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大秦帝國總體創作闡述

第6章 中國民族的強勢生存精英導航:知識分子始終居領導階層

  話說中國民族強勢生存之五   知識階層的地位,決定著民族與國家的興衰生滅。   世界文明競爭展現著這樣一幅歷史畫卷:知識階層始終居於主導地位的民族,都是無可爭辯的優秀民族,都曾經有過足以驕人的光榮與夢想;知識階層地位卑下弱小,甚或不足以產生知識階層的民族,都是顯而易見的落後弱小民族,都無可避免的陷入魚腩境地;當一個或若干個民族以國家形式生存的時候,知識階層的地位與作用,就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生存命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否孕育出具有優秀傳統與非凡智慧的知識階層,意味著這個民族與國家是否擁有最根本的競爭實力。   也許,這幅畫卷曾經有過一筆兩筆的異色與偏差。但就主流趨勢而言,這幅歷史畫卷是清晰的,那鐵血交織的興亡線條永遠的震懾著我們,警示著我們。

  知識階層是一個民族孕育的精華,是一個民族所產生的智慧活體,是一個民族血肉滋養成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為自己鑄造的遠航燈塔,是一個民族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凝聚催生的導航師。   一個民族可以沒有任何一個社會階層,但卻不能沒有知識階層。   瀏覽民族競爭的血淚歷史,我們會偶爾看到這樣的異象:一個在文明形態上顯然落後的剽悍民族,突然之間吞沒了某個文明民族(古羅馬吞併古希臘征服埃及、拜佔庭征服西亞、亞利安人吞併古印度文明創造者達羅毗荼人等),可是不久,吞併者自己也轟然崩塌了;一個同樣落後的遊牧民族,電光石火般征服了許多民族,然則還來不及享受帝國的財富,就在馬背上解體了(成吉思汗的草原帝國)。相反,許多曾經被一時佔領征服的民族,卻又奇蹟般的重新崛起,重新煥發出文明的異彩!

  這種異象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甚至還沒有完整知識階層的落後民族,是無法理性的把握自己命運的,其對文明民族的吞併征服永遠都是暫時的,因為她沒有消化文明的能力;一個擁有優秀知識階層的民族,雖然可以暫時被征服,但她的智慧與理性卻往往使自己能夠起死回生。   問題的另外一個層面是:當知識階層被一個民族拋棄踐踏的時候,這個民族就會陷入熱昏狀態,就會將整個民族引向災難的深淵。日耳曼民族、義大利民族、日本民族,都曾經陷入過這種熱昏狀態。中國民族也曾經在當代陷入這種熱昏,雖然是短暫的,但對我們民族的傷害卻幾乎是致命的。   痛定思痛,反觀歷史,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漫漫數千年中,中國的知識階層始終居於國家領導地位,中國民族對知識階層的景仰呵護是絕無僅有的。正是這一點,保證了中國民族在殘酷競爭中的高度理性與卓越智慧,創造了五千多年一脈相承而巍然屹立的文明奇蹟。

  所以說,知識階層長期穩定的居於領導地位,是中國民族強勢生存的極為重要的原因。   在春秋之前,中國尚沒有獨立的知識階層,民族文明精神主要通過貴族階層中的文職機構、官員與少數專職知識分子(史官、佔卜、巫師等)來體現。雖則如此,夏商周三代時期貴族知識分子仍然是國家的精神領袖,仍然是文明中堅,對國家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尚書》是中國上古留下來的治國經典,而其中論述治國綱領的名篇《洪範》,就是周武王滅商後請教殷商貴族遺臣箕子(大學者)如何治國,箕子寫下的治國綱要。事實上,從西周禮樂治天下開始,知識階層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到了春秋時期,社會大鬆動與各種形式的變法(改革),促使自由平民階層壯大(基礎是隸農制解體,大量奴隸成為平民),中國的知識階層終於成熟起來,破土而出。

  這就是士階層的出現。   士是一個非官、非農、非工、非商的國人階層(請注意,國人是一種社會地位)。他的初期主要特徵是擁有專業知識與一技之能,四處流動而獨立謀生。但其主要成分是有武技(劍術)造詣與專業知識的分子。經過數百年穩定發展,到了戰國時期,純武技者逐漸從士階層分離出去而僅僅保留了一個社會名號,通常稱為武士。士人階層開始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知識階層。   士人階層出現的意義,在於它使知識分子從僵化的貴族硬殼中剝離出來,以平民社會作為自己的根基,成熟壯大為一個獨立的知識階層;知識分子因此而成為能夠廣泛汲取民族文明的營養,真正體現民族智慧水準的一個社會階層。   這是中國民族真正成熟發達的偉大里程碑。

  士人階層一旦出現,立即爆發出無比的力量與光彩。在春秋戰國這個大黃金時代,幾乎所有偉大變革都是由名士策劃發動並主持的。管仲改革(齊國)、子產改革(鄭國)、李悝變法(魏國)、吳起變法(楚國)、商鞅變法(秦國)、申不害變法(韓國)、騶忌變法(齊國)、樂毅變法(燕國),就連趙國的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也有名士肥義的一半功勞。   幾乎所有的長策大謀,也都是名士提出並主持執行的。著名者有蘇秦的合縱抗秦,張儀的連橫破盟,范雎的遠交近攻。   幾乎所有的著名戰爭,都有名士的運籌帷幄。吳起的大戰諸侯(十餘年間,大戰七十六次,勝六十四,平十二),孫臏的圍魏救趙,商鞅的收復何西,樂毅的聯軍破齊,司馬錯的長途奔襲巴蜀(秦國),尉僚的策劃滅六國。

  而在統一中國、實行法制、郡縣制、統一文字與度量衡等架構文明的大業中,名士商鞅、李斯的名字更是誰也不能忘記的。   一部《戰國策》所迸發的國策智慧,至今依然放射著燦爛的光芒!   非但如此,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哲學、藝術、工藝、社會風俗的各個領域的建樹,士人階層都爭奇鬥傃,具有發軔推行之功,建立了不朽的文明功業。他們出將入相策劃運籌縱橫捭闔叱吒風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時代競爭的浪潮,將中國文明推向了輝煌的極致。   士人階層的煌煌光焰,使既往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傳統貴族階層黯然失色。在整個戰國時期,貴族階層沒有出現一個堪稱名士的知識分子。名滿天下的戰國四大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除了最優秀的信陵君文武俱佳具有名士風範外,其他三位只是以養士聞名,春申君更是個酒囊飯袋。餘此而外,各國的王族階層與傳統貴族階層,沒有湧現一個大家。請注意,春秋之前的夏商周三代,可是治國名臣盡出於傳統貴族。

  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其意義無論如何估價都不會過高。   春秋戰國時代其所以出現得士者興,失士者亡的普遍現象,根源正在於知識階層大大超出社會其他任何階層的創造力。秦孝公懷雪恥之志而向天下各國發出《求賢令》,才有商鞅入秦,秦國二十三年間一躍成為第一強國。這是用平民知識分子振興國家的典型。相反,戰國初期唯一的超級強國魏國則是另一種典型。魏國本來是當時的中原文明中心,擁有最具智慧水準的士人階層,是戰國名士雲集的淵藪之地。然卻因為顢頇平庸的魏惠王頑固的依賴貴族治國,蔑視平民士子,逼走了一個又一個才堪扭轉乾坤的名士(吳起、商鞅、孫臏、張儀、樂毅、信陵君、范雎、尉僚等都是魏國人或前來投效的他國名士)。隨著這些精英知識分子的出走,魏國也像太陽下的冰塊一樣溶化了。

  中國第一代士人階層有一個顯著特點極少有貴族分子,幾乎全部是平民出身的布衣之士。這一構成說明,基於平民社會所成長的中國知識階層具有正義生成的特質,即他不依賴過量的財富滋養而能茁壯生成的樸實本色。深入探討這個話題是這裏無法完成的。我只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了這是中國民族知識階層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根源,也是一個極其鮮明的世界性特徵。稍許留意就可以發現,許多民族的知識階層是依賴於貴族階層的財富與生活方式的,貴族的興衰榮辱,就是知識階層的興衰榮辱。印度大約比較鮮明。   牽扯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知識階層的獨立性問題。近代以來,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中國知識分子缺乏獨立人格,缺乏真正獨立的思考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說,的確如此。   然則只要仔細審視中國知識階層的生成特性,就不難明白,中國知識階層在生成時期就具有溶入社會潮流並積極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追求,以天下為己任是他的原生基因;追求仕途並改造社會,是中國士人階層的崇高理想;也就是說,中國知識階層從來不以孤立抽象的保持某種理論價值(主義)而作為自己的生存目標,從來就不追求超然的獨立人格與獨立精神;中國士人階層講究的特立獨行,就是在解決社會問題中標新立異,而不是在社會喧囂之外保持一種純粹審美意義上的獨立。春秋戰國的墨家團體,是士人階層中唯一沒有追求仕途的大學派。但是他們的天下意識卻是那樣的濃烈,簡直就是一個古代的綠色和平組織。他們組織嚴密,勤奮節儉,具有先進的科學觀念與工藝水平,不依附任何國家保護,但卻反戰反腐,兼愛天下,墨家暗殺暴政的劍士團曾經令所有暴君酷吏膽寒三分。這是獨立麼?顯然不是。老子、莊子大約是當時為數寥寥的遊離於大潮之外的名士,但也不是獨立,而是自覺無力回天後的遁出。縱然如此,他們的著作中也滲透出濃鬱的憂患意識,以致使一些當代學者認為《老子》是一部經世治國的著作。儒家更不用說了,列國求仕而不得,孔子方做《春秋》而企圖匡正天下。更是這位老人家給知識分子確定了實際目標學而優則仕。

  也就是說,中國知識階層在原生時期甚至從來沒有過嘗試獨立。這是歷史形成的基因傳統。正視這個傳統,才能清醒的看到中國知識階層這一特質基因的巨大長處與相對短處。   由於知識階層第一浪潮的強大力量,中國民族的治國主導階層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單一的傳統貴族階層轉變為貴族階層與知識階層結合的架構貴族當船長,知識階層掌舵導航。   從秦漢開始,這種架構始終沒有改變,知識階層始終在民族文明的發展中居於領導地位和主導地位。這種領導主導,不獨是文化知識的直接創造與傳播,更重要的是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策劃運作,直接作為官員階層出現。由於這個特點,中國歷史上有著其他國家與民族少見的一個現象學在官府。   雖則如此,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國知識階層與貴族階層的同一。從根本上說,知識階層的平民性(布衣)特點,並沒有因為增加了一個貴族來源而改變。   所不同的是,歷史發生了一次知識階層內訌事變,使知識階層的力量構成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短視的漢武帝竟然採納實行了。儒家在先秦時代曾經夢寐以求的獨霸學界,遭受到普遍的嘲笑冷落。儒家是個很記仇的學派,秦始皇因焚書坑儒(數量極其有限),被儒家口誅筆伐了兩千多年。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因治國主張的落後而備受其他學派責難,不能風光,自然將仇恨深深埋在心裏。對於劉邦這種皇帝,儒家不敢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們怕那個江湖豪客會將洗腳水潑到自己臉上。隱忍一百多年,到了漢武帝劉徹這種做事虎頭蛇尾的富貴皇帝時期才提了出來,可謂匪夷所思!   終於,狂妄的夢想,離奇的變成了現實。   儒家獨霸,使中國知識階層失去了汪洋恣肆博大洶湧的氣勢與力量,變得單調沉悶起來。儒家雖然博學嚴謹,但在治國方面卻極為保守(在戰國時代依然主張恢復井田制),所以在春秋戰國四百多年中在政治上被天下共同拋棄。但是,儒家在當時並沒有失去他應得的社會尊重。子思、孟子及其儒家弟子傳播學問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依然受到了各大戰國的高度禮遇。棄其政治而敬其學問這說明,戰國時代是一個非常清醒而具有大器局的時代,取捨得當。而儒家獨霸且漸漸成為治國主導觀念,恰恰是將儒家最不擅長的一面抬高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從此,中國知識階層的學問、精神、器局以及無與倫比的創造力,都大大縮水。治國理念、國策規範、官員行為、民眾風俗,無一不以儒為最高標準。甚至連孔夫子編寫的《春秋》都變成了決獄的案例,連稍知詩書但其職業精神與儒最不沾邊的將軍,也被冠以儒將雅號。對治國最重要最具有價值的法家,歷來激烈反對儒家,堅定主張唯法是從。現在,法家也被儒家閹割了,儒家用人治代替了法治,法典從崇高的社會目標淪落為可憐的工具。   壯士斷臂,佳人扼腕。雖然這一悲劇令人深深嘆息,但是中國民族的知識階層的領導地位卻始終沒有改變。在後來的兩千多年中,民眾意識、社會價值、官府構成等基本方面,知識階層都明確無誤的佔據著主導地位。雖然再也沒有出現過春秋戰國時代知識階層的大輝煌,但也是保持了我們民族的智慧與良知,在激烈殘酷的民族競爭中保持了民族文明的屹立不倒。   中國知識階層在民族競爭中的領導作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絕無僅有的。任何形式的貶低這種作用、貶低這種地位,都會給民族帶來毀滅性災難。   應該學習我們祖先那種樸實的本色精神,誰行就說誰行,誰不行就說誰不行。如果弄反了,麻煩也就來了。儒家獨霸後能夠成為不倒翁,也就是他具有追求認識事物的本色精神,老老實實講出來,不怕難聽。我相信,中國語言文字中關於生殖器的用字肯定是最多的,其他語種無法望我項背。不嫌難聽,不怕難看,看到的各種形狀都有文字可以表現。這就是古代知識階層的精神勇氣,本色精神。孔孟老夫子說過許多令人難堪的老實話,但卻都是令人不愉快的事實   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生怨。(近了輕狂,遠了挨罵)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官府帶頭正,誰敢不正!)   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能為。若民,因無恒產,則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斜侈,無不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然後趨而之善。(孟子)      赤裸裸的,沒有絲毫矯飾與說教。   不管現在進入了什麼時代,也不管有多少眼花繚亂的高新,都抵擋不住那永恆的本色。   一個民族如果丟棄了社會結構應有的本色,民族就要滅亡。   一個民族如果顛倒了這種本色,民族就會走向熱昏與瘋狂。   一個民族如果污染了這種本色,民族就會在墮落中腐朽。   中國民族的民運依然寄託在知識階層,儘管這個階層那麼需要住院治療。   中國民族的強勢生存世界將擁有這樣的中國   話說中國民族強勢生存結語   中國民族是否還能浴火重生再度崛起?   自從一八四○年中國被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國門,這個令人心悸的話題就一直在炮火硝煙與災難頻仍中五光十色的延續著。   一開始,中國人幾乎被堅船利炮打懵了,大清官員竟然要在長江口用狗血糞尿鎮壓這噴火的邪器。近三百年從未在外患邊亂中吃過虧的清帝國,開始並不軟弱,更不想賣國。從林則徐焚毀鴉片,到戰鬥力最強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在炮火下屍橫遍野,清政府拿出了全部家底抵抗,也未能擋住區區萬餘人的洋師攻入北京焚燒掠奪。圓明園的斷垣殘壁,給古老的中國第一次留下了永遠的火器創傷。生死存亡之際,清政府只好戒急用忍,簽定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列強勢力堂而皇之的進入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中國民族開始了漫長的災難。   民族危亡,救國浪潮風起雲湧。   民間勢力揀起的是古老的巫術與江湖手段,義和團、紅燈照、小刀會等各種山頭自發的殺洋人、燒教堂,宣洩著怒不可遏的仇外激情。甚至剛剛傳入中國的洋教也成了中國平民的精神武器,拜上帝會催生的太平天國,掀開了民眾救國最為輝煌燦爛的一頁。   搖搖欲墜的帝國上層,走得是變法圖存的正道。年輕的光緒皇帝有著非凡的胸懷與滿族人的激情本色,情願縮小虛化皇權,實行君主立憲,推行戊戌變法。短短百日,頒布與起草的法律就有一百多部!為了維護變法,竟不惜與太后派火拼,其急迫之情直是心頭滴血。   帝國實權派階層也同樣努力,花大價錢建立了自己的北洋艦隊與火器步兵,企圖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新軍靜態力量而言,當時在東亞堪稱首屈一指。然而,一場甲午海戰,中國的師夷制夷的戰略觀念被血淋淋的埋葬到海底了。   這一切,都悲劇性的失敗了。這些失敗,非但宣告了以帝制政府為主體領導層的救國道路無法使中國民族擺脫危機,而且也宣告了一切以古老落後的信仰為幫派團體凝聚力的民間救國道路的失敗。   救亡圖存,中國就必須走新的道路。   危亡伊始,中國民族的有識之士就開始思索這條道路。從孜孜勤奮的翻譯介紹西方著作,到實實在在的洋務運動,中國人的眼界逐漸的艱難的擴大著。隨著一批優秀知識分子走出國門,隨著長期奮鬥而在海外站穩根基的受到良好新式教育的海外華人投入救國大潮,中國的救亡新道路終於出現了新氣象。歷經艱難曲折,辛亥革命終於發生,帝制被推翻,共和得實現。   中國終於出現了一絲走向現代國家的曙光。   但是,災難並沒有結束。一架古老而又龐大的戰車,當它的幾乎所有零件都銹蝕衰朽而需要更新的時候,僅僅換掉車頭的旗幟與馭手,是無法使戰車飛馳的。軍閥割據、列強瓜分、強大的復辟勢力、文盲充斥的愚昧,這一切,都給新生的第一共和帶來無法逾越的障礙。孫中山盛年病逝,蔣介石的民國新政權痛下決心,要用武力統一中國,將一盤散沙的中國民族重新凝聚起來。這是當時中國進步階層的共識,否則就沒有當時的國共合作。北伐戰爭之後,中國形式上獲得了統一。但是,蔣介石民國政權沒有從當時中國的現實出發,成熟的架構各種社會力量,而是篤信中國傳統的極端集權的帝國形式,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其一,領主式政策,只注意維護富裕階級的利益,而蔑視廣大窮困階級的利益,對中國主流人口的貧困農民的切身問題幾乎沒有一項像樣的政策,從而導致中國社會結構在發霉的古老根基上嚴重失衡。其二,採取滅絕手段消滅。歷史的看,中國當時雖然勢力很弱,但她的基本立足點在於勞動階級,其主要成分構成也的確是當時中國民族的優秀階層。在中國這樣一個勞動階級佔絕對人口優勢的國家,這樣的一個政黨的生命力是不言自明的。孫中山不愧偉大的政治家,他正是基於這一點,才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請注意,孫中山作為政治家的權力意識也是很強的,他團結當時弱小的,是以不搞武裝鬥爭並服從國民政府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國民政府讓共產黨發揮的作用就是將勞動階級凝聚到國家政權的旗幟下,而絕不是讓共產黨坐大與自己共享政權。當時的共產黨是毫不猶豫的接受,並派出優秀分子參加國民政府的。然而就是這樣的政策,蔣介石的民國政府也不能接受,竟在統一戰爭的關鍵時刻,非得滅此朝食。   蔣介石政府的短視、極端,使中國社會的深層危機不可避免的走向對抗。偏偏又是雪上加霜,東洋日本帝國此時又大舉入侵中國,使中國又一次淪入血與火的劫難。救亡圖存又一次成為迫在眉睫的民族大義。當此之時,中國社會的上層力量發生了四重裂變:一是殘存的清皇室依附日本成立偽滿洲國;二是國民黨高層派別賣國,成立汪精衛漢奸政府;三是蔣介石民國政府主流力量提出匪夷所思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對日本入侵不抵抗;四是中國的主戰政策與合作政策。這種裂變使中國抵禦外侮的歷史第一次出現了大混亂,漢奸遍地,綏靖盛行,政治腐敗,戰鬥力空前低下。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切身感到了軍人階層對不抵抗與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滿與可能發生的更大威脅,方忍痛退讓,實行國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抵抗日本入侵。   歷史的報應是公正的。偽滿洲國親手抹去了帝制的最後一絲霞光,使帝制復辟與君主立憲等在中國永遠成為夢幻。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數千年王權帝制的國家,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漢奸政權不管怎樣叫嚷自己曲線救國,都無可避免的身敗名裂。蔣介石民國政權則由於屢屢在歷史緊要關頭的狹隘偏執,雖有絕對優勢的武裝力量,卻是冰消雪解般崩潰了。中國雖然長期弱小,卻因為屢屢在社會基本問題上切中要害,並屢屢在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展現錚錚硬骨,所以竟屢屢死裏逃生,屢屢戰勝強大對手,硬是建立了真正統一的大中國。   用種種希奇古怪的野史秘聞甚或高層的恩怨隱私來解釋歷史,或惡意中傷那些歷史人物,都表明了傳播者自己的陰暗心理。國家興亡,政治成敗,無不在於政治力量的基本作為,而絕不在於細言末行。   二十世紀末期,中國民族終於重新回到了民族競爭的跑道。   中國的前途如何?還能趕上世界一流強國麼?還能成為世界文明中心之一麼?   這個問題表面上很簡單,然則背後卻包含了太多的內涵,所以答案竟是多樣化的。無論就前途還是就對策,都有很難彌合的分歧。   就中國民族的前途而言:   有人說,中國文明是沒有希望的,中國必須全盤西化。   有人說,中國文明已經淪落為周邊文明,再也不能成為世界文明發展的中心動力之一,只有跟在西方後邊亦步亦趨。   有人說,中國文明痼疾深重,中國人品性醜陋,不可能再創輝煌。   有人說,中國民族比起同是東方民族的日本,只算劣等民族。   就中國富強文明的藥方而言:   有人說,中國的落後根本在專制,非民主制度不足以挽救中國。   有人說,中國人口太多,地土太遼闊,分為若干小國方可發展。   有人說,中國的病根在與社會主義,非下臺,社會主義退出意識形態,中國不會成為文明富強國家。   外國人說,今日中國只是一個二流國家,明天也不會怎麼樣。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根本國策與國家發展戰略,往往不是一下子能明確的,它有一個歷史選擇的過程。許多時候,走著走著才能明白。只要一個民族保持著非凡的智慧與歷史選擇能力,戰略選擇的機會就不會錯過。對於許多太基本、太困難,甚或涉及整個社會結構的大問題,輕易的非此即彼,往往會導致更大的民族災難。應該有等待的耐心,經濟發展與富裕文明的目標一旦達到,歷史的選擇自有他的法則。圖大則緩,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   但是,從前途而言,中國民族的希望是空前的。   這裏並不將簡單的經濟富裕當作崛起的目標,那些只有經濟增長而沒有文明發展的石油國家,絕不是中國民族崛起的指標。我們說的民族崛起,指的是這樣一副藍圖:先進合理的國家制度,高度發達的文化傳播方式,世界一流的物質財富,作為具有世界意義與強大再創造能力的東方文明中心。   臺灣學者的周邊文明說大約能理論化的代表一種相當普遍的沮喪觀念。(順便提及:周邊文明,即脫離世界文明中心、只能受別人影響而不能影響世界文明歷史進程的落後文明)。中國在硬體上趕上並超過一流國家,大約沒有多少人懷疑,分歧也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在文明的再生並重新領先世界這一點上,懷疑者卻是大有人在。   然而在這一點上,中國卻恰恰是最有潛力最有底色最有創造力。   先說文明自身體系中的硬體國體與國家制度。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後,以啟蒙運動諸學派為核心力量,發明創造了共和制的現代民主國家形式三權分立、相互制衡與選舉制度。應當說,這是西方人文在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貢獻,她的光輝將長久的照耀著人類的歷史。但是,這與中國人在國家政體方面的創造力不過打了個平手而已。如果說,奴隸制時代,東西方大致在同一水平的話,那麼在農耕文明的封建時代,國體政體的偉大創造屬於中國民族。中國民族對國家行政治理權的黃金分割(郡縣制),至今依然適用於全世界所有國家。中國封建國家的官制體系也是那個時代最為科學合理的。國人長久的沉浸其中,熟視無睹使我們許多人容易忘記中國民族的基礎貢獻,容易被形形色色的時新蠱惑得謎失自己。可是,世界歷史學家沒有忘記,一切清醒客觀的科學史家與人文學者也沒有忘記。   他們寫下的歷史,代表著人類的良知。   再說文明體系中的軟體。中國民族的生活方式與其創造的文明傳播方式,以及禮儀精神、道德修養、人道理念、文化流派,無一不使認真比較中西方的學問家由衷讚嘆。想一想,假如沒有指南針,沒有印刷術,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今天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尚且不說中國民族的冶鐵、鍛鑄、建築以及兩千多年前公輸般發明的木制滑翔機(木鳥)。再說令全世界至今不可思議的中國人的方塊字,形意音具佳,每一個方塊都有著說不盡的學問與歷史變遷。電腦出現初期,外國人與一些中國人斷言漢字最不適應傳播,必將慘遭淘汰。然則曾幾何時,世界華人發明的漢字軟體竟直追英語體系!一些教育家的實驗也同時證明,漢字的基礎教育輸入強於抽象文字體系,更容易被接受記憶。毛澤東曾經在游泳池邊裹著大白毛巾,驕傲的對赫魯雪夫說,中國字是表意最豐富的,電發明之後,世界所有文字都原形借用了英文的電字(electricity),惟獨中國人在自己的文字中找到了對應字電,而且那麼傳神。   再說中國人的智商與創造力。無數中國留學生們的成就其所以令世界任何種族的學子們讚嘆敬佩甚或酸溜溜的熱嘲冷諷,不是最好的競爭比較麼?可以說,中國人的智商、學力、勤奮、悟性,與全世界任何種族相比,都是超一流的!放眼小小寰球,沒有一個民族在智商創造力方面高出中國人一籌,即或最優秀的其他民族,也最多與中國人相伯仲。無論是高深學問,無論是尖端技術,無論是詩情畫意,無論是生活藝術,中國人可是絲毫的不輸於任何外國人。   中國民族可以毫無愧色的說,世界是在我們的肩膀上站立起來的。   那麼再往前走,中國人有錢了發達了富裕了,外國人擁有的硬體設施我們全有了,那時候,中國民族的文明創造力還會永遠是周邊文明麼?中華文化圈具有悠久的歷史,難道她會在中國民族重新崛起的時候失落麼?臺灣孤懸大海,民國政府又素來有仰人鼻息的軟骨傳統,他們的學者日每浸淫在文化殖民與精神殖民的氛圍之中,喪失信心也是情有可原。然則國人萬不可當真。   有人也經常拿日本人與中國人比較,認為同是東方人,日本民族遠比中國民族優秀。中國人連亞洲都衝不出,談何世界?我說,判斷根本性問題就要有正視基本事實的能力與勇氣,而不是在紛紜的個別事例上比較。大國與小國表現形式不一樣,大民族與小民族表現形式不一樣,多民族與單一民族表現形式不一樣,具有悠久原生文明根基的民族與依靠借貸文明爆發的民族不一樣。要論國家效率與民族齊心,不獨中國,就是美國,也永遠趕不上日本這樣的單一民族的小國家。可是,作為世界第二強經濟強國的日本,大國氣度在在哪裏?天下意識在哪裏?一個亞洲金融風暴,破落貴族般的中國抖擻精神撐住了亞洲。那時多少國家對日本挽救危局翹首以待,可是,富得流油的優秀的日本民族在哪裏呢?我們可以批評中國政府的迂腐,但我們不能昧著良心指責這種文明內涵賦予政府的優秀傳統包容天下的博大情懷。一個小民族、小國家,即或他富得無與倫比,有這樣的行動意識麼?不要將大民族、大國家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就當作他的污濁本色,也不要將小民族小地主般的斤斤計較、辛勤操持與地頭蛇般的兇潑當作他的至高美德。如同一個人的品性要在關鍵時考驗一樣,民族的優秀與否,是要在歷史進程中考驗的。請朋友們回答,日本民族自明治維新以來,除了無休止的侵略罪行與潑皮般的死不認罪,可曾幹過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好事?中國就有,鴉片戰爭、抗擊法西斯、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團結第三世界等等等等。   中國民族沒有驕傲膨脹的惡習,但卻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與不甘落後的頑強精神。做天下中心,做天下第一,是中國民族基因中牢不可破的先天意識。中國民族對落後是深以為恥的。為了迎頭趕上,中國民族往往近乎狂熱的犧牲平穩的代價。一件大事,當中國人發現帝制國體落後的時候,竟然一步到位的推翻了帝制,實現了共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帝制根基最深的國家,如此激烈的革命遠遠超過了英國、日本和許多國家,可不是一件狂熱二字所能解釋的歷史事件。為了救亡圖存,為了趕上世界,中國民族吸納了西方所有的主義,同時近乎殘酷的批判中國文明的缺陷,幾至於魯迅說出中國書可以不看這般極端的話來。然則無論如何,中國思潮的總體精神是鮮明的,這就是中國不能落後。   精神如此,文明猶存,中國何以不能重新超前?   世界曾經擁有這樣的中國。世界將重新擁有這樣的中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