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生活美學

第4章 賞山

生活美學 黃永武 1069 2023-02-05
  孔子說:仁者樂山,為什麼呢?也許是山有厚重不遷的性格,像仁者。也或許山的高大為萬物所瞻仰,草木依附它而生殖,鳥獸依附它而聚集,山只求貢獻生產而沒有一點私心,天天供應潔淨的泉水、新鮮的氧氣,還能出雲導風,給國家人民帶來健康安寧。細看山的靜而無慾、壽而安固,山像極了仁者的懷抱,所以仁者樂山。   孔子是聖人,所以他喜以德性的角度去賞山,山本來是隨著各人的素養而呈現面貌不一的。畫家去賞山,會用空間虛實的眼光去衡量,全是些疊幛丘壑,山就太笨實,必須有瀑泉的錯落,有雲煙的繚繞,山才空靈起來,山是有了雲才秀,有了水才媚,有了道路才活,有了林木才有生氣的。   詩人去賞山,或喜歡用時間今古的眼光去看,盛衰不可常,閱世惟山丘,山像一雙靜觀著歷史變化的冷眼,人世的滄桑,也不過像陌頭的花開花落吧!或喜歡用諷世的口氣去看,入山恨未深,山深不肯住,賞山的人誰不恨山還不夠深、不夠幽,但是真正幽深的山又有誰肯去住呢?不能住山的人,賞山也只是皮毛吧?

  賞山,彷彿人人都會,觀光商以發展遊樂場所的眼光去看山,山像輕快的溜梯板;建築商以開發新別墅社區的眼光去看山,山像驕侈的金元寶,果農樵夫以富裕生計的眼光去看山,橘樹是提供贏利的木奴,山是被剝削墾伐的土奴,如此賞山,都將山的價值賞得太低了。胸中存有問鼎攫金的意思,就不必談什麼賞心吧!   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賞山的時候,如果沒有泉石嘯傲的志節,沒有丘園素淡的情性,沒有煙霞隱逸的快適,沒有猿鳥飛鳴的親切,一派塵囂溷濁,山的真價值是無法賞及的。   所以賞山最重要的就是有林泉之心,有林泉之心,才涵養出閒、靜、淡、遠的工夫,閒了鑑賞的功力才厚;靜了鑑賞的智慧才足;淡了鑑賞的趣味才高;遠了鑑賞的韻味才長;賞山的真價值乃是由此四美而來的。一個人平生有巖棲谷隱的愛好,積好在心,一朝忽見群山橫於眼前,勃發煙霞召我,魚鳥親人的內在呼喚,於是載欣載奔,油然而生歸去來兮四肢放鬆、心靈放逸的回家感覺,而煙霞嵐霧,紅草碧樹,處處都是造化的神秀,都是自然的天機。

  山的可貴,有人說它像一個不召之臣,它可以召喚你前去,讓你心曠,讓你神怡,但它決不可以由你召喚它前來的。眾人登賞,山不覺得榮貴;曠代幽寂,山不覺得悲傷,它特立於塵垢之外,寧可讓你阻隔邈遠,終生不能一瞻風采,山也不會因為你的愛慕喜悅而遷就到你腳跟前來的,這種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倔強性格,也許就是山最可貴的地方吧?賞山的人,能不明白山最可貴的性格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