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人類神秘現象的發現之旅

第28章 無眠者之謎

  一個正常人的睡眠通常要經過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清醒逐漸趨向睡眠的過渡階段,這時我們的眼睛是睜著的,眼球做圓周運動,漸漸失去聚焦能力,身體漸漸失去平衡,此時如果有來自外界的刺激,會立刻將我們喚醒。第二階段是我們輾轉反側於床上階段,這時可以出現片斷式的短夢。當然,必須是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才會由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合稱為睡眠階段。在第二階段後約半個小時,我們整個身體開始進入深睡眠狀態,此時腦電圖上出現慢而有節奏的睡眠電波,心率和整個肌體的新陳代謝均進入了最基本狀態,大腦皮層失去了控制力,遺尿及夢遊一般在這個階段出現。第五階段是夢境階段,如果睡眠超過了第四階段,大腦皮層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極頂期,這時大腦血量突然增加,大腦溫度上升,眼球不規則地轉動,腦電圖上睡眠波型是短而無定性的,幻覺出現了,人進入了夢境。深沉睡眠與表淺睡眠是交替出現的,大約九十分鐘出現一次幻覺性的睡眠。在八個小時的睡眠中能進入夢境的睡眠總共約二個小時左右。

  那麼,睡眠是怎麼產生的呢?人為什麼非要睡覺不可呢?一九一○年,法國科學家讓.列德和彼德隆進行了人類關於睡眠研究的首次實驗。他們採用強制的方法,使一批狗在十日內不睡,然後將它們的脊髓液抽出注入到其他狗的脊髓腔內,結果那些受液的狗很快就入睡了。然而他們既無法證明這些受液狗是因為輸入了脊髓液而入睡的,也無法從脊髓液中提取出所謂的促睡眠素。毫無疑問,他們的努力失敗了。   一九六三年,瑞典科學家莫尼爾等人又捲土重來,他們從睏倦的家兔的血液中用新的生物化學方法分離出一種能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這種活性很強的化學物質,只要五克就能使五萬隻家兔入睡。一九七七年,科學家們確認這種物質是由九種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命名為促睡眠肽。

  此外,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佩海默等人也進行了類似研究,他們從山羊腦中抽出腦脊液,從中分離出一種小分子多肽,命名為S|促睡眠肽。我國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進步較快,於一九五二年也成功地人工合成了S|促睡眠肽,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對於這項研究作出最卓越貢獻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卡諾威斯金教授,他發現在腦細胞的薄膜內有一種酶體,這種酶體在動物沉睡時活力明顯增強,同時肝糖原在腦細胞內也很快地增長了70%。但一旦動物醒來,這個現象就立即消失。他認為促使動物從睡眠中甦醒所需的能量來自過分增長的肝糖原。   此外,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要睡覺?常識告訴我們,睡眠是為了休息,而睡眠本身也正是最好的休息,因為當人進入睡眠狀態後,他的基礎代謝率降為最低點,人體各系統的工作速度減慢,並且在腦電圖上初步出現慢電波。按照這個思路推理,如果一個人不進行任何活動,消耗能量較少,那麼需要的睡眠理應減少,但是初生的嬰兒活動甚少,為何他們每日都要睡上十八個小時呢?同樣,宇航員在失重的狀態下,消耗能量極少,為何他們也要睡眠呢?所以說睡眠僅僅是為了休息,或者說睡眠就是休息,是不全面的。

  傳統的醫學觀點認為,睡眠是大腦的食物。既然如此,又該如何看待那些並不需要睡眠的大腦呢?大腦與睡眠的實質關係究竟何在呢?   瑞典婦女埃古麗德自一九一八年母親突然去世後,過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睡眠了。醫生給她開了許多鎮靜藥和烈性安眠片,但沒有任何效果。每逢夜間,她都在不停地幹家務活,疲倦時就上床休息一下。埃古麗德到一九七三年已八十六歲,住在養老院。她的身體一向健康,並沒有受到多年不眠的什麼影響。   古巴有位退休的紡織工人伊斯,他從十三歲開始,四十多年間從未睡過覺。據他本人說:我失去睡覺能力,大約在腦炎後進行扁桃腺切除手術時,當時心理上受驚嚇,從此就不能入睡了。一九七○年,一批精神病院醫生對他進行了二個星期的全面觀察。儀器監測表明,伊斯即使閉上眼睛躺著,腦子仍然和醒著的人一樣活動,絕對沒有睡著。

  美國在二○世紀四○年代出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奧爾.赫津。這位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老人,家裡從不置床,甚至連吊床都見不到。他一生中連小睡也沒有過。許多醫生輪班監視了。竟發現缺乏正常睡眠的奧爾,其精神狀態及生理狀態反而超過一般人。晚上當體力不佳時,他就坐在一張舊搖椅上讀點什麼;當他感到體力恢復,又繼續投入勞作。醫生對奧爾的不眠現象無從解釋。奧爾的母親則以為這可能與自己在生下奧爾前幾天時受到嚴重的傷害相關。   奧爾到了九十歲的時候,他已經活得比許多有正常睡眠的醫生更為長久。   無法睡眠是否屬於腦功能障礙呢?事實上,有些不眠者的智力倒顯得更高一些。法國人列爾貝德一七九一年生於巴黎,至一八六四年逝世,在這七十三年的生涯中,居然有七十一年沒有睡過一次覺。這種情形源發於他二歲時的一次事故。一七九三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絞刑的場面,不料觀眾席倒塌,將他壓在下面,昏迷過去,雖被從醫院中搶救復生,但他的頭蓋骨卻已是破裂難補了。由於這個緣故,他一生中都無法睡了。但這並沒有妨礙他的讀書與考學,以至後來成為頗有名望的學者。列爾貝德的大腦究竟是怎樣像心臟那般無止歇地工作下來的呢?

  西班牙的塞托維亞在十九歲那年從睡眠中被驚醒,此後睡眠日減,到了一九五五年,睡眠就完全與他無緣了。三十三年來,這位西班牙人已經度過了一二○○○多個不眠的晝夜。國內醫學界對他極感興趣,然而各種措施均屬徒勞;數十年從未能使塞托維亞安眠一次,儘管塞托維亞長期不眠,他卻體格強壯,精力旺盛,看上去無絲毫倦意,反倒顯得朝氣蓬勃。每天晚上他都像正常人一樣躺在床上,但不是睡覺,而是讀書、聽收音機;清晨他就和大家一樣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甜蜜的睡眠就沒有甜蜜的夢。然而塞托維亞自有他的享受。一九八八年,他所在城市的體育館中舉行了一次四十八小時無間斷的足球循環賽。球場上,球員們輪番上場,裁判也輪換執裁。看台上,觀眾們換了一批又一批,因為他們需要休息、睡覺。惟獨一個人坐守看台大飽眼福,津津有味地連續觀看了兩天兩夜的全部球賽。此人當然是塞托維亞了。

  六○年代,西班牙有一位不識字的農場工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我像一頭野獸那樣工作,工作從來不會使我疲倦。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是用我的手指簽名,但我希望自己能讀能寫。如果我能讀書,晚上的時間就會變得短些了。我有生以來,在這世界上其他人睡覺的時候,我只能在廚房的火爐旁,直到雄雞引頸啼叫。   面對這形形色色的不眠者,醫生們的見解大有分歧,有的認為大腦由於偶然的變故而激發了潛在能力,所以造成了無法正常睡眠。有的提出所謂不眠是相對的,只是作為不眠者及周圍的人對驟然而至的短暫睡眠狀態沒有察覺罷了。更多的意見則認為這是一種極端待於從大腦解剖學上的新發現中去尋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