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中國傑物傳

第11章 (第11則) 耶律楚材

中國傑物傳 陳舜臣 8621 2023-02-05
成吉思汗就這樣把草原的規則帶入了他所征服的地區。耶律楚材也許是因此而燃起一股使命感,覺得自己有教導蒙古皇帝的責任。為百姓哭就是耶律楚材終身不變的姿態。      【美髯宏聲,帝偉之】   俄語裡把中國稱為Kital。Kital是在中國北方遊牧的蒙古民族,其複數詞音近契丹,因此中國便以此而把它稱為契丹。這個民族於十世紀時強大起來,在包含北京在內的北方中國建立了一個遼王朝,與北宋對峙,屢屢簽訂和約。   對中亞的人來說,中國就是契丹。這個名詞傳到歐洲之後,連英語裡的Cathay也表示中國的意思,還被用來作為航空公司的名字。   遊牧狩獵民族一旦出現卓越的領導者,就立刻形成龐大的勢力。因為周邊的集團為了分得一份戰利品,都會投入他們的旗下。匈奴的冒頓單于、蒙古的成吉思汗(或是稱帖木兒)、女真族的努爾哈赤皆是如此。

  統一契丹各部族,創建王朝的是耶律阿保機(公元八七二︱九二六)這位英雄。他就是遼太祖。但是臣服於遼的女真族出現了一位名為完顏阿骨打的英雄,便脫離遼而獨立,建立一個金王朝,從沿海附近到遼東都被它納入版圖。   北宋與這個新興的金相約,夾擊遼而把它消滅了。但是金以未履行同盟的約定為由,攻打北宋。北宋的一名皇族南逃後以杭州為首都建立了政權,是在公元一一二七年,這個政權稱為南宋。此後,中國便大致以淮河為界,暫時有兩個政權在南北並立。   耶律氏的遼被金滅掉是在公元一二一六年。人才不足的金便任用遼的人才。遼的皇族也受到金的重用,東丹王耶律突欲的七世孫耶律履便晉升至金的尚書右丞(副宰相)。   元初有名的宰相耶律楚材,就是耶律履的兒子。他誕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一一九○年)。當時年僅二十四歲的鐵木真正在北方的草原上與蒙古各部族征戰,建立起霸權。鐵木真在全蒙古族的大會盟中被推戴,名為成吉思汗,那時耶律楚材十七歲。

  耶律楚材三歲喪父,由母親楊氏傳授學問。他博覽群書;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兼學佛教、老莊、醫卜之說。楚材字晉卿,但因為也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因而以湛然居士之名著稱。他投效金時,成吉思汗已經派出軍隊征討金。   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為防備蒙古軍南下而由燕京(北京)遷都至汴(開封),但是命皇族完顏福興守燕京。二十五歲的耶律楚材也被留在燕京,擔任左右司員外郎的職務。員外郎為郎中(局長級)的次官,是第一線上積極工作的中堅幹部。據說他已經饒有令名。   翌年,燕京降於蒙古。成吉思汗召見耶律楚材,大概他也耳聞過楚材之名。創業時期的君主都會尋求有能力的人才。   楚材身長八尺,美髯宏聲,帝(成吉思汗)偉之。

  《元史》裡這樣記載。宋、元時期的一尺是三十多公分,八尺就是二.四公尺以上,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三國志.諸葛亮傳》裡說,孔明身長八尺。後漢時期的一尺約為二十三公分,八尺相當於一百八十四公分。《元史》常被人稱是杜撰,所以也許是寫耶律楚材傳記的人念念不忘諸葛孔明的事,於是使用了與《三國志》同樣的表現手法。耶律楚材的經歷,的確有一部分是與諸葛孔明相似。   遼、金世仇,朕為汝雪之。   成吉思汗說道。遼被金所滅,這不就成了世世代代的仇敵?耶律楚材是遼皇族的後裔,所以成吉思汗說要為仕於金的耶律楚材雪此世仇。   臣父祖嘗委質(將一身獻給君主)事之,既為之臣,敢仇君耶?   楚材回答道。就在九十年前,遼被金滅掉。但我的父祖仕於金,已經結下了君臣關係,又怎能以國君為仇家呢?成吉思汗似乎被這句話感動了。他把楚材放在自己的身邊,不直呼其名字,而稱為吾圖撒合里。不稱名是對底下之人的一種禮遇。吾圖撒合里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長鬍鬚之人。楚材年輕時就蓄起了一把漂亮的鬍鬚。

  公元一二一八年,受成吉思汗委託攜帶親筆信函的蒙古商隊,在西域的花剌子模國被殺害。一場懲罰性的遠征於翌年展開了。成吉思汗這趟親征西域前後達七年之久,一路追趕花剌子模的王子而由阿富汗出印度河,出裡海的一支軍隊還越過高加索,與南俄諸侯軍交戰,蹂躪中亞。耶律楚材也參加了這趟遠征。    西征軍旅未還家    六月攻域汗滴沙    自愧不才還有幸    午風涼處剖新瓜   這是在遠征西域時所作的一首題為西域嘗新瓜的絕句。這個新瓜就是哈密瓜。在其他的詩上也稱為馬首瓜。博學的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遠征後,更加增廣了見聞。   出征時,楚材的母親剪下一撮頭髮給他。父母的頭髮叫辟兵髮,據說把它帶在身邊可以避開五兵(刀矢等)。鬢邊尚結辟兵髮的句子,就是出自他那首題為思親的詩。同題第二首七言律詩的結尾如下:

   故園屈指八千里    老母行年六十餘    何日掛冠辭富貴    少林佳處卜新居   他的心情就是希望在安靜的地方建一幢簡樸的房子,事奉老母,過著平穩的生活。如果看過佛教信徒湛然居士的詩集,就很了解他的願望。然而儘管如此,他還是不能隱居。因為他相信蒙古帝王的身邊不能沒有他。   【皆賢於臣】   成吉思汗就這樣把草原的規則帶入了他所征服的世界。除此之外,他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耶律楚材也許是因此而燃起一股使命感,覺得自己有教導蒙古皇帝的責任。   投降者從寬處置,抵抗的城市則殺得片甲不留,這就是草原的規則。他們在撒馬兒罕、布哈拉、巴格達等城市屠殺抵抗的居民,破壞城鎮,掠奪財寶和美女而去。如果他們對領土有野心,也許還有其他的做法。成吉思汗的孫子就是在阿富汗被流箭射死,當地居民自然不問男女老幼一律遭到屠殺,甚至連當地生長的草木也被連根拔起。只要是能夠活下來的生物,即使是一草一木,也不容許它存在。耶律楚材認為這是野蠻,它會破壞文明。

  長鬍鬚的耶律楚材,以自己為盾,想要守護著文明。他得先讓對方知道這就是野蠻。因此,必須跟隨在一聲令下數萬人便一命嗚呼的帝王身邊。   西夏有個叫常八斤的著名弓匠,被成吉思汗召見。這個常八斤吹噓說:國家正要用武,像耶律那樣的儒者有何用?耶律楚材對此答道: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呢?據說成吉思汗很欣賞這番話,對他越加信任。   蒙古帝王就是認為他能治理天下而加以任用。耶律楚材以自己的政治專才為傲。   蒙古興起之初,因遠征西域,對中原完全沒有什麼政策,讓官員自己隨興去做。有個名叫別迭的大臣說:   雖得漢人亦無用。不若盡去,令草木暢茂,以為牧地。   結果這句話真的被實行。田地被踐踏,桑樹被砍伐,遊牧民族帶著羊群自北方南下。對此,耶律楚材勸說道:

  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   當時成吉思汗已死,是其子太宗窩闊台的時代。太宗要他試試看,說:   卿試為朕行之。   結果真的獲利。太宗問他:   汝不去朕之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南國之臣,復有如卿者乎?   當時金國苟存於汴,以杭州為首都的南宋也還在。所謂南國應該是指這兩個國家。   在彼者皆賢於臣。臣不才,故留燕,為陛下用。   楚材回答道。意思是說:優秀的人在遷都時都去了汴京,留在燕京的,都是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   太宗賜酒嘉許他的謙虛,即日任命為中書令(宰相)。其實,成吉思汗生前就曾對太宗說:楚材是天賜予我家的人。今後國政要完全交託給他!

  登上這個位子後,耶律楚材想要撲滅野蠻。當時,北京附近的長官、也就是擔任燕薊留後長官之職的石抹咸得卜,生性貪婪又殘暴,恣意殺死了許多人。   楚材聞之泣下,即入奏,請禁州郡,非奉璽書,不得擅徵發,囚當大辟(死刑)者必待報,違者罪死。於是貪暴之風稍戢。   這段話見於《元史》。   北京地方頻頻發生強盜事件。盜匪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拉著牛車到富豪之家行搶。皇帝命中使(天子個人的使者)與楚材去調查。楚材仔細調查,而對方也幾乎並不隱藏姓名身分。這些人都是前述那名留後長宮石抹咸得卜的親戚及心腹,而且相互勾結。他們不僅不隱藏,還公然行惡。判刑後的犯人悉數被逮捕入獄,但猛烈的賄賂攻勢襲向中使。楚材說服中使,要他推掉賄賂,然後將十六名凶徒公開處刑。元凶是權勢之家,有可能會進行報復,但楚材卻敢與野蠻挑戰。

  他曾上奏請頒布禁令十八條於天下,其中有一條是:貢獻禮物,為害非輕,深宜禁斷。這就是禁止送禮令。太宗對所有的禁令幾乎都贊成,唯獨對貢獻有意見:這是送禮者自願饋獻的,應該可以允許吧!對此,楚材答道:蠹害之端,必由於此。並不撤回己見。   凡卿所奏,無不從者。卿不能從朕一事耶?   太宗抱怨道。這件事也見於<元史>。然而楚材對於政治,並非一味地嚴格要求。建國初期,誤蹈法網的人很多,對此毫無救濟之策。楚材奏請下詔:   庚寅正月一日以前之事,一切赦免。   庚寅(公元一二三○年)是太宗即位的第二年,在此之前,法律也不完備,冤案很多。他將之全部一筆勾銷。   因楚材而遭受慘痛教訓的留後長官石抹咸得卜,串通某親王進言說:中書令耶律楚材只用自己的親屬熟人,必定有二心。應該立刻殺了他!太宗逐回其使者,然後命楚材調查與石抹咸得卜有關的疑獄事件。但是楚材沒有承辦這宗調查案,他說:

  此人倨傲,故易招謗。今將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   據說太宗對身邊的人說:楚材不繫念舊怨,實在是一位寬厚的長者,你們也要學習。   【守成者必用儒臣】   蒙古軍進入金的國都汴京(開封)是在公元一二三三年四月。大將速不台於進攻汴京之際,進言要屠城,因為汴京長期抵抗。抵抗的城市要徹底破壞、居民要屠殺是草原的規則。這就叫做屠城。對於這項屠城的進言,耶律楚材當然拼命反對。   將士暴露(勞苦征戰)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   他試著勸說。但身為蒙古皇帝的太宗也固執於草原規則。最後似乎允許依照往例進行屠城。   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於此,若盡殺之,將無所獲。   由於耶律楚材的這項進言,太宗終於決定罪刑止於完顏氏(金皇室一族),其餘不問。   奇巧之工就是技術,厚藏之家就是財富。這並非一時性的富有,而是不斷累積家庭財力,也許又是一種技術。這是蒙古所欠缺的,太宗應該也很清楚。要選擇草原時代的蒙古規則呢?還是南下漢地經略之,使蒙古發展呢?太宗在兩者中選擇了後者。汴京有一百四十七萬人,他們的性命因而獲救。   汴京一陷落,楚材立刻派人尋訪孔子的後裔。找出第五十一世孫孔元措,授與他衍聖公的爵位,給予其林廟之地。禮儀及音律的專家,或是著名的儒者梁陟、王萬慶、趙著等人都被徵召,在東宮進講。   另外,當時汴京有一位金的一代大詩人元好問。他也因為蒙古的野蠻而擔心文明遭到破壞,於是送信給耶律楚材請他保護文化人。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寄中書耶律公書>。   屠城雖然免了,人命獲救,但他們都淪為奴隸,被送給官兵。元好問在幾首詩裡詠嘆當時的情景。    道傍僵臥滿纍囚    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    為誰一步一迴頭   被繩子繫住的俘虜滿滿倒臥在路邊,有篷頂的馬車像水流一樣地通過,女人們邊哭邊跟著維吾爾人的馬走,究竟是為了誰這樣每走一步就回過頭來呢?    太平婚嫁不離鄉    楚楚兒郎小小娘    三百年來涵養出    卻將沙漠換牛羊   在太平的時代,婚嫁不出於村外,柔弱的男孩和女孩三百年來造就了文明,然而如今卻被帶到沙漠去換取牛和羊。   這悲慘的命運,連讀書人也不例外。汴京陷落時,耶律楚材辛辛苦苦救出的,只是國家典禮所需的禮樂專家,其他的仍淪為戰爭奴隸。   汴京陷落的翌年,哀帝自殺,金王朝滅亡。三年後的太宗九年(公元一二三七年)丁酉年,《元史.耶律楚材傳》上有如下的記載:     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業,非積數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爾,可官其人。楚材曰:請校試之。乃命宣德州宣課使劉中隨郡考試,以經義、詞賦、論分為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亦令就試,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為奴者四之一。   這裡他把儒臣比喻為製造器物的技術人員。要說服蒙古權貴,這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考試在第二年舉行,稱為戊戌選試。   獲得行政技術人員是藉口,拯救淪為戰爭奴隸的知識分子似乎才是耶律楚材真正的目的。以知識分子為奴,把他藏起來,不讓其參加考試的主人將判死刑,可見這背後是極大的強權在發動。由於不願意被殺,即使是僅識得一點字的奴隸,奴隸主們必然也會趕他去考試。   戊戌選試並非科舉。科舉是定期舉行的,而考試只有這一回。元朝舉辦科舉是在最了解中國文化的仁宗時期,那是八十年後的事。   耶律楚材可能沒有把這場考試當作定期性的科舉,這必然是因為窮兵黷武的蒙古保守派強力抵抗。進入中原之後,蒙古族的內部應該也有人傾向於文化主義。身為契丹王朝遼的皇族末裔、又曾經仕於金的耶律楚材,比起沒有地位的漢人,或許較有立場去提倡文化主義。主持戊戌選試的劉中,就是耶律楚材推舉的。   楚材死後,壬子(公元一二五二年)時曾有戶籍登記,在這場選試中及第的人家被編為儒戶。因為技術人員靠著父子相傳可以琢磨技術,所以被當成世襲的職業。   殺伐性的遊牧氣氛一籠罩中原,人們立刻變得流離失所。為了營建一個農民能夠安心居住的國家,上層的風氣勢必要和緩下來。耶律楚材緊跟著蒙古皇帝,是出於馮道在二百年前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說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的愛民之心。楚材似乎想要在他與皇帝的友情上,建築起自己的理想。   太宗窩闊台非常喜歡喝酒,每日與大臣們酣飲,耶律楚材屢諫不聽。楚材便持著酒槽的鐵蓋說:連鐵都會被酒腐蝕成這樣,何況五臟!太宗這才好不容易把酒量限制在每日三鍾。鍾是盛酒的容器,三鍾大概就是三杯。不過,據說一鍾是相當大的容量。   有一次,楚材與皇族參加宴會,結果喝醉,倒臥在車上。太宗看見,便靠近車旁搖他。楚材正熟睡,神智還未清醒,說了一句真吵!張開眼睛一看,皇帝就在那裡。   有酒獨醉,不與朕同樂耶?   太宗說著便離去。   楚材慌慌張張戴上帽子去親見時,太宗已經備好酒等著,於是君臣盡歡而飲。這個故事亦見於史書。耶律楚材以前就曾陪皇帝喝酒,從此以後楚材更加深了與皇帝間的友情。   【無罪殺臣也】   蒙古具有軍事優先的體質,軍官的能力很強。他們不僅在軍事方面,任何領域都想介入。耶律楚材便努力在民政方面建立起軍官不能介入的體制。對百姓而言,以武器脅迫人的軍官是很可怕的,而軍官的要求又多半不合理。為百姓哭就是耶律楚材終身不變的姿態。   在安定的政權下,百姓才會幸福,這是楚材的想法。而最安定的政權,就是所有權力集中於皇帝的體制。楚材反對將新占領地送給王公將軍,正是這個原因。   河北有所謂漢人世侯。在金末的動亂時期,地方豪族及任俠之徒便成立自衛團體以防止盜賊,守衛鄉土。知道當地安全後,很多人移居遷入,於是領導者儼然成為領主。蒙古軍南下時,他們率當地居民臣服,領導者被授與官職,這就是漢人世侯。當時河北有數十名這樣的世侯。沒有他們的合作,蒙古也很難恢復地方秩序,因此准許他們擁有徵稅及官吏任命權,作為歸順的報酬,而呈現出小獨立國的風貌。   主張中央集權的耶律楚材,當然會努力限制漢人世侯的權力。依照他的意見而設置的十路課稅所,就是從漢人世族手裡取回徵稅權的機構。課稅所的長官與次官,以漢人知識分子擔任,其屬僚則被編入課稅戶。就像戊戌選試及第者被編入儒戶一樣,這個職位是世襲的,與一般人有所區別,以免他們被外在的權力利用。   對於太宗分割州郡給皇族、貴族作為領地的構想,耶律楚材堅決反對。從蒙古人的性格來看,可以看得出這項作法將招致封建性分裂。最好給王公金帛(黃金、絹)。楚材終於成功地說服了太宗。   耶律楚材的功績,最重要的就是稅制的修改,稱為系納科差法。除了稅糧之外,每兩戶要出絲一斤給政府,每五戶要出絲一斤給王公諸侯。王公諸侯均給予五戶系以取代領地。全國統計起來,數量極多,但人民的負擔卻很輕。一斤是十六兩,一戶的負擔是八兩加三.二兩,總共十一兩多一點,加上地稅、商稅、鹽價等也是極輕的稅率。因此在朝廷會議中,當然有人提出意見說太輕了。對此,楚材說:   作法於涼,其弊猶貪。後將有以利進者,則今已重矣。   蒙古及西域的徵稅觀念是認為若有不足,可隨時徵收。事實上在楚材的時代似乎也有這種想法。輕得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個堪稱為基本稅率的數字。楚材可能是想要把輕徭薄賦的信念深深融入系納科差法裡。   蒙古不善於經濟政策,在這方面,他們有委託給精明的西域商人的傾向。在元代,這些商人被稱為色目人,有伊朗人也有維吾爾人。他們繼承以前粟特(編註:居住在中亞的波斯民族,自古以來即精通貿易,對東西文化的交流貢獻良多)商人的傳統,天生就擅長積蓄錢財。   有一個名叫奧都剌合蠻的色目人,當時還取得太宗皇后禿剌乞納的信任,擔任提領諸路課稅所官,相當於國稅局長官。其實他是所謂的撲買,也就是徵稅承包業者。他說自己能夠把河南的稅收銀一百一十萬兩增加為二百二十萬兩,於是劉忽篤馬、涉獵發丁、劉廷玉等人建請撲買天下之課稅。楚材反對說:此貪利之徒,罔上虐下,為害甚大。但卻被駁回。   奧都剌合蠻說願意以兩倍承辦。把一百一十萬變為二百二十萬,而他實際徵收的恐怕在三百萬以上,上繳約定的金額後,剩下的大概都納入私囊。這種苛斂誅求,人民怎麼受得了。耶律楚材一再拼命反對。但是人稱寬平仁恕的太宗,也被加倍的稅收約定打動了心。今後不但必須南伐,而且還有很多想做的事。他有意讓這個色目人做做看,遂嘲弄大力反對的楚材說:怎麼?你想打架嗎?楚材當時可能已流下眼淚。太宗說:   爾欲為百姓哭耶?姑令試行之!   這件事見於《元史》。   奧都剌合蠻的訣竅是在系納制上再徵收每戶七兩銀,稱為七兩包銀制。這種不合理的作法,不只楚材反對,河北的漢人世侯也大加反對,於是計劃便被擱置下來。   太宗即位十三年而死,接著便是皇后禿剌乞納攝政的時代。取得皇后信任的奧都剌合蠻權勢極大,但每逢有事,楚材便當廷爭論。楚材很危險哪!人人都這麼說,但他並不怕死。   當皇后說出有意把蓋上御璽的空白詔書交給奧都剌合蠻,以便讓他隨時填寫時,楚材說:   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憲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詔。   由於楚材嚴加反對,白紙詔書才作罷。隨後攝政皇后下令:   凡奧都剌合蠻所建白,令史不為書者,斷其手。   耶律楚材對此辯論不已:   國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與焉。事若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況截手乎!   並且大聲說:   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餘年,無負於國。皇后亦豈能無罪殺臣也。   皇后雖然不悅,但因他是先朝舊勳,深為敬憚。   從投效成吉思汗的青年時代起,耶律楚材必已看開了生死,志願成為保衛文化、防禦野蠻的後盾。他詰問禿剌乞納的話有著一股威力。   太宗過世三年後的甲辰(公元一二四四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於任內,享年五十五。據說皇后哀悼而賻贈(奠儀)甚厚。   世上總是有阿諛權勢的小人。知道攝政皇后其實對楚材感到不悅,據說有人控告說:宰相在任內曾將天下貢賦之半據為己有。皇后於是讓身邊的麻里扎去調查這件事。   不論怎樣諂媚皇后的人,也不能把無說成有。若說有,就必須拿出證據來。耶律家有的,全部就是雅好音樂的他所愛彈的琴及阮咸等樂器十多把,一點古今書畫、金石等文物數十卷,這些東西根本抵不上天下貢賦的一半。   耶律楚材死後兩年,定宗即位,奧都剌合蠻失勢被殺。私吞公產的才是他。   耶律楚材死後被追封為太師、上柱國、廣寧王,諡文正。   使中原百姓不至踐刈於戎狄,皆夫人之力也。傳所謂自貶損以行權者,楚材其庶幾歟?   這是《新元史》對楚材的評語。《春秋公羊傳》裡有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的句子,是陳述行使權力者的理想形象。這段話評價耶律楚材已接近這個理想的形象。   明代所編的《元史》以杜撰著名,清末進士柯劭忞於本世紀初撰寫《新元史》補充之。東京帝國大學因這部著作而贈予柯氏文學博士的學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