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精妙說話技巧

第16章 第二○↓二八術:問話中的反問技巧

精妙說話技巧 吳洪激 3641 2023-02-05
  提問,是問者提出問題由答者回答,而反問,則是答者變成問者,反過來問問者。問話對象的變換,導致問話技巧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巧於反問,可以平中出奇,一語中的,入木三分。   常見的反問類型,大致有九種。   第二○術◆Ⅰ:機智型反問   這種反問往往是根據交談情境和對象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問對方,一語中的,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傾向。   蕭伯納的劇本《武器和人》首次公演,獲得成功。演出結束時,蕭伯納走上舞台向觀眾致謝。有一個人突然很不禮貌地喊道:   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喜歡呀,趕快把它收回去吧,不要再演了!   此時,蕭伯納非但沒有惱怒,還極有禮貌地說:

  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我們能禁止這個劇本演出嗎?   蕭伯納機巧的反問,引起全場觀眾一陣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國是會議主張把省長改為官派後,宋楚瑜憤而請辭,有人說這是因連與宋有心結,而欲藉此機會逼退宋,俟記者就此事相詢連戰時,連巧答:我怎麼會讓他走呢?記者立刻又跑去詢問宋之看法,宋亦巧答:我怎麼回得去?   第二一術◆Ⅱ:幽默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在反問中表現出你的幽默感,並不帶有諷刺意味,也沒有褒貶的意思。它讓人在輕鬆的一笑中對事情有所領悟。   這裡有一位母親和兒子的一段對話:   母親拿著一大一小兩個蘋果問兒子:孩子,你要哪個蘋果?

  兒子回答說:   我要那個大的蘋果。   母親說:   孩子,你應該懂禮貌,說要小的才對!   兒子立即反問:   媽媽,懂禮貌就得撒謊嗎?   兒子在反問中把禮貌與撒謊兩個不同類型性質的事十分幽默地扯在了一起,既令人發笑,又令人有所領悟。   第二二術◆Ⅲ:諷刺型反問   這種反問一般用於兩個對立人物之間或你十分反感和厭惡的人,將你的輕蔑、譏諷和反抗巧妙地化在語言裡,達到刺傷對手、打敗對手的目的。   從前,在西方有一個主人,十分虐待奴隸,常常天不亮就催奴隸們起來幹活。一天半夜,主人催逼奴隸說:   天亮了,怎麼還不起來幹活去?   有一個聰明的奴隸回答說:   等我捉到了虱子就去。

  主人說:   天這麼黑,能看得見虱子嗎?   那個奴隸立即反唇相譏地反問:   天這麼黑,幹活能看得見嗎?   這一下問得主人啞口無言,處於自己打自己耳光的窘境。   第二三術◆Ⅳ:肯定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被問一方以反問的形式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比正面回答還有力。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太宗李世民問侍中魏徵:   守天下難不難?   魏徵回答說:   難。   李世民說:   朕重用賢才,又廣開言路,守天下還難嗎?   魏徵說:   歷代帝王在打天下時,都注意啟用賢才,也能接受不同的批評意見,但是打下天下後,便貪圖享樂,閉目塞聽,以致亡國。所以聖人說,要居安思危,你看,這能說守天下不難嗎?

  第二四術◆Ⅴ:疑問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被問者以反問的方式公開、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傾向,或以證明、推理、辯駁等手法,對事物發表議論或評判。   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諸葛亮調兵遣將時唯獨沒有任用關羽。   關羽忍耐不住,高聲問諸葛亮:   關某跟隨兄長征戰多年,何曾畏首畏尾,今日緊要關頭,軍師為何不委用關某?   諸葛亮笑著說:   雲長勿怪!我本想委派你去把守一個最重要的隘口,但又考慮你去有些不便,所以不敢委用你!   關羽說:   有什麼不便,請軍師明言。   諸葛亮說:   當初,足下在曹操那兒,曹操待足下不薄,足下素以仁義為先,當然要有所報答。今日曹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把守此道,恐足下放他過去,故不敢委用耳。

  關羽說:   軍師太多心了。當日曹操待關某,關某為他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已報答過了。現在兩軍敵對,關某豈能徇私忘公?   諸葛亮反問:   倘若臨陣放過了曹操,足下該怎麼說?   關羽說:   關某願軍法處置!   諸葛亮說:   好,請立下軍令狀。   關羽立下軍令狀後,心中難免有些不服氣,亦反問諸葛亮:   如果曹操不從那條路走,軍師又該怎麼說?   諸葛亮說:   我亦立下軍令狀。   請注意,這段對話中有兩處反問,都是公開表明自己的疑慮,而達到要對方表明態度的目的。   第二五術◆Ⅵ:抒情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反問者抒發自己的情緒或感嘆的一種方式,從反問中可以洞察反問者的心理狀態。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描寫了薛寶釵和林黛玉的一段抒情的反問:   寶釵見寶玉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來,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裡咬著絹子笑呢!寶釵道:你又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裡?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的一聲飛了。口裡說著,將手裡的絹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寶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噯喲了一聲。   這裡的反問和動作描寫配合得極為協調,抒發了各自的心理情感。   第二六術◆Ⅶ:懸念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為了引發提問者的疑問和好奇心。   比如,一位小妹味放學回家不見母親,便問她爸爸:   爸爸,媽媽到哪兒去了?   爸爸驚訝地說:   剛才不是到學校接你去了嗎,你沒碰到呀?

  小妹妹疑惑地反問:   媽媽沒有到學校去呀,她到哪兒去了?   小妹妹的這句反問,懸念極強,令人思索,難以猜度。   第二七術◆Ⅷ:引語型反問   這種反問,一是引用名人或典籍上的話來設問;二是用別人的事例來印證。   在一次秦韓二國交戰中,秦國宰相范雎的封地汝南被韓國奪去。   秦昭王對范雎說:   你失去了封地是否憂愁?   范雎說:   不憂愁。   秦昭王不解,又問:   為什麼呢?   范雎答道:   梁國有個叫東門吳的人,他的兒子死了,他卻不憂愁。他的管家問:像你這樣疼愛兒子的人天下少有,你兒子死了,你怎麼不憂愁呢?東門吳回答說:我原本無子,沒有兒子時,我不憂愁,現在兒子死了,就同沒生一樣,我又有什麼好憂愁的呢?臣原本是平民之子,為平民之時不憂愁,現在失去了汝南,就同失子的梁國平民一樣,臣為什麼要憂愁呢?

  這裡,范雎反問秦昭王,引用了梁國平民失子的事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二八術◆Ⅸ:質問型反問   這種反問一般是在辯論會上和法庭上向對方的論點提出質問時用的,帶有一種辯駁和指斥之意。   三十年代,英國商人威爾斯向香港茂隆皮箱行訂購三千隻皮箱,價值港幣二十萬元。合約寫明一個月取貨,逾期不能按質按量交貨,由賣方賠償百分之五十的損失。   茂隆皮箱行老闆如期交貨時,威爾斯卻以皮箱內層使用了木材為藉口,向港英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茂隆皮箱行老闆按合約規定賠償損失。   開庭時,港英法院偏袒威爾斯,企圖判茂隆皮箱行老闆詐騙罪。茂隆老闆聘請一位女律師出庭辯護。   在法庭上,威爾斯信口雌黃,強辭奪理,氣焰囂張。誰知,就在他自以為得計之時,女律師出示一個英國出產的金懷錶,高聲問法官:

  法官先生,請問這是什麼錶?   法官看了看,答道:   這是英國倫敦出口的名牌金錶。可是這與本案無關啊!   有關!女律師高舉金錶繼續問,這是金錶,沒有人懷疑吧?但是,請問這個金錶除了錶殼是鍍金以外,內部的零件都是金製的嗎?   法官這時才知中計,侷促不安。   女律師又說:   既然沒有人否定金錶的內部零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麼茂隆皮箱行的皮箱也就無懈可擊了。這顯然是威爾斯存心敲詐!   法官被質問得理屈辭窮,只得以威爾斯誣告罪,判其賠償五千元港幣結案。   由此可見,謙虛、誠實、尊敬別人,是談話成功的必備條件。問話中隨意質問,逞一時之快,往往造成對立的情緒,引起雙方的不快。即使兩人意見出現較大的分歧,發生爭執,也要注意反問的措辭,不要使用質斥之語氣。你不希望別人傷害你的自尊心,別人也希望你不要傷害他的自尊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