理新居,最後就將父親的驚喜忘到了腦後。   直到隔年的三月初,在一個天色陰沉、濃雲密布的日子,她站在窗前,望著草坪上的殘冬積雪,無奈地在心中想著:這嚴冬為何還遲遲不肯離去呢?   忽然間,她看到在一堆積雪上,竟神奇地浮現出一抹粉紅,難道是她產生了幻覺嗎?   西西瞪大了眼睛仔細察看,在院子的另一邊分明還有一點淡黃,給沉寂已久的大地增添了生氣,她拿起外套急不及待地跑出去看個究竟。   原來,那是一束束鬱金香的花芽,錯落地散布在前院的草地上,有奶白的、淡紫的、淺黃的和她最喜歡的粉紅。   嬌小的花芽在凜冽的寒風中搖擺。   這一定就是父親給她的驚喜吧!他知道冬日的昏暗與淒涼經常會令她的心情抑鬱,還有甚麼比這小花更能適時地帶給她一片生機呢?   她胸中充滿了一股暖意,不僅是為了自己在這殘冬時節能有鮮花相伴,更因為自己有一位如此知心的父親。   此後每年的早春,父親種下的鬱金香都會如期綻放。而每次鬱金香綻放時,就會讓她想起父親常常用以鼓勵她的那句話:   艱難的日子即將過去,堅持下去,不要氣餒,光明就要來臨。   也許是因為疏於理,過了幾年後,鬱金香開得不如以往那樣茂盛了,漸漸地,西西的院子裏就再也看不到鬱金香了。   她懷念那有鬱金香相伴的日子,但是那一段時間,她特別忙碌,加上她對園藝又一竅不通,想叫父親來再重新種一些球莖,但每日被生活的瑣事與工作的繁雜所困,最終還是將這件事擱在一旁。   幾年之後,父親突然去世,全家人沉痛萬分,隔了許久心情始能平靜下來。   雖然她知道父親依然會在冥冥之中陪伴著她,但她仍然格外思念父親。每次想到父親今後再不能給她帶來驚喜,也再不能幫她種植那解除殘冬抑鬱癥的鬱金香時,她更傷心不已。   又過了四年,在一個陰沉凄冷的早春午後,她忙完工作後開車回家,突然感到自己的心情是那樣的沮喪。她知道一定是冬季抑鬱症再一次來襲。這似乎已成為她每年必要經歷的一段痛苦日子,但這一次她卻覺得好像還有一些別的原因。   驀然地,她記起了那一天正是父親的生日,不禁又開始追憶起父親在世時的一些往事。   有一次,她看到他將自己身上的大衣脫下來送給無家可歸的人。他經常會不定期地與經過商店門前的陌生人聊天,一旦得知他們窮困潦倒、飢寒交迫,便會將他們帶回家裏飽餐一頓。   此刻,西西又禁不住對父親思念:父親現況如何?他好嗎?他現在甚麼地方?難道真的會有傳說中幸福的天國嗎?   不知不覺間,她已經到了家門,走下車。   她習慣性地掃了一眼那仍然死氣沉沉的草地。然而她突然楞住了,就在那泥濘的草地與早已變為灰色的殘冬積雪當中,迎著凄冷的寒風,赫然挺立著一朵粉紅色的鬱金香。   而這時距離父親為她種植鬱金香那一天已經有十八年之久了!   這一顆球莖怎麼會在深埋於泥土之中這麼多年後,才發芽開花呢?難道這又是父親在冥冥之中給她的驚喜?難道他是要借助這朵小花向她問好?父親的話又在耳邊回響起來:   堅持下去,不要氣餒,光明就要來臨。   停一停,想一想   儘管那朵粉紅色的鬱金香僅僅綻放了幾天,但卻堅定了西西這個傳承自父親的生活信念   堅持下去,不要氣餒,光明就要來臨。   她感到這才是對父親最好的追思與懷念。   父親節的禮物   這是三藩市典型的六月天,涼爽而陰沉。當喬治讀著報紙的時候,才注意到在東海岸緬因州(Maine)的老家是多麼的炎熱。   他得悉父親節很快就要到了。父親節,正如母親節一樣,對於他從來不意味著甚麼。他只覺得,這些節日對於商人來說是最好不過了,對於孩子們來說也可占著便宜。   放下報紙,喬治看到書桌上那張老照片那是以前在緬因州老家某個夏天裏照的。父親和他站在一起,他們的手臂繞著,放到對方的肩上。   他靠近細看照片,父親微笑著,露出了上排的牙齒,精神煥發,像一個曲棍球運動員。   那時父親還年輕,常常在海灘上追逐他,教他划船、溜冰、劈木柴,顯得很健壯。   現在,父親已垂垂暮年,七十多歲高齡,眼睛深陷,頭髮灰白。他仍然抽煙不減,嗜酒如命,喬治仿佛能嗅到他的威士忌和月桂酒的味道。   為了生活奔忙,已許久沒有見過他了。於是,喬治決定給父親掛個電話。   下午好。喬治高聲大叫著。   母親拿起另一個話筒,告訴父親戴上助聽器。   我把它放在衣袋裏了。父親說。喬治能聽見他摸索的聲音。   您母親說我是個十足的笨蛋,她也許是對的。   您還是很大聲呢。母親說。   父親不再理睬她,問喬治最近怎樣。他說了一下近況。   做自由撰稿人很好,父親大聲說道:但是,您需要有點保障。您不能讓自己立足於沙洲之上。您受過大學教育,為甚麼不好好利用它?如果生了病,您說怎麼辦?您知道住醫院要花多少錢嗎?   我無法計算,喬治說,然後迅速轉移話題,您仍是抽煙太多,酒也喝得太多,又缺少運動,吃的都是些不太健康的食物,而您總是死性不改。   您說得對,但我比我的同輩人的命都要長。父親說這話時一點都沒有自誇的跡象。   聽著,我知道父親節就要來了。   噢?那語氣,好像是從來沒聽說過似的。   喬治好像有很多話想說,也想謝謝父親在他小時候和他一起參加曲棍球比賽、國際象棋比賽,給他買書,還有那可口的大龍蝦。   他也不能忘記過去四十四年來父子之間的不和諧,他們爭吵過、失望過、彼此傷害過。但是,那些事情似乎很遙遠了。   喬治想向父親道歉,他曾經一拳打在父親的眼睛上那年他才十八歲。   我抱歉我曾跳到您的汽車頂篷上弄破了它。他誠懇地說。   您那時只有六歲。父親抿著嘴輕聲笑著說。   他又說:您還記得嗎?在板球俱樂部裏,我想餵驢子吃胡蘿蔔,您輕輕拍打牠的臀部,牠卻起腳踢您?   是的,父親大笑著,那該死的傢伙猛踢我的膝蓋。您總認為那是可笑的。   還有您帶我登上了那些船。他補充說:我最喜歡船!   但我還是不能說服您去參加海軍。我總希望您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   他沒再說甚麼。   我們飛到加州,父親繼續說:在您被徵召入伍去越南打仗前,我們前來向您告別。我們當時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您。   我知道。他說,感到有塊東西哽著喉嚨。   我們經常為您祈禱。父親說,聲音顫抖著,我們為了得到您的信而活著。   我也為了收到您們的信而活著。喬治說著,眼睛有點濕潤了,哽咽著清了一下嗓子。   我希望,您有一個快樂的父親節,謝謝您做我的父親!   父親沉默良久,沒有說出一句話。   您知道他已得到了甚麼禮物?母親在另一個話筒裏問兒子。   我知道。他答道,然後說了再見。   掛斷電話後,他看著那張在緬因州老家時和父親一起拍的老照片。擦乾眼淚,微笑著細看照片,大聲地擤擰著鼻子。   停一停,想一想   是的,他知道父親得到了甚麼   一個令他牽掛了一生的兒子,給了他一份足堪告慰的關愛和表率。   而這也是一份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了。   電話鈴響了   一次,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坐。我發現,他給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撥了兩次電話號碼。第一次撥過之後,鈴響三聲就掛斷,再撥第二次,然後才通話。   第一次打不通嗎?我隨意問。   不是。   是沒想好說甚麼?   也不是。   那為甚麼要撥兩次?   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媽媽都是接電話非常性急的人,只要聽見鈴聲響,就會跑著去接。有一次,媽媽為接電話還讓餐桌腳把小腳趾撞傷了,腫了很長時間。從那時起,我就和兩老約定,接電話不准跑。我先撥一次,給他們預備的時間。   這番話令我十分感動。   平日,他雖然常說要孝敬父母,但我沒有刻意放在心上。而這個小小的細節,不正是孝敬父母最生動的一個例子嗎?為了讓父母多一份安全和從容,多撥一次電話號碼,這是一件再瑣碎不過的事,然而也是對父母的一份體貼,一份細緻的關愛。   停一停,想一想   難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只著緊付出一天的愛?   在特別的節日送上禮物,總比不起在日常細節中也表現出關愛。   心靈札記   念親恩   愛護子女,是動物的天性。   在中國的青藏高原上,牧民之間,流傳著一種莊嚴的跪拜母愛的儀式,起源於一個凄美動人的母愛故事   話說高原上有個獵人,某日發現了一群藏羚羊。獵殺藏羚羊是違法的勾當。可這獵人見獵心起,不顧一切準備射殺藏羚羊。   羊群驚覺起來,迅速向遠處逃散,獵人舉槍狙擊。   體格壯健的藏羚羊跑在前面;較年幼的小羚羊則落在後面。追到一個峽谷時,絕大部分的藏羚羊,都敏捷地縱身跳過峽谷,只掉下了一隻母羊和牠幼小的羊羔。   盜獵者很快追上了在崖邊的母子倆。   藏羚羊的彈跳能力很強,高速奔跑時能跳數丈遠。還沒有長大的小羚羊卻跳不了那麼遠。   很明顯地,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小羚羊不是跌入深谷摔個粉身碎骨,就是落入盜獵者的手中,而母羚羊自己則是絕對有能力跳過峽谷逃生的。   盜獵者快追到峽谷邊緣時,但見母子倆同時縱身跳起。可是,在彈跳的那一瞬間,母羊放慢了速度,幾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當的力量。母羊在半空中先於小羚羊下降。小羚羊在下降途中穩穩地落在母羊的背上,並以此作為支點作第二次彈跳,順利地跳過峽谷,降落在對面的山崖上。   而母羊卻因此跌落深谷摔死了。   這一幕令盜獵者震驚不已。他跪倒在地,含著淚把罪惡的獵槍掉到山谷裏。   從此以後,青藏高原上,有了跪拜母愛這莊嚴的牧區風俗儀式。   藏羚羊尚有這種至情至性的母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就更不用說了。   古往今來,孝道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在中國,孝更是眾善之源,故有百善孝為先之說。   孔子的學生,曾參與編寫的《孝經》,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古代啟蒙時最先讀的書。即使是皇太子,讀書識字也得先從《孝經》開始。   歷史上,有五位皇帝曾經親為《孝經》寫過註釋,包括唐玄宗及清順治帝。   佛教亦是非常重視孝道的。   許多的佛教經典,包括《佛傳》、《阿含經》、《六度集經》、《雜寶藏經》、《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都有大量講及孝行的內容。特別是《父母恩重難報經》,更詳盡地描述了母親的十恩   一、懷胎守護   二、臨產受苦   三、生子忘憂   四、咽苦吐甘   五、回乾就濕   六、哺乳養育   七、洗濯不淨   八、遠行憶念   九、深加體恤   十、究竟憐憫   經中還有不少謁頌,例如: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等。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父母章亦有謁頌:慈父恩高如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   《大集經》更云: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意即要待父母如佛一般。   佛教不單主張孝養和尊敬在生的父母,還積極提倡懷念已去世的父母,乃至前世的父母。中國民間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節,就是借著布施善行,回向父母慈養之恩。   還有不少民間流傳的孝行故事,例如本篇所輯錄的兒子尋道記,也是源於佛教信仰。   歷代不少高僧均重視孝行。例如明代的禪師憨山德清和近代的虛雲和尚。他們出生時,母親就去世了。但兩人都曾三步一拜,九步一叩地參訪五台山,以報母恩。   星雲大師亦曾於母親晚年時,把她從大陸接到台灣佛光山奉養,直至老奶奶辭世為止。佛教對孝道的重視,於此可見一斑,與儒家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亦十分契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