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牛奶可樂經濟學

第44章   問題○三八

  為什麼獨立音樂人,尤其是最有天賦的那些,偏愛音樂免費共享程式,而已經成名的藝人卻往往反感這種程式?(機利.博科、克裏斯.弗蘭克)   一九九九年Napster(一種點對點傳輸的音樂共用軟體)掀起第一波互聯網音樂共用潮流時,諸如重金屬樂隊和麥當娜這種成名藝人,立刻對其展開聲討。反之,很多有抱負的獨立音樂人卻對共用軟體拍手喝采。為什麼獨立音樂人這麼熱心地想看到自己的歌廣為流傳呢?   由於已成名藝人通過CD的銷售可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所以他們對消費者免費獲得其音樂的做法表示反對,這是可以理解的。獨立音樂人面對的情況截然不同。這些音樂人沒有吸引到大量粉絲,故此並不期待能從CD銷售額中分得可觀提成。又因為演出機會極為有限,但參與競爭的獨立樂團卻有幾萬個,出頭的機率十分渺茫。

  當然,一支素質足夠好的樂隊,最終能在本地音樂市場走紅,但真正困難的是從地方性樂隊變成一支在整個區域受歡迎的樂隊。共用軟體似乎能加快這一進程。本地歌迷可以用電子郵件把歌曲發送給附近城市的朋友,最出色的樂隊到外地市場演出的機會也就變得多了起來。   即便獨立樂隊的歌曲能在網上免費下載,只要它能在整個區域走紅起來,仍然可從CD銷售額中分享可觀的收入。看到網上有主流商業品牌下的藝人專輯免費下載,死忠樂迷會毫不遲疑地動手開幹,但要是看到有自己最心儀的獨立樂團的CD出版,他們也會主動掏腰包。   簡而言之,各種藝人對音樂共用軟體的態度,從經濟上來看是合理的。已成名藝人會因為它蒙受損失,而獨立音樂人尤其是最出色的那些,卻能得到好處。

  除非你的時間的機會成本是零,否則,自己割草坪和熨衣服總要耗費你點什麼。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都要決定是自己提供服務,還是將之外包給他人。下面的例子闡述了不同環境下做出自己動手或請別人幹的決定的經濟學原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