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多多鳥之歌上

第2章 科學研究與生態關懷

多多鳥之歌上 大衛.逵曼 1107 2023-02-05
  如果有機會登上一個較未開發的海島,野生動物必然是注目焦點,但不論看到的是巨大的烏龜或蜥蜴、還是不會飛的甲蟲,我們大概只會注意到動物的形體與動作,而不會去思考牠們的遠祖從哪裡來的?是經過怎樣的移居旅途才來到這裡?為什麼會長成和大陸先祖如此不同的樣子?又是經過怎樣的演化才會變成這樣?可能只有很少數人會去追究答案,本書作者就是其中一位。在這本書裡,逵曼藉生動的描述和科學的辯證︱導引我們進入奇妙又饒富趣味的島嶼生物地理學領域。讓我們跟隨他凝視著這些動物,除了視覺的影像外,也能像生物學者一般,沉浸在那些已逝歲月中發生的故事。   本書有個學術味十足的副標: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也就是研究島嶼上物種分佈的現象、模式與命運。這些現象與模式在島嶼上標誌特別鮮明,原因是同樣物種發生在大陸上的演化作用,因為海洋隔絕的關係,在島嶼上以簡化又誇大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演化適應的結果如何?逵曼說:島嶼上的生物大多具有與大陸先祖不同的特徵,就是巨大、矮種、馴化、不會飛。生物學者認為快速和精確適應環境是島嶼孤立演化和孤立生態性的特徵,讓原本進取心十足,飛翔能力一流的祖先,變成只能在路上行走的子孫,他們喪失了散佈能力之後,除了一步步走向滅絕,哪兒也去不了!模里西斯島上已經絕種的多多鳥,就是最佳寫造。科學研究提醒我們:不管隔絕演化的過程多麼神奇,畢竟它是通往滅絕的單向道,而且島嶼面積愈小,速度愈快。

  回顧我們近年來在台灣所做的,在這個物種豐富多樣的島嶼,我們全力追求經濟成長。在不斷的開發過程裏,我們也嘗試設置國家公園、保護區,希望達到兼顧生態保育的目的。我們的基本理念是讓野生動物有一個不受人為干擾,可以安全成長繁殖的小樂園。但備受孤立的結果,正如同島嶼生物地理學的發現一般,還是免不了(甚至可能提早)讓野生動物走向滅絕。   看完這本書,你可能希望到一個較未開發的海島上走一趟,看看島上動物是否真的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奇特,不過我有更好的建議,建議你明天就帶小孩去台灣的動物園、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走一趟,指著那些已經瀕臨絕種的本土動物,告訴小孩:如果我們繼續把牠們孤立起來,也許他的下一代、或再下一代長大時,就再也看不到這些動物了。告訴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說,在一個以海水、壕溝、鐵絲網、圍牆或崗哨與外界隔絕的生態環境,牠們的將來就像多多鳥一樣,只有滅絕一途;而一旦消失之後,他們就成了生態系統上永遠的斷層。

  但願逵曼輕輕唱出的《多多鳥之歌》,能夠清晰傳到每一個生態有情人的耳中,也能傳到企業家和決策者的心裏。 (本文作者黃鎮台,曾任逢甲大學校長,現任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