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生活美學

第128章 人生的苦境

生活美學 黃永武 1319 2023-02-05
  人生最樂的事是什麼?有人會說是飲著醇酒、接近美人;有人會說是著書立說、傳世千年;有人會說是遊山玩水、周遊列國;有人會說是移民出國、隱居桃源。   那麼人生最苦的苦境是什麼呢?數數歷史上的人物,發現答案居然也可以與最樂的樂境相同。   找醇酒美女來宣洩憤懣,在極樂的事裏常有著一顆極苦的心。史記裏的魏公子無忌,待人謙而有禮,二度擊敗秦兵,救了趙國,但魏王中了離間計,不再信任他,他只好謝病不朝,與賓客們喝酒通宵,史書上說他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拋開煌煌的事業不幹,將一腔憂憤痛淚,借著酒色鄙事來發洩,有時會比求死不得還要痛苦。   另一個例子是孝惠帝,見他母親呂太后手段毒辣,把戚夫人斷去四肢,躺在豬糞裏,號稱人豬,他就不肯再上朝,以日飲為淫樂,甘心讓酒與色像二柄斧頭,用雙斧伐孤樹的方式凌虐自己,早早傷生而死。後來的唐伯虎、卓人月,都是對事業前途絕望後,去過胭脂隊裏醉千場的生涯,醇酒美人原來是另一種型式的寂寞悲哭。

  依此類推,發憤著述,在極樂的事裏也可能有著一顆極苦的心。像屈原在怨極的時分去寫<離騷>、<天問>,像韓非在怨極的時分去寫<說難>、<孤憤>。屈原韓非如果沒有極高的文學才華來宣洩憂悶,說不定也會去找猥庸的醇酒美女。《史記》裏的虞卿,放下萬戶侯的卿相之印,受困委屈,不得已只好著書,司馬遷說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這話其實也正道出了他自己寫史記的心聲,更為後代的知識分子建立了應付挫折的一種悲哭方式。   遊山玩水該是樂事了吧!有時這樂事底下依然可能有一顆極苦的心。且不論被謫戍貶逐的那些人,即使是一個自由之身,混跡於大野通都,放浪於斜陽蠻煙,可能也是藉著眺山覽水,作為對苦心的宣洩。像清初的顧炎武,就是在國家亡後,想遊海上,沒去成,就奔走天下,廣結天下豪傑,還六次拜謁明帝的孝陵,作詩說:奔走六七年,率野歌虎兕,行行適吳會,三徑荒不理!不回家整理故園荒廢的三徑,只關心天下的大計,一生跋涉山川,過著處處為家、處處非家的飄泊生涯,他曾對他的外甥說:有體國經野的心,而後可以登山臨水!他將遊歷所見,寫成《天下郡國利病書》,可見他車轍所至,眼神所及,無一不是故國山川裏血淚交迸的苦境。

  那麼移民去國、隱於桃源,該是樂事了吧?對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來說,仍可能有著不得已的苦心。物生有所,慎勿遷徙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之一,除非萬不得已,誰不眷戀舊鄉,迴翔再三?當年孔子離去父母之邦,車馬遲遲其行。介子推想離開晉國,也是身雖隱而心不甘於隱。朱舜水的移民去日本,還不是夜夜拿著大刀,到海邊去眺望中國嗎?想想自己既無扶顛撥正的方法,又沒補空填海的本事,有形的社會排擠爭攘還可以忍耐,無形的理想破滅而無所依托,才是最大的悲哀!陶淵明寫桃花源裏的人,避向與外人間隔的絕境,做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連家國中改朝換代的事都毫不關心,有幾人能做到?真能做到,又是何等狠心痛苦呢?   如此說來,人生的苦境樂境,真是難講,並無一定,極樂的事,居然也常常就是極苦之境,端看人的品等不同,有所不同;人的性格不同,有所不同;人的心境不同,而有所轉變不同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