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奇幻小說 倪匡傳奇

第13章 第十一篇:蘇聯專家的大玩笑

倪匡傳奇 倪匡 1790 2023-02-05
  離開城市到農村,參加的第一件工作是治淮治理淮河。治淮工程十分龐大複雜。參加的是其中的兩項小工程:雙溝引河工程和南潮河水閘工程。   由於不是水利工程專家,只是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參加治淮的,所以對於整體,所知無幾,只是自己經歷,倒頗有可記之處。   雙溝引河工程,是在淮河邊上的雙溝鎮附近,挖一條河,連接淮河和洪澤湖,還記得這條需全用人力挖的河,長五十公里,最深處,要挖下去二十七公尺,可是闊度是多少卻不記得了。對二十七公尺這個深度,印象特別深,是由於在整個挖河工程之中,在地下挖掘出了許多古怪的東西之故,掘出來的東西,有怪至不可思議者,容後再說。   挖這條河的目的,是把洪澤湖當作天然的水庫,當淮河水漲的時候,把水引入洪澤湖之中,自然可以消弭水患,設想合理之至,工程也不算複雜。

  這個工程的設想,是蘇聯專家提出來的。當時,神州國土之上,不知有多少蘇聯專家,各行各業,都一律聽蘇聯專家指揮行事。   據說一批蘇聯水利專家,在淮河邊上視察一番之後,就發表了議論:你們中國人真笨,淮河千年為患,你們就想不出辦法來,看,離淮河不遠,就有一個洪澤湖在,洪澤湖水位,低於淮河甚多,只要有一條引河,把淮河水引入洪澤湖,問題就至少解決了一半!   中國自己也有水利專家,有的不敢出聲,有的說,秋冬之際,洪澤湖水位雖然低於淮河,可是一到了淮河的汛期,洪澤湖的水也一樣漲的,漲得比淮河水位更高。   照常理說,水位記錄,歷年來應該是有資料的,可是不知為了甚麼,也許是蘇聯專家的話就是真理之故,工程還是照樣進行。

  作為工程的先頭部隊一個二十人不到的工作組,押運了二十萬斤糧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開到了雙溝。   從臨淮關到雙溝,走的是水路,在淮河上,又清又平靜,風光極好,漁船在河面上排成一排,用聯結起來的漁網打魚,極其壯觀,見到了一次起網,三五十斤的大魚,在魚網中亂迸亂跳,真是嘆為觀止。   船到雙溝,首要任務,自然是把那二十萬斤糧食卸下來。當地政府早已準備了一個倉庫不過是一個大草棚而已。   到雙溝鎮之後,最奇怪和不明白的是,不知道何以鎮上街口離河水如此之遠,足有超過五百公尺的一大片空地,全都平滑無比,寸草不生,淮河的河面寬度,也不過如此,遙望對岸,情形也是一樣。一包一包糧食,要先經過這片空地,才能到達鎮上,搬運工作,自然益增困難。

  當然,後來知道了為甚麼兩岸要留下那麼大片的空地,原來那不是空地,一到了淮河的汛期,這就是淮河的河底,河面的闊度,可以在一夜之間,暴漲三倍,這還是正常的情形,若是雨水多,河面簡直可以無休止地擴大,此所以淮河為災!   參加雙溝引河工程的有五萬人三萬民工,兩萬勞改犯人,五萬人在原野之中排開來,才知道人和螞蟻,實在沒有甚麼分別。所有人一律住在窩棚之中(指揮部的幹部,自然例外),所謂窩棚,是蘆葦編成的蓆子,覆在彎成弓形的小竹子上,小竹子的兩端,插進土中,割些草弄乾了舖在蓆上就算。   這一種窩棚,曾長期與之打交道,從皖北到蘇北,大約有三年之久,所以有必要提一提。蘆葦編得十分鬆,躺在這樣的窩棚之中,睜開眼來看,月明星稀,歷然在目。自然也沒有甚麼防雨作用,一旦下雨了,外面小下,裏面大下,外面不下,裏面還下,和露宿沒有甚麼大分別的。

  那條引河,要搶在風期之前完工,所以五萬人是日夜搶工的,工地上裝上鐵軌,用斗車把掘出來的泥土運出去,夜以繼日,恰好在風期之前完工,淮河水大漲,洪澤湖水也大漲,看看洪澤湖的湖水,竟通過這條辛辛苦苦挖出來的河,倒灌進淮河之中,造成更大的災害,其時民工已經撤退,勞改犯人還在,趕緊在近洪澤湖處,把挖出來的土再填進去,又花了大半個月,總算築成了一條土壩,把洪澤湖水阻住了。   而蘇聯專家呢?早已拍拍屁股走掉了,後來一打聽,所謂蘇聯水利專家者,只是不知道甚麼小地方的水利專科學校的學生,根本未曾畢業者也。   在離開雙溝的前幾天,曾和幾個人沿著引河河岸,走了一個來回,河是筆直的,河水又滿,看見兩岸遍植柳樹桃花,泛舟其上,倒不失為一個好去處,原來的把洪澤湖當天然水庫的設想,自然再也沒有人提起了,浪費人力物力麼,反正中國地大物博,浪費得起,自然也不會有甚麼人去追究的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