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牛奶可樂經濟學

第101章   問題○九一

  為什麼在棒球界,年度新秀選手的次年表現一般都不好?   二○○二年,三壘手埃裏克.辛斯基(Eric Hinske)為多倫多藍鳥隊打出了○.二九七的好成績,在一百五十一場比賽中,他打出二十四記本壘打,八十四個打點,贏得當年美國棒球聯盟的年度新秀獎。但在隨後的兩個賽季,他的打擊率只有○.二四三和○.二四八。(打擊率:棒球運動中,評價打擊手成績的主要指標。一般來說,職業棒球選手的打擊率在○.二八○以上被認為是一個稱職的打者。編者注)。   這種現象並不罕見。當選職業棒球協會新秀的選手,一般會在頭一個賽季打出能叫已成名老手都自愧弗如的好成績。但在大聯盟的第二年,除去多了一年經驗,許多人的成績都不如前一年。由於這種現象頻頻出現,人們甚至給它起了個名字:二年生症候群。如何解釋它呢?

  可能性之一:對方投球手發現擊球手的弱點,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如果這個解釋成立,所有二年次球員都應該出現成績下滑,而不僅僅是年度新秀。可從總體上來看,二年次球員一般都比新進球手有進步。   更合理的解釋是,二年生症候群只是一個統計錯覺。哪怕是最優秀的球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完美狀態。他們某個年度的打擊率和其他進攻資料很可能比其他年度要高得多。按照定義來看,只有水準超常發揮的球員,才能贏得年度新秀獎。   這也就是說,在這一年,他們的成績比將來的平均成績可能要高得多。而在大聯盟的第二年,剛好排在這一年的後面。那麼,第二個賽季的成績差一些,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年生症候群這個現象,在統計學上稱之為回歸平均。一旦碰到隨機性成功,必定會出現回歸平均。球員打出一場超常發揮的成功比賽之後,通常後一場球賽的表現都會回歸正常。但大多數時候確實要差一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