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愛廬小品

第111章 卓然自立

愛廬小品 黃永武 1102 2023-02-05
  一位朋友說:從事文學工作的人,無論研究或創作,到了四十五十的年紀,就自己知道有或沒有了。他說的有或沒有,是指能否成為大作家大學者的名聲與成就而言,和孔子所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的悲哀相類似。   其實年齡不該是有或沒有的真正關鍵,許多人很努力,四十五十並不曾放棄,拚命在寫與發表,然而水平始終拉不上來,名聲依然出不來,這時候,抱怨自己不善用傳播媒體打知名度者有之,責罵別人善於鑽營結黨者有之,痛咒文憑學位偏鋒邪門者有之,這些怨恨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自衛想法,只能把別人假想為瓦釜,卻未必能把自己真變成黃鐘,若肯捐棄偏見,負責地自省一下,便會發現有或沒有,關鍵在於能不能做到卓然自立這四個字。   試舉李商隱的詩為例,所以能從晚唐千百詩人中,凸顯出來,就是靠卓然自立,每首詩是他自己的身分見地,有他獨具的風格面貌,大家都說他是杜詩的苗裔,畢竟有與杜甫不同的特色,更有杜甫不及的地方,這種銳意新創便是自立,他又博學強記,文思瑰麗,這種沉博絕麗的評價便是卓然,有了卓然自立的優秀條件,方能在文學界自樹一幟,蔚為大國。

  試看唐代詩人傳世的有二千多位,而為大眾所知名的,不過十幾位:李杜王孟、高岑元白、李賀、韓愈、溫庭筠、李商隱這些甲級巨星,都各自有其面貌,各擅勝場,有人拿來比作名花異卉;杜甫像春蘭,幽芳獨秀;王維像秋菊,冷艷獨高;韓愈像巨蓮,紛紅駭綠;李賀則像彩蕈,哀艷荒怪   又有人拿山川景物來比,王孟像平遠的山川,溫李像金碧的樓臺,元白是平順的衢路,李白是奇境別開,杜甫是中峰獨峙,韓愈則像高山喬嶽都說明他們有難以取代的丰神,才能照耀古今。而像錢起、張籍、韓翃等等;詩也做得又多又好,只可惜個人的面貌模糊了些,能做到了卓然,但在自立方面不如前列詩人的風格鮮明,知名度不如前者,關鍵應該就在這裏!   卓然自立既是從事文學工作者的四字真言,那麼就可以判斷:有人演講寫作,儘管是句句警策、字字珠璣,但仔細一分辨,幾乎是名言的集錦,每句都是別人的妙語,作者靠蒐集、剪貼、借氣、模仿而來,外貌表現得卓然,卻並不能自立。又若有人專研漢賦六朝文,鑽到一個專擅的角落中,與眾不同,但缺乏新材料、新方法、新詮釋,雖獲得一些偏譽,卻無法自成大家,那便是想求自立,卻不能卓然。古人說:有以自立,百世不死。寫作與研究的道理是一樣的,要自立,先求有創意,為自己開創新的局面,發揮個性,成為別人所不能取代的聲音,然後不斷成長,往卓然宏偉的標竿前進,成功就等著你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