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帝王之死

第19章 趙雍

帝王之死 柏楊 14080 2023-02-05
時代/紀元前四世紀七○年代|紀元前三世紀○○年代 王朝/趙王國第一任王 綽號/武靈王 在位/二十八年(前三二六|前二九九) 遭遇/被圍沙丘宮‧餓死   一代人傑   在楚王國國王羋槐先生翹辮子的翌年(前二九五),趙王國國王趙雍先生,被叛軍圍困在沙丘(河北省平鄉縣)的行宮之中,活活餓死。   趙雍先生跟羋槐先生,是同時代人物,下場同樣是一場悲劇。但羋槐先生,一輩子窩囊。而趙雍先生,卻是萬人崇拜的一代英雄。   這要追溯到春秋時代的往事。   春秋時代於紀元前五世紀二○年代前四八一年結束,翌年(前四八○),戰國時代開始。中國歷史上時代的劃分,以春秋戰國,最沒有時代性和社會性根據,更沒有政治性根據。當初不過幾個儒家學派的文化人信口開河,後人不加思索的沿用下來。蓋儒家學派開山老祖孔丘先生,曾整理魯國的編年史魯國的編年史名春秋,起自紀元前八世紀七○年代七二二年,止於前已言之的紀元前五世紀二○年代前四八一年,儒家學派把這三百年間的時間,稱為春秋時代,也就是周王朝衰退成為周王國,獨立封國林立時代。春秋時代完結,接著是戰國時代,而戰國時代應起於哪一年?史學家各說各話,各定日期,而且都持之有物,言之有理。其中最權威的一種說法是,應從紀元前五世紀九○年代前四○三年起。蓋該年也,晉國分裂為韓國、趙國、魏國。而司馬光先生的史學名著資治通鑑,就從該年開始。不過,春秋時代結束後(前四八○)到前四○四年,七十七年間,算啥時代?這七十七年比春秋時代更糟,既不能另行成為一個獨立時代,又不能算是周王國的復興。硬用人為的力量丟掉它,既不公平,也不可能。按理應該使春秋時代延伸下去才對,然而,孔丘先生的力量太大,我們既無力使之延伸,只好使戰國時代跟它銜接,應該是合理的也。

  司馬光先生的人雖不可取,但他主編的資治通鑑,卻是中國最好的史書之一。本應上接春秋的,可是,他宣稱他不敢銜接孔丘先生的屁股。一條鞭下來的編年史,遂中空七十七年(前四八○|前四○四)。柏楊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想他可能收集不到這七十七年間的史料,遂假裝謙恭。如果我老人家猜錯啦,那麼,有件事準猜對啦,那就是,聖人可害人不淺。   言歸正傳。   紀元前四○三年,當初烜赫一時,屢當中國霸主的晉國政府,已衰弱不堪。趙、魏、韓,三姓家族,遂開始分割。就在那一年,奄奄一息的周王國政府,發揮了剩餘價值。國王姬午先生,在接受三家貴重的賄賂後,分別封三大家族的族長為國君,建立韓、趙、魏三個封國。晉國國君只剩下一個城,反而像奴才一樣,看三家的顏色,四十七年後的前三七六年,三家索性把晉國最後一位可憐的國君姬俱酒先生,逐出城堡,貶作小民,晉國滅亡。

  三國分晉之後,趙國(首府河北省邯鄲市)最強。   本篇男主角趙雍先生,是趙國第六任國君,他於紀元前三二六年,繼承他爹趙語先生的寶座,然後改建王國。所以他雖是趙國第六任國君,卻是趙王國第一任國王,英氣煥發,雄心萬丈,他了解趙國所處的地緣位置,要想在激烈的戰國時代生存,必須使他的軍隊成為現代化的軍隊。傳統的戰術戰略,以及傳統的武器,必須淘汰。   貨真價實的崇洋   現代化的意義,是指:向最進步的其他國家,學習最進步的東西包括生活方式和戰爭方式。這正是貨真價實的崇洋,柏楊先生就是這種貨真價實的崇洋份子之一。此生為崇洋而活,下世為崇洋而生。有些人僵固得像一粒乾屎橛,總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好,自己既不求長進,還唯恐怕別人長進(甚至唯恐怕民富國強),遂在崇洋之下,裝上西遊記哪吒先生的風火輪:媚外,而成了崇洋媚外。只要把這件法寶唸唸有詞的祭出來,當者無不腦漿迸裂。嗚呼,崇洋跟媚外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這一點如果弄不清,或者故意弄不清,中國就永遠死氣沉沉,人民也將永遠受不盡苦難。

  趙雍先生是中國歷史上主動採取現代化行動,也就是主動採取崇洋行動的第一位君王。大多數君王都是故步自封,把政權看成玻璃罐,捧到手裡,連姿勢都不敢改變,唯恐怕玻璃罐掉到地下跌個粉碎。結果醬在那裡,捧得筋疲力盡,最後來一個倒栽蔥,還是唏里嘩啦。趙雍先生不然,他蓋世英姿,具有超越時代的構想。東周列國志形容他:身長八尺四寸,(柏老按:里的長度變化很少,而尺的長度,隨著時代而有不同,這跟賦稅有關,所以必須專家才能算出八尺四寸折合多少公分)。龍顏鳥口,(鳥口不知是啥模樣,大概有點前噘)。廣鬢虯髯,面黑有光。胸開三尺,氣雄萬夫,志吞四海。他閣下跟普通君王有異,普通君王都喜歡蟄在皇宮裡跟女人混在一起,趙雍先生不然,他的足跡幾乎走遍他的王國,體驗風俗民情,觀察山川形勢。他北到過中山王國(河北省定州市),東到過黃河(山東省境),西到過黃華山(今地不詳),發現他的國家處於四面作戰的危險之境,必須改弦易轍,發奮圖強。

  史記曰:   (趙雍)召樓緩謀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漳河,經河南省林縣)滏(滏陽河,經河北省邯鄲市)之險,立長城,又取藺(山西省離石縣)、郭(郭水,經山西省陽城縣)、狼(狼山,河北省保定縣境)。敗林(蠻族林夷部落)於茌(茌山,山東省茌平縣境),而功未遂。今中山(河北省定州市)在我腹心,北有燕(燕王國),東有胡(蠻族東胡部落,內蒙古及遼寧省南部),西有林胡(蠻族部落,內蒙古毛烏素沙漠東)、樓煩(蠻族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泠山)、秦(秦王國)、韓(韓王國)之邊。無強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樓緩曰:善。群臣皆不欲。於是,肥義侍,王曰:簡(趙鞅)襄(趙無卹)之烈。計胡、翟(即翟國,山西省中部)之利。為人臣者,寵有孝悌長幼順明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此兩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繼襄主(趙無卹)之跡,開於胡、翟之鄉,而卒世不見也,為敵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毌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勳。夫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奈何?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累,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趙雍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於是遂胡服。

  譯成現代語文:   (趙雍)召樓緩先生謀曰:我那些賢明祖先,因時勢世情的運轉,掌握晉國最重要的疆土。雄據漳河(經河南省林縣)、滏陽河(經河北省邯鄲市)險要,建立長城,又佔領藺城(山西省離石縣)、郭水(經山西省陽城縣)、狼山(河北省保定縣境),也曾在茌山(山東省茌平縣境)擊敗過林夷部落,但仍未能徹底把它摧毀。   建立新軍   趙雍先生繼續他的說服工作。   而今中山王國(河北省定州市)逼我腹心,北方有燕王國,東北方有蠻族東胡部落,西方有林胡部落、樓煩部落、秦王國、韓王國。四周都是敵人,我們如果沒有強大的戰鬥力來保護自己,只有滅亡。我認為,歷史上有高度的美名,必然受到當時世俗的譴責。我準備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戰鬥能力。第一步,先改變衣冠,穿胡人的衣服!樓緩先生曰:我贊成。可是,高級官員和貴族群,強烈反對。有一天,元老重臣肥義先生和趙雍先生在一起,趙雍先生曰:先祖趙鞅、趙無卹,用激烈手段,對付胡、翟(山西省中部)。對知禮達情,遵守孝悌長幼順序的人,給予褒獎;對努力工作,在經濟建設上有貢獻的人,加以升遷。這是待部屬的本份。現在,我打算繼續先祖趙無卹先生的路線,向北發展到胡、翟(山西省中部)之地。世人不會重視這種功勛,蓋胡、翟部落太弱,我們只要用很少的力量便可達到目的。其實不使小民過度負擔,正是祖先們的一貫政策。具有突破性創意的人,必然的引起頑劣份子的怨怒。而今,我要下令全國國民,一律拋棄傳統衣冠,改穿洋人(胡)服裝,加強騎馬射箭教育。一旦這麼做,看我們全體譁然,雞貓子喊叫吧,老哥,你說怎麼辦?肥義曰:我聽說過一句話:對所做的事,如果心抱懷疑,就不可能成功。對自己的行為,如果心抱懷疑,也不可能成名。你既然決心要移風易俗,就不必考慮別人議論。嗚呼,建最高事業的,從不跟世俗和稀泥。成最大功勛的,從不跟成群結隊的人磋商。愚昧的人總是安於現實,智慧的人才能瞻望前程。你主意既定,還猶豫啥?趙雍先生曰:我絕不懷疑胡服騎射的功能,只怕人們譏笑。狂妄之輩快樂的時候,智慧的人感到悲哀。愚昧之輩笑得合不住嘴的時候,聰明的人應該警惕。最大的困惑是,贊成我的朋友,對胡服騎射的效果,並不敢肯定。不過,沒有關係,就是全世界都笑我,蠻族的諸胡部落,和中山王國的土地,我一定奪取到手。於是,下令全國國民,一律改穿胡服,學習騎射。

  從趙雍先生跟他兩位智囊的這番對話,可看出趙雍先生洞察力之強和氣魄的雄偉。春秋時代各封國間的戰爭,以戰車為主,彼時的戰車,既不是今天的坦克,也不是羅馬帝國的兩輪一馬式的馳車。而是四個輪子,用一匹馬或兩匹馬;一隻牛或兩隻牛拉的方舟型的玩藝。這玩藝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廣大的中國北方鄉村,仍然使用。柏楊先生小時候,就曾爬到上面撒過尿,以示普天同慶。上面站立兩排兵老爺,大概左三右三,駕駛朋友居於當中稍前。攻擊時萬軍俱動,黃沙滾滾,馬嘶人叫(或牛哞人叫),勢如排山倒海,敵人不死於刀下,便死於輪下,好不得意。防禦時,戰車就成為一個營壘,遠者箭射,近者槍扎。不過,很顯然的,面對洋大人現代化的騎兵部隊,嚴重缺點就完全暴露。它的笨重使它運轉困難,追擊時像一群老烏龜,心裡急如星火,卻硬是跑不快,還沒追三步,敵人已跑得他媽的無影無蹤。退卻時老烏龜如故,除了身陷重圍,被殺淨光外,別無他途。蓋箭可用盡,而敵無窮。而且,必需選擇平坦地區作為戰場,才容易發揮威力。一旦敵人掘下壕溝,便全盤結束。

  戰車已是落伍的武器,必須更新裝備,徹底改組他的武裝部隊,建立新軍。跟十九世紀清王朝末葉,建立新軍一樣,趙雍先生決定組織騎兵。拋棄戰車,使用馬匹。而使用馬匹必須拋棄寬袍大袖,改穿洋大人軍隊的制服。   大辯論(上)   人類是有惰性的,趙雍先生一語擊中要害:愚昧的人總是安於現實。他早就料到,即以專制君王的權力,一下子要全國改變生活方式和戰爭方式,也會遇到阻力。事實上反對的情緒比他想像的還要強烈。蓋反對最堅決的不是小民,而是一位皇族前輩德高望重,趙雍先生的叔父趙成先生。頑固派奉趙成先生為首領,積極抵制。趙雍先生於是把箭頭對準這位王叔,使出恩威兼施,軟硬夾攻手段。   戰國策曰:   使王孫(趙)給告公子(趙)成曰:寡人胡服,且將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聽於親,國聽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故明德在於論賤,行政在於信貴。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後德且見也。今寡人恐叔逆從政之經,以輔公叔之議。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故寡人願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趙)給謁叔,請服焉。公子(趙)成再拜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是以不先進。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聞之:中國者,聰明叡智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今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叛學者,離中國,臣願大王圖之。使者報王(趙雍),王(趙雍)曰:吾固聞叔之病也。即之公叔(趙)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被髮文身,錯臂左衽,甌(福建省)越(廣東省)之民也。黑齒雕題,鯷冠稻縫,大吳(吳王國)之國也。禮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鄉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聖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儒者一師而禮異,中國同俗而教離。又況山谷不便乎。故去就之變,智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聖不能同。窮鄉多異,曲學多辨,不知而不疑,異於己而不非者,公於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國東有河(黃河)、薄洛(漳河)之水。與齊(齊王國)中山(中山王國首都河北省定州市)同之,而無舟之利。自恒山(山西省大同縣境)以至代(河北省蔚縣)、上黨(山西省長治市),東有燕(燕王國)、東胡(東胡部落)之境。西有樓煩(蠻族樓煩部落)、秦(秦王國)、韓(韓王國)之邊,而無騎射之備。故寡人且舟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參胡、樓煩、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趙鞅),不塞晉陽(山西省太原市),以及上黨。而襄王(趙無卹)兼戎取代(河北省蔚縣)以攘諸胡,此愚智之所明也。先時,中山(中山王國)負齊(齊王國)之強兵,侵掠吾地,係累吾民,引水圍鄗(河北省柏鄉縣北),非社稷之神靈,即鄗幾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服,近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非寡人所望於子。公子(趙)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於王之議,敢道世俗之聞。今欲繼簡(趙鞅)襄(趙無卹)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令。再拜,乃賜胡服。

  譯成現代語文:   (趙雍)派侄兒趙給,去晉見王叔趙成先生曰:我已穿上胡服,準備公開接見官員賓客,多麼盼望叔父大人也穿上胡服。在家當然聽命尊長,可是在國則必須聽命君王,此乃古今一貫的道理。子女不能違背父母,部屬不能違背君王,更是歷史上大家共守的規則。現在,我已經改穿胡服矣,只叔父大人不肯更換,因之我恐怕天下人對你提出指責。治國有常法,總以人民福利為第一優先。政治有常規,而以貫徹命令為成功要件。所以,明顯的善政,連低層人士都很明白。而要想政令徹底執行,必須居高位的人先行遵守。 大辯論(下)   戰國策續曰:   我們改穿胡服,並不是為了放縱情慾,拚命享樂。而是為了迎接艱苦的戰鬥,建立救國救民的不世功業。功業完成,自有歌頌讚美。如今,我深怕叔父大人抵制這項決策,特地派人向你解釋。我曾聽說: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對國家有利,就是好行為。任何一樁事業,靠著皇親國戚裙帶關係成功,就不會有好名聲。我想仰仗叔父大人的領導,來完成胡服騎射的偉大變革。因此派趙給晉見,請你務必支持。趙成先生曰:我已經知道君王改穿了胡服,恰好我有病在身,不能行動,因之沒有前往朝拜。現在國王既派你前來,願藉此機會,盡一點愚忠。我聽說過:中國是聰明才智人士居住的地方,金銀財寶萬物匯集的地方,教育最普及的地方,仁義道德最好的地方,詩書禮樂最講究的地方,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地方,遠方外國最嚮往的地方,蠻族部落最羨慕的地方。而今君王突然拋棄一切,卻效法蠻族,穿他們的衣服,習他們的戰法,改變傳統文化,違背固有的善良風俗,取消古代遺留下來的習慣,改變古代遺留下來的道路,已激起廣大人民反感。這是一種叛逆根本、遠離中國的行為,願君王三思。趙給先生回報趙雍先生,趙雍先生曰:我早就知道叔父大人害的是政治病。於是親自去趙成先生家拜訪,面對面討論。趙雍曰:穿衣服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身體,行禮儀的目的是為了做事方便。所以有智慧的人,考察鄉情,使之順應風俗。根據工作效果,而定禮節。目的在於使人民享福,國家強大。剪短頭髮,在身上刺上花紋,在胳膊上刺上彩色圖案,把衣服的大襟開在左邊,(柏老按:中國傳統服裝,大襟可是開在右邊的),這是南越蠻族人民的風俗。把牙齒染黑,用顏色塗抹頭額,用魚皮做帽子,用粗針粗線縫紉,這是吳王國人民的風俗。他們的風俗衣服雖然不同,但他們穿衣服的目的為了保護自己,和做事俐落,卻是相同的也。從這可以看出:背景不一樣,使用的工具也不一樣。面對的困難不一樣,制度自然也會跟著差異。因此政治家才認為:只求有利於國、有利於民,就要去做,絕不僵固執著,拒絕改革。只要可以富民強國,就不去堅持非用傳統方法不可。像儒家學派的經典相同,所建立的制度卻不相同。中國的風俗相同,教育的方式卻各地不一樣。更何況又隔著交通不便的山谷峻嶺乎哉?所以對傳統文化而言,再智慧的人都不能納入一成不變的規格,而遠近的服裝,縱是聖人,也不能使他們完全統一。窮鄉僻壤,多奇風異俗。邪辟的學問,多詭譎神祕的辯論。愚昧的人最少懷疑,懷疑而不去抨擊的,只是心存大公,與人為善而已。而今叔父大人所說的,是固守傳統。而我所主張的,卻恰恰是另行創造傳統。我們趙國,東有黃河(山東省黃河下游)、漳河,雖然跟齊王國、中山王國境內的河一樣,卻不能航行船舶。從恒山直到代郡(河北省蔚縣)、上黨(山西省長治市),東是燕王國和東胡部落的邊界;西是樓煩部落、秦王國和韓王國的邊界。這些邊界地帶的武裝部隊,使用的仍是傳統武器,缺乏現代化騎射裝備。所以我採取兩項重要措施;第一、發展海軍,建立水上艦隊,訓練濱水居民,嚴密防守黃河和薄洛河。第二、改組陸軍,穿蠻族那種利於作戰的緊身服裝,練習最有攻擊力的騎馬射箭戰術,在燕王國、諸胡部落、樓煩部落、秦王國、韓王國接壤處,構築防禦工程。從前我們的先祖趙鞅先生,不鎮守晉陽、上黨。而趙無卹先生卻要吞併代國(河北省蔚縣),都只是為了防禦北方蠻族諸胡部落,無論聰明的人和糊塗蛋,都會看出二者都是明智的決定。當時,中山王國仗恃後台老闆齊王國撐腰,侵略我們土地,捕捉我國人民,決河水灌鄗城(河北省柏鄉縣),如果沒有上帝保祐,鄗城可能失守。先祖們又氣又恨,這個仇迄今未報。如今我們胡服騎射,近可以保衛上黨(山西省長治市),遠可以報中山王國的深仇。叔父大人卻堅決維持中國固有傳統,違背趙鞅、趙無卹兩位先祖的遺志。反對改穿胡服騎射的進步措施,忘了國家累世的奇恥大辱。我不認為叔父大人會這樣做。

  深入秦廷虎穴   叔父大人趙成先生,接受國王侄兒趙雍先生的決定,穿上胡服。然而反對的浪潮並未平息,貴族趙文先生、趙造先生,古書上沒有介紹他們的身價,只介紹他們的抗爭,不再抄錄他們的言論矣,蓋總是繞著一個醬漩渦打轉。該醬漩渦就是傳統文化,這文化博大精深,絕不可改變,即令改變,也只可小改,不可大改。趙雍先生一一為他們解釋,最後有點不耐煩,大吼一聲,曰:   傳統那玩藝,已不能適應目前的世界,你們應該開竅!   戰國策原文:   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   在趙雍先生嚴厲的警告下,醬缸蛆陣線崩潰。兩千五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初葉,在遙遠西方小亞細亞、奧圖曼帝國中,凱末爾先生崛起,建立土耳其共和國,推行胡服騎射淘汰傳統衣冠,改穿西裝。淘汰古老武器,重組軍隊。廢除專制,建立共和。更輝煌的是,廢除艱難的阿拉伯文字,改用羅馬拼音。雖然時隔古今,地別東西,但兩位英雄人物,卻同為國家民族的救星。論勳業,凱末爾先生更偉大,因為他連文字都加以改革。然而,趙雍先生卻是歷史上第一位沒有被傳統吞沒,反而向傳統挑戰的君王。

  趙雍先生如果智慧更高,把當時流行的方塊字改革掉,改用拼音字母,中國受益將是萬世的,惜哉。柏楊先生說這些,絕不是責備他,而是一種不爭氣的自怨自艾。我們後生小子沒有能力突破,卻盼望祖先們能。   趙王國在改革成功之後,國勢迅速膨脹。   東周列國志曰:   (趙雍)身自胡服,革帶皮靴,民皆效胡俗,窄袖左,(大襟開在左邊),以便騎射。國中無貴賤,莫不胡服者,廢車乘馬,日逐射獵,兵以益強。   趙雍先生率領新建的現代化部隊,向北出擊。效果是驚人的,中山王國(河北省定州市)首當其衝,亡在趙王國鐵蹄之下,然後佔領恒山(山西省大同縣境)。再向西出擊,深入首都邯鄲北方航空距離五百五十公里外的雲中(綏遠省托克托縣),征服樓煩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泠山),更征服航空距離八百公里外的林胡部落(內蒙古毛烏素沙漠東),國土擴張兩倍。   站在使國家強大立場,革新變法的效果,立竿見影。趙雍先生之前,秦王國經公孫鞅先生革新變法,使那個半開化、野蠻,而又落後、沒人瞧得起的國度,十年之間,旱地拔蔥,突然間冒出來,成為一等一級的超級強國,橫衝直撞,天下無敵。而今,趙雍先生再度作為見證。可是,從此之後,改革變法之舉,在中國卻成了絕響。我們真搞不懂,當權老爺為啥不走這條立竿見影的路,卻堅持著僵化了的傳統。堅持的結果是,逼出革命,玉石俱焚,身敗名裂,政權覆亡。偏偏當權老爺寧可身敗名裂,政權覆亡,也不肯改革變法,使自己強壯如牛。這是中國的傳統悲劇,嗟夫。   趙雍先生征服了雲中(綏遠省托克托縣)之後,雄心更熾,他要以雲中為根據地,率大軍南下,穿過戒備鬆懈的義渠部落(陝西省北部),征服秦王國。為了親自考察秦王國關隘山川形勢,和了解秦王國國王跟政府官員的能力,他施出詭計。於是,他派特使趙招先生前往秦王國報聘,卻自己冒充趙招,而由趙招先生作為助理。物色幾位測量師,以隨員名義,隨他前往秦王國首都咸陽(陝西省咸陽市)。這時候,他已把王位傳給兒子趙何,所以,當秦王國嬴駟先生接見他時,有下列對話。   東周列國志曰:   嬴駟問曰:汝王(趙雍)年歲幾何?對曰:尚壯。又問:既在壯年,何以傳位於子(趙何)?對曰:寡君以嗣位之人,多不諳事,欲及其身,使嫻習之,然國事未嘗不主裁也。嬴駟曰:汝國亦畏秦乎?對曰:寡君不畏秦,不胡服習騎射矣。今馳馬控弦之士,十倍於昔,以此待秦,或者可以終邀盟好。嬴駟見其應對得體,甚相敬重。   夢中美女吳娃   然而,形跡仍然敗露,東周列國志曰:   嬴駟睡至中夜,忽思趙使者形貌魁梧,意氣軒昂,不似人臣之相。事有可疑,輾轉不寐。天明,傳旨宣趙招晉見,其從人答曰:使人患病,不能入朝,請緩之。過三日,使者尚不出。嬴駟大怒,遣吏迫之。吏直入舍中,不見使者,只獲從人,自稱真趙招,乃解到嬴駟面前。嬴駟問:汝既是真趙招,使者卻係何人?對曰:實吾君也,吾君欲睹大王威容,故詐稱使者而來,今已出咸陽三日矣,特命臣待罪於此。嬴駟大驚,頓足曰:趙雍大欺吾也。即令涇陽君嬴悝,同大將白起,領精兵三千,星夜追之。至函谷關,守關將士言:趙國使者,於三日前已出關矣。嬴悝等回覆嬴駟,嬴駟心跳不寧者數日,乃以禮遣趙招回國。   這是一次最可怕的冒險,趙雍先生如果不溜得快,結果可是非常明顯。他將先羋槐先生一步,成為秦王國的囚犯。而且還得不到同情,蓋趙雍先生這種作法,不但是嚴重的失禮,而且是嚴重的冒犯。假如秦王國立即派人搜查,當場搜查出地圖,趙雍先生以國王之尊,兼幹死牌勾當,縱是五花大綁,刑場斬首示眾,各國也沒啥說的。這正是趙雍先生的性格,永遠發動挑戰。   然而,他的雄心壯志,卻因為他自己的一項錯誤決策,全付流水,不但事業全付流水,還斷送殘生。這項錯誤的決策,在秦國王嬴駟先生的問話中,可得到信息。嬴駟先生問他:趙雍既在壯年,為啥把王位早早的傳給兒子?嗚呼,早早傳位給兒子,是趙雍先生又一項突破性的構想。蓋傳統上,當老君王在位時,王儲不准過問政治,不准跟大臣們結交,他閣下只好整天躺在巢穴(東宮)裡跟女人睡大覺。主要的目的是防範兒子反叛,專制政治下,包括君王在內,都缺少安全感,連父子都互相猜忌,更別說對其他人等矣。可是,一旦老君王死了他娘的,王儲登極,對他面對的龐大政權,就像一個文科學生突然間接管一個核子反應爐一樣,自然危機重重。趙雍先生的創見是,早一點使兒子面對困難,老爹則站在背後指導,有朝一日撒手人寰,兒子已成了熟練工人矣。   構想是突破性構想,原則也是極正確的原則。可是,在實踐的節骨眼上,卻出了岔。他早日傳子的制度很好,卻在於他傳子的方法不對。   趙雍先生原配妻子,原是韓王國皇族女兒,生子趙章,名實俱副的嫡長子,趙雍先生宣佈他當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太子。十六年後,也就是說,太子趙章先生已十五歲時,有一天,老爹趙雍先生視察到大陵(山西省文水縣),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鼓琴而歌。詞曰:   美女輕輕盈盈啊   嬌臉兒像花瓣上的粉絨   命中注定的啊   誰欣賞我的顏容   史記原文:   他日,王(趙雍)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趙雍先生對夢中的美女,念念不忘,不但不忘,還對他的大臣們宣傳他的夢中艷遇。於是,大臣之一吳廣先生說:他有一個女兒,似乎正符合夢中美女的條件。趙雍先生大為興奮,就在大陵行宮(大陵之台)召見。這位吳家千金吳孟姚女士,羞羞答答,嬝嬝婷婷,上得台來,杏臉含春,儀態萬方,長相跟夢中那位美女,竟然一模一樣。請她彈琴,悠揚清澈,是第一等造詣。趙雍先生魂不守舍,立即迎進皇宮,作為小老婆之一。   中國一向早婚,吳孟姚女士既然還沒有嫁出去,年齡總不會超過十六、七歲。趙雍先生愛這位小妻子愛得發緊,暱稱她吳娃,黃河流域一帶,小民口中之娃,即小孩子之意,親熱之詞也。第二年,她閣下生下一個兒子:趙何。好運氣接踵而至,正宮娘娘韓女士恰好一命歸天,吳孟姚女士遂成了王后。   權力使人糊塗   吳娃女士既當了王后,而且又有了兒子,宮廷中的奪嫡鬥爭就不可能避免。是吳娃女士先起此意乎歟?(她老爹吳廣先生可能就是主謀。)或是趙雍先生愛小妻子愛得昏了尊頭,用以取悅乎歟?史書沒有記載,反正兩者必居其一。於是,有一天,趙雍先生撤銷長子趙章的太子封號,宣佈尚不過是一個頑童的趙何小子接任太子。並於紀元前二九九年,傳位給趙何小子。趙雍先生當然成了太上皇,可是他拒絕這個富貴的頭銜,改稱主父。   這真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趙雍先生一連串強有力的順利勳業,使他逐漸眼花,嗚呼,權力使人糊塗,絕對權力使人絕對糊塗,他認為只要他願意,想做什麼,都鐵定可以達到目的。然而傳位給趙何小子五年後,紀元前二九五年,事情發生變化。   東周列國志曰:   趙雍出巡雲中(綏遠省托克托縣),回至邯鄲(趙王國首都),論功行賞,賜通國百姓酒餔五日。是日,群臣畢集稱賀。趙雍使趙何聽朝,自己設便座於傍,觀其行禮。見趙何年幼,服袞冕南面稱王。長子趙章魁然丈夫,反北面拜舞於下。兄屈於弟,意甚憐之。朝既散,趙雍見公子(老弟)趙勝在側,私謂曰:汝見趙章乎?雖隨班拜舞,似有不甘之色。吾欲分趙地為二,使趙章為代王(柏老按:建都代郡,河北省蔚縣)。與趙並立,汝以為何如?趙勝對曰:王昔日已誤矣,今君臣之分已定,復生事端,恐有爭變。趙雍曰:事權在我,又何慮哉?趙雍回宮,夫人吳娃見其神色有異,問曰:今日朝中有何事?趙雍曰:吾見故太子趙章,以兄朝弟,於理不順,欲立為代王,趙勝又言其不便,吾是以躊躇而未決也。吳娃曰:昔晉國國君(穆侯)姬弗生,生有二子,兄曰姬仇,弟曰姬成師。姬弗生薨,姬仇立,都於翼城(山西省翼城縣),封弟姬成師於曲沃(山西省聞喜縣)。其後曲沃益強,遂盡滅姬仇之子孫,並吞翼城。姬成師為弟,尚能戕兄。況以兄而臨弟,以長而臨少乎?吾母子且為魚肉矣。(柏老按:吳娃女士年紀不過二十餘歲,通古博今,條理分明,是位了不起的女性,不僅會彈琴而已。)趙雍惑其言,遂止。有侍人舊曾服事故太子趙章於東宮者,聞知趙雍商議之事,乃私告趙章。趙章與田不禮計之。田不禮曰:主父(趙雍)分王二子,出自公心,特為婦人所阻耳。王(趙何)年幼,不諳事,誠乘間以計圖之,主父(趙雍)亦無可如何也。趙章曰:此事惟君留意,富貴共之。   讀者老爺一定還記得楚王國羋商臣先生的故事,一個宮廷流血政變,迫在眉睫。   東周列國志曰:   太傅李兌與肥義相善,密告曰:趙章強壯而驕,其黨甚眾,且有怨望之心。田不禮剛愎自用,知進而不知退,二人為黨,行險僥倖,其事不遠。子任重而勢尊,禍必先及,何不稱病,傳政與公子(趙雍的叔父大人)趙成,可以自免。肥義曰:主父(趙雍)以王(趙何)屬我,尊為相國,謂可托安危也。今未見禍形,而先自避,不為人所笑乎?李兌嘆曰:子今為忠臣,不得復為智士矣。因泣下,久之,別去。肥義思李兌之言,夜不能寐,食不下嚥,輾轉躊躇,未得良策。乃謂近侍高信曰:今後若有召吾王(趙何)者,必先告我。高信曰:諾。   時候終於來到,紀元前二九五年,趙雍先生率領全體皇族和政府高級官員,前往首都邯鄲東北直線距離六十公里的沙丘(河北省平鄉縣)度假。商王朝最末一位君王子受辛先生時代,沙丘不叫沙丘,而叫鉅橋,在那裡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倉庫,和一座高台,兩座離宮。身為太上皇(主父)的趙雍先生,跟身為國王的趙何先生,各居一宮,相距三公里,被罷黜的前任太子趙章先生的行營,就設立在兩宮之間。   餓死沙丘宮   陰謀在趙章先生行營中進行,他和他的智囊田不禮先生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再不發動,以後可能後悔。田不禮先生尤其積極,他曰:趙何那小子,遠離首都,離宮守衛的力量,十分薄弱,不堪一擊。然而,雖然警衛不堪一擊,但趙章先生考慮到自己的進攻力量,也沒有成功把握,如果霸王硬上弓,以硬碰硬,萬一攻不陷離宮。一擊不中,就沒有第二擊的機會矣。田不禮先生曰:我們可假傳太上皇(主父)的命令,聲稱有緊急事故,召喚趙何小子晉見,趙何小子必然經過我們營地,我們就伏兵截擊,一刀殺掉。趙章先生曰:殺掉國王,怎麼善後?田不禮先生曰:只要殺掉趙何小子,再多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屆時再假傳太上皇(主父)旨意,號召軍隊。那時候你是王位的唯一繼承人,誰敢違抗?   這是一個俱有百分之百成功可能的安排,卻想不到肥義先生事先吩咐過一句話,任何宣召國王趙何小子的命令,都要先跟他磋商。   一個偽裝的太上皇(主父)趙雍先生的特使,深夜前往離宮通報曰:太上皇(主父)忽然得了急病,要面見吾王(趙何),請火速駕往!侍衛官高信先生記起肥義先生的警告,立即轉報肥義先生裁奪。這是生死關頭,一個錯誤的決定,將使歷史改變。肥義先生有點懷疑,他曰:太上皇御體,一向健康,怎麼恰恰的深更半夜就發了病,這件事有點蹊蹺,必須慎重。於是共同晉見趙何小子,肥義先生曰:我想到一個辦法,由我帶著大王(趙何)的護衛,先行前往,如果有變,我首當其衝,你們可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如果平安,大王(趙何)再去,也是一樣。囑咐高信先生曰:你和侍衛軍要加強戒備,緊閉宮門,除非特殊情況,千萬不可打開。   忠心耿耿的肥義先生和他所帶的皇家護衛,在意料中的,全體死於伏兵。可是等到田不禮先生燃起火把,清查戰果時,才大吃一驚。跟趙章先生曰:消息已經走露,後患莫測。我們唯一的生路是,在事情沒有爆發前,火速進攻離宮,能攻破離宮,殺掉趙何,結果相同。嗚呼,前已言之,在離宮沒有戒備情形之下攻擊,還不能期其必勝,何況此時。   東周列國志曰:   田不禮攻王宮不能入,至天明,高信使眾軍乘屋放箭,箭盡,乃飛瓦擲之。田不禮命取巨石繫於木,以撞宮門,譁聲如雷。   離宮正在危急,救兵殺到,原來是趙雍先生的叔父大人趙成先生,跟皇家教習(太傅)李兌先生,在首都邯鄲坐臥不寧,唯恐怕趙章先生有什麼變化,分別各率一支軍隊,趕來沙丘(河北省平鄉縣)保駕,想不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趕上惡戰。趙章先生的軍隊大敗,四下潰散,他這時才慌了手腳。田不禮先生曰:你先投奔太上皇(趙雍),涕泣哀求,他可能庇護你。事已至此,由我率殘兵抵抗他們的追擊,使你有脫身的時間。   李兌先生擊斬田不禮先生後,判斷趙章先生別無他路可以逃生,只有投奔太上皇(趙雍)一途。於是,就在趙雍所住的另一離宮的四周嚴密佈防,然後喚開宮門。李兌先生和趙成先生入見趙雍先生,要求趙雍先生交出趙章。趙雍先生一口否認趙章先生來過,李兌先生再三再四警告說:凶手必須歸案,趙雍先生就來個沒嘴葫蘆,閉口不言。李兌先生曰:事已至此,不得不發,我們只好搜查,搜查不出,再叩頭請罪。趙成先生贊成這個意見,大勢急轉直下。   東周列國志曰:   李兌乃遣親兵數百人,遍搜宮中,於複壁中得趙章,牽之以出。李兌立拔劍斬之。趙成曰:何急也?李兌曰:若遇太上皇(趙雍),萬一見奪,抗之則非臣禮。從之則為失賊,不如殺之。趙成乃服,李兌提趙章之首,自宮內出,聞太上皇(趙雍)泣聲,復謂趙成曰:太上皇(趙雍)開宮納趙章,心已憐之矣。吾等以趙章之故,圍太上皇(趙雍)之宮,搜趙章而殺之,無乃傷太上皇(趙雍)之心?事平之後,太上皇(趙雍)以圍宮加罪,吾等全族誅滅矣。王(趙何)年幼不足與計,吾等當自決也。乃吩咐軍士:不許解圍。使人詐傳王(趙何)令曰:宮內人等,先出者免罪。後出者即係賊黨,屠滅三族。從官及內侍等,聞王(趙何)令,爭先出宮,單單只剩太上皇(趙雍)一人。   趙雍先生現在遇到他此生第一次無法克服的困難,沒有人幫助他,當他也打算出宮時,宮門已在外面反鎖矣。李兌先生大軍把離宮包圍得水洩不漏,插翅難飛。幾天之後,宮中糧食吃盡,趙雍先生開始挨餓,在飢餓難忍時,他爬到宮牆上向外哀號,許諾他從此降為平民,不問國事。他呼喚李兌先生和他的叔父大人趙成先生,合圍的軍士們都流下眼淚。可是李兌、趙成二位,為了保護自己,仍然無動於衷。政治無情,變局發展到這種地步,誰也無法解開這個結。最後,趙雍先生爬到樹上搜索一些鳥蛋充飢,又支持了一月有餘,終於餓死在寂無一人的空屋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長逝,千載之下,我們仍為他痛哭。他為國家作了太多的事,也為他錯誤的決策,付出可怕的代價。   李兌先生之流的叛徒,直到三個月後,才敢開鎖進宮探視,可憐的太上王趙雍先生,肌肉已被鼠蟻啃了個淨光,只剩下一具枯骨。就把他安葬在代郡(河北省蔚縣)西南五十里地方。現在,山西省靈丘縣,就因趙雍先生的陵墓而得名。到過靈丘縣的騷人墨客,徘徊瞻望,依稀看到叱吒風雲時和倒臥在空屋中活活餓死時,兩副對比的形象。嬌妻愛兒,以及彪炳勳業,不過一場幻夢,都會低頭嘆息,不能自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