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第20章 第三節 盛產乳香的地方

  沿著古老的沙漠商隊的路線,探險隊驅車數小時,穿越了空曠無垠的魯卡哈利沙漠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魯卡哈利沙漠綿延數千千米,橫貫阿拉伯半島南部。   到二十世紀初期,它的魅力已經吸引了眾多探險家。他們或是單身前往,或是結隊而來,不過最終的目的都是想探究這些沙丘所包含的秘密。   從公元前五○○萬年開始,阿曼的南部地區就被稱為撒卡蘭,意思是盛產乳香的地方。然而,這裡並非美女和嬰兒眾多的地方,乳香僅是一種香料的名字。   乳香(frankincense)是一種由橄欖科植物乳香木(Boswellia thurifera或Boswellia sacra)產出的含有揮發油的香味樹脂,古代用於宗教祭典,也當作薰香料(製造薰香、精油的原料)使用。乳香也是中藥的一種外科和內科藥材,用於止痛、化瘀、活血。

  乳香在古法文中為franc encens,表示無拘束的香料,形容它在空氣中能夠持久地揮發。該說法現在還在許多歐洲語言中使用。乳香一詞是因為阿拉伯文稱之為奶(al.lub an)而來,理由是樹脂從乳香木滴出時像乳液一樣。乳香產於乳香木,採集方法是在樹皮上割開傷口,流出乳狀汁液,接觸空氣後變硬,成為黃色微紅的半透明凝塊。乳香主要產地是索馬里、也門、阿曼的佐法爾和哈德拉毛地區,古代的集散中心是也門。   阿曼一直是最上等乳香的產地,那些乳香繁盛的地方過去都曾是有武裝的警衛嚴格防範的秘密之地。乳香生長在阿爾巴利德內陸的佐法爾省,而佐法爾省就是《聖經》中所指的俄斐,也許智者就是從這裡開採乳香和沒藥,帶到伯利恆去的。《舊約全書》前五卷中經常提到乳香。根據《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第十一節記載,來自東方的賢士帶了黃金、乳香和沒藥去伯利恆朝聖,將其奉獻給降誕於人間的耶穌。在《聖經》中,黃金代表貴重的價值和信心,亦代表神的性情。在《舊約聖經》的時代,金屬和寶石都是貿易上的主要貨品,由於以色列並沒有大量出產,故需從別國輸入。在《聖經》中,乳香常被用作製造聖香;而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亦常存乳香。此外,在《聖經》中,用乳香敬獻耶穌,是代表耶穌從死亡中復活。乳香又代表信徒的禱告。沒藥則是用於安葬。沒藥是從一種灌木沒藥樹提煉出來的乳液樹脂,又稱沉香,作安葬、包裹屍體之用,表示最崇高的敬拜之意。獻上沒藥,是預示耶穌將會受死。

  乳香在西方的宗教場合很常用。古埃及和古羅馬的祭司曾大量使用乳香在神廟中製造異香繚繞的神秘氣氛。據說羅馬皇帝尼祿在皇后博佩雅的喪禮上燒掉了足夠供應羅馬城一年的乳香。乳香也是猶太教聖殿中所燃的香料之一。   在塞拉萊,到了乳香的收割季節,人們會在樹幹上切開口子,然後小心地收集這寶貴的樹脂。這裡的人們稱它為上帝的眼淚,顯然他們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個地區,人們稱黃金為神之眼淚。看來天神也好上帝也罷,他們的眼淚都是夠珍貴的。如同現在的石油經濟催生了阿拉伯地區的富裕一樣,塞拉萊的這種琥珀色、香氣瀰漫的樹脂從前也是出口西方的貴重商品,它為阿曼的綠洲帶來了繁榮。而貝都因人世代流傳的神聖之作以及民間傳說,更為這個沙漠中的城市增添了神秘色彩。

  貝都因人(Bedouin)是遊牧的阿拉伯人,以部落為基本社會結構,在中古初期為阿拉伯半島的主要居民,處於水源、牧場公有的原始公社制階段。他們大多逐水草而居,以養駝、養羊、狩獵、掠奪為生。他們桀驁不馴,視豪爽俠義為道德典範。他們可以為氏族利益衝鋒陷陣,不怕犧牲;為朋友情誼慷慨解囊,不惜一切。除了本部落的族長外,他們不服從任何權力,不承認任何政治制度,沒有法律、秩序和權威的概念,也沒有定居社會所具有的政治組織,他們所處的社會被稱為沒有政府的社會。   還有傳說中講到這沙漠綠洲是驕傲的國王沙達德的榮耀。沙達德是諾亞的後代,據說是他造就了這片綠洲,並在此建造了精美的花園和華麗的宮殿。   有一片綠洲曾經富饒而強盛,就連《可蘭經》都提到它,那片綠洲就是烏巴城。阿拉伯的勞倫斯稱呼它為沙漠中的亞特蘭蒂斯。當時,這裡的居民生活在魯卡哈利沙漠的駱駝商隊行走的路線上,他們通過各種貿易販運積累了相當的財富。同樣的,繁榮之地必有文學密集,游吟詩人和文學家都會為了精美的建築和美食而駐足的。中世紀的作家也沒有吝嗇自己的筆墨和才思,他們將烏巴和天堂相提並論,至於宗教裁判所會不會因為他們隨便把天堂搬到地上,而讓他們在火上跳舞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由於基督教的發展,令乳香在埃及和歐洲的市場於四世紀之後逐漸縮小,加上六世紀也門馬里卜大壩崩潰之後,阿拉伯半島上出現荒漠化的現象,被稱為無人地帶的魯卡哈利沙漠中的眾多綠洲消失,使得商旅馬車更加困難地越過。再加上近東的帕提亞帝國境內遊牧民族對商旅的搶奪,使得也門經阿曼至近東的乳香之路在興盛了三百年後,出現衰落的趨勢。但此後仍通過紅海向拜占庭、中國出口大量的乳香。公元十一世紀,阿曼開闢了至中國廣州、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又稱之為海上乳香之路,每年向中國出口數十噸以至上百噸的乳香。   這正如同《聖徒故事》中流傳的故事一樣,上帝在他的子民尊崇閃光的金子勝過他先知的告誡時,就會摧毀他們依賴在財富上的幸福,真主也一樣,因為烏巴城中人的貪婪而摧毀了烏巴。

  如今,當人們再度來到這裡的時候,這裡只剩下了沙子和廢墟。一些通曉神話或者歷史的老遊牧人還記得失落的古城烏巴,曾經位於香料之路上,是以前乳香交易的中心。然而,在幾年前,烏巴還被許多人認為只是海市蜃樓般的傳說,直到衛星照片拍到古老的沙漠商隊的路線。烏巴在一九九○年代初期被重新發現,各國考古研究者在這裡作考古挖掘,美國科學家在沙子下面找到了一個大型定居點的遺跡。   這遺跡是否就是著名的烏巴呢?在出土文物與史料研究對應上之前,誰也不敢確定。   直到在一個定居點的遺跡附近出現了一片殘垣。一九九○年代,美國人首先在這裡開始了系統的發掘。他們發掘到一種石頭建築,那座建築在水坑周圍塌陷下去了,雖然沒能見到明確的屋簷,但這些美國人還是迅速意識到這就是傳說中的烏巴。

  洪堡男爵的同鄉傑森則對此有些懷疑,他認為烏巴應該面積很大,並且向四周延伸,而這些狹窄的護城牆指向一個中心水源,那是貝都因人以前為沙漠中的駱駝商隊供水的地方。這些商隊將穿過廣袤的沙漠,最終抵達麥地那。   走完魯卡哈利沙漠,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商隊的成員如果錯過最後一個備水地點,就再也沒有機會前行了,除非他們真地相信在最飢餓的時候,天使會送聖餐給他們。   所以,這深入沙漠的綠洲是他們的幸運,也是長途商隊能夠降低整隊運輸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否則他們的駝隊得增加一倍的駱駝來背負更多的物資,才能完成穿越沙漠的活動,而那無疑將阻礙整個商路的發展。   對於那些商隊來說,漫長的沙漠穿越,即使有金錢的呼喚,依然是充滿危險和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的。由此不難想像,在這補給之地,將是多麼需要娛樂和心靈的放鬆,也許那些放縱的商人,正是給這個傳說中的烏巴之城帶來惡名的元兇,而在烏巴城被遺棄後,才衍生出那真主因其惡名而摧毀它的傳說。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但是足夠的金錢卻可以支持人們製造貪婪和罪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