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不可思議的地理之旅

第5章 大陸漂移之謎

  板塊構造假說認為,地球的岩層,原來是一塊統一的聯合大陸,後來被海嶺、島弧、水平大斷裂分割,形成六個巨大的板塊,即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大洋洲板塊和南極板塊。這些由較輕的硅鋁層組成的大板塊,像冰山漂浮在水中一樣騎在較重的硅鎂層之上,自東向西或從極地向赤道方向漂移。科學界認為,大陸漂移與地球內部構造有關。   地球的內部構造很像一個雞蛋的構造,蛋皮好像是地殼,不過,現在的地殼不是完整的,而是由六個板塊拼合成的。地殼平均厚度約為三十五千米。地殼以下為平均厚度近三○○○千米的地幔。地幔的上層稱為軟流圈,這裡的物質已被熔化,猶如雞蛋的蛋清。地幔以下是地核。   板塊學說剛興起時,人們把板塊漂移的動力歸於軟流圈的對流。板塊假說認為,地幔內部溫度雖然很高,但各處並不一致,溫度高的物質流向溫度低的地方;地幔內各處的壓力也不相同,受高壓作用的物質會流向壓力較低的地方;地幔內的物質的密度也不相同,重的物質向下沉降,輕的物質向上升起,於是就產生了對流。由於軟流圈產生物質的流動,上浮的六個大板塊也隨著移動。但是,有些科學家通過試驗和測算,認為地幔內物質的結構和某些流變性質的強度對於對流有重大的影響,如地幔內的岩漿的黏滯度足以阻止對流,足夠大的彈性強度可以制止對流的產生。因此,說地幔對流存在,還缺乏科學根據,它只是一種假想。有人還提出地球膨脹、萬有引力常數的變化等作為板塊活動的動力來源,但都不能成立。至今,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仍然是個自然之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