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故事裡的詭辯術

第55章 【實例分析】<蘇模稜的為官之道>

故事裡的詭辯術 于惠棠 599 2023-02-05
  唐朝武則天做皇帝時,有一個名叫蘇味道的宰相,此人雖然頗有文才,但做官不行。他做了幾年宰相,為了保住個人的地位和安全,處理任何事情總是含含糊糊,這樣辦也行,那樣做也可,從不表示明確的態度和意見。他有自己的一套為官之道。   他說:處理事情不能作出明確的決斷,否則,發生了錯誤,就要負失職的責任。只要模稜以持兩端就行了。   根據蘇味道的這個特點,當時有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蘇模稜。   排中律要求我們的思想和言論具有明確性。排中律的根本特點是規定兩個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因而如果對兩個矛盾的判斷同時否定就違反了排中律,思想必定失去了明確性。   上面講的那位唐朝宰相,他在處理問題時,對於兩種互相矛盾的處理方法,認為這樣辦也行,那樣做也可,這既違反了不矛盾律,也違反了排中律(同時斷定兩個矛盾判斷皆真,蘊含著斷定兩個矛盾判斷皆假)。其目的是為了推卸責任,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蘇味道類型的人。這種人為人處事刁鑽圓滑,八面玲瓏,隨波逐流,毫無原則。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們從不明確表示自己的觀點,而是模稜兩可,含糊不清,不可捉摸。   如列寧所說,他們在兩種互相排斥的觀點之間像游蛇一樣迴旋,力圖既同意這一觀點,又同意另一觀點(《列寧選集》第一卷,一九七二年版,第四九九頁)。這是故意違反排中律的一種詭辯手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