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帝王之死

第18章 羋槐

帝王之死 柏楊 16245 2023-02-05
時代/紀元前四世紀八○年代|紀元前三世紀○○年代 王朝/楚王國第二十一任王 綽號/懷王 在位/三十一年(前三二九|前二九九) 遭遇/囚死異國   合縱與連橫   紀元前五世紀二○年代前四八○年,戰國時代開始,周王國雖然墮落到跟一個普通封國一樣大小,但仍然苟延殘喘的據守洛陽,不過已再沒有人瞧它一眼。大批弱小的封國被消滅被強大的封國一口下肚。到了紀元前四世紀,強大的封國追隨楚王國之後,陸續的改稱王國,國君也改稱國王。提高到跟周王國、楚王國平等地位。各王國之間,一面稱兄道弟,一面互相廝打,出動的兵力,動則十萬、十幾萬、或幾十萬,甚至百萬,這個龐大的數目,使從前的那些戰役,簡直比小兒科都不如,能活活羞死。孟軻先生在他的言論集孟子中,曾形容戰國時代的特徵:爭城之戰,殺人盈城。爭野之戰,殺人盈野。戰國時代後期,秦王國在西方崛起,所向無敵。東方各國,除了不斷的割地賠款外,束手無策。

  羋槐先生當楚王國第二十一任君王時,正是戰國時代後期,戰鬥更慘烈,詭計更險惡,他的才能既不能應付複雜的國際關係,又無力改革已歷時四百餘年,早已暮氣沉沉的楚王國內部根深柢固的腐敗政治。再加上他貪心和愚昧,使他扮演的不僅是一個悲劇角色,更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悲劇角色。   紀元前四世紀是一個智慧世紀,在歷時數千年嚴密的封建社會中,只有貴族才可以接受教育,也只有這些受過教育的貴族掌握政權。直到紀元前四世紀,有兩位小民,既十分貧窮,而又沒有一點權貴份子的血統。孤苦伶仃,像街頭上流浪,隨時都會被人踩死的醜小鴨。可是,他們刻苦的追求知識,最後突然間跟火箭一樣,射入太空,發出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起千萬人頭落地,促使國際局勢改變。這兩位智慧之星,任何一位對中國歷史稍有興趣的人,都有深刻印象。一位是周王國人蘇秦先生,一位是魏王國人張儀先生。

  蘇秦先生說服了東方的六個大國:燕、趙、韓、魏、齊、楚,組成南北防禦聯盟當時稱為合縱,共同對抗西方秦王國侵略。秦王國對這項南北防禦聯盟(合縱)的組成,反應強烈,既大怒而且大恐。如果蘇秦先生的外交政策被東方各國遵行不渝,秦王國的戲就沒得唱的矣,不但沒得唱的,如果南北防禦聯盟(合縱)固若金湯,秦王國簡直還沒得活的。所以,秦王國必須破壞這個聯盟,它才能生存,才能繼續像吃柿子一樣,對東方諸國,捏一個、下肚一個。   張儀先生應運升空,這位魏王國人,卻擔任秦王國宰相的謀士,提出另一個更有號召力的構想:東西和解戰線當時稱為連橫。   蘇秦先生的道理很簡單,國土終有割完之日,而秦王國的欲望則永遠無窮,東方國家團結起來的力量,將超過秦王國力量的五倍,不要說防禦對抗啦,一高興或一不高興,隨時都可以把秦王國從地圖上抹掉。針對蘇秦先生千古不破的真理,張儀先生有他的反擊手段,他利用人性的弱點,使出狗搶骨頭戰術。嗚呼,貴閣不不見乎?飢餓的野狗群攻擊你時,看起來啥辦法都不能把牠們打敗,可是,只要投過去一根骨頭,野狗老爺立刻就陣營大亂,自己先嘶咬成一團。張儀先生先以和解作為政治號召,威脅說,你們如果要和平共存,避免毀滅性的現代化戰爭,絕不可以把秦王國當假想敵。然後,張儀先生再拋出一根骨頭在列國之中,南北防禦聯盟終於瓦解。本篇的男主角羋槐先生,就是蘇秦、張儀二位先生兩大策略下的犧牲品之一。

  蘇秦先生和張儀先生支配世界的策略,雖然針鋒相對,但他們卻是同窗好友,而且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活躍在史書之上,使兩千年之後的我們拜讀時,仍怦然心動。尤其是小民出身,在楚王國受過無比屈辱的張儀先生,在得勢後,把貴為國王的羋槐先生,像玩弄猢猻一樣,玩弄於股掌之上,尤令人嘆為奇觀。   遠因一場冤獄   有一位鬼谷子先生,是紀元前四世紀隱名埋姓的文武奇才。跟他學軍事的學生中,龐涓先生後來擔任魏王國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另一位孫臏先生則擔任齊王國最高統帥部參謀總長(軍師)。龐涓先生和孫臏先生二位是同學好友,當龐涓先生已經大貴之後,孫臏先生才拜別師父,前往投奔。龐涓先生把他介紹給魏王國的國王,在幾次表現中,孫臏先生的才能,深受魏王國國王的賞識,這使心胸狹小的龐涓先生妒火中燒。他想總有一天孫臏先生會把他的元帥擠掉,於是,暗下毒手,飛起鐵帽,砸到孫臏先生頭上。該鐵帽是傳統鐵帽誣以謀反。結果判處刖刑,砍掉孫臏先生的雙足。孫臏先生只好詐作瘋狂,吃屎吃尿,語無倫次,每天在街頭行乞。最後,他的祖國齊王國,祕密把他接回臨淄,擔任參謀總長,兩次大破魏王國的野戰軍,而且在最後一次軍事行動中,把負義的龐涓先生,亂箭射死。

  蘇秦先生和張儀先生則跟鬼谷子學習政治,二人間的友情,跟龐涓先生跟孫臏先生當年的友情一樣,而且發展演變,也幾乎相同。蘇秦先生靠他的謀略,身兼六國宰相,名震國際,炙手可熱時,張儀先生潦倒異鄉,霉運正在當頭。   東周列國志曰:   張儀自離鬼谷歸魏,家貧,求事魏惠王魏瑩而不可得。後見魏兵屢敗,乃攜其妻離魏遊楚,楚王國宰相羋昭陽,留之為門下客。羋昭陽率軍伐魏,大敗魏軍,取襄陵(河南省睢縣南一公里)等七城。楚威王羋商嘉其功,以和氏璧賜之。此璧乃無價之寶。只為羋昭陽先滅越,又敗魏,功勞最大,故以重寶賜之。羋昭陽隨身攜帶。未嘗稍離。一日,羋昭陽出遊於赤山,四方賓客從行者百人。那赤山下有深潭,相傳姜子牙曾垂釣於此,潭邊建有高樓,眾人在樓上飲酒作樂,已及半酣。賓客慕和氏璧之美,請於羋昭陽,求借觀之。羋昭陽命守藏吏於車箱中取出寶盒至前,親自開鎖,解開三重錦袱。玉光爍爍,照人顏面。賓客次第傳觀,無不極口稱讚。正賞玩間,左右曰:潭中有大魚躍起。羋昭陽起身憑欄而觀,眾賓客一齊出看。那大魚又躍起來,足有丈餘,群魚從之跳躍。俄焉雲興東北,大雨將至。羋昭陽吩咐:收拾轉程。守藏吏欲收和氏璧置還盒中,已不知傳遞誰手,竟不見了。亂了一會,羋昭陽回府,教門下客搜查盜璧之人,門下客曰:張儀赤貧,又素無行,要盜璧除非是他。羋昭陽亦心疑之,使人執張儀拷掠,要他招認。張儀不曾盜,如何肯服,鞭至數百,遍體俱傷,奄奄一息。羋昭陽見張儀垂死,只得釋放。

  嗚呼,赤貧兼被指責無行,就必然的一定非幹小偷不可,可見人是窮不得的也。但我佩服張儀先生,他被鞭打得遍體俱傷,奄奄一息,卻仍拒絕招認。想當年,柏楊先生只不過被打斷右膝,便哭爹叫娘,啥都招認啦。英雄好漢,當推張公。不過,柏楊先生招認之後,用不著證據,只憑口供,就立即定罪。而張儀先生招認之後,去哪裡交出和氏璧哉?是他想招認也無法招認也。咦,如果向柏楊先生要的也是和氏璧,縱是再打斷了左膝,我恐怕也會堅不吐實兼不肯合作,悲哉。   東周列國志曰:   旁有可憐張儀的,扶張儀回家。其妻見張儀困頓模樣,垂淚而言曰:夫君,你今日受辱,皆由讀書遊說所致,若安居務農,寧有此禍耶?張儀張口向妻使視之,問曰:吾舌尚在乎?妻曰:尚在。張儀曰:舌在,便是本錢,不愁終困也。於是將息半載,復還魏國。

  張儀先生真是運氣,賢妻還為他撫困養傷,柏老一入獄,柏楊夫人便寒蟬曳聲過別枝矣。但代替賢妻進忠言的,則是朋友:老頭,你今日弄到這種地步,皆由寫文太多所致。若安份打工,寧有此禍耶?柏老不能伸出舌頭教朋友瞧瞧,只好找支原子筆亮亮相矣。   張儀傳奇遭遇   戰國時代的魏王國,位居中原,物產豐富,平民教育發達。國際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半數以上都是魏王國人。可是魏王國卻把他們當成糞土,應驗了舊約上的兩句話:先知在本鄉都是被輕視的。他們拋棄掉的石頭,當了殿角的石頭。所以,張儀先生回到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之後,照例得不到魏政府那些顢頇官員的重視,他雖然用出渾身解數,想晉見國王魏瑩先生,結果不但見不到國王,連宰相也見不到。誰肯用一個在外國犯了竊盜罪,受刑幾死的無賴漢乎哉。張儀先生早已聽說好友蘇秦先生因倡導南北防禦聯盟跟秦王國對抗的大戰略,在趙國(當時仍是封國)當了宰相。他想前往投奔,可是一方面自顧形慚,一方面也沒有盤纏旅費,只好困在家裡,唉聲嘆息,乾瞪大眼。

  然而,一個偶然機會,張儀先生遇到一位剛從趙國首都新鄭(故鄭國首府河南省新鄭市)來的商人賈舍人先生,二人一見如故,談得頗為融洽。張儀先生向他打聽蘇秦先生的消息,當他確定蘇秦先生果真是趙國宰相時,雄心再發。賈舍人先生正好做完生意,要打道回家,竭力鼓勵張儀先生同行,張儀先生決定一試。   東周列國志曰:   既至趙(河南省新鄭市)郊,賈舍人曰:寒舍亦在郊外,有事只得暫別。城內各門,俱有旅店,安歇遠客,容鄙人過幾日相訪。張儀辭賈舍人下車,進城安歇。次日,修刺(名片)求謁蘇秦,候至第五日,方得投進名刺(名片)。蘇秦辭以事忙,改日請會。張儀復候數日,終不得見,大怒欲去。店主人拘留之曰:子已投刺相府,未見發落,萬一相國來召,何以應之?雖一年半載,亦不敢放子去也。張儀悶甚,訪賈舍人,人亦無知者。

  味口吊足了之後,蘇秦才見他,場面使人吐血。   又過數日,復書刺往辭相府,(老子不見你啦,要走!)蘇秦傳命:來日相見。張儀向店主人假借衣履停當,(窮得連穿戴都沒有像樣的)。次日,侵晨往候。蘇秦擺下威儀,合其中門,命客從耳門(旁側小門)而入。張儀欲登階,左右止之曰:相國公謁未畢,客宜稍待。張儀乃立於廊下,睨視台前,官屬拜謁者甚眾。已而,稟事者又有多人。良久,日將午,聞堂上呼曰:客今何在?左右曰:相國召客。張儀整衣升階,只望蘇秦降坐相迎,誰知蘇秦安坐不動。張儀忍氣進揖,蘇秦起立,微舉手答之,曰:別來無恙?張儀怒氣勃勃,竟不答言。左右稟進午餐,蘇秦復曰:公事匆忙,煩餘子(張儀別字)久待,恐飢餒,且草率一飯,飯後有言。命左右設坐於堂下,蘇秦自飯於堂上,珍饈滿案,張儀前不過一肉一菜,粗糲而已。張儀本待不吃,奈腹中飢甚,況欠店主人飯錢已多,只指望今日見了蘇秦,即使不肯薦用,也會有些資金相助,不想如此光景。正是:在他矮簷下,怎敢不低頭。無可奈何,只得含羞舉箸。遙見蘇秦杯盤狼藉,以其餘分賞左右,比張儀所食,還豐盛許多,張儀且羞且怒。

  這已經夠吐血的矣,更吐血的還在蘇秦先生的幾句重話。   食畢,蘇秦傳言:請客上座。張儀舉目觀看,蘇秦仍舊高坐不起,忍氣不過,走上幾步,大罵:季子(老二),我道你不忘故舊,遠來相投,何竟辱我至此?同學之情何在?蘇秦徐徐答曰:以餘子之才,只道先我而際遇了,不期窮困如此。吾豈不能薦於趙國國君,使子富貴?但恐子志衰才退,不能有為,貽累薦舉之人。張儀曰:大丈夫自能取富貴,豈賴汝薦乎?蘇秦曰:你既能自取富貴,何必來謁?念同學情分,助汝黃金一笏,請自方便。命左右以金授張儀,張儀一時興起,將金擲於地下,憤憤而出。蘇秦亦不挽留。   針鋒相對大戰略   張儀先生雖窮,卻仍保持正常的傲骨。蘇秦先生加到他身上的羞辱,他寧可餓死,也不接受。這分明是龐涓先生昔日對老友孫臏先生的翻版,只差沒有誣以謀反罷啦。張儀先生回到客棧,才發現陷於悲慘困局。第一,他無力償還店錢。第二,他無力返回故鄉。第三,更難堪的是,人們認為他厚顏高攀,被宰相趕出相府。

  日暮途窮,英雄垂淚。正在進退維谷,多少日子找不到的賈舍人先生,適時前來拜訪,對蘇秦先生的無情無義,也感激憤。賈舍人先生表示抱歉,自責當初不該建議張儀先生貿然前來趙國。願意代張儀先生清償債務,並送他回魏王國。但張儀先生受到的刺激太深,無顏再見故鄉父老。他立志報復,可是一個窮苦小民要報復一國宰相,可比踢翻一座大山還難。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前往強大的秦王國,靠三寸不爛之舌,取得權柄,破壞蘇秦先生賴以生存的南北防禦同盟。問題是,秦王國太遠,遠在直線四百五十公里之外,山川崎嶇,地面距離約有一千三百五十公里之遙,而他又身無一文。   東周列國志曰:   賈舍人曰:先生若往他國,小人不敢奉陪。若欲往秦,小人正欲往彼探親,依舊與小人同載,彼此得伴,豈不美哉。張儀大喜曰:世間有此高義,足令蘇秦愧死。遂與賈舍人結為八拜之交。一路之上,賈舍人為張儀製衣裳、買僕從,凡張儀所需,不惜財費。   及至秦王國,復大出金帛,賂秦惠王嬴駟左右,為張儀延譽。嬴駟聞左右之薦,即時召見,拜為客卿,與之謀諸侯之事。   事到如今,真相大白。   賈舍人乃辭去,張儀垂淚曰:始吾困頓至甚,賴子之力,得顯用秦國。方圖報德,何遽言去耶?賈舍人笑曰:我非能知君者,知君者,乃蘇秦相國也。張儀愕然良久,問曰:子以資斧給我,何言蘇秦?賈舍人曰:蘇秦相國方倡合縱(南北防禦聯盟),慮秦伐趙敗其事,思可以得秦柄者,非君不可。故先遣我偽裝商人,招君至趙。又恐君安於小就,故意怠慢,以激君怒,君果萌遊秦之志。蘇秦相國乃大出金資付我,吩咐恣君所用,必得秦柄而後已。今君已用於秦,我應回報蘇秦相國矣。張儀嘆曰:嗟呼,吾在季子(老二)術中,而吾不覺,吾亦不及季子遠矣。煩君多謝季子,當季子之身,不敢言伐趙二字,以報季子玉成之德也。   張儀先生不久(前三二八)就當了秦王國宰相,他的大戰略是:各國不應跟秦王國對抗,而應跟秦王國和解,主張東西和平戰線,跟蘇秦先生的大戰略針鋒相對。不過,這個大戰略要在蘇秦先生逝世之後,才付諸實施。在張儀先生就任秦王國宰相的前一年(前三二九),楚王國老王羋商先生逝世,我們的男主角羋槐先生繼位。這兩個歷史上的冤家對頭,同時登上政治舞台。   南北防禦同盟,是一個鬆懈的組織,各國都為自己的利益打算,當初所估計超過秦王國五倍以上的力量,那是建立在團結無間的基礎上。而國際上的團結,乃天下最困難的團結,國家領導人差不多都是近視眼,都貪圖眼前的一塊骨頭,而忘了藏在骨頭背後的牛耳刀。所以從南到北的六大強國,各有各的鬼胎。楚王國跟秦王國是當時世界兩大超級強國,所以楚王國國王羋槐先生順理成章的被推選為縱約長南北防禦聯盟盟主。紀元前三一八年,羋槐先生繼承王位第十二年,他以縱約長身份,結集六國的軍隊,向秦王國發動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攻擊,這一次攻擊如果取得勝利,中國歷史將展開新頁。   無法使豬清醒   六國同盟聯軍,一開始就缺了一國齊王國,蓋張儀先生早對齊王國下了工夫,發動美女攻勢,讓秦王國皇女嫁給齊王國國王。皇女不是一個人提起小包袱走馬上任,她的陪嫁團就是一個游說團,包括宮女和男性侍從,都能言善道,身擁巨金用來作為賄賂。現在,正排上用場。齊國王田辟彊先生左右和政府大批高級官員,認為齊秦兩國有姻親之好,齊王國沒有理由找秦王國的麻煩。醞釀到最後,身為貴族的田文先生(孟嘗君),提出滑頭辦法,他曰:攻打則跟秦王國結怨,不攻打則觸同盟國之怒。我的建議是,我們聲稱派出軍隊,而軍隊卻在途中緩緩前進,用來觀望。   在這種情況下,羋槐先生所集結的不過五國軍隊,在秦王國邊險要塞函谷關外會師,刻期進攻。羋槐先生雖然身為盟主兼聯軍總司令,事實上他對誰都指揮不動,怎麼,教俺韓國打前鋒呀,為啥你楚國不先動手?攻城!俺趙國人不是人,燕國可全是北方大漢,你為啥不派他,他給你多少銀子?當秦王國函谷關守將嬴疾先生大開關門,陳兵挑戰時,烏合之眾面面相覷,誰都不肯、也不敢出馬。僵持了幾天之後,嬴疾先生派出奇兵,斷絕楚軍糧道,乘著軍心慌恐,嬴疾先生對楚軍陣地發動強攻,其他四國軍隊像看戲一樣,站在旁邊看熱鬧,漠不關心。等到楚軍潰敗,大家立即拔營,一哄而散。   秦王國雖然擊敗聯軍第一次攻擊,但南北防禦同盟(合縱)的存在,卻是一個禍根,必須剷除。於是五年後的前三一三年,張儀先生到楚王國作一次劃時代的訪問,計畫拆散楚王國跟齊王國的親密關係。楚齊如果互相仇視,同盟便告瓦解。   張儀先生充份了解楚王國,政治腐敗已到不可救藥的程度,腐敗的首腦人物羋槐先生最親信的高級國務官(上官大夫)靳尚先生,正是張儀先生的王牌,他先用重賄結交靳尚,使這位楚王國最有權勢的權要,成為毀滅楚王國最有力的工具。在以後故事的發展中,每一個節骨眼上,我們都可察覺到靳尚先生的輻射能,無微不至,控制一切,張儀先生是找對了角色。   羋槐先生以國王之尊,親自到郢都(湖北省江陵縣)郊外迎接張儀,盛大國宴後,二人在密室中對話。   東周列國志曰:   張儀曰:臣之此來,欲合秦楚之交耳。羋槐曰:寡人豈不願納交於秦耶?但秦侵伐不已,是以不敢求也。張儀對曰:今天下之國雖多,然大者無過楚齊,與秦共三耳。秦東聯齊則齊重,南聯楚則楚重。然寡君之意,竊在楚而不在齊,何也?以齊為婚姻之國,而負秦獨深也。寡君欲事大王,雖我亦願歸大王門牆。而大王與齊通好,犯寡君之大忌。大王誠能閉關絕齊,寡君願以商於(陝西省丹鳳縣至河南省西峽縣一帶河谷)之地六百里(三百公里),還歸於楚,使秦女為大王箕帚妾,秦楚世為婚姻兄弟,以禦諸侯之患,唯大王納之。羋槐大悅曰:秦肯還楚故地,寡人又何愛於齊?   商於(陝西省丹鳳縣至河南省西峽縣一帶河谷),原是楚王國土地,被秦王國奪走。現在張儀先生拋出商於,就跟拋出骨頭一樣,這麼一點點利益,連盟主縱約長都會變心,自甘拆夥,南北防禦同盟(合縱)如果不消滅,還有天理乎哉?當然,楚王國政府中不全是豬,也有人指出張儀先生的陰謀。但張儀先生的金銀財寶是會說話的,既然大多數重要官兵,包括可敬的靳尚先生在內,一致真知灼見地認為跟秦王國和解是最聰明的謀略,羋槐先生也別無選擇。何況羋槐先生,一聽商於六百里,先就春心大動,利令智昏,誰都無法使豬清醒。   天下第一大謊   東周列國志曰:   群臣皆以楚復得地,合詞稱賀。獨一人挺身曰:不可,不可,以臣觀之,此事宜弔不宜賀。羋槐視之,乃客卿陳軫也。羋槐曰:寡人不費一兵一卒,坐而得地六百里,群臣賀,子獨弔,何故?陳軫曰:王以張儀為可信乎?羋槐笑曰:何為不可信?陳軫曰:秦所以重楚者,以楚聯齊故也。今若絕齊,則楚孤矣,秦何重於孤國,而割六百里之地以奉之耶?此張儀之詭計也。倘絕齊而張儀負王,不與王地。齊又怨王,而反附於秦。齊秦合而攻楚,楚亡可待矣。臣所謂宜弔者,為此也。王不如先遣一使隨張儀往秦受地,地入楚而後絕齊未晚。大夫(國務官)屈原進曰:陳軫之言是也,張儀反覆小人,決不可信。嬖臣靳尚先生曰:不絕齊!秦肯與我地乎?羋槐點頭曰:張儀不負寡人明矣,陳軫閉口勿言,請看寡人受地。遂命北關守將,勿通齊使。一面使逢侯丑,隨張儀入秦受地。   張儀先生離間楚齊兩國,人人皆知。然而,如果說在這種國際高階層巨頭會議上,張儀先生竟敢公然詐欺,恐怕很難使人相信。   張儀一路與逢侯丑飲酒談心,歡若骨肉。將近咸陽(秦王國首都咸陽市),張儀失足墜於車下,左右慌忙扶起,張儀曰:吾足脛損傷,急欲就醫。先乘臥車入城,閉門養病,不入朝。逢侯丑求見秦王嬴駟,不得,往候張儀,只推未癒。如此三月,逢侯丑乃上書秦王嬴駟,述張儀許地之言,嬴駟復書曰:張儀如有此約,寡人必當踐之。但聞楚與齊尚未決絕,寡人恐受欺於楚,非得張儀病起,不可信也。逢侯丑乃遣人以嬴駟之言,還報羋槐。羋槐曰:秦猶謂楚之絕齊未甚耶?乃遣勇士宋遺,假道於宋,借宋符直造齊界,辱罵齊湣王田地。田地大怒,遂遣使西入秦,願與秦共攻楚國。   一塊商於的骨頭投下去其實投下去的還不是骨頭,不過骨頭的影子,已使齊楚兩國由友變仇。張儀先生的足疾,適時的痊癒,開始入朝。當然一下子就被逢侯丑先生攔住,張儀先生訝曰:老哥,你怎麼不去接收土地,仍留在秦王國幹啥?逢侯丑先生曰:秦王專候相國面決,感謝耶穌基督,你終於康復,請入朝稟報大王,早定疆界,我好回國覆命。張儀曰:這件小事,何必稟報大王得知,我所說的是我的采邑六里,自願獻給你們貴國耳。逢侯丑先生好容易才相信自己的耳朵,駭曰:我奉命前來,言明商於(陝西省丹鳳縣至河南省西峽縣一帶河谷)地區六百里,怎麼忽然變成貴閣下的采邑六里啦。張儀先生大驚曰:你說啥?六百里!秦王國國土,都是三軍將士,血汗苦戰,寸寸得來,怎麼會平白割讓給別人六百里乎,簡直像場童話,誰能相信?我想,一定是貴國大王聽錯啦。   這真是天下第一大謊,敢說天下第一大謊的人,固然很多,但竟然相信天下第一大謊的人,羋槐先生卻是第一位君王。羋槐先生聽到垂頭喪氣回國的逢侯丑先生報告後,像中了風的驢子一樣,跳起來大聲咆哮,下令動員武裝部隊,向秦王國攻擊。這時那位睿智的陳軫先生又出面阻止讀者老爺注意。陳軫這傢伙,總是在唱反調,專門說權貴份子聽不進耳朵的話,這種人一旦被認為二居心,老命危矣。陳軫先生曰:大王已失去齊王國,今再攻秦王國,看不到有啥益處,因不見得能戰勝也。依我之見,不如順水推舟,索性割兩城給秦王國,作為賄賂,跟秦王國結盟,聯軍攻齊。那麼,雖然失去兩城,還可以在齊王國方面,得到補償。羋槐先生曰:欺負我們楚王國的,是秦王國,跟齊王國有啥關係?如果照你所說,反而跟秦王國聯合攻擊齊王國,人們會笑掉大牙。   大軍兩次潰敗   羋槐先生在這件事上,立場嚴正,倒不像一個糊塗蟲,如果真的照陳軫先生的話去做,張公飲酒李二麻子醉,找錯對象;確實會引來更羞辱的嘲弄。問題是,楚王國戰鬥力已非昔比,以楚王國一國的力量,很難單獨對付生氣勃勃的秦王國。羋槐先生唯一可選擇的是克制自己激憤的情緒,效法秦王國的辦法,改革內政、變法圖強。可是,羋槐先生選擇了戰爭。軍事是政治的延長,楚王國的軍事已跟政治同樣腐敗,羋槐先生卻不知道。   羋槐先生任命屈丐先生當總司令,跟隨張儀先生前往秦王國接受土地的逢侯丑先生當副總司令,率領十萬遠征軍北伐。秦王國也動員十萬大軍應戰,總司令匡章先生、副總司令甘茂先生,都是當代名將,兩軍在丹陽(河南省淅川縣西丹江北岸)會戰,楚軍崩潰,秦軍縮小包圍圈,展開無情屠殺,楚軍八萬餘人喪生戰場,包括總司令屈丐先生、副總司令逢侯丑先生在內的高級將領(執圭)七十餘人,全部被俘。秦軍乘戰勝之勢,回軍佔領楚王國的漢中郡(漢水中上游)。   敗訊傳到郢都(湖北省江陵縣),羋槐先生既悲又怒,這次他可是真正的發了瘋,下令動員全國所有可以作戰的男性,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這一次到底動員了多少人,由誰擔任指揮官,史書上沒有記載。史記只曰:乃悉國兵復襲秦。通鑑外記也只曰:悉發國內兵,以復襲秦。既然傾全國之力,則定是一個使人震驚的龐大數目,楚王國大軍這次銳不可當,進入秦王國國境,直指藍田(陝西省藍田縣)。藍田縣距秦王國首都咸陽(陝西省咸陽市)僅五十公里,而距本國根據地郢都(湖北省江陵縣),直線卻有六百公里(地面距離當在一千八百公里左右),已成強弩之末。這一戰的結果比上一戰的結果更慘,全軍覆沒。   一年之中(前三一二),兩次毀滅的慘敗,楚王國的弱點和缺點,全部暴露,從此一蹶不振。這跟一八九四年中國跟日本的甲午戰爭一樣,一場淒涼的敗仗下來,中國淪落到谷底。嗚呼,張儀先生一句謊話,竟引起十數萬人伏屍沙場,和國際形勢的轉變,使人震驚。然而,羋槐先生所做的窩囊事,層出不窮,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當楚王國敗報傳出時,韓王國和魏王國食指大動,為了不讓秦王國一口下肚,他們決定要楚王國五馬分屍。昔日信誓旦旦的南北防禦聯盟(合縱),一筆勾銷,縱約長盟主也者,更不值得一屁。兩國分別出動大軍,向楚王國突襲,魏王國的突襲軍團,前鋒已抵達鄧城(湖北省襄樊市)。噩耗從四面八方傳來,羋槐先生抵擋不住,他已沒有堅持的本錢。一定要堅持的話,只有亡國。只好屈膝,派遣陳軫先生擔任謝罪專使,前往齊王國謝罪。再派屈原先生,前往秦王國,獻出兩個城市求和。嗚呼,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秦王國答應和解,並且願歸還漢中郡(漢水中上游)的一半土地,這是一個優厚的條件。   羋槐先生的答覆是,他不要漢中郡一半土地,而只是張儀。蓋羋槐先生把張儀先生恨入骨髓,他已忘了他是一個君王,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他不能忍受張儀先生的愚弄,要得之而甘心,他要用最殘酷的刑罰,活活剝他的皮。   羋槐先生的反建議,在秦王國政府引起風波,妒火中燒的一些高級官員,認為這是剷除張儀先生最好的方法,他們一致認為,用一個人換取數百里土地,簡直是一本萬利。但秦王國國王嬴駟先生還有天良,他知道,張儀一入楚境,必然慘死無疑,他不忍心這麼做。可是,張儀先生自告奮勇,願投羅網。   贓官是敵人的王牌   張儀先生跟柏楊先生不一樣,柏楊先生千里孤騎,聾子不怕雷,瞎逞英雄,結果隆重入獄,幾乎綁赴刑場,執行槍決。張儀先生敢於投身於蓄怒以待的虎穴,是謀定而後動。蓋他手中握有一張救命王牌,該王牌就是楚王國贓官靳尚先生和他的貪污系統。   在意料中,張儀先生一入楚境,立刻被捕,押送到郢都(湖北省江陵縣),囚入天牢。羋槐先生下令擇一個黃道吉日,祭告太廟,就在該項隆重大典之上,要把張儀先生帶到大廳,像羋圍先生對付慶封先生那樣,對付張儀。這是一個難解的危局,張儀先生命在旦夕。   就在這時候,靳尚先生向羋槐先生最寵愛的姬妾鄭袖女士,提出警告曰:夫人聽稟,妳的好日子就要過去啦。鄭袖女士問他緣故。這一問,有分教,局勢倒轉。   東周列國志曰:   靳尚曰:秦不知楚之怒張儀,故遣之使楚。今聞大王欲殺張儀,秦勢將歸還所侵楚地,使親女下嫁於楚,以美女善歌舞者陪嫁,來贖張儀之罪。秦女至,大王必尊而禮之,夫人雖欲擅寵,得乎?鄭袖大驚曰:子有何計,可止其事?靳尚曰:夫人如偽為不知者,而以利害言於大王,使釋張儀還秦,危機可免。   且看鄭袖女士的手段。   鄭袖乃中夜涕泣,言於羋槐曰:大王欲以地(漢中郡)易張儀,地未入秦,而張儀先至,是秦之有禮於大王也。秦兵一舉而席捲漢中(漢水中上游),有吞楚之勢,若殺張儀以怒之,必將增兵攻楚。我夫婦不能相保,妾心如割,飲食不甘者累日矣。且人臣各事其主,張儀天下智士,其相秦國甚久,與秦偏厚,何怪其然,大王若厚待張儀,張儀之事楚,亦猶事秦也。羋槐曰:卿勿憂,容寡人從長計議。翌日,靳尚復乘間言曰:殺一張儀,何損於秦?而我則失漢中(漢水中上游)數百里之地。不如留張儀活命,作為和秦之地。羋槐亦惜漢中之地,於是出張儀,因厚禮之。張儀遂說羋槐以事秦之利。羋槐即遣張儀歸秦,通兩國之好。   可是,為善不終,事情又出了變化。   屈原出使齊國而歸,聞張儀已去,乃諫曰:前大王見欺於張儀,張儀至,臣以為大王必烹食其肉。今赦之不誅,又欲聽其邪說,率先事秦。夫匹夫猶不忘仇讎,況君王乎?未得秦歡,而先觸天下之公憤,臣竊以為非計也。羋槐大悔,使人駕輕車追之,張儀已星馳出郊二日矣。史臣有詩曰:張儀反覆為嬴秦,朝作俘囚暮作賓。堪笑羋槐如木偶,不從忠計聽讒人。   羋槐先生不僅是一個木偶而已,簡直像一個玩具,張儀先生,把羋槐先生玩弄於股掌之上,虎虎生風,全世界都掌聲雷動。嗚呼,第一次被張儀先生矇住,還可說張儀先生王八蛋,第二次落入張儀先生的圈套,便不能怪張儀先生,而應檢討自己矣。惜哉,羋槐先生不過平庸之輩,他不但沒有能力檢討自己,反而不久就又英勇的再一次跳進秦王國的陷阱,一個人一輩子都在上當中過日子,真是不可思議的奇觀。   張儀先生回秦後不久,就轉到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擔任魏王國宰相,隨即逝世。秦王王國國王嬴駟先生死後,兒子嬴蕩繼位,嬴蕩先生是個粗漢,被周王國的鼎壓死,我們將來會報導他。嬴蕩先生壓死後,弟弟嬴稷先生繼位。羋槐先生的對手,又換成這位心狠手辣的君王。   楚秦兩國的關係,一直是不穩定的,從張儀先生事件(前三一二),到紀元前三世紀第一年(前三○○),十二年間,兩國之間,戰戰和和、談談打打,好的時候兩國國王會面,擁抱接吻,親如密友。壞的時候兵戎相見,殺得鬼哭神號,血流成河。   武關之會   十二年間,楚秦兩國之間,至少發生左列三件大事:   一、前三○四年羋槐先生跟嬴稷先生,在黃棘(河南省南陽市南)舉行高峰會議。   二、前三○三年齊、魏、韓三國攻楚。秦遣軍救楚。   三、前三○○年秦大軍攻楚,斬首三萬,楚大敗。   歷史進入到紀元前三世紀○○年代,也就是秦軍大敗楚軍,斬首三萬的次年(○○年代前二九九),我們的男主角羋槐先生又遇上難題。   東周列國志曰:   嬴稷遣使遺羋槐書,略云: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結為婚姻,相親久矣。王棄寡人而納人質於齊。寡人誠不勝其憤,是以侵王之邊境,然非寡人之情也。今天下大國,惟秦與楚,吾兩君不睦,何以令於諸侯?寡人願與王會於武關(陝西省商南縣東南),面相訂約,共修和好,結盟而散。還王之侵地,復逐前誼,唯王許之,王如不從,是明絕寡人也,寡人不能退兵也矣。羋槐召群臣計議曰:寡人欲勿往,恐激秦之怒。欲往,恐被秦之欺?奈何?屈原進曰:秦,虎狼之國也,楚之見欺於秦,非一二次矣,大王往,必不歸。相國(宰相)昭睢曰:屈原乃忠言也,王其勿行,速發兵自守,以禦秦兵。靳尚曰(柏老按:這次大概是嬴稷先生的銀子說話):不然,楚惟不能敵秦,故兵敗將死,疆土日削,今歡然結好,而復拒之,倘秦王(嬴稷)震怒,增兵南下,何以抵擋。羋槐之少子羋蘭,娶秦女為婦,以為婚姻可恃,(柏老按:國家利益,高過任何利益,婚姻算老幾,該死!)力勸羋槐前往,曰:秦楚之女,互相嫁娶,親莫過於此。彼以兵來,尚欲求和,況歡然求為好會乎?靳尚所言甚當,王不可不聽。羋槐因楚軍新敗,心本畏秦,又被靳尚、羋蘭二人攛掇不過,遂許嬴稷赴會,擇日起程,只有靳尚相隨。   秦王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前身秦國,原是周王朝的封國之一,由一個遙遠荒涼的野蠻部落組成,沒有人瞧得起它。直到紀元前四世紀,中原封國的文化已有高度水準,秦國還幾乎是初民狀態。中原封國好像今天的歐美、秦國則好像今日的新幾內亞,懸隔天壤。可是,就在紀元前四世紀四○年代,秦國國君嬴渠梁先生請到了衛國一位貴族破落戶公孫鞅先生當宰相,用雷霆萬鈞之力,改革政治,提高文化水準好比:嚴厲禁止父親跟成年的女兒或兒媳睡在同一個炕上。只十年左右,秦國悍然強大,強大到使東方那些老朽的封國一敗再敗,醜態畢露,一提起秦國,就既輕視又害怕。秦國蛻變為秦王國後,仍繼承這種威力,但也繼承固有的野蠻習性,這習性表現在兩件大事上。第一、秦王國的刑罰,最為殘酷,這是蠻族特徵。第二、秦王國從不知道啥是國際信義,啥是國際承諾,只知道詐術和拳頭,能騙就騙,能打就打。大國猶如大丈夫:有所不為。秦王國姓嬴的國王群,卻跟碼頭上的小癟三一樣,無所不為,俺老子兩肋插刀,胳膊上走馬,就是這麼幹啦,你不服,沒關係,上來較量呀!集無知與無恥的大成。而羋槐先生,這位身懷巨款的老實膿包,正跟這樣的強盜,安排在黑巷子裡握手言歡。   東周列國志曰:   羋槐至武關(陝西省商南縣東南),只見關門大開,秦使者出迎曰:寡君候大王於關內三日矣,不敢辱車從於草野,請至敝館,成賓主之禮。羋槐已至秦國,勢不容辭,遂隨使者入關。羋槐剛剛進了關門,一聲砲響,關門已緊閉矣。羋槐心疑,問使者曰:閉關何太急也?使者曰:此我國法,戰爭之世,不得不然。羋槐問:爾王何在?對曰:先在公館伺候車駕。即叱御者速馳。約行二里許,望見秦王侍衛,排列公館之前,使者吩咐停車。館中一人出迎,羋槐視之,雖然錦袍玉帶,舉動卻不像嬴稷。心下躊躇,未肯下車,那人鞠躬致詞曰:大王勿疑,臣實非秦王,乃王弟涇陽君嬴悝也。請大王至館,自有話講。   肉票逃亡   羋槐先生進了賓館,屁股還沒有坐穩,只聽外面人喊馬嘶,秦王國軍隊已四周佈防,斷絕內外交通。羋槐先生曰:我來參加高峰會議,是你們國王邀請來的。派兵把我團團圍住,這算幹啥?嬴悝先生曰:這怎麼能叫團團圍住?唯一抱歉的是,俺老哥敝國王嬴駟先生,不巧的正好這幾天害了點小病,不能長途跋涉。本要改期,又怕失信。所以派我前來迎接你閣下前往咸陽(陝西省咸陽市)相見。這些軍隊,只是為了保護你,就跟你在國內時的皇家侍衛一樣。你可千萬莫推辭呀。事到如今,想推辭也推辭不掉,如果推辭得掉,柏楊先生早推辭獄吏盛情,不去火燒島啦。   最糟的還在後面,羋槐先生到了咸陽(陝西省咸陽市)之後,嬴駟先生高坐金鑾寶殿,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分列兩旁,卻教羋槐先生像一個藩屬一樣,用覲謁主子的禮節參拜。羋槐先生氣得發抖,曰:嬴駟先生,我相信兩國之間婚姻關係,更相信秦王國的國際榮譽。所以,單身來和你見面。想不到你卻假裝生病。把我引誘到這裡,又這麼大模大樣,連最低的禮貌都沒有。請問,你用意何在?嬴駟先生曰:我的用意很簡單,秦王國想要楚王國的黔中郡(湖南省沅陵縣轄土包括貴州省及湖南省),只好委屈你御駕光臨。貴閣下早上答應割讓,晚上就送貴閣下返國。羋槐先生曰:你們如果想要黔中郡。也得在談判中解決,怎麼想到用這種下流手段?嬴駟先生曰:手段雖然下流,可是效果卻是奇佳。試問老哥,如果不用這種下流手段,光靠談判,你肯白白失掉幾百里疆土乎?羋槐先生只好自認倒楣曰:好吧,算你贏啦,我可以把黔中郡割給你。我願跟你共同指天盟誓,請貴閣下派一個專使,跟我到楚王國接收。如何?如何,當然不行,嬴駟先生曰:盟誓算屁,誰信那玩藝?你回到楚王國之後,把尊臉一翻,地不割啦,專使也殺啦,我有啥辦法?豈不跟你一樣成了呆瓜,別耍花招,那一套連娃兒都唬不住。現在這麼辦,你先派人回到貴國,把黔中郡交割得清清楚楚,到時候,我會舉辦一項盛大的宴會,為老哥餞行,那可比現在光彩多啦。   一場對話,徹底暴露秦王國嬴家班的邪惡。以超級強國國王之尊,竟然像綁匪一樣,幹出綁票勾當。秦王國沒有一個官員敢指摘這種行為不當,提出異議。反而一窩蜂包圍羋槐先生,勸他接受這項寬大條件。羋槐先生雖然一輩子窩囊,但他卻在這最後節骨眼上,堅決不屈,顯示他高貴的一面。他回答的很乾脆,曰:姓嬴的,你不是一個國王,不過一個鼠輩。我就是死在這裡,也不屈服你的威脅。你以為天下人全像你一樣,都是貪生怕死的無恥之徒呀,現在就教你瞧瞧有人跟你不同。嬴駟先生下令把羋槐先生軟禁在咸陽(陝西省咸陽市),他相信,羋槐先生受不了這種苦頭,最後必然屈服。但是,這一次,嬴駟先生估錯了他的對手。羋槐先生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作武器,給嬴駟先生重重一擊。   楚王國得到消息,宰相昭睢先生立刻反應,派人到齊王國把作為人質的太子羋橫先生,迎接回國,繼承王位,然後通知秦王國:感謝祖宗在天之靈,楚王國已有了新王。這是表示楚王國決心犧牲肉票,連分文贖金都不付。嬴駟先生霎時間發現,他喪盡天良,拋盡信義,千方百計的陰謀,全部落空。羋槐先生原是一隻鳳凰,現在卻連烏鴉都不如,綁票案的唯一收穫,不過召來全世界的卑視和詛咒。嬴駟先生像一個輸不起的賭徒一樣,勒索不行,即行搶奪,派出十萬大軍向楚王國攻擊,一連佔領沿邊十五個城鎮。   然而,嬴駟先生仍不放羋槐。被囚後的第三年(前二九七),羋槐先生趁著看守他的衛兵不備,悄悄溜出咸陽。嬴駟先生下令封鎖秦楚兩國邊界,派大兵搜捕。可憐的老漢,他不敢南奔,轉向北跑,盼望投奔趙王國,可是趙王國恐懼秦王國報復,不敢收留。羋槐先生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再轉向東,盼望投奔魏王國,而追兵已尾隨而至,他閣下再度落到綁匪之手。羋槐先生懷著極大的憤怒,但他的日子已經過去,無可奈何,他開始大口吐血,而終於臥床不起。   詩人之死   羋槐先生的年紀,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爹羋商先生在位十二年,加上羋槐先生在位三十一年,無論如何,他應該老啦。經過三年的囚犯生活和逃亡辛苦,既吐血臥病,便無痊癒希望。尤其在臥病之中,美麗的鄭袖女士既不在側親侍湯藥,甜嘴巴的靳尚先生早逃回楚王國,也不在側巴結奉承。羋槐先生舉目淒涼,遂於臥病的次年(前二九六),命喪黃泉,結束他悲劇的一生。   秦王國把他的棺柩歸還楚王國,在通往郢都(湖北省江陵縣)沿途的楚王國小民,拜棺痛哭,自是一場感人情景。就故事本身而論,羋槐先生輕如鵝毛,死不瞑目。可是從歷史觀點來看,他的死已使秦王國付出代價。近程的,秦王國的卑劣猙獰面貌,全部呈現。秦王國國格,嬴家班人格,全部掃地,激起東方諸國的醒悟。已經瓦解了的南北防禦聯盟(合縱),重新組織。秦王國惹上的,是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遠程的,楚王國人民把秦王國恨入骨髓,興起信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就在本世紀(前三)的末期,果然應驗。   羋槐先生之死的副產品,是中國第一位大詩人屈原先生為中國留下最早的詩篇之一離騷,並且為愛國而喪生。   羋橫先生雖然繼承了王位,但楚政府的成員不變,貪污領袖靳尚先生,和少不更事的王弟羋蘭先生,繼續掌握權柄。史記曰: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其所謂賢者,不賢也。羋槐以不知忠臣之份,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原而信靳尚、羋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嗚呼,知人談何容易,楚王國的災難在內部腐敗,不在秦王國兵強馬壯。屈原先生目睹殘局,大家並沒有從一連串失敗中得到教訓,反而沾沾自喜大禍沒有落到自己頭上。靳尚先生和羋蘭先生權勢已經茁壯,改革已不可能,但屈原先生盼望改革,他屢屢向新王羋橫先生進言,要求振作,為老王羋槐先生復仇。   任何人都贊成改革,都贊成重振紀綱,建立法律秩序,任用賢能。問題是,你要排除誰?一個由君王發動的改革,還往往失敗,像十八世紀巴西帝國的皇帝,倒是最先覺悟的。可是,貴族和地主掀起政變,改成了共和。等而下之,由官員發動的改革,更殺機重重,只會召來殺身之禍。何況屈原先生赤手空拳,憑的是一腔愛國熱情;而他要求的卻是要排除全國最有權勢的靳尚和羋蘭羋橫先生的王位甚至都靠他們的支持。結果當然在意料之中。   東周列國志曰:   羋蘭使靳尚言於羋橫曰:屈原自以為不得重用,心懷怨望,且向人宣傳大王忘秦仇為不孝,羋蘭等不主張伐秦不為忠。羋橫大怒,削屈原官職,放歸故里。屈原有姊屈須,已遠嫁,聞屈原放逐,乃歸家。見屈原被髮垢面,形容枯槁,行吟於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聽子言,子之心已盡矣,憂思何益?幸有田畝,何不力耕自食,以終餘年。   屈原重違姊意,乃秉耒而耕,里人哀屈原之忠者,皆為助力。月餘,姊去。屈原嘆曰:楚事至此,吾不忍見覆亡!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汩羅江(流經湖南省汩羅縣、平江縣,注入洞庭湖)而死。其日乃五月五日。里人聞屈原自溺,爭棹小舟,出江拯救,已無及矣。乃為角黍(粽子)投於江中以祭之。繫以綵線,恐為蛟龍所攫食也。   這就是五月五日端陽節吃粽子和龍舟競度的起源,為的是哀悼一位愛國詩人之死。最有趣的是,到了紀元後十一世紀八○年代,宋王朝政府,卻追封屈原先生為公爵(清烈公),稍後,更追封他為王爵(忠烈王)。距他投江之日,已一千四百年矣,後人有過忠烈王廟詩曰:   峨峨廟貌立江傍 香火爭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 龍舟歲歲弔滄浪   屈原先生死於紀元前三世紀○○年代,七十年後的七○年代,楚王國在最後一戰中,被秦王國擊潰國亡。屈原先生之死,並沒有喚醒國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