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環遊見聞:北美

第23章 ★獨立革命聖地費城

環遊見聞:北美 楊乃藩 8890 2023-02-05
  波士頓和費城,一在紐約之北,一在紐約之南,好像是紐約市的左右兩翼。這兩地都是英國向新大陸殖民最早的地區,也是美國獨立革命的聖地,所以既是古色古香的歷史城市,又是充滿英雄事跡的革命城市,頗多相似之處。這兩個城市之間,也常有爭執,費城因為是獨立宣言發表的地方,所以在美國獨立革命的歷史上,出盡了風頭,但波士頓則認為獨立革命係發源於波士頓,第一次戰役也發生於波士頓,費城不過是開開會罷了,因此並不甘心。現在撇開這些不談,費城的規模,則要比波士頓大得多。波士頓充滿了古樸之美,費城雖然也保存著許多傳統的建築,但新型都市的情調,也爭雄並勝殊無多讓。   費城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賓州是美國東北九州之一,也是組成美利堅合眾國最早的十三州之一。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的得名,是為紀念該州的開創人威廉.賓(William Penn)的父親,其意義為賓氏的林地。賓州是英國當初在新大陸殖民地的文化和地理中心。所以又叫做拱心石之州(Keystone State)。賓州境內,森林面積佔一半以上,其中尤以橡木、楓、松等為多。加以河流縱橫,時有瀑布及湖沼點綴其間。還有許多整齊的農場,悠然喫草的牛群。所以風景特別優美,令人心曠神怡。

  賓州的省會是哈利斯堡,那僅是一個人口數萬的小鎮。但賓州卻有兩個世界聞名的大城市,一在東,一在西。在東端的是費城,它有美國歷史上的聖跡、大工廠、船廠、著名的文化機構。在西端的則為匹茨堡,那是鋼鐵之都,美國的鋼鐵產品,五分之一是匹茨堡所產。這是因為賓州的東北部是煤礦地區,蘊藏豐富。同時也有鐵礦和油礦。   賓州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值得紀念的地方。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在費城的國會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由是誕生。一八六三年七月,南軍和北軍在蓋茨堡進行美國內戰中決定性的一仗,北軍獲勝,是年十一月,林肯總統在蓋茨堡的國立公墓落成時發表著名的蓋茨堡演說,名言雋語,將永垂不朽。蓋茨堡古戰場在今天也成為國立歷史紀念地。

  賓州也有許多有名的人物。林肯總統的前任,布扎南總統是賓州人。二次世界大戰期中風雲人物馬歇爾元帥也是賓州人。富蘭克林在費城創立了美國第一個供流通的圖書館。費城的賓州醫院也是美國最早的。遠在十八世紀末期,一八九五年,從費城到蘭凱斯特(Lancaster),築了第一條砂石路。將近一百五十年後,賓州的超級公路完成,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條超級公路。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全世界第一座原子能發電廠在匹茨堡開始發電。另外,在赫賽地方,有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廠。這些都說明賓州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   現在我們來遊覽一下費城。費城是美國的誕生地,在獨立革命時期,它都是美國的首都。它是賓州最大城市,在全美國,費城也高踞第四位。它的人口二百五十萬,僅次於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它在工商業和文化方面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威廉.賓,賓州的開創者,於一六八二年建設了費城。他的目標是使費城成為一個宗教和種族自由的地區,所以名之曰Philadelphia,在希臘語中,這是兄弟之愛的意思。所以費城也被稱為博愛城。   費城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在十八世紀時,它與波士頓互爭雄長,成為美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費城的最古老部分,有獨立革命時期最重要的勝蹟,獨立廳獨立宣言及美國憲法在此簽字,自由鐘宣告美國的獨立。在這獨立廳中,最著名的美國人,包括華盛頓、傑弗遜、麥迪遜、富蘭克林等,都曾徘徊躑躅、奔走呼號。   今天,費城的舊與新並駕齊驅。一方面要保存古蹟,譬如費城有一條愛爾弗來斯巷(Elfreth's Alley),是美國人仍然居住其中的最古的一條街道,這裡的三十三間磚造房屋,是在十八世紀初期所造。狹窄的巷道,磚石鋪的路面,是十足的古董。但另一方面,費城卻又要配合現代化的發展,具備最新式的條件。在一七九〇年時,費城的人口只有三萬,現在單單市區已超過二百萬,連郊區一併計算達五百萬,當年市區的設計是棋盤形的,面積約一二八〇畝。許多歷史古蹟都在這裡,必須保存。因此,一項大規模的都市改造計劃,正在進行。

  費城位於紐約與華盛頓的中間。它在紐約的西南約九十哩,華盛頓東北約一百三十五哩。在城的東和南兩邊,有廣闊的戴拉凡河流過,與紐澤西州為界。另有一條較小的斯卓基河,流入戴拉凡河,而戴拉凡河則向南流入大西洋,距出口約一百哩。這條戴拉凡河,使費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港埠。由費城到大西洋海口,長達百哩,全為碼頭區。每年進出口貨物達五六千萬噸。   費城是建設在一個平原之上。與美國的其他大城比較起來,費城似乎特別顯得缺乏高聳之感。因為根據傳統,在市區的建築物,都不超過五百四十八呎,這是費城市政廳的高度,在市政屋廳的頂上,聳立著費城的創立者:威廉.賓的三十七呎高的銅像,他俯瞰全城。如果建築物超過他的高度,就是對這位創始者的失敬。

  在戴拉凡河和斯卓基河之間,是費城的市中心區。在約兩平方哩的面積中,是當初威廉.賓所建設的市區。這裡有費城最大的百貨公司、旅館、商店區,而著名的歷史勝蹟,也在這裡。市政廳是各條主要道路的交叉點,市場街由東向西,百老匯街由南向北。市政廳之西為賓城中心。在市場街的東端,有獨立廳國立歷史公園,這是美國最富歷史性的古蹟之一。它包括獨立廳、議會廳、卡本特廳。在附近,有貝蒂露絲故居,愛爾弗來斯巷也在附近。   要對這些歷史古蹟有進一步的了解,應再回顧一下美國革命初期的情形。如在介紹波士頓時所說,自從波士頓茶葉事件等相繼發生後,英國政府對於殖民地的壓迫變本加厲,而大多數的殖民地人民,都不甘他們的權利被剝奪。因此,一七七四年九月,十二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舉行第一次大陸議會(Continental Congress),決議堅決反對這些處罰法案,停止對英國貿易。其後大陸議會繼續開會,到一七七六年六月,對獨立問題有長時間的討論,雖然也有些代表忠於英國,但大多數贊成獨立。終於在七月四日通過了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和英國脫離一切政治關係。

  美國宣佈獨立,並進行革命戰爭後,建個新國家的政府,尚未形成,而由大陸議會來行使職權。當初沒有行政、立法、司法權之分,也沒有參議院和眾議院,沒有最高法院,也沒有總統。這些機構和職位,都是一七八九年美國憲法施行後才設立的。   大陸議會是一七七四年九月五日成立,其時較獨立戰爭的爆發早兩年,而於一七八八年十一月三日終止。大陸議會主席係通過選舉而產生,並沒有實際的權力,但卻是一個崇高的位置。從開始到結束,共有十四位主席,他們可說是美國成立以前的總統。   大陸議會宣佈獨立後,與英國之間的戰事就擴大起來。在獨立戰爭初期,美國因財富少,力量小,又沒有強有力的政治組織,一切處於劣勢。一七七七年冬天,華盛頓的軍隊被困於費城附近的福奇谷,形勢甚為危急。幸賴華盛頓的熱誠、毅力,而富蘭克林在巴黎的勢力,獲得法國的援助,乃能轉危為安,且一再勝利。到一七八一年十月,英軍投降,戰事結束。共計歷時六年半。

  一七八三年,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一七八七年制定聯邦憲法,陸續獲得各州批准後,選舉總統和國會。到一七八九年,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總統,聯邦政府才算成立。   現在我們對費城的獨立國家歷史公園作一巡禮。這個公園,和其他國立公園一樣,是由美國的內政部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   首先是獨立廳。這可以說是全美國最著名的一所房屋,他的重要性,可以從一位美國著名的文學家所說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美國是在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當大陸議會在費城開會,投票通過獨立宣言的最後文稿時創立。而於一七八七年九月十七日聯邦會議完成憲法的審查工作並分送各州尋求批准時,正式成立。這兩個重要的歷史性的決定,都是在今天稱為費城獨立廳的這同一所房子裡作成,但這座房子,當初是賓州的州政廳。如果獨立革命沒有成功,或者美國的憲法得不到各州的批准,那麼這座房子,也僅僅是一所舊的州政廳而已。而且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早已被拆除,也很少人再會知道。可是,今天的獨立廳,卻是屬於全美國的。不僅此也,就獨立宣言而論,只要人類的權利受到尊重,這座殿堂也一定會受到尊重。就憲法而論,只要一個聯邦形式的自治政府的原則獲得愛戴,那麼這座殿堂也一定會獲得珍愛。

  獨立廳位於費城核桃街和栗子街,五馬路與六馬路之間,於一七三二年破土興建,但直到一七五〇年才完成。這是一幢二層的紅磚洋房,古樸而典雅,有一高聳的鐘樓,鐘塔為乳白色,四周鏤空的頂內有鐘樓,下面則為計時的鐘。這個獨立廳,在洛杉磯的狄斯耐樂園內,曾照式仿製一座,即作為狄斯耐樂園的正門入口。   這座獨立廳規模雖然不大,其中發生的卻都是攸關美國存亡榮枯的大事。一七七五年,第二次大陸議會在此開會,決定對於英國的態度,由抗議改為反抗。是年六月,議會選任華盛頓為陸軍總司令,華盛頓即在此接受任命。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議會在此通過獨立宣言。此項宣言為傑佛遜所執筆,是一項歷史性的文件。獨立宣言發表後,是一段最艱難的日子,一七七七和一七七八年,英軍佔領了費城,華盛頓率領的革命軍困守在費城附近的福奇谷(Valley Forge),備極困難。英軍撤退後,費城重復成為美國的政府所在地。一七八一年十一月三日,國會在獨立廳正式獲悉英軍統帥在約克鎮投降的消息。

  在獨立戰爭進行期中,也擬訂了聯邦條約規定國會輪流在十三個州內舉行,不過費城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城市。一七八七年夏天,一個聯邦會議成立,來起草美國憲法,其工作地點,就在這個獨立廳內,目的是使散漫的聯邦成為堅強的國家。聯邦會議的主席由華盛頓擔任。其他五十四名代表包括富蘭克林、麥迪遜、漢彌爾頓等。這項憲法起草工作自五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四月,都在最保密的程序下進行。所以這間獨立廳,也被稱為最具政治智慧和勇氣的場所,在獨立廳中產生的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原本,現在陳列在華盛頓的國家檔史館中,供人瞻仰。   從一七九〇年到一八〇〇年,費城是美國的首都,而獨立廳也是美國政府的所在地。在此之前,獨立廳的旁邊已增加了兩個單位,在東邊是市政廳,在西邊是法庭大廈。也在同時,美國哲學協會,美國最古老的一個學術團體,也在這廣場上獲准建築其會所。哲學大廈係於一七八九年落成。這是在這獨立廣場上唯一的一幢私有建築物。

  在新憲法下的美國聯邦政府,首先設在紐約,一七九〇年起即遷費城,連續十年,直到一八〇〇年遷往新都華盛頓為止。在費城,參眾兩院設於新的法庭大廈內,而最高法院則設於市政廳內。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和第二任總統亞當斯都是在議會廳內舉行就職典禮。在這段時期,費城是聯邦政府及賓州州政府所在地。但到一七九九年,州議會決議將省會移往蘭開斯特,其後再移往哈立斯堡,而聯邦政府則於次年遷往華盛頓。   聯邦和州政府遷走後,獨立廳再度作為地方法院院址。一八一八年費城市政府向賓州州政府購置了獨立廳,並負責保護這一連串的歷史性建築。同時,也全面的整理了附近的環境,使之成為國立歷史公園。   獨立廳也是美國獨立初期聯邦政府的所在地,到華盛頓定為首都開始建設後方搬過去。獨立廳內中分為若干部分,一是國會廳,從一七九〇年到一八〇〇年,是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開會之所。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亞當斯就任第二任美國總統,都在這間房子裡;還有舊的市政廳,當初美國的最高法院,就在這裡。大輅始於推輪,看了美國開國時的蓽路藍褸情形,可以使人了解創業之維艱。   在獨立廳的走廊上,陳列著一項最名貴的紀念品,那就是自由鐘。這口自由鐘原來高掛在獨立廳屋頂的鐘塔上。獨立廳的鐘塔,係於一七五〇年一月才最後興建,並於一七五一年向英國訂造。這口鐘的訂造,原為紀念威廉.賓建設賓州五十週年紀念,因此上面刻著幾行字,被稱為自由宣言,而鐘的得名,也由此而來。倒並不是其後美國獨立時才命名的。   這口自由鐘於一七五二年到達費城,但試驗時發現它已經破裂。因此由費城的兩名巧匠予以重鑄,但仍不滿意,到了第三次才鑄成,這就是現在陳列在獨立廳的那一口。這口鐘共重二千零八十磅。當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獨立宣言發表時,就是這口鐘敲出自由之聲,宣佈一個新的共和國的誕生。一七七七年,當英軍佔據費城時,為了防止破壞,這口鐘曾被藏置一年,待英軍撤走後才恢復。到了一八三五年,美國當時的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逝世,為紀念他而敲鐘時,又再度破裂,雖經修理,並未成功,因此把鐘卸下,陳列在獨立廳的走廊裡,供人瞻仰。   獨立廳只是獨立國家歷史公園的最重要部分,這個國家歷史公園是經過費城的提議,而於一九四八年由美國的國會成立法案通過。公園的範圍包括獨立廳附近的其他若干歷史名所。由一個地方士紳組成的顧問委員會負責督導,並處理日常事務。   這個歷史公園的古蹟,都圍集在一起,只要步行,都可以到達。在獨立廳前面的那塊空地,一般叫做獨立廣場。當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獨立宣言通過以後,七月八日,在這個廣場上,首先向費城的市民公開宣讀。   在獨立廳的正前方是哲學廳,這座建築物建築於一七八五年,迄今也已將近二百年。它是美國哲學協會的會所。美國哲學協會係富蘭克林於一七四三年創立,是美國最早的學術團體。不過這座建築物,並不對外開放。   在哲學廳的前面是圖書館廳,位於馬路。原建於一七八九年,其後經過重建。是費城圖書館協會的財產,用作美國哲學協會的圖書館。   位於栗子街、四馬路與五馬路之間的,是美國第二銀行。這家銀行在美國新獨立時候,對於美國的財政金融,曾經盡過很大的貢獻。可惜由於其後的傑克遜總統與威克黨對於國家銀行政策方面,發生很大的衝突,因此於一八三六年停止營業。這座銀行大廈建築於一八一九年,是古希臘式建築,前面一排石柱,形制非常美麗。自一八四五年至一九三四年,曾作為費城海關辦公處。現已搬走,作為歷史古蹟,對外開放。   同在栗子街上,靠近四馬路的,還有一個新廳,這座建築物是一八九一年落成,當時是由費城木匠公會用作新的開會場所。但翌年即供作美國政府國防部的辦公廳。後經翻造,改為海軍陸戰隊的博物館,內部陳列海軍陸戰隊的早期文物。   前面曾經提過,美國獨立革命發生之前,第一次大陸議會,是一七七五年秋天在木匠廳(Carpenter's Hall)舉行的。所以實在講起來這個木匠廳還是獨立廳的老大哥。木匠廳乃是費城的木匠公會所造的第一個會所,前述的新廳是第二個會所。名為木匠,實際上是營造商。當初到費城的移民,源源而來,都市發展迅速,所以營造業一枝獨秀。一七二四年,業者成立公會,其目的是在交換建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同時增進同業的福利。它是美國最早的公會組織。為了集會和交易的需要,於一七七〇年開始在栗子街上,三馬路和四馬路之間,建造這個會所,並於一七七四年落成。這座建築物是二層樓,前面有一狹窄的庭院。房屋的平面是十字形,前後兩端較窄,中部較寬,樓下中間為通路,分隔為左右兩室,樓上則分為三室。建築的材料及施工十分講究,即使今日看起來,還是第一流的。   關於第一次大陸會議的召開,最早提議是麻薩諸塞州,他們建議九月一日在費城召開十三個殖民地州的代表會議,除了喬治亞州外,其他各州都同意了。九月四日,代表們都已到齊。這時候代表們的意見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向英國的統治反抗,由麻州的亞當斯為首,他主張在木匠廳開會,另一派由賓州議會議長蓋洛威為首,主張和平,並建議到州政府的會議廳集合。結果,大多數的代表們選擇了前者。因此,開會的結果如何,在會議舉行前,就已經十分明白了。   參加大陸議會的代表,都是各殖民地的才俊之士,在各州擔任議員或法官之職,著有聲望。華盛頓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其時華盛頓比起其他代表來,尚屬沒沒無聞。   在會議進行中,蓋洛威仍舊主張與英國和好,但為代表們所拒絕,代之以通過權利及伸冤宣言,敘述殖民地所受的壓迫及必須爭取的權利,包括生活之權、自由之權,及財產的權利。大會一致決議和英國斷絕貿易往來。同時成立一個聯合會,這個聯合會,也就是殖民地組合成一個機構的先聲。第一次大陸議會於十月二十六日閉幕,並決議於下年的五月十日舉行第二次會議。   第二次大陸議會雖然改在獨立廳舉行,但木匠廳仍在擔任其革命的任務,當美國獨立戰爭進行時,木匠廳的樓下用作戰地醫院,上則儲藏大量軍火。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後,木匠廳於一七九〇年,由國防部租用,當時的國防部長諾克斯,以及五名職員、一名門房,負責全國的軍事。其後的承租人是美國第一銀行,樓下為營業廳,樓上為董事室,金塊、銀塊及鈔券則儲藏地下室中。一七九七年,第一銀行搬往其自己的大廈,賓州銀行就繼續使用木匠廳。就在這裡,發生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銀行大劫案,劫去了十六萬美元的錢幣和鈔票。其後,這幢房子的房客又幾經變更。一八二四年,曾在此舉行美國第一次商品展覽,展出的商品有駱駝毛刷、鼓、紡織品等三千餘種。其後,這裡又曾用作拍賣場。自從一八五七年以後,木匠公會才決定將之作為歷史紀念地,供給公眾參觀,不作其他用途。不過木匠公會的會議,至今還在這幢有革命歷史的老屋中舉行。   參觀了木匠廳後,向東走便是美國第一銀行,介乎栗子街和胡桃街之間,這座建築物落成於一七九五年,比第二銀行早二十餘年,是美國最古老的銀行大廈。   在胡桃街和三馬路之間是費城交易所,於一八三二年興建,這是一幢十分華美的建築物,費城交易所在此作業,約有數十年歷史。   胡桃街三〇九號,是懷特主教故居。懷特主教是在美國的英國國教之父。這座房子建於一七八六年,是當時費城一般民居的標準式樣。在懷特主教故居附近,還有一座古老的民房,這座三層樓是一七七六年建造,曾經有幾位名人住過,所以保存下來,作為古蹟。   再向北,在奧利安那街上,有富蘭克林故居,這位美國的開國元勛、大政治家、大發明家,於一七九〇年在這座房子內逝世。   較遠的地方,有克萊斯特教堂。在二馬路、市場街與費爾伯特街之間。建築於一七二七至一七五四年,是美國殖民時代最漂亮的教堂之一。美國開國時期許多元勛,包括華盛頓、傑佛遜、富蘭克林等都曾在這裡做禮拜。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七名代表,都葬在這個教堂裡。或者在離開不遠的克萊斯特教堂公墓中。富蘭克林夫婦的墓也在教堂公墓中。這個教堂由美國內政部管理。   在獨立國家歷史公園內,還有幾個古老的教堂。還有一幢小屋,離開獨立廳不遠,值得一遊的,是貝蒂露絲故居。貝蒂露絲是美國國旗星條旗的設計人。她設計的第一面美國國旗,左上角的藍方塊上,有十三個白星,排列成圓圈。現在掛在其故居假三層屋頂上的,仍是這一個設計的式樣。   費城的范蒙公園,面積四千英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公園。位於費城的西北角上,從頭到底是約九哩。費城動物園設在這個公園內,這個動物園建立於一八五九年,又是全美國的第一個。每年夏晚,著名的費城交響樂團在此露天演奏。公園內還有六幢殖民時期的著名住宅,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建物,現在仍妥為保存,供人參觀。其房屋的建築,內部的陳飾、傢具等,都是二百多年前的原狀。有幾處是華盛頓、拉斐德等訪問過的,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費城的博物館中,最值得參觀的是費城美術館,展覽品中包括許多東方藝術品,我國的瓷器集,更洋洋大觀,而且每件上均有詳細說明。陳列品中還有幾件大塊文章。是我國的房屋,共有三幢,一為明代王府,二是觀音廟,三是一個書房,都是把我國大陸上的真貨物件全部照式搬來,我們看了特別感興趣。   費城另外還有幾個有名的博物館,富蘭克林學院是以應用科學的展出為主。還附有一個頗具規模的天文館,參觀者可以在圓形的屋頂上觀察星象和天體運行,自然科學學院創立於一八二一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賓州藝術學院陳列有很多美國最著名的畫。喜歡雕刻的,可以去看看羅亭博物館(Rodin Museum),那是法國以外搜集這位大藝術家的作品最豐富的地方。   最後,我們來談一下費城的改造計劃。如上所述,費城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卻也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城市。一方面要保留舊的古蹟,一方面卻又要建設其現代化的規模。美國有許多城市,包括華盛頓在內,西部的各大城市更不必說了,全都是新興的,興建的時候,現代都市的觀念已經發展,都已預先制定了計劃,按步進行,其缺點是任何城市,幾乎是同一模版中製造出來的,千篇一律。因此到美國城市去觀光,也就沒什麼可看。但費城則為一特例,因為它古老,尤其是它有許多與美國歷史有重要關係的古蹟,必須保存。為此,從一九五一年,克拉克擔任費城市長的時候起,就開始進行一項都市改造計劃。最早完成的是耗資一億五千萬美元的賓州市政中心,這裡把各個官署及與民眾有關的機構集中在一起,可以免得奔波,提高效率。市民也可參加導遊入內參觀。這種方式其後為各大城市所陸續仿行。其後又完成了二千六百萬美元的獨立大道,這條大道都種著草坪,專供人行,不許車輛通過,在市中心區劃出一個清靜的區域。同時也完成了一億美元的食物運銷中心,各類食品都在這裡批發,使原來髒亂的市場及附近環境大為改善。   從一九六〇年代起,費城的改造工作更進一步,一個耗資三十五億、歷時四十年的計劃開始進行。其中包括修築公路、改進交通、消滅貧民窟、把工業區與工廠區分開,以及增建圖書館、公園、購物中心,及遊樂中心等。這種規模龐大的都市改造計劃,是近代工程技術上的一種新興趨勢,而費城實為首倡。而更值得我們引以為榮的,是主持費城這項計劃的工程師之一,是我們國人貝聿銘氏。他的傑出的成就,已引起廣泛的讚譽和頌揚。到費城遊覽,對於這個大計劃,應該加以參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