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謎雲密佈的自然之旅

第31章 颱風形成之謎

  提起颱風,人們都會膽戰心驚,因為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十分深重。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每年都會遭受颱風的猛烈襲擊,給人們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人們不禁要問:可怕的颱風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如何移動的呢?   早在二○年代,我國現代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就對颱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北太平洋颱風多起源於北緯五度至十度之間,而又必在東經一三○度至一五○度之間。究其原因,是因為當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後,南半球信風也會隨之而北移,從而變成西南風。這時。東北風和西南風一旦相遇,就會形成劇烈的旋風。加之又處於高溫區,氣壓較低,來自四面的風將加劇旋轉強度,形成颱風。同時他分析到,由於受風速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才導致颱風多發生在上述海域。據氣象部門觀測,北太平洋的颱風平均每年多達二十多次,並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我國粵、閩、浙、台、蘇、滬一帶沿海地區也會受到其嚴重影響。甚至連菲律賓和日本也難逃其害。

  英國哈維博士對颱風的形成原因也進行過深入論證。他認為,由於低緯度地區沒有明顯的鋒面溫度對比,所級颱風必是由熱力不穩定以及動力不穩定共同引起的。其形成需要五個條件:一是信風地帶出現東風波,也即產生一個赤道倒槽;二是海面較寬闊,溫度高於廿七度;三是緯度大於五度,有形成氣旋式環流的條件;四是具有深厚的潮濕而且不穩定的氣層;五是垂直風向變化很小,使之保持垂直發展而不變形。但他同時強調,即使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颱風也未必一定會出現。   哈維博士的看法基本上得到瑞典氣象學家斯凡特.博丁的認同。不過他認為地球自轉在颱風形成與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颱風的能量雖然來自洋面上潮濕的空氣,但正是地球的自轉才為其形成準備了條件。同時他還認為,如果在颱風形成過程中,能切斷其能量來源,就完全可以控制颱風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颱風很快消失,從而減少颱風給人類造成的損失。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者對颱風的形成進行了論述。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上述各家論及的颱風形成條件在一定季節一定區域內會經常出現,按理颱風也會經常出現。可據氣象部門統計,每年的實際形成的颱風只不過幾十次。為何生成條件具備卻不一定形成颱風?難道颱風的形成為隨機突發性的?如果這樣,是否意味著上述各家的論述還不完善?那麼不完善的地方又在哪裡呢?如果我們一旦找到這些答案,人類就有可能馴服這個瘋狂野獸,並讓其服務於人類。我們深信人類終將戰勝颱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