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第20章 第二節 一個時代的標誌

  關於史前巨石陣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我們必須從整個歷史加以考察。史前巨石陣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後期,也就是銅器時代的萌芽階段。從歷史角度看,新石器時代其實是舊石器時代的延續,而舊石器時代起源於二五○萬年前,也就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初期。   隨後,社會演變日新月異,以定居為標誌的新石器時代僅僅持續幾千年後就被銅器時代取而代之,金屬工具和武器隨之出現。由此可見,新石器時代的社會變革與數千年前的人類社會相比要更加激烈。   在舊石器時代,地球北半球長年累月覆蓋著巨大的冰原。在冰冷刺骨的生活環境下,人類主要以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他們必須竭力追蹤遷徒的大型食草動物,同時還要應對捷足先登的其他食肉動物。

  除了對歷史遺跡的考察之外,社會人類學家也努力從現代社會尋找古人生活的證據。   為更好地瞭解舊石器時代的原始部落,西姆斯對原始狩獵部族展開研究,比如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叢林居民。他們的文化中仍然保留著史前時期的男女平等。研究表明,他們的生活和月亮運動週期息息相關,而且部落的眾多傳說故事中的主角也都是月亮。   但是,當距今一萬到一點一萬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期結束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徹底改變。隨著氣候變暖,冰川北移,融化的冰川紛紛匯入大海,從而導致海水急劇上漲。大約八○○○年前,英國從歐亞大陸板塊中分離出來。   在距今大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出現了一次巨型動物大滅絕,人們的狩獵生活也隨之大受影響,因此在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人們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考古證據表明,在大約五○○○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在狩獵和農耕兩方面猶豫不決,最後他們試圖繼續以狩獵為生,但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失敗。隨著大型食草動物的滅絕,捕獵一隻野兔甚至比捕獲一頭猛獁象還要困難。於是,獵人們被迫開始了農耕生活。

  和舊石器時代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生活方式相比,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觀。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開荒、播種、收割、貯存和糧食處理,因此從大約四○○○年前開始,新的生活方式應運而生,農耕生活開始佔據了人們一年中至少一半的時間。   但是剩餘的半年時間人們又在幹什麼呢?牛津大學著名的歐洲考古學教授、研究北半球新石器時代的權威專家坎里夫認為,社會變革的巨大影響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們的社會行為趨向成熟。   坎里夫教授認為:農耕的出現的確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開始定居生活,並獲得了更多時間。在農閒時節,人們就把大多數時間都投向了各種複雜的社會行為。   在社會行為方面,出現在西北歐的史前巨石陣無疑是新石器時代最偉大的標誌性建築。

  人們通常認為史前巨石陣和太陽或月亮崇拜有關,但不管怎樣,且不說它的規模,單單它設計技術的複雜程度就是前所未有的。   不可否認,這標誌著歐洲社會的偉大變革。對此,西姆斯有自己的看法:新石器時代的許多紀念物,比如史前巨石陣的建造時間,恰恰是在農耕生活出現之後。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開始呢?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界定的文明的含義,因為最新的理論表明,舊石器時代的狩獵群體中已經出現了早期人類文化。但是,人們擁有土地之後,就開始建造紀念碑似的建築,而且建造這麼龐大的建築也的確匪夷所思。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標誌著人類歷史的巨大變革。   要尋找新石器時代社會變革的證據,墳墓無疑是最佳選擇。它足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念。

  在距離史前巨石陣二十英里外的埃夫伯里有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建築群。位於埃夫伯里石圈附近的古墓是英國境內保存最完整、最龐大的古墓之一,比埃夫伯里石圈和史前巨石陣要早一○○○年。   這一墳墓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仍以群居為主。   在墳墓的內部,女人的、兒童的,還有成年男子的墓室是分開的。人們將死者放到這裡後,就任憑他們的屍體慢慢腐爛,同時死者的親人會不斷前來憑弔。這就是新石器時代人們對待死者的方式。   大約從公元前三○○○年起,群居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要轉變。在歐洲,許多私人墳墓開始像雨後春筍般相繼湧現,其中許多墳墓一直保留至今。這一變化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坎里夫做出了解釋:這是出現在西歐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說明,當時的社會變化非常迅速,正處於舊時代向新時代的轉變時期。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墳墓主要表現為長條形,而且是集體墳墓,部落所有死者的屍體都存放在同一個地點。但是,新的墳墓卻表現為圓形,這說明它是單獨的私人墳墓,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強調個體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公元前二○○○年出現的這一變化就標誌著新石器時代早期群居生活的結束,以及家庭生活的開始。

  從這些私人墳墓中發掘的精美陪葬品反映了當時社會也就是銅器時代初期的兩個顯著特徵:首先,一部分人已經擁有大量私人財富;其次,當時的工藝製造水平已經大大提高。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這些私人的圓形墳墓真實地反映了公元前三○○○年至公元前二○○○年間的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變化,而這一歷史時期也恰恰是史前巨石陣的建造時期。   許多考古學家認為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具有高超的手工技術。   生產工具也帶動了社會的變革。普遍觀點認為生活在歐洲北海岸的是一批未開化的野蠻人。但是當眾多精美工藝品出土之後,傳統主義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外來力量的影響。難道有來自文明社會的外來者將他們的技術和觀念帶到了這裡嗎?

  坎里夫說:考古界存在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那就是歐洲文明都是以地中海為中心向外傳播的,所以我們總是傾向於把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地都看作野蠻的未開化地區。但是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這裡的人們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創新精神,在社會發展中也都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人們意識到了天體的運行規律,並且已經掌握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   由此可見,當時的技術水平足以建造一座巨型建築,以記錄太陽或月亮的運行。雖然這些先進技術可能並未受到南方民族的影響,但證據表明,北歐各民族的聯繫非常緊密。事實上,根據眾多出土文物,比如陶器的分佈,我們不難發現,歐洲其實沒有任何國界。在這裡,社會群體的接觸非常密切。陶器的驚人相似說明當時出現了特定的泛歐群體,也就是所謂的畢克人。

  此外,私人墳墓中的陪葬品的種類和數量也逐漸增多,這表明當地部族之間必定存在著龐大的貿易網絡。   坎里夫說:在貿易過程中,人員流動極為頻繁,各種物品和先進思想也隨之傳入西歐。聯想當時的社會背景,史前巨石陣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毫無疑問,它正是先進思想和創新思維的產物之一。   不管人們建造這一巨型建築的目的何在,這一建築都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