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中國傑物傳

第15章 (第15則) 左宗棠

中國傑物傳 陳舜臣 8679 2023-02-05
左宗棠是常勝將軍。他鎮壓西北叛亂,使由浩罕來攻的阿古柏.帕夏潰滅,瓦解英國建立安集延國的計劃,保全了新疆領土。所謂自比諸葛亮,看來不見得只是他的一句豪語。      【喜為壯語驚眾】   十九世紀中的太平天國之亂,是對清朝政權的一項果敢的挑戰。最後雖歸失敗,卻獲得很高的評價。滿洲八旗軍欠缺軍隊應有的戰鬥力,在鴉片戰爭中早已暴露無遺。漢人軍團綠營也是素質極低的軍隊。因此鎮壓太平天國之亂的,是湖南及安徽的城練,亦即湘軍、淮軍,由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指揮。唯物史觀派的史家定位太平天國之亂為農民起義,並把鎮壓者當作反民族革命、反動分子。   鴉片戰爭的英雄林則徐奉命鎮壓廣西民亂,自故鄉福建向西急行,卻在中途得病,死於潮州。因此,他並未被打下反民族革命的烙印。

  左宗棠可以說是林則徐的弟子,曾在擔任浙江巡撫的時代自太平軍手中奪回杭州,於鎮壓方面有功,因此所獲得的評價並不太好。儘管有人說他是民族的叛徒,但如果冷靜地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左宗棠也有民族英雄的一面。   在清末的中國,以政府要員身分而極為活躍的人物,大抵都是出身於科舉最後階段會試及格的進士。自林則徐以下,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沈葆楨等著名人士,皆出於彼。非進士出身,卻晉升至最高階的,大概只有左宗棠和袁世凱二人吧(另外還有一位靠軍功起家,以政治家身分幾乎晉升至高階的劉坤一,但此人或許歸類於軍人較為適宜)。儘管如此,左宗棠仍是鄉試及第的舉人,具有任官的資格。袁世凱在鄉試中也未能及第,是靠捐納、即獻金而取得資格。

  生於湖南省湘陰縣名門的左宗棠,二十歲便鄉試及第,但在其後的會試時,三次挑戰都歸失敗。會試是三年一次,左宗棠到第三次就放棄了。科舉考試與學問不同,康有為後來也成為進士,但在此之前早已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在經學方面,他恐怕比進士及第那年的考官還更有實力。   左宗棠的學問,也許不是為了考試。他因關心而學習的是輿地(地政)、兵法、農政等實學,這些都不在會試科目之列。   放棄正式的精英官僚路徑的讀書人,多半走上幕僚之途。也就是充當精英高官的秘書。   清代地方高官在本俸之上還有龐大的養廉銀。顧名思義,這是為保官吏清廉,以免搾取當地居民的資金。但事實上還是有不少被公認化的賄賂。在中央起碼有官僚組織,但是到了地方,例如總督或巡撫調任時,幕僚團多半也會採取行動,隨行至新的任地。新上任的總督必須到空無一物的官廳赴職。因此,他就得帶著自己的幕僚去。

  幕僚並非政府任命的人員,不算是正式的官吏,因而不需要考試合格等特別的資格。文章寫得好、善於交際、點子多,總之具有各項才藝技能的人,就可以成為幕僚。大致而言,與該名正式高官有關係的人,或是靠親戚及熟人大力推薦的人才會被選上。而且雖然說是幕僚,這其中,從跑腿的到賓客級的都包含在內。   在《清史稿》列傳中,對左宗棠是這樣描述的:     喜為壯語驚眾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   也就是說,他表示自己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因此人們視之為瘋子。他大概認為,像他那樣了不起的人卻不能成為進士,這是世界的錯吧!雖然被世人嘲笑頭腦有問題,但因為這種豪言壯語,他的名字廣為人知。   這不只是豪語,而是有實學作依據的。也有人看出他的能力,那就是兩江總督陶澍(公元一七七八︱一八三九年)及湖北巡撫胡林翼(公元一八一二︱六一年)。這兩人皆為湖南人,胡林翼跟左宗棠還是同年(編註:科舉中同列一榜的人稱同年)。

    橫覽九州(全中國),更無才出其右者。   胡林翼給予左宗棠無上的讚許。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年),雲貴總督林則徐奉准引退,便護著鄭夫人的靈柩回到故鄉福建。船旅曾暫泊長沙,當時左宗棠前去晤見林則徐,兩人整夜暢談,竟至天明。   這是初次會面,左宗棠三十七歲,尚無官銜,但六十五歲的老總督林則徐卻知道他的事。給予左宗棠極高評價的陶澍在兩江總督任內,林則徐是江蘇巡撫。而對左宗棠讚不絕口的胡林翼當貴州知府(府知事)時,則在雲貴總督林則徐的轄下。胡林翼一直勸林則徐任用左宗棠。求才若渴的林則徐便聽從胡林翼的勸告,要招聘左宗棠。不料,左宗棠因私事而無法離開湖南。原來家族裡有人提出訴訟,告左宗棠侵占財產。大概是左宗棠經常與人衝突的性格所致。

  林則徐與左宗棠會面的地點是在船上,登船時,左宗棠踩錯了踏板,落入湘江,被人扶起來。我在《黎明前的中國》裡寫道,左宗棠也許是太緊張了,以致失足。然而,他是個站在任何偉人面前也不會緊張的人,竟公然說自己是諸葛孔明,希望引起大家的注目,當時還舉了旗去見林則徐,旗上大大寫著湖南舉人左宗棠。我在小說《太平天國》裡,寫他為了給林則徐一個難忘的印象,因而故意掉入河裡。左宗棠在洞庭湖邊的湘陰長大;他是水鄉之人,應該很習慣水才對。   林則徐與左宗棠會面後第二年便死了。雖然只見過一回,左宗棠卻可以說是林則徐的弟子。   江中讌談達曙,無所不及。   日後,左宗棠在給朋友的信上,這樣記述當天的情形。

  儘管是初次見面,但林則徐必然已讀過左宗棠的地政及兵法著作。由於想招聘為幕僚,理應研究過對方的底細。   兩人徹夜交談的雖為天下國家之事,但據說主要還是有關西北的問題。背負鴉片戰爭的責任,林則徐被左遷新疆達三年之久,因此他曾思考並研究過西北問題。可能也儘量收集了許多有關西北的資料吧!   收集與自身任務有關的所有資料,是林則徐的習慣。奉派到廣州去取締鴉片時,他也曾招聘懂英語的人為幕僚,幫忙翻譯當地的英文報紙及英文地理書籍等。被流放新疆時,中途在揚州遇到魏源,便把那份資料全部交給魏源。魏源據此撰著了《海國圖志》,眾所周知地,這本書還傳到日本,對幕府末期的志士影響很大。   在湘江徹夜的讌談中,除了新疆三年的體驗外,應該還傳授一些資料吧!林則徐的三個兒子也都在座。長子已經及第進士。林則徐雖然跟左宗棠對談,但他或許也希望讓三個兒子聽一聽,因此這段話可以算是遺言。

  中國的憂患不是英國,而是俄國。   這是林則徐由新疆經驗所導出的結論。打過鴉片戰爭的他竟有這種看法,真叫人相當意外,但這是在他也了解英國之後所得的結論。   【新疆不保,京師危矣!】   近代中國的國防論,可分為海防派和塞防派。簡單說,就是主要的假想敵應該是哪一國。海防派把從海上而來的英國視為主要敵人,因而有親俄的傾向。海防派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李鴻章。相對地,把俄國視為主要敵人的是塞防派,以林則徐為始祖,他的女婿沈葆楨、湘江夜話時曾受教的左宗棠都屬於這一派。   左宗棠成為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僚,是與林則徐會面三年後的事,當時他已經滿四十歲,起步算是很晚。張亮基也是林則徐底下的一名雲南知府。但張不久便成為湖廣總督,調任到武昌去。左宗棠最後成為張的繼任者駱秉章的幕僚。

  太平天國之戰已經揭開了序幕。曾國藩組織湖南義勇軍(湘軍),以取代無用的正規軍,就是在這個時候。曾國藩回鄉服喪期間,因離官而得以自由行動。但當然也需要官府的支援。湖南巡撫駱秉章全力在財政及政治上支援曾國藩的湘軍。但調整支援態度,使之順利運作的,其實多半是幕僚左宗棠的功勞。駱秉章出身廣東,對當地並沒有什麼感情。就左宗棠而言,這則是家鄉的事。   後來左宗棠與湖南家鄉的前輩曾國藩不和。在左宗棠看來,你的湘軍還不是我辦的!畢竟他一點也不是個謙虛的人,有著高高舉起旗來,四處走動要大家看的性格。雖然發出豪語,卻也有其內容,他的功績是他自己和別人都承認的。   加入湘軍以後,他在江西和安徽立了功,不知不覺成為正式官員,受任為三品京堂,補太常寺卿。太常寺是祭祀宗廟的小官廳,但其長官可以算是準閣僚。不久他又成為浙江巡撫、閩浙總督,與太平天國交戰,奪回杭州,立下輝煌的戰功。身為地政、兵法泰斗的他,與進士出身的各長官迥然不同。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時,只有他的功績最為醒目。

  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由於閩浙總督左宗棠上奏,在福州馬尾山山麓成立了船政局,除兼有造船廠和兵器廠外,還附設水軍學校。這可以說是中國洋務運動、即近代化的先驅。第一位船政大臣是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   儘管毀譽褒貶參半,然而左宗棠與太平天國交戰時,仍接受英法軍的支援,在船政局的創設及營運上並以法國技術人員為顧問。研究實學的左宗棠,對於向外國借力,絲毫不會猶豫。技術這東西,超越國籍依然有不變的水準,其差距是顯而易見的。該學的就學,這是實學派的左宗棠一貫的信念。   同年,左宗棠轉任陝甘總督。船政局可以交給沈葆楨,因此他十分放心。當時在中國西北方,包括他的任地陝西、甘肅在內,回教徒的叛亂正趨擴大。屬於塞防派的他,應該是很期盼這個新職務。

  當時,帝俄已逐步吞併了中亞各汗國(酋長國),造成的連鎖反應是浩罕汗國的將領阿古柏.帕夏攻打新疆。擔心俄國南下的英國,支持阿古柏政權以作為緩衝勢力。俄國似乎也派出軍事顧問。在俄國參謀本部所派出的年輕將官中,包括日後日俄戰爭的敗將克羅帕特金上尉。   回教將領阿古柏占領新疆,跟中國西北方的回教徒叛亂應可說是有連帶關係的。   左宗棠平定陝甘叛亂是在到任第五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然而,亂首白彥虎卻逃到新疆,投靠阿古柏。左宗棠為收復失去的新疆領土,率遠征軍西向而去是在公元一八七五年。   俄國根據其與清國間的<塔城協約>,奪去了中國領土齋桑泊以西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著,由於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國又以伊犁地方的安寧為由,占領該地。雖然曾表示動亂平定後將歸還,但它認為清國沒有這個力量。   左宗棠西征便兼具了收復伊犁的任務。然而,西征軍出兵卻太遲。這是因為海防派李鴻章的阻撓。   恰巧當時日本以琉球島民被殺害為由,把西鄉從道率領的軍隊送至台灣。李鴻章便讓能戰鬥的軍隊南下,以防備日本出兵。西征軍因而無法組編起來。   海防派主張保護心臟部位。而東南沿海地方就是中國的心臟部位,所以必須傾注全力於海防。新疆因是邊陲地帶,缺了一點也不會危及性命,這無異是一種放棄新疆論。新疆一帶如有兵力及戰費,可轉用於海防,這種論調在政府內部相當有力。   對此,左宗棠提出辯駁:   新疆若不保,蒙古便不保。蒙古一失,京師難保。   在北京附近的八達嶺一帶,早已住著蒙古人。二百多年來,清朝與蒙古人的關係非常好。因此首都附近雖有蒙古人,清廷仍能安心。然而如果沒有蒙古人,會變得如何呢?想像一下俄國穿越八達嶺的情景吧!   左宗棠的塞防論,不愧是地政學者,果然條理井然,而他的個性又很強烈。台灣問題以五十萬兩賠償金解決之後,左宗棠的西征軍便由蘭州出發了。   【超越器的大不器】   一九八四年,我曾再度前往睽違九年的敦煌,中途並順道去了酒泉。在酒泉公園裡,有一個九年前沒有的石質標示。   左公柳   上面鐫著這幾個字。這無疑是左宗棠所植的柳樹。   西征軍的先鋒部隊抵達烏魯木齊時,殿後的軍隊還未從蘭州出發。左宗棠已事先調查過途中額爾濟斯河的水量及糧食的調度能力。這一點也帶有地政學者的風格。這麼做是避免因大隊人馬一時駐屯而使水乾涸。由於他們會穿過沙漠或沙漠附近的地方,左宗棠便讓先遣部隊沿道種植柳樹。當時的西征軍也許來不及享受,卻可以提供日後的旅客作為休憩之用。據說他選的是成長較快的品種,世人稱之為左公柳。   文革時代,鎮壓太平天國的左宗棠成了民族的叛徒,不可能有人去紀念他。現在似乎部分地恢復了名聲。   西征軍擊退了阿古柏軍。攻陷烏魯木齊的時候,欽差大臣左宗棠還在酒泉。白彥虎逃進阿古柏所建的托克遜城。清軍收復吐魯番,並攻進托克遜城。公元一八七七年四月,阿古柏.帕夏自裁身亡。有人說是遭到暗殺,也有人說是病死,總而言之,浩罕政權潰滅了。白彥虎逃入俄境。   左宗棠鎮壓西北叛亂的活動正熾(公元一八七一年),曾國藩過世了。左宗棠所率的軍隊,就是曾國藩組織的湘軍。然而就算由曾國藩指揮,恐怕也不會有這樣輝煌的戰果。   曾國藩是進士出身的大官員,率領湘軍後被稱為儒將。與太平軍交戰時,曾因局部戰役失敗而企圖自殺。   他與通曉地政、兵法且富決斷力的左宗棠比起來,在將器方面不能不說有相當的差距。   君子不器。   《論語》裡有這麼一句話,意思是說:文人政治家是不能器的。器是專家的意思。專家會拘於小局面而漏失掉大局。因此懷抱均衡的教養、不特別具有專業風格的人,才能照顧全局。某個領域裡被稱為活字典的人,由於在其工作崗位上不可或缺,反而無法出人頭地。現今的日本精英官僚也是每隔一、二年就更換部門。他們沒有時間變成專家,因此也不會變成專業傻瓜。實際的工作最好是交給各別的專家去做。   清代也是如此。進士出身的高級官員是不器,要指揮稱為幕僚的器去做事。進士未及第的左宗棠不得不成為幕僚。地政、典政或兵法專家的他是器。但是,他卻因為在很多領域上是器,而能夠與不器站在同樣的立場展望大局。這是很奇妙的,他或許可以稱為大不器,但身為一個人或是一名政治家,他並不能稱為大器。   曾國藩不過比左宗棠大一歲,然而官歷上卻有很大的差距。左宗棠無官的時候,曾國藩已是禮部侍郎(教育部次長)。一介幕僚的左宗棠被任命為巡撫(省長),算是特例拔擢,而這是由於曾國藩的推舉。左宗棠也知道這事,不過他認為:   曾國藩的湘軍是我組成的。   因而對曾國藩不是很感謝。左、曾兩家雖有姻親關係,但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左宗棠卻主動對這位大前輩丟出絕交書。   左宗棠要前去鎮壓西北回亂時,曾國藩正任職兩江總督。兩江是天下之穀倉,兵糧輸送的決定權就在總督手上。   由於丟出絕交書,左宗棠自忖可能會收不到兩江的兵糧。如果是左宗棠,他就可能會利用兵糧讓吵架的對手受困擾。但曾國藩並非心胸狹窄之人,他不是大不器,而算得上是大器。曾國藩為了赴任西北的左宗棠,竟把湘軍最強的軍團與劉松山這員猛將配置於其麾下。儘管如此,左宗棠在曾國藩派給他的將官面前,仍經常數落曾國藩。將官們忍不住對他說:   大師(左宗棠)若嫌曾公,儘可嫌之。為什麼要一再對我們提起呢?道理既不正,說得又不圓融,東一句西一句,耳朵裡都要長繭了。   這是說他人格不甚圓融。   曾國藩是一位熱中反省的人。看他的日記就知道,下棋下得太過了,或是白天行房,都要反省。一直作夢而不能入睡時,他反省是心中有愧,五十歲以後不再作夢,他又反省這是體力衰弱了。相對於此,左宗棠卻是一個與反省無緣的人。曾國藩在咸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所寫的文章裡有這樣的句子:   盛世創業垂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曾國藩規定自己要做一個末世中扶危救難的人。而左宗棠因為天性襟懷豁達,本屬於盛世創業期的人物。   正當左宗棠率領的清軍擊敗阿古柏.帕夏、迫近喀什噶爾時,英國有意牽制。深受期待的緩衝勢力英國,對阿古柏的潰滅非常焦急,頻頻進行外交工作。當時的英國駐清公使威妥瑪(Thomas F. Wade)在北京進行相當露骨的遊說工作。   浩罕被俄國吞併,安集延人沒有地方安頓。我們想在喀什噶爾建立一個安集延人的國家。   這是一個相當自私的要求。他們要求清朝放棄收復被阿古柏侵奪的土地,在那裡建立一個新國家。對英國來說,這當然是它防備俄國對該地區發生影響的一項策略。   接獲北京方面對於此事的垂問時,左宗棠說:   英國如果想要緩衝地帶,不是可以在廣闊的印度割一處地方,建一個安集延人的國家嗎?大可不必來染指我國肥沃的土地。喀什噶爾是古代疏勒之地,收復我國固有領土是理所當然的。   他主張擺出強硬態度,並補充一句話:如果英國言語蠻橫無理,就讓本司令部派使節去,我倒想跟他們折衝一番。   【若生於盛世創業的時代】   隨阿古柏敗退而期待落空的,還有俄國。他們利用動亂占領伊犁地區,動亂平定之後就不得不歸還。俄國一直以為阿古柏不會輸給清軍。豈料,左宗棠竟然漂亮地粉碎了阿古柏的勢力。俄國只得歸還伊犁。   清朝政府於是派遣崇厚到俄國,負責交涉歸還伊犁的事宜。崇厚這個人實在是糟糕透了。曾經有個深受信任的術士對他說:某月某日前你若沒有回國,就死定了。結果他根本沒有交涉,只想早點回國,一切都依俄國的要求。這就是<里發第亞條約>(Treaty of Livadia),不僅把伊犁以西及以南的廣大領土割給了俄國,還要支付俄國伊犁駐軍費五百萬盧布。   輿論激昂自不待言。清朝政府也拒絕批准這項條約,逮捕回國的崇厚,把他判處死刑。然後委託英法調停,派遣曾國藩的兒子駐英公使曾紀澤到俄國再度交涉。俄國自不可能吐出一旦入手的領土,然而當時這實在是一項過於厚顏無恥的條約,且俄已脫離三國(德、俄、奧)同盟而與法國結盟,看在法國的情面上才同意修改條約。   這就是<伊犁條約>(以雙方簽約地點為名,也叫做佩特魯布魯格條約),雙方以霍爾果斯河為國境,好不容易才只收回伊犁東半地區,條件是駐軍費增加到九百萬盧布,取消崇厚的死刑。崇厚是滿洲的高官,曾經擔任過盛京將軍、北洋通商大臣等。由於<里發第亞條約>責任的關係,他雖然免除死罪,但被解除官職,後來又活了十四年。   知道<里發第亞條約>的內容後,左宗棠的盛怒可想而知。他奏呈北京要包圍伊犁,並以武力奪回伊犁,然後由酒泉出發,朝哈密進兵。時為公元一八八○年六月,左宗棠六十九歲。   對於左宗棠的行動,俄國也在伊犁齊集大軍,採取邀擊的姿態。清朝方面固然對<里發第亞條約>非常激憤,而俄國對崇厚被宣判死刑,也同樣非常激昂。   清俄兩國之間就此風雲告急。   列強英、法、德、美的軍艦慢慢聚集於上海。他們正在討論戰後如何瓜分清國。   海防派的李鴻章當然深有危機感,他挽留曾協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而欲回國的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請他代為與英法調停。   當時,英法正與德國對立。英法兩國希望俄國在德國的背後施以無言的牽制,他們想讓俄國把眼光轉向歐洲。因為一旦俄國在亞洲與清國開戰,德國就會毫無後顧之憂地對英法施壓。   如前所述,俄國也想賣個面子給法國,因此調停工作竟意外迅速地進行。取消崇厚死刑一事,也讓俄國比較容易坐上修改條約的會議桌前。其實,俄國境內虛無黨活動逐漸擴大,與清國開戰,在治安上勢將出現問題。果然第二年亞歷山大二世被虛無黨人暗殺。   海防派(即親俄派)李鴻章所擔心的,是進駐哈密的塞防派(即反俄派)左宗棠貿然開戰,收復伊犁。萬一突然發生意外事件,好不容易籌備好的修約交涉將遭受破壞。於是,李鴻章召回了左宗棠。   左宗棠是常勝將軍。他鎮壓西北叛亂,使由浩罕來攻的阿古柏.帕夏潰滅,瓦解英國建立安集延國的計劃,保全了新疆領土。他一點也沒有可以責難的地方。同樣是召還,但朝廷必須盡禮與盡理。   京備顧問   這就是左宗棠的新官職。   在條約修改的交涉期間,為防備決裂,清廷以京城為中心,進行地方防衛並動員軍隊。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由山西巡撫而奉命駐屯山海關,李鴻章以直隸總督身分總括天津海防。這些都是防備俄國的舉動,左宗棠也不能反對。朝廷把近衛軍送到張家口,讓他們以儀仗歡迎左宗棠。   不久條約修改了,清俄間的緊張狀態解除。俄國答應修改條約有很多原因,而左宗棠毅然準備作戰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左宗棠當上軍機大臣,成為公認的國家元老。翌年(公元一八八二年),他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這時已七十一歲,不久便稱病辭官。在他因病休職期間,發生了中法戰爭。   由於中法戰爭,左宗棠建議興建的福州船政局的造船廠被破壞。然而,法國艦隊的提督孤拔(A. A. P. Courbet)也戰死。   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的身分被派遣至福建,在和約簽訂後便病死了。他大概是抱病赴職的吧!   中國之所以能夠保全新疆,收復伊犁及其以東的土地,可以說完全是左宗棠的功勞。他除了鎮壓太平天國的罪名外,應該也有保全國土的功勞吧!我想酒泉公園的左公柳紀念碑,可以視為當今中國承認左宗棠功績的一種表現。   左宗棠很可惜地沒有生在盛世創業的時代。他進入朝廷擔任軍機大臣的時間是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七日(陽曆)到十月二十八日,只滿八個月。對他來說,這可能是讓人不太愉快的位子。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時期,是他在酒泉指揮西征軍,力挫英國樹立緩衝國的野心,然後進兵哈密,迫使俄國修改條約的那幾年。   所謂自比諸葛孔明,看來不見得只是他的一句豪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