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雪地拼圖

第11章 尾聲 他並未遠離

雪地拼圖 傑弗瑞.亞契 7058 2023-02-05
  ╬   勇敢剛毅信徒,面對大患難(註1)   如果喬治.李.馬洛里對他在一九二二年遠征後返英所受的接待陣仗感到訝異,他會怎麼看待為了向他致敬而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的紀念儀式?沒有遺體,沒有棺木,沒有墳,然而,數以千計的百姓從全國四面八方來到此地,在街道上列隊向他致意。   註1:這裡引用的聖歌,是班揚做詞的剛毅信徒歌(He Who Would Valiant Be )。   ╬   一心跟從上主,堅決不喪膽   國王陛下、威爾斯王子、康諾公爵和亞瑟王子全都在場,一同出席的還有首相藍西.麥唐納、前外交部長寇森勳爵、倫敦市長,連伯肯黑德市長都出席了。   ╬   沒有障礙之物,能使膽怯灰心

  布魯斯將軍站在教堂的東側,一字排開形成儀隊的是諾頓陸軍中校、桑莫維爾醫生、歐岱爾教授、布拉克少校、莫斯海德少校、諾爾上尉和喬佛瑞.楊。他們右臂下方夾著銀製冰斧,隨著聖保羅的教長走下本堂,經過人滿為患的座席,然後在他們的前排位置就座,旁邊是佛蘭西斯.楊赫斯本爵士、辛克斯先生、瑞本先生和艾許克羅夫特海軍中校,他們代表皇家地理學會出席。   ╬   信徒堅持初志,行主之路程   柴斯特主教步上講道壇的臺階,對著擁擠的會眾誦讀悼詞時,試著清楚表達群眾對這兩位伯肯黑德青年的喜愛與好感;他們在耶穌升天日那天的行動,激發了全世界的想像。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繼續說道:他們兩人是否一起抵達了那座大山的巔峰。不過在我們之中有誰能懷疑,如果大獎就在他可及之處,不管機率有多大,喬治.馬洛里都會繼續奮戰,而且年輕的山帝.厄文也會追隨他到世界盡頭?

  露斯.馬洛里坐在走道另一頭的前排座位上。她毫不懷疑,只要有最微乎其微的可能來達成他最狂野的夢想,她的丈夫絕不會回頭。赫伯特.李.馬洛里牧師坐在媳婦身邊,他也有相同想法。修.薩克雷.透納坐在女兒的另一邊;此後直到入土為止,他都不再對此發表意見。   ╬   有人多方迷惑,欲信徒驚恐   在聖保羅大教堂教長給予祝福,眾長官王侯也離開後,露斯獨自站在北側門口,和朋友及祝福者握手。他們之中許多人告訴她,這位英勇無畏的紳士如何豐富了他們的人生。   當她看到喬治.芬奇排隊等著和她說話時,她微笑了。他穿著暗灰色的西裝外套、白襯衫和黑領帶,那些衣服看起來就像第一次穿出門。他和她握手時還鞠躬行禮。露斯靠過去在他耳邊悄聲說道:如果是你和喬治一起,他今天可能還活著。

  芬奇並沒有說出他一直以來抱持的看法:如果他受邀加入遠征隊,他和馬洛里一定會一起抵達峰頂,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平安回家。不過芬奇承認,如果他們碰上任何問題,馬洛里可能會忽視他的建議而繼續前進,讓他自己回去。   ╬   它們竟自紛紜,信徒更奮勇   最後,露斯的父親覺得該帶女兒回家了,儘管還有許多弔唁者希望致上他們的敬意。   在開車回加德明的路上,他們兩人難得說上一句話。畢竟,露斯失去了她唯一愛過的男人,老紳士也沒料到竟要出席女婿的葬禮。當他們通過霍特宅邸的大門時,露斯謝過父親的好心與體諒,不過她要求讓她獨自面對哀慟。他很不情願地離開,回到衛斯布魯克。   ╬   雖遇強人大敵,信徒依然戰勝

  露斯打開前門,看到的第一樣東西是躺在一塊墊子上的一只信封,那是喬治用他那熟悉的筆跡寫給她的。她拾起信封,心中哀傷地想,這一定是他的最後一封信。她走到客廳裡,替自己倒了一杯喬治所謂的強勁威士忌,然後坐在位於窗邊的單人沙發上。她擡頭看著車道,沒來由的,還是期待喬治能大步跨過大門,將她擁進懷裡。   ╬   善用主賜權能,行主之路程   露斯拆開信封,拿出那封信,然後開始讀丈夫最後的話語。   □□□   我親愛的:   我坐在大約海拔兩萬七千三百呎的一個小帳篷裡,距離家鄉幾乎五千哩,追尋著榮耀之路。就算我找到了這些路,如果不能與妳分享這一刻,一切都沒意義了。   我理當不該長途旅行繞過半個世界,才發現少了妳我什麼都不是,就像許多運氣較差的男士經常以嫉妒的眼神提醒我的一樣,何況他們所知的還不及一半。問他們之中任何一人,他們會為了能延續一輩子的一見鍾情而犧牲什麼,他會說,他願付出一半的人生,因為世上沒有這種女人。他們錯了。我找到了那樣的女人,而且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她的地位,當然更不用提那位在我頭上沉睡的冰冷處女了。

  某些男人會吹噓他們的各種戰利品。我其實只擁有一個,因為我從第一次見到妳的那一刻起就愛著妳。妳是我的清晨,是我的落日。   彷彿那還不夠,我更驚異於我的好運,因為我領受了三重的祝福。   第一重祝福在妳成為我妻子、同意與我分享妳的餘生的那天降臨。那天晚上妳變成了我的愛人,此後又成為我最親近的朋友。   第二重祝福,來自於妳無私地鼓勵我實現我最狂野的夢想,總是容許我滿腦子夢想,而妳卻設法以智慧和常識處世,讓自己腳踏實地。   妳賜予我的第三重祝福是美好的家庭,儘管每天可以分享他們笑聲、擦去他們眼淚的時間永遠都不夠,他們始終為我的人生帶來無盡的喜樂。我總是懊悔自己錯失了那麼多他們短暫的童年光陰。

  克蕾爾會在我之後進入劍橋,她不但會在那裡以智慧勝過未經考驗的男性,而且在受到考驗時,她一定會在我失敗之處獲得成功。貝麗姬已被賦予了妳的優雅與魅力,每天都愈來愈像妳,所以當她像花般盛開、成為女人時,許多男士會彎腰低頭向她求婚,不過對我來說,沒有人夠格。至於小約翰,我等不及要讀他的第一篇學校報告、看他的第一場足球賽,並且在他面對他想像中的第一場人生災難時,陪在他身邊。   我親愛的,我還有太多的事想說,但我的手愈來愈不穩。閃爍的蠟燭提醒我,明天還有某個目標,到時候我打算把妳的照片擺在地球最高點,這樣我就可以永遠驅逐這個惡魔,最後回到我唯一愛過的女人身邊。   我可以看見妳在霍特宅邸,坐在靠窗的單人沙發上讀著這封信,每讀過一頁就露出微笑。擡起頭吧,我親愛的,任何時候你都會看見我大步跨越那些大門,昂首闊步沿著小徑走向妳。妳會跳起身匆匆迎向我,好讓我可以把妳擁入懷裡,永遠不再離開妳身邊嗎?

  原諒我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理解,妳對我來說比生命本身更重要。   妳深情的丈夫,喬治   一九二四年,六月七日      在露斯.馬洛里的餘生中,每天的同一個時間,她都會坐在那張靠窗的單人沙發上,重讀丈夫的信。   在她臨終時,她告訴她的孩子們,每天,她都看見喬治大步走進大門,昂首闊步沿著小徑朝她走來。   一九二四年之後   喬治.李.馬洛里(George Leigh Mallory)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喬治的遺體在海拔兩萬六千七百六十呎處被發現。他的妻子露斯的照片不在他的皮夾裡,照相機也不見蹤影。直到今天,對於他是不是征服埃佛勒斯峰的第一人,登山同行之間仍意見分歧。不過鮮少有人懷疑他登頂的能力。

     山帝.厄文(Sandy Irvine)   當《泰晤士報》宣布厄文的死訊時,有三名女子出面聲稱已與他訂婚。   雖然有好幾個遠征隊搜尋他的遺體,但至今仍未發現。一九七五年,一位中國籍登山家許競告訴山友,他偶然見到一具遺體,他形容是英國人,凍結在兩萬七千兩百三十呎的一處窄小峽谷裡。許競還來不及接受更詳盡的詢問,就在幾天後的一場雪崩中罹難。      露斯.馬洛里(Ruth Mallory)   喬治過世後,露斯和孩子們繼續住在薩里郡,在那裡度過餘生。她於一九四二年因乳癌去世,享年五十歲。      特拉佛.李.馬洛里空軍上將,巴斯勳章第二級爵士(Air Chief Marshal Sir Trafford Leigh Mallory KCB)

  馬洛里的弟弟特拉佛於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去世,當時他正要前往接掌聯合空軍太平洋戰區的指揮權,飛機卻在阿爾卑斯山區墜毀。一般認為當時他可能親自駕駛飛機。   特拉佛去世時五十二歲。      亞瑟.C .班森(Arthur C. Benson)   一九一五年,馬洛里的導師成為劍橋莫德林學院的院長,直到一九二五年為止,一直擔個職務。他為馬洛里在劍橋舉行的安息禮拜寫下一篇動人的獻詞,但卻因病重而無法親自朗讀。他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是寫下<希望與榮耀之地>1的歌詞。   班森在一九二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1作曲家艾德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號中最著名的段落,幾乎等於英國的第二國歌。      其他山友

  C.G.布魯斯陸軍准將,巴斯勳章第三級爵士,皇家維多利亞勳章騎士團成員(Brigadier General C.G. Bruce CB MVO)   雖然布魯斯曾在加里波利受過重傷,他仍在西北邊界指揮軍團至一九二〇年為止。   一九二三到一九二五年間,他擔任英國登山協會會長;一九三一年受聘為廓爾喀步槍隊五軍團的榮譽上校。   布魯斯在一九三九年去世,享壽七十三歲。      喬佛瑞.楊,文學博士,皇家文學會會員(Geoffrey Young D. Litt FRSL)   一九二五年受聘為洛克斐勒基金會顧問,一九三二年成為倫敦大學的教育學高級講師;一九四〇到一九四三年,擔任英國登山協會會長。   雖然有一條腿是義肢,他仍在一九二八年以五十二歲之齡登上馬特洪峰(一萬四千六百九十二呎),在一九三五年以五十九歲之齡登上席納羅特峰(一萬一千兩百零四呎)。   楊在一九五八年去世,享壽八十二歲。      喬治.芬奇,皇家學會會員,大英帝國員佐勳章得主(Gsrge Fmch FRS MBE )   一九三八年受聘為皇家學會會員,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間擔任英國登山協會會長。一九三一年,芬奇有三位朋友在阿爾卑斯山不幸身亡,他因此不再登山。   芬奇在一九七〇年去世,享壽八十二歲。   他的兒子彼得.芬奇是位演員,在得知以電影螢光幕後(Network)贏得一九七六年奧斯卡金像獎之前過世。      愛德華.諾頓陸軍中將,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爵士,卓越服務勳章得主,戰功十字勳章得主(Lt General Sir Edward Norton KBE DSO MC)   繼續職業軍人生涯,在擔任國王喬治六世的副官之後,受聘為香港代理總督。   一九二六年,他獲頒皇家地理學會的創會獎章。直到一九五三年艾德蒙.希拉瑞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丹增雪巴(Sherpa Tensing)征服埃佛勒斯峰為止,諾頓一直是世界高度紀錄兩萬八千一百二十五呎的保持人。   諾頓在一九五四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T.豪爾德.桑莫維爾,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爵士,醫療助理,醫學士,外科醫學士,皇家外科學會會員(T. Howard Somervell OBE MA MB BCH FRCS)   他後來將身為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奉獻於南印度特拉凡柯(Travancore)的一家慈善醫院,並在那裡成為世界頂尖的十二指腸潰瘍權威之一。一九五六年退休後返回英國;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五年間擔任英國登山協會會長。   一九七五年,桑莫維爾在湖區健行後過世,享壽八十五歲。      諾爾.歐岱爾教授(Professor Noel Odell)   埃佛勒斯峰委員會因年齡因素,駁回歐岱爾加入一九三六年埃佛勒斯峰遠征隊的申請,當年他五十一歲。同年,他登上高達兩萬五千六百四十五呎的南達德威,這是當時人類成功攀登的最高峰,而在一九三六年埃佛勒斯峰遠征隊的成員中,沒有任何人爬到兩萬四千呎高。   歐岱爾在地質學家的職業生涯中,同時在哈佛與麥吉爾大學擔任教授。退休後他回到劍橋,成為克萊爾學院的榮譽院士。   歐岱爾在一九八一年去世,享壽九十六歲。      亨利.莫斯海德陸軍中校,卓越服務勳章得主(Lt Colonel Henry Morshead DSO)   一九二四年莫斯海德從埃佛勒斯峰遠征隊回來後,右手三根手指最前端遭到切除。一九二六年,他以測量師的身分回到印度。一九三一年的一個晚上,他在緬甸騎馬外出時遭妹妹的情人射殺,遇害時四十九歲。      約翰.諾爾上尉(Captain John Noel)   諾爾繼續其職業攝影師與製片家生涯。他的影片埃佛勒斯峰史詩(The Epic of Everest)在英國和美國有超過一百萬的觀眾;他一生的作品都保存在英國國家電影資料館中。   諾爾死於一九八七年,享壽九十九歲。      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佛蘭西斯.楊赫斯本爵士,印度之星勳章第二級爵士,印度帝國勳章第二級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 KCSI KCIE )   到一九三四年為止,他繼續擔任埃佛勒斯峰委員會的主席。一九二五年,他寫下暢銷作品《埃佛勒斯峰史詩》(The Epic of Mount Everest),此書所有收入都捐贈給皇家地理學會。一九三六年,創辦世界宗教大會(World Congress of Faiths)。   楊赫斯本在一九四二年去世,享壽七十九歲。      亞瑟.辛克斯,皇家學會會員,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得主(Arthur Hinks FRS CBE)   一九一二年,辛克斯獲頒皇家天文學會金獎;一九一三年,獲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一九二〇年,因對登山界的貢獻而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一九三八年,獲頒皇家地理學會維多利亞獎章;直到一九三九年為止都繼續擔任埃佛勒斯峰委員會的祕書。   辛克斯在一九四五年去世,享壽七十二歲。      馬洛里的友人   蓋,布拉克(Guy Bullock)   一九三八年,布拉克受聘為英國駐厄瓜多爾常駐公使;一九四四年,受聘為駐布拉薩市的總領事。   布拉克在一九五六年去世,享壽六十九歲。      瑪麗.安.柯蒂.桑德斯(Mary Ann Cottie︱Sanders)   柯蒂在父親破產後,在伍爾沃斯商店當店員,後來成為暢銷小說家,以筆名安.布里吉(Ann Bridge)從事寫作。她的許多小說主角都以喬治.馬洛里為藍本,只經過少許修改。她嫁給外交官歐文.歐馬利爵士(Sir Owen O'Malley),和馬洛里的家人一直保持密切友誼。   柯蒂在一九七四年去世,享壽八十六歲。      馬洛里家其他成員   赫伯特.李.馬洛里牧師,文學碩士(The Reverend Herbert Leigh Mallory MA)   一九三一年,喬治的父親成為柴斯特大教堂的牧師。他在一九四三年去世,享壽八十七歲。      安妮.馬洛里太太(Mrs Annie Malbry)   安妮比丈夫、兩個兒子和兩位媳婦都長壽。她在一九四六年去世,享壽八十三歲。      馬洛里的姊妹   瑪麗(賴夫.布魯克太太,Mary,Mrs Ralph Brook),死於一九八三年,享壽九十八歲。   艾薇(哈利.龍布里吉太太,Avie,Mrs Harry Longridge),死於一九八九年,享壽一百零一歲。      馬洛里的子女   克蕾爾(Clare)在劍橋大學以第一等成績畢業。她嫁給美國科學家葛倫.米利肯(Glenn Millikan)。他們住在加州,育有三名兒子。一九四七年,克蕾爾的丈夫在田納西州死於一場登山意外,因此她和母親一樣獨自帶大三個孩子。克蕾爾在二〇〇一年去世,享壽八十五歲。   貝麗姬(Beridge)成為醫生,嫁給大衛.羅伯森(David Robertson),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英語教授,也是《喬治.馬洛里》一書的作者。他們育有兩女一男。貝麗姬和母親一樣罹患乳癌,死於一九五三年,享年三十六歲。   約翰移民到南非,在當地擔任水利工程師,婚後育有五名子女,其中一位是喬治.李.馬洛里二世。   喬治.李.馬洛里二世(George Leigh Mallsy II)是馬洛里的孫子,在澳洲維多利亞州水源計畫工作擔任資深水利工程師。一九九五年五月十四日早上五點三十分,喬治.李.馬洛里二世祖父母喬治與露斯的護貝照片放在埃佛勒斯峰頂。套句他自己的話:他完成了一件懸而未決的小小家族事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