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墓碑.卷上

第43章 一、廣東創造了反瞞產私分的經驗

墓碑.卷上 楊繼繩 4750 2023-02-05
  研究中國大饑荒的學者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歷史文獻: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對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趙紫陽的報告作的長篇批示。趙紫陽的報告是反映廣東省雷南縣反瞞產私分的經驗。毛澤東批示中認為瞞產私分糧食一事,情況嚴重,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毛澤東這個批示和廣東省雷南縣反瞞產私分的經驗傳遍全國。全國各地都搞起了反瞞產私分運動。   廣東省這個經驗是怎樣產生的呢?讓我們借助歷史資料還歷史本來面目。   一九五八年放衛星把糧食產量說得很高,因而糧食徵購指標相應提高,加上公共食堂一天三餐乾飯,三四個月時間,糧食統統吃光了。到一九五九年一月,徵購任務還沒有完成,要求返銷糧食的告急之聲四起。陶鑄堅信一九五八年糧食大豐收,不信沒有糧食,懷疑農村幹部隱瞞了產量,把糧食收藏起來或者私分給農民了。農民出於自衛,隱瞞了或背著上級分了一點糧食是有的,但不是像陶鑄想像的那樣多、那樣普遍。

  一九五九年一月中旬,陶鑄帶一支工作隊,到東莞縣虎門公社指揮反瞞產運動。他到東莞是事出有因的。一九五八年底,就在一些地方斷糧的情況下,廣東省在表彰先進的群英大會上再次要求各縣報糧食產量,並且宣佈,凡是平均產量達到千斤的縣,命名為千斤縣,都獎給拖拉機、載重汽車,還有獎狀、錦旗。來開會的各縣代表,由縣長帶隊。在報產量時,東莞縣長拿不定主意,不敢自作主張,打電話給縣委書記,問要不要報千斤縣。縣委書記告訴他:先把拖拉機、載重汽車拿回來再說。錦旗、獎狀拿到手後,縣長不敢明目張膽地拿回東莞,而是塞到挎包裡,靜悄悄地送到縣委書記的辦公室裡。   東莞拿回了獎品,就意味著承認自己是千斤縣。陶鑄反瞞產,就找到東莞縣。陶鑄一行到達東莞縣城的那天晚上,縣委召開了反瞞產大會。幹部們看到來頭不小,就採取了矇混過關的辦法。一個又一個公社書記站起來,說東莞確實豐收了,所謂沒糧食是假象。有個公社書記,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他在某村反瞞產,生產隊幹部說沒糧食,他不信,就去曬穀場。他在曬穀場,只見稻草不見穀。可是,他把稻草堆輕輕一撥拉,嘩,大堆大堆的穀,金黃金黃,可喜人吶。另一位公社書記說,他去過好多農民家,農民屋裡、倉裡是穀,籮筐裡是穀,床底下有穀上百人的幹部大會上,只一位老人出來唱反調,她是廣東省省長陳郁的夫人袁溥之,是省裡派來反瞞產的工作組成員。她心平氣和地說:陶鑄同志呀!我也到了農村,看過許許多多農民的家,糧食是有的,但沒有那麼多。反瞞產是反不出糧食來的。陶鑄同志當場批評了她,說她是不是右了一點。

  一月十一日,在東莞縣反瞞產大會上,基於強大的政治壓力,基層幹部承認隱瞞了二千多萬公斤糧食。縣委誓言要追出七千五百萬公斤到一億公斤糧食。陶鑄警告大家:保證三餐乾飯吃到底,全部糧食集中到公社,任何人不能保存糧食。他寫信給省委,宣佈了他的調查結果:糧食反瞞產的矛頭,要對準原來的小隊幹部打埋伏,而不在於反浪費和節約。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五日的《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陶鑄的這篇調查報告。在這篇調查報告中,陶鑄把公社的種種問題,歸結為最重要的一條,即集中統一和本位主義的矛盾。所謂本位主義,就是生產大隊隱瞞和動用了由公社統一管理的糧食和資金。有個隱瞞了糧食的生產隊解釋,他們這麼做,是為了確保供給制突然結束時,生產隊仍有必需的口糧。陶鑄斷言被隱瞞的資金,大概佔人民公社總投資的四分之一。他在虎門開了一個星期會,從農民的米缸裡,真正挖走了五百五十八萬公斤糧食和一.二萬元資金。

  與此同時,在省委的統一部署下,趙紫陽率領另一支工作隊,到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的雷南縣調查。一月二十三日,雷南縣召開四千名幹部的大會。趙紫陽認定,雷南有嚴重的瞞產問題,必須緊急動員起來,開展反瞞產運動。自動坦白的幹部可以保留糧食,用來改善食堂伙食,不坦白的不准回家。   接著,趙紫陽在雷南縣召開全省電話會議,把反瞞產運動,擴大到全省各地。他估計全省有二十五億至三十億公斤隱瞞的糧食,幾乎是一九五八年公佈糧食產量的十%。一月二十五日,他指責全省多數基層幹部都捲入了瞞產活動。一場反瞞產鬥爭,驟然爆發了。   形形色色的辯論會、鬥爭會、大字報,有如狂暴的南海颱風,鋪天蓋地而來。雷南縣七個生產大隊和生產隊的幹部,被迫承認參與瞞產。在被指控參與瞞產的基層幹部中,一人自殺,一人自殺未遂,六人被拘捕,二人被監禁,一百零九人被撤職,大約有五十%的基層幹部,受到不同形式的批判和處分。

  反瞞產所到之處,風雲變色。有些地方,基層幹部不報瞞產,就不准回家過年;有些地方,逐家逐戶搜查糧食,把農民往年的舊糧,也作為瞞產沒收;有些地方,連農民家一罐半罐黃豆、花生、芝麻、菜種也搜刮一空。   雷南的反瞞產運動大有斬獲。不僅查出了七千萬斤糧食,還取得了解決農村糧食問題的經驗。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趙紫陽給省委送上了一份報告。報告說:自去年十二月中旬以來,糧食問題已經成為農村輿論的中心。雷南縣去年晚造生產有很大躍進,年底卻出現了糧食緊張不正常的現象。為此全縣召開了一系列幹部會議。結果查出瞞產私分的糧食七千萬斤。雷南縣的經驗證明,目前農村有大量糧食,糧食緊張完全是假象,是生產隊和分隊進行瞞產私分造成的。召開以縣為單位的生產隊長、分隊長以上的幹部大會,是解決糧食問題最主要、最好的形式。趙紫陽在這個報告中介紹了作法:要把普遍系統深入的思想發動、階級教育同個別突破、個別交待糧食情況相結合。要反覆交待糧食政策和對瞞產幹部的政策。坦白交待,既往不咎;拒不交待的要給予處分,甚至法辦。

  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共廣東省委轉發趙紫陽的報告批語說:許多地方的事實證明,去年糧食大豐收、大躍進是完全肯定的,糧食是有的。必須堅決領導和進行好反瞞產、反本位主義的鬥爭,才能保證完成糧食外調任務和安排好群眾生活。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轉批了趙紫陽這個報告。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按語中寫道:   趙紫陽同志給廣東省委關於解決糧食問題的信件及廣東省委的批語,極為重要。現在轉發你們。公社大隊及小隊長瞞產私分糧食一事,情況嚴重,造成人心不安,影響廣大基層幹部的共產主義品德,影響春耕和一九五九年大躍進的積極性,影響人民公社的鞏固,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各地縣凡是對於這個問題尚未正確解決的,必須立即動手按照趙紫陽同志在在雷南縣所採用的政策和方法,迅速予以解決。

  其實,陶鑄在《人民日報》上發的文章,趙紫陽給省委的信,都和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一九五九年廣東的糧食總產量只有一百七十七.五十八億斤,比一九五八年減產十五.七十一%。一九六○年將仍然是一個減產之年。由於連年減產,徵購任務居高不下,農民實際比常年減少了六十一.二百五十億斤糧食,等於他們八個月的口糧;再加上公共食堂造成嚴重浪費,能夠留給農民活命的糧食,已經見底了。農村人口,普遍一個月吃不到十公斤原糧,不少地方,一人一天只有三四兩米。肉、油基本絕跡,青菜也非常罕見。到了月底,餓昏了頭的人,靠吃蕉頭、蕉渣、禾稈、雞糠餅、木瓜心、蕃薯籐,維持著奄奄一息的生命,一些飢不擇食的人甚至吃起觀音土。省委派到四會縣搞瞞產私分的幹部匯報說,他們到了農村,看了農民的米缸,米缸是空的,沒有一粒米。老農訴苦說,米都集中到公共食堂去了,連給嬰兒煮糊糊的米都沒有。有個工作人員,在一戶農家看見熱氣蒸騰的鍋,便急忙跑上前去,想看看鍋裡煮的是什麼,一看,鍋裡煮的是野菜。

  農村已無糧可購,城鎮的糧食供應四面告急。省政府的應急措施是:把口糧、食肉、食油,一降再降。一九六○年初,許多地方已降至一人一月只有九至九.五公斤米,三兩糠油。糧食、薯類、豬肉、家禽、食油、魚等,已從市場上銷聲匿跡,貨架上空空如也。偶一出現,便引起瘋狂的搶購,價格貴得驚人。在韶關,一公斤高價豬肉賣二十多元(當時的計劃價格每僅斤只有一元),一公斤南瓜也賣到二元多,用米糠做的小糠餅,四至五分錢一隻,人們買回來當飯吃。價格是一九五七年的十多倍。   四月二十日,省民政廳一份報告指出,全省水腫病人,已從上旬的四萬三千一百八十一人,激增到十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一人,增加兩倍。這是駭人聽聞的數字。從中山、靈山、合浦、從化、新興、梅縣、潮陽、清遠、儋縣、東方、樂東等縣,傳來一片噩耗。據省農業辦公室對部分地區的極不完全統計,全省有八十多萬水腫病人。另外還有子宮下垂、閉經、乾瘦病等,成了比傷風感冒流行得還快的病症。陽山縣的非正常死亡比例,佔總人口的四.零二%。高要縣有的生產大隊的死亡率高達十三%。

  陶鑄不是撞到南牆不回頭的人。一九五九年三四月間,省委召開了專門會議。根據各地匯報和掌握的材料,終於得出結論:一九五八年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原來報告的那樣多。省委分析說,一是頭腦發熱,報產報高了。根據報產而制定的徵購糧食的計劃不符合實際。因此,購了過頭糧。其次,農民集中到食堂吃飯,浪費了不少口糧。第三,提倡一日三餐乾飯,敞開肚皮吃飽,造成了大量浪費。省委給中央寫了報告,提出向農民讓步,停止反瞞產。五月六日,省委發出《關於立即全面檢查和採取有效措施消滅和遏止水腫病的緊急指示》,撤換了發病率和非正常死亡率最高的那幾個縣的領導。   不久,陶鑄到潮安,在一次群眾大會上說:我來潮安是向全縣人民做檢討的。我頭腦發熱,使群眾餓了肚子,幹部受了委屈。我們要共同吸取教訓。今後,不要再搞浮誇,要靠實事求是吃飯。在省委召開的另一次會議上,陶鑄特地走到袁溥之面前,誠懇地道歉:袁大姐,在東莞反瞞產,我沒有聽取你的意見,還說你是不是右了一點。我錯了,請你原諒。我向你賠禮、道歉!

  但是,道歉不能補償農民遭受的苦難。大躍進和反瞞產私分給廣東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一九五七年全省糧食總產量一千零七.十五萬噸。一九五八年下降到九百七十五.五十五萬噸,一九五九年為八百三十.三十五萬噸。一九六○年為八百一十四.零五萬噸。一九六○年,全省農業產值倒退到一九五三年的水平,居民消費水平倒退到五十年代初期的水平。一九六○年的死亡率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七個百分點。   餓死人以後只追究農村基層幹部的責任,並沒有改變造成飢餓的政策和制度,所以,飢餓還在發展。   據歷史資料記載,直到一九六二年三月十日,東莞縣生活安排不下去的公社,還有九個之多。有些地方已經斷糧,沙田公社有八十一戶,二百三十四人斷糧;望牛墩公社更慘,從三月開始已基本無口糧的有一千零九十六戶,二千二百二十七人。據揭陽、潮陽、普寧、惠來、大埔、海豐、梅縣、五華等八個縣的不完全統計,當時已經斷糧的有九千四百六十八戶,外出行乞、逃荒的有七百三十一人,出賣傢俱的有二千四百六十三宗,賣小孩的二十五宗,自殺的一宗。

  據廣州市和九十三個縣的官方統計,一九六二年四月,有三萬五千八百三十四人患上水腫病,六萬四千四百六十一患上乾瘦病。僅廣州市和汕頭、肇慶專區,三月份患水腫、乾瘦病的共六萬三千八百三十九人,比二月份增加二十.四%;海豐縣四月上旬的水腫、乾瘦病人有五千五百五十三人,比三月份增加了二千多人。   本書大饑荒年代中國的人口損失一章,用《中國人口.廣東分冊》中提供的數據計算結果,在大饑荒年代,廣東省非正常死亡人數為四十八萬人,因飢餓而少出生人口一百五十七萬人。曹樹基教授用他的歷史地理方法計算的結果是,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廣東省非正常死亡人口為六十五.七萬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