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武俠小說 紫玉釵

第45章   

紫玉釵 司馬紫煙 9497 2023-02-05
  王幕和很快地來了,看見史懷義已死,他倒是什麼也沒說,只表示一切聽候鈞裁。   楊太守帶了七八名衙役進來再度請示,他是想得到劉學鏞一句肯定的話下來,立即搏殺徐康的。   可是看見劉學鏞噤若寒蟬,一言不發,就知道這位侍郎欽差是個繡花枕頭,他很見機,立刻又向李益請示了,李益笑笑道:逆旅不是辦公的地方,恐怕要暫借尊守公署一用。   楊太守立刻道:下官當得效犬馬之勞,請示   李益道:先把劉大人保護到尊署去。   劉學鏞巴不得早離是非之地,立刻就想走了,李益笑笑道:楊太守,此刻變起非常,兵慌馬亂之際,極易生變,只有嚴格封鎖住消息,才不會使百姓聞訊而亂,否則這涼州城恐怕立刻就會有如沸鼎。你可要特別謹慎,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此事。

  楊太守惶恐地道:是!是!下官知道利害。   李益笑笑道:還有就是劉大人的安全,大人借府署處理要公,駐節貴署,你尤其要特別小心,劉大人若是有了失閃,這責任誰都負不起。   下官自會嚴密保護,一個人都不讓他們進衙署。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李益的意思,固然是要他保護劉學鏞,但更重要的是要他看住劉學鏞,不使他跟別的人接觸,所以也在話裏回答了。   李益笑笑道:我這就隨同王副帥到帥署去,把另外六衛郎將召集,回頭一起到尊署去,那時正式公開頒下兵符,使王副帥真除河西節度督帥的帥印,此後你的責任才算盡了。   下官知道,下官知道。   李益道:尊守是同榜前輩,任仕有年,官情通達,王副帥接任後,更將借重長才,相信你們今後會合作得更愉快!

  楊太守拱手道:下官全仗栽培。   李益笑道:節帥轄區內,最高的牧官就是太守,在河西,對尊守的借重雖多,可報之處有限,但是只要能夠順順利利地把這一次的變事弭平,大家都有功勳,等劉大人回朝述職時,尊守的辛苦總會有收穫的。   公子言重,下官但求無過,怎敢言功!   尊守客氣了,尊守星夜奔馳,能及時把劉大人請到涼州,主持大局,就是首功。   楊太守背上才乾的冷汗,頓時又有濕潤的感覺,他發現這個年輕人豈止精明,簡直是厲害了。   劉學鏞是他去請來的,如果事情一個辦不好,他就要負全責,雖然,一切都是李益在擺佈,但名義上李益只是個部委的督工差員,以品銜而言,從六品的官兒比他這正五品的太守也小上一截,說他是聽李益的調度而去,怎麼樣都交代不過去的,這個年輕人一手掀起了滔天的巨波,卻不負一點實際的責任,這一手可把他們坑慘了。

  而且,看王慕和的態度,似乎也跟李益早有默契,一切都聽由李益調度,自己只有認了。   劉學鏞可以怕事拔腿一走,或者是另外區處,但自己這個涼州太守卻無法擅離職守也跟著走。   如果跑了劉學鏞,朝令一時難至,而李益翻下臉來,可以叫王慕和立時砍掉他的腦袋。   看來除了死心塌地跟李益合作,接受他的安排,簡直沒有第二條路好走,只有連連點頭答應。   召集了衙役,把劉學鏞恭恭敬敬地請出了客邸,他發現更為嚴重了,因為王慕和帶了一標親兵也封鎖了客棧。   他們動身時,那一標親兵分出了一半,執戈披甲,半為護送,半為監視,擁著他們去到了府署,然後就嚴密地戒備巡邏守著,更苦的是李益把小紅跟方子逸也派了同行,名義上只是侍奉劉欽差以盡其子侄的禮數,實際上是監督著他們,使得劉學鏞跟他說句私話都沒辦法。

  楊太守知道王慕和與李益之間已有了成算,也不容許他作怪了,兢兢業業地等在府衙中,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著,劉學鏞臉色蒼白,一個勁兒地直嘆氣。   小紅佩劍緊挨劉學鏞背後,更把楊太守的四名姬人都叫了來,侑酒歌彈,更談不成一句正經話。   這都是李益的安排,足足苦挨了兩個時辰,天色已近深夜,李益跟王慕和之間卻又完成了更多的安排。   他先叫徐康去到胡營,秘密地會晤了東莫爾也先轉述了史懷義的指令。   徐康是跟史懷義一起去過東莫爾營地的,也先自然相信不疑,入夜,突厥的大公酋長會議如期在王慕和的回城中開始,四周唐軍堅鋌重鎧,嚴密地守備著,一如往昔,各部酋長帶來的親隨原是要經過王慕和的接待的,也如同往例進行如常。

  可是也先帶來的人多出了兩倍,王慕和裝作看不見,把例行的人數放進了回城,卻把其餘三分之二的人帶進了一邊的軍帳,給他們換上了唐軍的服裝。   這是約好的,也先感到很高興,還親自去看了一下,更低聲問王慕和道:將軍,史元帥怎麼不見?   元帥不便在此現身,因為這是貴邦的大公會議,他自然要避嫌,不過元帥已經吩咐過末將,一切如約行事,大汗放心好了。   好!好!王將軍,本王成事後,會好好的謝你的。   不敢,末將只希望大汗對拙荊那一部多加照顧,再者拙荊想在會議上提出早一點將汗位傳繼給世子,也希望大汗多加支持。   沒問題!沒問題!本王並了赫卜達之後,撥三個城給令郎,作為慶賀他就位的見面禮。

  他儼然以塞外的霸主自居了,王慕和也客氣了一番,在大帳中的大公會議已經開始了。   脫歡兒女汗首先就提出了禪汗的事,請求大家承認,小王子才十六歲,照規定是還差兩年,自然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西莫爾汗赫卜達首表贊同了,一向跟赫卜達唱反調的也先也同意了,而且更說小王子年輕有為,英明果決,少年老成。   這兩個為頭的汗主都贊同了,反對者也都沒有了回應,就算通過了。當時發表了吉斯王子為瓦剌部的新汗,舉行了儀式後,脫歡兒女汗告退,讓她的兒子以新汗的身分參與會議。   東莫爾汗先聲奪人,起立陳言,指責西莫爾汗赫卜達昏庸無能,沉湎酒色,不足以為其主,要求他讓賢。   這是一篇驚人的演說,也先居然也有兩三個支持者立表贊同,於是赫卜達憤而退出會議,帶走了他的支持者。

  剛才開始的大公會議就這麼流產了,也先毫不在意,因為這是他跟史懷義約好的步驟。   預定在赫卜達的退走途中,由他帶來喬裝為唐軍的親兵加以狙殺的,所以也先高踞首位,朗聲大笑,告訴那些留下的人,說他跟史懷義已有密約,合作狙殺赫卜達,叫大家靜候佳音,今後的霸主將由他來接任。   留在席上的王公們有的是附和也先的,他們興高采烈地發出了歡呼,他們已經舉酒祝賀也先,祝賀他們的新盟主的成功。有些是屬於中立的,他們保持緘默,因為他們必須等待事實的發展才決定他們的態度。   營外傳來了廝殺聲、呼喝聲,似乎戰鬥進行很激烈,也先十分放心地道:狙擊開始了,我們等著欣賞赫卜達那狗賊的首級!   戰鬥似乎結束得很快,沒有多久就完全靜止了下來,身為主人的瓦剌部新汗吉斯起了站來道:我出去看看!

  也先道:我們一起去。   吉斯連忙道:大汗萬不可輕離,這次行動只是主帥與家父和幾個人知道,在唐軍中,還有幾個人是跟西莫爾交好的,家父不敢讓他們知聞,但現在他們一定知道了,在這裏面,家父可以不讓他們進來,但主帥如果離開了城堡,很難預料他們不會有其他的行動!   也先微微一怔道:史元帥難道還不能約束部屬嗎?   吉斯笑笑道:元帥自然有權約束,所以貴部在截殺赫卜達時,史帥方能坐鎮號令,要大家不去干涉突厥的內爭,否則史帥就自己動手了,所以還要貴部來參與行動。   那為什麼要我帶來的人換上唐裝呢?   也先還是很精明,聽出其中有點不對勁的地方,吉斯笑道:大汗,你帶來的人比別族的多出幾倍,如果不換衣服,又怎能埋伏在城外呢?史帥是指派他們出去巡邏,埋伏起來,等行動時,再脫去唐裝。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那以後史帥又將如何支持我呢?   赫卜達伏誅,大汗去進剿他的所都時,事關邊境的安靖,史帥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行動了。   放低聲音又道:大唐朝廷怕的是輕舉妄動,徒惹戰端,真等事成之後,大汗的霸業已成定局,大唐朝廷為了修好突厥,對史帥支持大汗的事也只有贊同了。可是目前,大唐卻不願意明裏得罪西莫爾部,因為他究竟是突厥最大的一部,這是大汗必須承認的。   也先傲然道:很快就不是了。   吉斯笑道:不錯,但是這個計畫知者無多,等赫卜達授首之後,有了事實的表現,自然也沒人敢動他念了。   這番話果然把也先說動了,吉斯又低聲道:目前即使赫卜達被誅,但西莫爾部未定,赫卜達尚有世子,大汗如果輕離此地,難保沒有人會想借機立功,如果殺了大汗去討好西莫爾人,未嘗不可以建下殊功的

  也先連連點點頭道:這話不錯,畢竟是史元帥想得周到,那孤王就等在這兒了!麻煩新汗出去看看,孤王確實擔心得很,戰事已息,怎麼不見人來回報?   吉斯道:大汗!貴部已經回復了本裝,自然不能帶著首級公然進入回城,因為外面還有別的衛軍守著,小王由於家父的關係,出入可以無禁,所以只有小王可以出去,大汗在此等候佳音好了!   他壓低了聲音又道:還有一點,小王看席上的各位王公,有些還沒有表明態度,很可能還會有赫卜達的人在,大汗不可不備,小王出去看到結果後,不立即進來告結果,如若貴部已經得手,小王就命一批人進來旨酒,暗示慶賀,如若赫卜達脫逃,小王就叫人進來上餚   為什麼要這麼秘密呢?   赫卜達如死,大汗就應該立率貴部,會合小王的人,馳赴白亭海畔的營地,把他們的人殺光,再會師進迫西莫爾本部,如若赫卜達突圍逃走,一定會急速回部整軍備戰。大汗就不必管那邊,也急速回到本部領軍與史帥共同追擊,但無論如何,大汗得到暗示後,必須不動聲色,隨便找個理由,單身一人由側門退出,切記萬不可帶一個從人。   為什麼呢?   不動聲色,爭取時機,如果要會師追剿,當提防有人偷偷溜到西莫商報信。如果是為赫卜達突圍而去,大汗悄悄出去,會合貴部再悄悄地帶人進來,把那幾個中立的王公扣押起來,帶回東莫爾去脅令他們所部,配合我們聯手作戰。   辦法是不錯的,但為什麼要孤王去呢如果赫卜達得逃狗命,新汗就把孤王的兒郎帶回來好了。   吉斯搖頭道:大汗,這是個秘密行動,小王不便參加,大汗自己帶了人來,家父可以對同僚說突厥內部的事,唐朝不便插手,壓住其他的人。如果小王也參與了,他們可以說家父也參與活動,就壓不住他們了。   也先聽他說得頭頭是道,點點頭笑道:新汗果然年輕有為,好兄弟,孤王十分欣賞你,如果大事有成,孤把西莫爾的十個城劃給你,跟你拜為兄弟,這樣以後就沒有人再敢欺侮你了。   分割十個城,加上瓦剌本部,在突厥可以踞第四大部了,瓦剌在突厥十六部中,列居末位,也先覺得這對瓦剌已經十分慷慨了。   可是吉斯不會動心的,因為李益許他是整個突厥的霸權,這雖是一項渺茫的許諾,但是吉斯的這番話,完全是李益的授意,居然把也先哄得相信了,使得吉斯對李益的信心倍增,所以他臉上裝出十分感激的樣子退了出去。   回到後帳,李益在等著,笑笑道:新汗,情況如何?   也先已完全入殼,公子計無遺算,外面呢?   西莫爾汗赫卜達配合了貴部的人,已經把也先的人全部肅清,現在正兼程趕往青玉湖畔,殲殺其餘。新汗,這裏的事你只須照計辦理,我要令尊到太守府去完成令尊掌節帥印的大典,受印後,利用兵符,立發大軍,配合你的行動,你可得沉住氣!   也先已經上當,殺他絕無問題,可是另外那幾個   李益道:那幾個人?   附合也先的四部王公,轄地與東莫爾接鄰,恐怕不會屈服,小侄的威望也不足,至於那些中立的更難對付。   李益想想道:秘密處殺也先後,假借他的名義,迎合那四部附從者王公,當席擊殺中立者,卻把他們的部屬放回去,等我與令尊回來,那四部附合也先的人就歸於你了。   李公子,這小侄不懂了,我們應該交好中立者才對。   不,瓦剌部太弱,欲圖振作必須行非常之計,讓他們殺死了中立部族的王公,卻又放逸從者,那些人回去後,一定記怨四部王公,他們有也先撐腰,自然不怕,可是也先死了,他們無所依靠,西莫爾汗更不會放過他們,他們兩面受敵,就只有依附瓦剌部了。   李公子,他們那一部都此小侄所部強,怎麼會臣服於小侄呢?   靠瓦剌部的力量是不足的,但是令尊帶來了史懷義的首級與帥府兵符,你就是強者了,他們只有歸附你,得四部之助,再並掉了東莫爾,你的力量已足可與西莫爾一抗了,以後的事,我再為你策劃一下。   吉斯十分傾服,李益的計畫聽起來很冒險,然而卻絕對可行,使強於自己的敵人孤立,樹下更強的敵人,他們只有往自己這邊靠了,因為自己的力量雖小,但自己的父親做了河西節度使,掌握了河西七萬餘大軍,就是一股十分強大的力量,因此他深深一揖,答謝李益道:小侄如有所成,皆出公子所賜。   李益口中謙虛了一陣,心中卻更得意,因為這個計畫如果完成,將是莫大的勳業不談,最重要的是河西這一個地區,完全是他李益的天下了。   跟王慕和邀齊了六衛部將,一起到達太守署衙並不容易,因為史懷義已經跟那六個人略說了一些利害,使他們很猶豫,可是李益早有安排,他叫羅春霆以史懷義的名義把六部郎將誘到帥署議事的。   然後又把徐康所供的跟陳武來往的那些朝廷密探召齊,用劉學鏞的名義要他們聽命效力。   那居然有二十多人,而這二十多人中有四百名夫長統率所屬,就有四百多人了,輕而易舉地制住了六衛郎將,等於是硬押著他們去的。      到了太守署衙,李益先把突厥所生的變故一說,大家都嚇白了臉,這一鬧非同小可。   李益再宣佈了史懷義的罪狀,取出梟下的首級示眾,對六衙郎將曲意撫慰,把他們私挪城磚,營建私宅的罪名都推在了史懷義的身上,然後再發表了王幕和的新職。   六衛郎將對王慕和並不見得服氣,可是不得不宣誓效忠,因為只有這條路才能使他們保全目前的地位,而王慕和兒子接汗瓦剌部,交好西莫爾部汗赫卜達才是他們的致命傷,他們就是想把兵拉走投奔別府,也無法通過突厥人的轄地而借道了。   王慕和的權柄確定了,勢成騎虎,劉學鏞也不得不採用李益的計畫,全力支持瓦剌部了。   得到六衛郎將的支持,他們重返王慕和的回城,七萬大軍齊集邊境,先密密重重地包圍了回城。   吉斯在城內也順利地誘殺了也先,族動回部大公,擊殺了五部中立的王公卻放走了他們的部屬,那是利用也先的名義做的,同時還警告了五部王公的隨臣,要他們回去準備歸降東莫爾,否則即予以殲減。   當這些人帶著死去王公的遺體,心懷悲憤地離去後,王慕和才以河西督帥的身分,逕持史懷義與也先的首級進入回營,陳說這兩個人狼狽為奸,不僅圖謀突厥的霸權,而且還意圖勾結為亂中原,為天朝上差所悉,予以誅殺,說那四部王公都是幫兇,也要誅殺。   這一下可把四部王公嚇壞了,身在對方的勢力之下,自然不敢反抗。只有連聲推諉,而且吉斯也為他們求情,說是他們乃受也先的蠱惑,聯史懷義是爭取突厥霸業,絕無反抗天朝之心,也不知道也先與史懷義有這個打算,說他自己也是受騙者,王慕和則裝模作樣,連吉斯也要殺。   他是王慕和的兒子,絕不敢欺騙王慕和的,李益這時才以天朝上使的身分出現,力陳吉斯的無辜而且說他之所以得到密報,也是吉斯得到了消息,偷聽得史懷義與也先的談話,因而得知的。   史懷義是大唐的邊將,心謀不軌,故而誅殺;東莫爾汗也先,野心勃勃,勾結大唐守將,除予誅殺外,並飭令王慕和立率大軍,加以征伐。   至於這四部大公,則因事先不知情,予以免究,著令加以釋還,往後不得再生異志。   瓦剌部新汗吉斯,舉發奸逆有功,可率所部,會同河西大軍征伐東莫爾,俟平定該地後,將東莫爾部歸入瓦剌部兼領,這一番措施可以說很寬大了。   四部大公死裏逃生,先還額手稱慶,可是仔細一想又著了慌,因為他們既為附合東莫爾汗也先,開罪了西莫爾汗赫卜達,又在不久前搏殺了五部中立派的大公,東莫爾汗被殺,他們沒有靠山,而西莫爾汗不會放過他們,那五部中立的大公臣屬也一定要找他們報仇,這四部人合起來也只是突厥的二分實力,無論如何是難以抵抗強大的西莫爾都與另外五部的,在無可奈何之下,只有向瓦剌部新汗求庇。瓦剌部雖不可恃,可是他父親有河西的兵權,有大唐為靠山,方可以保障他們的安全。   一連串的分化離間,遠交近攻之策,完全獲了成功,東莫爾有騎兵四萬人,也先帶了一萬人來,在青玉湖畔被西莫爾汗赫卜違會齊所部與附合者殺了一大半,他為了配合史懷義的計畫,另外調來的一萬五千人,則被瓦剌部新王配合了新歸附的四部人馬,在半途上迎住了。   他們還不知汗王已死,那四部王公跟他們是認識的,言談之除自無戒心,甚至於王慕和所率大唐軍馬前來時他們也還是根據先前也先給他們的指示,以為是來配合作戰的,接近會合後,猝然發難,全軍皆墨。   等浩蕩大軍開到東莫爾部境僅剩下一萬五千眾,怎麼能夠抵禦呢,只有投降了。   也先的新續弦妻子是吐蕃公主,只帶了幾百人逃回了吐蕃,瓦剌部正式吞併了東莫爾。   吐蕃狼主為了替女婿報仇,遣軍進攻,因為地近西莫爾部,自然也先攻打西莫爾。   赫卜達早已作了備戰部署,兩軍相遇,苦戰不下,赫卜達向大唐求援,李益等他們雙方消耗得差不多了,才以兵符調遣了甘州、肅州、安西、敦煌四郡的人,配合了河西大軍,兩邊夾攻,吐蕃終告不敵而求和。   李益接受了和議,且還進一步為瓦剌部新汗吉斯乞婚吐蕃主幼女為後。許也先遺孀重返東莫爾,立也先的新生遺腹子為東莫爾部儲汗,認吉斯為叔,未成年前由吉斯為監護人,歸還東莫爾一半的地方。   這是非常寬大的措施,東莫爾舊部固然感激涕零,也先的遺孀因為跟吉斯成了親戚,孤子有依,故夫舊業得平復,心中也著實感激。   於是李益奇蹟般憑一介斯文,在塞外造成了真正的奇蹟,把一個最弱的瓦剌都造成霸主的地位,也把一個甫成年的少年抬上了西方最大的汗主,連西莫爾汗也不得不對瓦剌部另眼相待了。   李益還做了一些工作,最成功的就是促成了易戍的決策,他以河西的軍力,加上突厥與吐蕃的壓力,迫使那四郡的節帥不得不乖乖地受命。   當然李益對那些人還有一番秘密的說詞,保證了他們的權位,但也造成了他們之間相互利害的牽連,使得每一個人,都必須串通了李益的關係才足以自保。   在塞外整整一年,李益躊躇滿志而作歸計了。這一年中,朝廷數度遣人前來,想接替一部分工作的,但是都無功而退,因為他們發現,整條線都牽在李益的手中,誰也無法接手過去。   朝廷也因為李益的措施太專橫了,特別派了他的好友郭威前來,一面勸誡,一面觀察。   郭威來了之後,卻找不出一絲頭緒,因為李益的線都是暗的,他跟每一個人都是暗中的接觸,事情非他才辦得通,而他自己本身卻不掌一點權。   而他真正的身分,還是一名六品的外員,借調西部行走,說什麼也安不上他一個專權的名目。他的整個佈局,彷彿西蜀侯諸葛孔明所設的八陣圖,取自然形勢相生相應,相制相剋,具驚天動地,神哭鬼泣之威而無須一兵一勇。   郭威回報朝廷的奏章中,只有一段話,李君虞天縱奇才,集縱橫兵法三家之大成,前無古人,後亦難有來者。亂世可為廟堂之具,盛世則宜置之高閣,備其才而不用,為良才而非賢吏,能臣而不可為良相。   這是一段很公平的評語,而且也是很有力的一段觀察,它決定了李益的一生,如果晚十年才展露他的才華,他可以入閣拜相而掌天下之權的,只可惜他表現得太早了,他的心計之工,使人對他害怕了。   李益卻不知道,他相信他回去至少可以飛黃騰達了,縱不能立致尚書,至少該有個侍郎幹幹了。   在這段時間內,他的詩並沒有放下,詩簡中佳作很多,像他送劉學鏞回京覆命時,登夏州城,賦得長章:文州胡兒少番話,十歲騎羊逐沙鼠,沙頭牧馬孤雁飛,漢軍遊騎貂錦衣。雲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歲歸,無定河畔數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胡兒起作六番歌,齊唱嗚嗚盡垂手。心知舊國西州遠,面向胡天望鄉久,回頭勿作異牙聲,一聲回盡征人首。   番音虜曲一難分,似說邊情向塞雲,故國關山無限路,風沙滿眼堪斷魂,不見天邊青作塚,古來愁殺王昭君。   詩抄就請劉學鏞帶回去給盧方賜教,其實那是客氣話,他知道盧方的那點才華對他的詩不能易一字,豈止盧方不能,他相信滿朝文武,甚至長安濟濟多士,誰也無法改得了他的話,因為沒人比他更瞭解胡人,沒人有他這份豪氣與作為,胡兒起作六番歌,齊唱嗚嗚盡垂手   能叫胡兒盡垂手,這是誰也做不到的事,而他李益以一介書生,手無寸鐵,末將一兵一勇竟然做到了。   誰能有這份才華,他的詩裏自然地流露出驕氣,但也是一項警告,他能使六番胡人垂手,就也有本事使得胡兒舉手持戈地亂上一亂,誰要找上他的麻煩,必須要考慮一下,因為他很清楚,這一次,他得罪的人很多。   尤其是斬了史懷義,給了高暉很大的難堪,史懷義跋扈是一個事實,卻沒有膽子敢造反,史懷義也許有意抗拒朝廷易戍之策,但是對高家還是相當友善的,由於史懷義的死,使得高暉放在別處的人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他們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對高暉也失去了依恃,甚至於會影響到高暉在朝中的地位。暴露了高氏一族,為朝廷苦心經營密探的缺點,假如高暉也控制不了那些人,則這批派出去的少壯將領,無異又是一批新的悍將而已。   他知道高暉對這件事很不滿意,史懷義跟高暉之間,多少還有點默契,不管他的行為多跋扈,對高暉還是十分支持的,高暉要史懷義接受易戍之策,目的在要史懷義對河西四郡加強控制。   只是高暉不明了一件事,就是史懷義對涼州本署的人也未能完全控制,高暉授權給李益,是希望李益以盧方的關係去壓一壓甘、肅、安西、敦煌四郡,把那邊整頓定了,他再設法跟史懷義疏通處理的。   可是李益辦得太急,第一個就找上了史懷義,而且李益用的方法太狠、太絕,逼得史懷義不得不自謀為計。   那是李益在整頓史懷義所留的文牘,看見了高暉與史懷義來往的私函,才知道兩人的關係很深。   李益知道自己見到高暉後,可以為他獻策,另外再作一番部署的,但是這件事一定要面談才行,兩地相去萬里,又不能見諸文字,他不得不把高暉先穩住才行,而且若無這一番翻雲覆雨的手段,高暉也不可能接受他的建議。   另一點,他很聰明,知道自己的做法太過火,使得很多人不安,因此,必須在詩中表露一下歸思以表示自己在這邊只是因勢而制宜,無意在此久留,更沒有意思在河西建立自己的勢力,使得朝廷放心。   這一首長詩到了盧方手中,一定會遍誦長安,他也不能不用點心,使得盧閏英、霍小玉看到了詩後,也能讀到他留在字裏行間的思念之意。   但是他是個文人,而且還是個目空一切、自大已慣的文人,總免不了那股狂氣,要自我標榜一下的。   未見天邊青作塚,古來愁殺王昭君。這收尾的兩句固然把他的狂態表露無遺,也著實地舒遣了他心中的得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