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李小龍傳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 雖死猶生 兩代悲劇千古奇

李小龍傳 祝春亭 11903 2023-02-05
  人死了,英靈卻還活著:他的電影至今還在廣為公映,魁力不減當年!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國功夫熱堪稱二十世紀文化奇觀,他被譽為中國功夫第一名人!十多年後,他的兒子李國豪長大成人,來港拍了第一部功夫片《龍在江湖》,人們驚歎:李小龍復活了!正當李國豪事業如日中天時,突然死於非命。父子兩代人的悲劇竟如此相近,千古奇事!   李小龍沒看到《龍爭虎鬥》公映的盛況。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九日,該片在美國首映,影迷們未能看到出席儀式的男主角李小龍,只能在銀幕上看到生龍活虎的李小龍。   十月十八日,《龍爭虎鬥》的國語片在香港公映。此刻,李小龍正靜靜地躺在美國西雅圖的墓地。   《龍爭虎鬥》很快走遍全世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空前的李小龍熱。

  李小龍沒死,他仍活著。   李小龍生前未能完成《死亡遊戲》,就他的故事框架、哲學底蘊、導演意圖來看,這必將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將會是他電影中最優秀的一部。   《死亡遊戲》只拍了近二十分鐘的膠片,劇本也僅是個大綱。   李小龍在拍《龍爭虎鬥》時,跟導演高洛斯曾談及過《死亡遊戲》,李小龍死後,高洛斯組織人撰寫劇本。幾經周折,由華納公司出品、高洛斯執導的《死亡遊戲》於一九七八年推出。但在這部片中,李小龍的許多意念已消失殆盡,男主角的功夫比李小龍要相形見絀得多,其他高手的功夫亦不倫不類。中國功夫片的特色蕩然不存。   《死亡遊戲》的近二十分鐘原裝膠片在嘉禾公司,嘉禾補拍了其他鏡頭,並力圖將兩種鏡頭有機地銜接起來,由吳思遠執導。拍中國功夫片,嘉禾的條件及經驗比華納要成熟優越得多。但拍出的樣片,仍不盡原意。李小龍的編、導、演方式,既不是好萊塢的,更不是香港的,而是屬於他個人的那一套。

  李小龍的作用和地位,是無人可替代的。他的死,帶來的遺憾,又豈止《死亡遊戲》?   李小龍生命的火花熄滅了,但他的電影仍大放異彩,愈來愈為世界電影觀眾所接受、所喜受。他成了真正的世界性電影明星,不少國家的影迷及影評家稱他為東方的功夫影帝。   李小龍的從影生涯僅兩年,僅拍了四部半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時間之短,作品之少,令人扼腕唏噓。   然而,他卻憑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少的作品,放射出耀眼的光輝。時逾二十餘年,仍不見黯然失色。這在中外電影史上,實屬少見。   誠然,由於李小龍的早逝,使他避免了走紅明星當紅容易長青難的難題。靠紅顏取勝的女星怕老,憑體力及武功立足的男星同樣怕老。曾幾何時,早期的功夫影星胡金銓以其曼妙的舞(武)姿,征服了多少影迷的心,而在近作《陰陽法王》中,卻給觀眾帶來英雄白頭、大師老矣的惋歎。

  李小龍已離世二十餘載,任何關於他能否長青不老的討論,都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還是以情形相仿的明星與其相比。美國加州大學電影碩士蔡康永曾舉過一例:   港台兩地在七○年代前後,塑造了不少能打,而且打得漂亮奇特的男演員。要講到外型俊美,卻只在影壇匆匆出現的,最出色的例子是傅聲,純論外型,很多人會認為傅聲尤勝李小龍。可是傅聲猝逝之後,他的電影並沒有能一再引起、搶映的風潮,他的海報,也早已從影迷出入的店裡消失。   二十餘年後的今天,李小龍的電影仍常映不衰,仍魅力無窮,仍為影迷所津津樂道,仍為後世的影視演員所借鑒所效仿。有星爺之稱的香港當紅影星周星馳曾公開表示:李小龍是他心目中永遠的偶像。

  李小龍電影的思想底蘊及其藝術魅力,前文曾有論述。這裡還需一提的是,李小龍的電影是極個性化的電影,電影所表現的就是李小龍的自我。   李小龍逝世後,出現過好些部表現李小龍的電影電視,較著名的有吳大維的《龍在江湖》、周星馳的《少年李小龍》等。吳大維、周星馳都算是出色的實力派明星,但李小龍就是李小龍,任何人飾演的李小龍都不及李小龍電影中的這一個來得更真實,更深刻,更能震撼人心。   李小龍電影的意義還在於:他使國語片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他使世界影都好萊塢出現新的類型電影中國的功夫片。   好萊塢華裔影星陳沖曾抱怨說:好萊塢及美國電影觀眾對華裔演員的印象,仍停留在李小龍階段。   這既是華裔演員的悲哀,又是李小龍的驕傲!

  功夫與電影是李小龍生命的兩大支柱。自李小龍赴美以來,最先是他在武道上的成功,才會有他在電影上的成功。他在電影上的成功,又促使他的武道更廣泛地在世界傳播,蜚聲世界。   我們仍不敢說,李小龍是中國功夫第一人。但我們卻可以定論:李小龍是中國功夫第一名人。他是第一位贏得國際聲譽的中國功夫大師,他是中國功夫在世界範圍內的傳人。世界性的中國功夫熱首先是李小龍功夫熱。   因此,自七○年代起,許多外文字典詞典都出現了一個新詞:Kung Fu(功夫的音譯)。   鑒於李小龍在武術上的精深造詣與卓越貢獻,世界武術組織把他評為世界著名七大武術家之一。   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倡儀把每年的十月二十七日(李小龍的生日)定為功夫節。

  從一九七四年起,在美國舉行的超級武術比賽,賽前均要作默禱,以表對這位中國功夫大師的敬意。   李小龍在《精武門》中痛打日本武師,但日本觀眾並沒有為之而反感,富士山供奉著一尊李小龍塑像,人們尊他為武之聖者。   在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出版過多種關於李小龍生平和功夫的書籍,以及紀念性的雜誌與特輯。李小龍研究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在美國的大學,還被學者作為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專題。   李小龍至今仍被人們稱為功夫大使,他使中國功夫超越了民族與國界,成為國際交流的特殊語言。他的功夫電影與功夫書籍仍在世界各地傳播,成為溝通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橋樑。

  蓋棺定論,且經過二十餘年的檢驗,大概可對他的截拳道作一些結論性的探討。   李小龍對武術的卓越貢獻,或許不在於他戰勝過多少武術高手,而在於他創立了一種新的武術門派:截拳道。但是,李小龍戰勝眾多武術高手的意義不僅僅限於使他出名,又是對他的截拳道的有效檢驗。   截拳道已得到世界武術界的承認,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墓碑刻有這樣的碑文:李振藩(李小龍原名)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截拳道的創始人   李小龍走得太匆忙,未留下任何遺囑。碑銘,是蓮達根據李小龍生前的願望而立的。人們均認為:碑銘符合併高度概括了李小龍的一生,挈領出他武道的旨蘊和精華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截拳道是現代最具創新精神和開拓意義的武道。   截拳道大膽否定傳統武學流於形式、圍於招式、循規蹈矩等弊端。   截拳道是一種重實戰、輕表演,重攻擊、輕防禦的武道。   截拳道是哲學化的武道。或是武道哲學。   截拳道不是招術,而是戰術;不是教材,而是教義。因此,作為截拳道的門徒,不可刻意地學,機械地用;而是要心領神悟,靈活運用。注意:   截拳道無任何形式,又可有任何形式;無派無別,又可是任何派別。   對截拳道的研究,不可僅僅限於李小龍的武學遺著,還必須結合他在電影電視中的打鬥與對白,更應參照他生平的言與行進行綜合探討。   李小龍大膽否定傳統武學門派,他矯枉過正,在批判弊端的同時,連不少精華也一道棄之如糟粕。

  李小龍武道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內功。在他的截拳道論著以及他進行截拳道的宣傳教學中,他從不談氣功之類的內家功夫,他甚至連訓練和動作中,如何調息運氣都極少提到。   李小龍首先是不會氣功,其次是他沒有學氣功慾望這可從他的言論中看出。截拳道是一種非常直接的拳道,而外家功夫比內家功夫,更要直接得多。   李小龍是個撤下種子就想摘果子的人。內家功夫見效太遙遠了。   傳統武學對武功的理解,武特指外功,功待指內功。武與功對一個武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故謂武功。   有詩為證:練功不練武,十年白辛苦。光練內功,不練外功的招法,內力雖渾厚,卻不知如何借於身手施展出來,如何護身克敵?   反之,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光有招術和勁道,內功不行,終究會覺得底氣不足,如大樹無根。並且,練功時自損,或打鬥時受傷,只能硬挨。內功高深之人,身體受到外力和外氣侵害,他的內氣會形成一道無形而又堅韌的屏障,並且還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內傷及氣淤進行化解。

  這句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箴言不幸成了李小龍暴斃的讖語,這也是李小龍截拳道的致命弱點。我們不能確認李小龍暴斃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認為:李小龍因日常不輔之以內功訓練,而致導身體垮了下來。假設真有人暗發功傷他氣機,他是無能為力並且毫無知覺的。   香港一些武術界教頭認為李小龍練功不得其法,並非無稽之談。   李小龍的截拳道理論,融會了道家佛家的境界說。但實際上,李小龍的心態並非處於這種境界。若他能潛心練內功,常年不輟,是能進入這一境界的。那麼他的性情,也不致於這麼浮躁和暴躁。   李小龍犯了欲速則不達之大忌。   截拳道不適宜初學者,而適宜有相當功底之士。李小龍雖也強調悟,但對初學者來說,是悟不出深邃的道的,必須有一個刻苦而較長的磨練磨難過程。這也是哲學上的量變到質變。   以無法為有法(不屬任何一派招法,又可以是運用任何一派招法),首先還須先有一法。初學者,不妨因師置宜先學一種或多種有效的傳統招法。有了相當的基礎,再融匯貫通截拳道,必如虎添翼。   李小龍的截拳道之所以這樣厲害,是他掌握和瞭解數十種中外武術,汲取精華的結果。   黑格爾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眾多傳統武學門派,之所以能沿續數百上千年,至今仍有相當的影響及威力,自有它存在的合理之處。   李小龍說:傳統的形式只可能遲鈍你的創造力,凍結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無知性地照著做罷了。類似一概否認傳統的言論,在他的武道論著中幾乎處處可見。應該說,李小龍失之偏頗。   筆者犯了苛求死者之大忌。寫上述的一段文字,於筆者內心來說,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筆者一直是李小龍武道的崇拜者。但又杞人憂天:   唯恐初學者盲目崇拜截拳道,而缺乏清醒頭腦;唯恐初學者把截拳道當成武學的速成教材,以此作為不日成為功夫大師的捷徑;更唯恐初學者迷一鄙百,只學截拳道,而把各門傳統武學棄之如垃圾。   李小龍由於生命短促,而來不及將其截拳道研創得盡善盡美,無瑕可擊。對這一點筆者是堅信不移的李小龍是中國武學史上偉大的改革家,其意義及光輝不亞於慧能對禪學的一次革命。   這兩者的情形是極相似的。禪宗在初唐給推向極致,枯坐漸悟,而慧能摒棄坐禪,主張頓悟,從而爆發一場禪學革命。結果,慧能的南禪打敗了神秀的北禪,中國禪寺成了南禪的一統天下。   中國武學的諸多門派也給推向極致修心養性,而摒棄了武道的原始打鬥。中國是東方武術的發源地,日本、韓國的武術最初是由中國傳去的。在現代,中國的拳師常常打不過東亞小國的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因為他們的拳道更講究實戰。這一點,李小龍在美國深有體會。這種體會也常會在與外界交流的中國武師間產生,他們會認為中國的武道成了養性之道,中國的武術成了舞術(傳聞有這麼一事,九○年代南方某市一位全國武術單項女冠軍,某夜在烈士公園,被兩個大男孩拖去樹叢欲強姦,女冠軍手腳無措,束手待斃。幸得糾察路過,才將她解救)。   李小龍截拳道的偉大意義就在於:使中國的武術重新正視實戰。   去禪寺考察,人們會驚奇地發現,禪師們實際上都沒有摒棄坐禪。如果李小龍長壽的話,他會不會把他鄙棄的傳統武學又重新撿起來呢?   這僅是設想。但筆者相信,後世截拳道的傳人,是會冷靜而客觀地對待傳統武學的。   是為筆者對截拳道的粗淺解讀。   李小龍死後,其妻蓮達帶著兒女定居她的故鄉西雅圖。   一九七四年,美國舉行超級武術大賽,邀請李小龍遺孀蓮達以第一嘉賓的身分出席開幕式。以後年年如此。一九八一年,洛杉磯上映後經補拍的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蓮達應邀觀摩,洛杉磯市長向蓮達頒發了榮譽獎。在李小龍死後,蓮達潛心整理李小龍遺著,並在他人的幫助下陸續出版發行。這些著作被譯成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   李小龍的母親何愛瑜,一九九一年度過八十歲生日,現定居在美國佛羅蘭市。她的晚年十分孤獨,常常陷入對兒子的追憶中並向人講述李小龍。她靠政府的救濟金度日,為此她十分感歎地說:沒人相信,兒子曾是世界明星,而做媽媽的還要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最值得一提,也是世人最關注的要,數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   李國豪從小生活在武術的環境下,他剛剛學會走路動作,就開始自覺地模仿武術動作。李小龍也有意識地培養他,但很快就放棄了。因為李國豪在幼兒學校經常炫耀武力,跟同學打架,打得同學鼻青臉腫,致使家長向李小龍告狀。李小龍為避免麻煩,不再教兒子。   李小龍在一篇自傳性的文章中說:至於孩子的將來,還是讓他自由發展好了。   一九七○年,李小龍攜妻子回香港度假,五歲的李國豪隨父親上電視台作武術表演。父子倆都作了腳踢木板的表演,人們對李國豪的功夫驚歎不已。   鑒於李國豪好鬥的性格,李小龍曾多次表示不能教他習武。但李小龍的話往往又是不算數的,他仍教李國豪功夫,並且是攻擊性非常強的截拳道。李國豪小小的年紀,哪裡領悟到什麼截拳道的旨義,他只會見人拳打腳踢。   李國豪跟父親學武的經歷非常短暫。七歲那年,李小龍死於非命。在葬禮上,李國豪指著父親的遺體叫:Movie!Movie!(電影!電影!)他以為父親是在拍電影。二十年後,李國豪卻是在拍電影時奇怪地死去,又是一起死於非命!   父親死後,李國豪隨母親定居西雅圖。母親蓮達,鑒於丈夫練武經受的磨難和死後的陰影,竭力反對兒子國豪學功夫,而主張他安心唸書。這情形,極似李海泉夫婦對兒子李小龍未來的期望。   李國豪的性格跟父親極相似。他喜好打架鬥毆,滋事生非,他兩次被中學除名勒令退學。進第三所中學又中途輟學,結果不能畢業。   李國豪既打別人,也挨別人的打。於是就拜父親的生前摯友、武術家依魯桑杜為師學武術。李國豪對武術沒有父親那樣虔誠、執著。據後來親睹過李國豪身手的陸正說,他的功夫與李小龍相去甚遠。   蓮達說李國豪,他從小就是反斗精,天生的叛逆性格,而不聽母親和老師的勸教。他對找他麻煩的小朋友一律還以顏色,結果沒有中學可以容身。他曾說:我相信反叛的哲學。這種反叛精神,至他讀大學都不見絲毫改變。   李國豪是讀特別班才拿到同等學歷的中學文憑的。隨後,他到離家萬里之遙、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波士頓,就讀於麻省愛默生學院戲劇表演系。這是他違背母願的選擇,因為李小龍的緣故,蓮達不希望兒子做演員,而做一名生活寧靜、收入穩定的醫生。   李國豪是在父親的光環和陰影下長大的。   李國豪的外貌更像歐美人,他從小在美國長大(只在香港生活過一年多),他的意識中他是美國人。因為他父親的名氣太大,人們總把他說成中國影帝、或中國功夫大師李小龍的兒子,因此,他怎麼也做不了美國人。曾跟李國豪合作過拍片的香港導演于仁泰說:李國豪陷入情意結而無法自拔。他常想:自己是中國人?自己是香港人?自己是美國人?他曾對于仁泰滿腹牢騷地說:呸,美國人不當我是美國人!我又不算是中國人!又不是香港人!   李小龍既給兒子帶來榮耀,也帶來過恥辱。   李國豪說:我兩歲開始,父親就教我學功夫,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後,李國豪稍大時從一份雜誌上看到他父親是死在一個女人的床上的,並且說他父親與這個女人關係的密切甚於他母親。李國豪難接受這樣的事實,這對他刺激太大了,他曾沉默憂鬱了好些日子。   李國豪後來說,父親死後,報上出現種種傳聞,說他吃了禁藥(指大麻),甚至玩巫術(指在室門懸明鏡驅邪),這對我打擊很大。   很長一段時期,李國豪禁止別人談他父親,說他是李小龍的兒子。若有人無意中提及,他立即會示以慍色,甚至以拳還擊。李國豪一度拒絕看他父親拍的電影。他遠離家鄉與親人去波士頓上大學,很大的原因,是想從父親的陰影下逃離出來。李國豪學的是表演,從事業的角度講,留在西部的機遇要大一些,但他卻去了東部。   無獨有偶,李國豪與他父親,都是由於香港而促使他們在影壇出名的。李國豪從二十歲起,到紐約市謀生,他一邊上演藝課,一邊在百老匯充當跑龍套的小角色。   紐約是僅次於洛杉磯的全美第二大電影電視製作中心。從這點來看,李國豪當時混得並不怎麼樣。因為任何一個學表演的人,都想主演電影,絕不會滿足於在舞台跑龍套。   據後來傳出的消息,說美國很多片商都想借李小龍的知名度,而約他兒子李國豪拍動作片,遭到李小龍遺孀蓮達的婉言謝絕。這類消息的可信度,值得懷疑。   倔強的李國豪是不會聽從母親安排的。因於他父親的蔭庇,他在演藝上的運氣,不像父親那樣多舛。他二十一歲時,已先後實現他的影視夢。他的電視片處女作是哥倫比亞電視公司的長片《功夫》,電影處女作則是由香港出品的《龍在江湖》。   李國豪絕沒想過他要去香港拍電影,因為他仇恨香港。   一九八六年,香港導演于仁泰奉老闆潘迪生之命來到紐約,遊說李國豪赴港拍電影《龍在江湖》,遭到李國豪一口拒絕。他認為:香港人在輿論上殺死了他父親。他甚至對亞洲人也反感,當于仁泰問為什麼,他忿忿道:亞洲人使我父親死亡,他死在亞洲。於仁泰解釋道:如果你父親不回亞洲他不會成名,也不會掀起國際間的中國功夫熱。   于仁泰憑著流利的英語,憑著真誠和耐心,終於打動了李國豪,加之他也確實對這個劇本感興趣,終於答應赴港拍門。   因為他是李小龍的兒子,他成了媒介追蹤的熱點。一記者問他對香港的印象,他說:我最早的記憶是香港的臭味。   人們無法想像他對香港的印象是這麼惡劣,甚至漂亮的香港姑娘也激不起他的一絲好感。在一個公開的場合,他以鄙夷的口吻形容香港女人是雞(妓女)。   李國豪不承認他是中國人或香港人,他拒絕學講中國話。有一次,有人叫他中文名字李國豪他也火冒三丈,他要人家叫他的英文名字Brandon Lee(普拉頓.李)。   李國豪甚至不願人家提他的父親。這一方面是他不願背父親的盛名,一方面又是他想竭力擺脫他父親的醜名。他說:我不想人們只知道我是李小龍之子,我不想坐在父親的魔毯上登天,但這很不容易。當然,我也有責任,誰叫我不去做牙醫?   在一次招待會上,一群記者問他李小龍對你的影響時,他怫然不悅,怒沖沖地作出退席的姿勢。   那時,香港影視界和新聞界的人,幾乎沒人對李國豪有好印象。   李小龍生前好友陸正,回憶李國豪在港拍片時他們的一面之緣。在李國豪離美赴港前,母親蓮達有這樣的交待,她說你在香港有事可找陸正,陸正是你父親在嘉禾的同事,是你父親的摯友,你父親主演的《龍爭虎鬥》是他擔任攝影。蓮達要兒子轉達她對陸正的問候。   別的都不說,就論年齡,陸正是李國豪的叔輩。小時候,陸正還抱李國豪坐在他膝蓋上嬉耍。且說李國豪來拜訪陸正,一副盛氣凜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勢,他只是說:我想看看你是什麼樣的。當陸正問起他母親蓮達的近況時,他說他不願談,現在唯一想的就是練功。陸正以為他是個不懂世事只迷練功的白癡天才,看過他的拳腳,卻大失所望。   在香港,唯一能和李國豪投機的是女星簡慧真。簡在《龍在江湖》中與李演對手戲。簡慧真與李國豪要好,不是因為她的姿色媚態,而是因為她也是混血兒。香港的傳媒沒有爆出他們的緋聞,因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七年後,李國豪暴斃的噩耗傳來香港。《明報》記者電話採訪簡慧真。簡在電話中泣不成聲,致使採訪中斷。稍後記者再掛電話,簡母接話機說簡慧真在洗手間痛哭。簡問她母親,是不是因為愚人節,記者在惡作劇?   李國豪最後步入跟父親一樣的噩運。他從懂事起,一直未能擺脫父親的陰影。製片商請李國豪拍片,並非看中他的功夫和演技,而是要創造李小龍復活的奇蹟。   李國蒙跟父親,除了血統的差異,外貌差異極微,簡直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當然,李國豪比父親要高大,李小龍身高一.七三米,正常時體重五十九公斤;而李國豪身高一.八三米,體重七十三公斤。   製片人為了迎合觀眾,要求李國豪完全模仿李小龍,甚至連一招一式;一蹙一睜,以及發力搏擊時猛禽似的怪叫都要跟李小龍一樣。   對此,李國豪非常反感,他常跟他父親一樣,因意見不合而跟導演製片發生爭執,甚至以罷演相威脅,他說: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大不了去掃街,還怕個啥?他冷靜時,曾向傳媒說自己的苦衷和期望:我不希望靠父親的威名才被人接受,我要自創新形象,這樣才算符合我父親的基本精神。。   他同時對導演只重動作而輕表演的做法極反感。他認為這不是他的戲路子,他也不會違背自我走父親開創的戲路子。他說:我父親先是個武術師,繼後才是演員。我是一名演員,只不過我也懂功夫而已。   執拗的李國豪最後仍是跟他父親一樣,以折衷的方式屈服導演製片的意圖。原因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最後向票房價值投降。因為一個領銜主演演員,拍不出賣座的影片,就等於宣判了他藝術生命的死刑。   李國豪畢竟是李國豪,雖然他佔盡身材魁梧的優勢,但無論演技、功夫、氣質等都比他父親要遜色。也難怪,他初出茅廬,便挑大樑。而李小龍磨練了多年,還在好萊塢的銀幕跑龍套。正因為李國豪模仿了李小龍,更因為他是李小龍的兒子,這部在藝術上不算精品的《龍在江湖》,在商業上仍是成功的。   《龍在江湖》之後,李國豪在美國片約不斷。一九九一年,他的《浴血蛟龍》一片被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看好,找他一下子簽了三部影片的片約,全是領銜主演。其中兩部龍片,一部烏鴉。   李國豪得龍的蔭庇,運氣較他父親好得多。三十而立,一心想當功夫演員的李小龍,三十出頭還在好萊塢影壇跑龍套,他死前已是大紅大紫,好萊塢仍打算小心翼翼地跟他一部接一部來。而李國豪一傢伙就簽了三部,此時,他才二十六歲。   一九九二年,李國豪的《龍霸天下》公映,各方的反應良好。他的功夫演技已成熟,龍片的製片人羅勃.羅倫斯高興地對人說:他父親在銀幕上造型緊張,Brandon(李國豪)則輕鬆得多,新潮、過癮。Brandon是中國和美國的,而李小龍則是純中國的。龍片公映,李小龍迷們驚歎不已,說是龍的復活,東方功夫影帝再世,李小龍第二。   已是花甲之年,住在舊金山德利市的功夫黑帶十段卡斯楚說,二十多年前,我跟李小龍交過手,也親眼看過李國豪練功,那時李小龍舉起一塊木板,要剛學會走路的小國豪抬腿踢它。現在我看到《龍霸天下》片中的李國豪,簡直就以為李小龍復活了!   影片成功,李國豪自然收入不菲。他在華利山的高級住宅區買了一幢私寓。他交了一個女友,製片公司的故事編輯麗莎.赫頓,倆人同年,情投意合,同居於華利山的愛巢中。   自從香港一別,一九九一年于仁泰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再見到李國豪。他說李國豪比以前要溫和多了、禮貌多了,大概是年齡的增大,人懂事了。   在香港與李國豪合作過的高志森,這一年在美國的電視上見到李國豪。李國豪接受記者的採訪,他對記者問起李小龍一點也不反感,還大談李小龍的電影及功夫,說要學習父親的長處,比父親還出色。高志森驚喜不已,感慨李國豪確確實實明智多了,他已意識到他父親盛名對他的幫助,但他不為盛名所累,要走自己的路。   李國豪性格演技正成熟,事業如日中天。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零點三十分。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威爾明頓市的電影片場,正在上演一齣人間悲劇。攝影機下的李國豪手提一袋食品,與他演對手戲的邁克爾.麥西(Michael.Massey)站在二十英尺外,手持一把○.四四口徑手槍,槍聲一響,李國豪應聲倒地,鮮血四濺。   此時正在拍電影《烏鴉》的槍戰鏡頭。   片組的人先是一愣,繼而震驚嘩然假戲真演,李國豪中的是實彈!大家急忙把李國豪送醫院搶救,十二小時後宣告不治身亡。李國豪中彈直到死,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未留下一句遺言。   據參與搶救的外科醫生麥摩利稱:李國豪的死因是失血過多,肺部充滿液體,無法呼吸。據X光片顯示,背椎骨被一塊圓形金屬物擊中,而腹部傷口,直徑幾乎一英吋。   噩耗傳出,世界震驚,尤其是港台、美國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團反應強烈。傳媒紛紛報導這一噩耗,並追蹤及探討李國豪的真正死因。   翌日,醫生在檢屍後,宣佈李國豪是被一顆零點四四的子彈擊中的。因此最先的傳聞是謀殺,第一嫌犯理所當然是開槍的演員邁克爾.麥西。   二十四小時後,謀殺說又被推翻。邁克爾.麥西是按劇情開槍的,他認為他拿的槍裡裝的是空彈(沒有彈頭的空彈殼,但裡面有火藥,扣動扳機後,仍能冒出火花硝煙及響聲)。最重要的是,邁克爾.麥西只管拍片時使用槍,而不準備槍,槍是道具總管交給他的。   道具總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犯,他稱:他只保管槍支,裝彈藥的是特技人員。   第三嫌犯的特技人員稱:他裝的是空彈,裝完後,又交給道具總管。   據傳媒分析,三個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可能特技人員裝的是實彈而非空彈,道具總管未檢查就收下。可能是道具總管將槍裡的空彈取出,換上實彈。可能是邁克爾.麥西自己換上的實彈。   誰也沒料到會出事,自然也沒誰去監督從裝彈到開槍的整個過程。並且,不是馬上裝彈馬上開槍,準備好的槍,有時會延誤幾天才使用。   因此,這三個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卻都又證據不足。   警方觀看了李國豪中彈的毛片,並會同槍械專家檢驗了槍枝彈藥。他們提出兩種設想;一是裝有實彈;二是槍膛裡原來就有一顆彈頭,裝槍者與開槍者都懵然不知,因空彈殼裡有火藥,其推力仍可將彈頭射出,在近距離內仍有較大的殺傷力。   李國豪的死有兩種可能:謀殺與意外。   如是意外,這種事故的發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卻是讓李國豪給撞上了。據健身房的老闆戴維斯說;出事的三小時前,我們還在一起開玩笑,李國豪喜孜孜說,過兩個月他就要跟麗莎舉行婚禮,做新郎倌了。   如果是謀殺,仇人是誰?是片場的當事人及目擊者?還是隱在幕後的人?甚至有人懷疑是其父李小龍的仇人,而尋他兒子雪恨。槍支保管不嚴,予人的可趁之機實在太多。   警方與記者均對李國豪的品德及行為作了調查。少數人說他好相處。多數人認為他脾氣很傲,不易相處,但又認為他是這種直性子,未聽說他與誰有深仇大恨。   李國豪的女友麗莎也承認:不少人認為他很囂張。其實他是自信、認真、直爽,遇事喜歡單刀直入,很多人對此受不了。   不少記者分析,不排除李國豪有仇敵的可能。因此,也不排除李國豪是被謀殺的可能。   《烏鴉》是一部很邪的電影。   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烏鴉被視為一種不吉利的鳥。而在攝製過程中,片場連連發生意外事故好幾個工作人員受傷或闖禍。   《烏鴉》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李國豪所飾的搖擺樂歌手與他的女友雙雙被毒梟殺害,李國豪從陰間裡還魂而出,為其女友復仇。這就是說,李國豪在電影中必須死一次,那當然是假死。誰也沒想到:假戲真演,李國豪真的死了!並且永遠不能還魂復生!影片已拍了七八成,還有一週便可封鏡。   這使人聯想起李小龍未完成的《死亡遊戲》,片名被人認為也是不吉利的。李小龍九死一生闖上塔頂,所獲得的只是一句關於生與死的銓釋: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中國人忌諱在生的時候談論死,李小龍卻偏去觸這個大忌。於是,宿命論者多了一條證明其學說的佐證:天意如此;   若真是如此,老天爺也太不公道了:李小龍只活了三十二歲,李國豪才二十八歲!   李國豪英年早逝,港人與世界影迷扼腕歎息。   李國豪葬在他父親李小龍的墓旁,面對著兩座墳墓。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蓮達,心情是多麼地沉重和悲痛!   至筆者此書殺青之時,仍未獲悉美國警方關於李國豪死因的確切定論,仍將以極模糊的初步結論死於非命懸之於世。李國豪之死,與其父驚人地相似,這將又是一個千古之謎。   父子倆都是不甘受命運擺佈的強者,而最終逃不脫命運對他們的主宰這是為什麼?難道真如古代先哲所說至剛者折嗎?   芳草萋萋,墓地擺滿了影迷獻的鮮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