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愛廬小品

第25章 宜

愛廬小品 黃永武 1038 2023-02-05
  前次在<靜與宜>一文中,說過生活處世中以宜為準則,雖亦舉例闡明,仍覺意猶未盡。其實宜是生活美感中的一把尺度,懂得宜,才能享受生活處世中的美。   就像柳蔭下適宜有牛,草坡上適宜有羊,竹籬邊適宜有狗,溪谷間適宜有鹿,茅屋下適宜有雞,野外麥隴上適宜有雉,花圃園樹裏適宜有鶯。如果一有倒錯,牛啃食到竹籬邊,羊闖進了花圃間,鶯飛佔在茅屋上,不適宜就不美。   又像野水煙霞,適宜有鶴;池塘簾幕,適宜有燕;斜陽古木,適宜有鴉;清波朱欄,適宜有鴛鴦;關山片月,適宜有雁;而畫樓翠閣,只適宜有鸚鵡。究竟是先由天心決定,還是由人心決定,無法明白,凡天人相宜處,就是最美。   又如春天的服裝宜輕倩;夏天的服裝宜清爽;秋天的服裝宜高雅;冬天的服裝宜艷麗!而在繁花盛放的樹下適宜素服,在白雪皚皚的瓊粉世界裏適宜麗妝。在花下忌濃妝與香水,因為與花爭艷,與雪俱淡,都不相宜就不美。

  又如讀歷史書,最宜於下雪天,讓人面對瑩澈無塵的雪像冰冷的鏡子。讀忠烈傳最好來點悲壯進行曲;讀奸佞傳最好熱一壺烈酒!讀諸子書最宜於明月夜,讓人在清光下神思遠遊,讀孔孟書最適宜正襟危坐,讀老莊書最宜寬袍解帶!讀神怪的書與山川地志最宜在花竹蓊茸的園林裏,才有點縹緲的樂趣,如果只能局限在斗室中,那麼適宜點一根蠟燭,增加點幽趣。   如果讀佛教經典,最適宜有美人在身旁作伴,以免掉入寂滅的頑空裏去;讀《離騷》適宜到空山大澤去走走,談詩詞那就得看年齡與境遇,才能決定適宜的場地,聽雨歌樓上,還是聽雨僧廬下,闚日門縫間,還是看月平臺上,歷練不同,各有所宜的。   這些都是就藝術的美來著眼,宜,還有德性的善,譬如做人不適宜做久居高位的鄉愿,就像牆頭的草,高而不適宜,秋風一來,最先枯殞!又做人要恰如其分,才最相宜,過分一點點,就不相宜。就像坐電梯,二十個人都能載,但一點超重,就鳴笛煞車了!又如可以載重二千噸的貨輪,超出了一二噸,這一二噸算得了什麼,但沉船翻覆,闖禍就在這超載的細微裏!

  德性之善之外,宜,便是科學的真了。譬如畫家說:遠山宜平而無曲,遠水宜去而無來。既是遠山,山上稜線的小曲折也成了平直模糊的線,才顯得真遠;既是遠水,就不能潺潺滾滾地捲過來翻雪噴花,最多是洋洋瀰瀰,連波紋都望不見地流去,這才合於自然的真實。   藝術的美、德性的善、科學的真,合起來成為美感人生中的宜,宜也就是真善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化身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