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單騎走天涯

第18章 家居

單騎走天涯 徐統 1519 2023-02-05
  阿必茲夫婦年在五、六十之間,膝下有一兒一女。阿必茲先生原籍斯德丁,是奧德河口的大港,二次大戰後已劃入波蘭版圖。他原想和朋友合夥做出口生意的,不料大戰爆發,被征去當了幾年兵,戰後從蘇格蘭俘虜營回國,德國已無可出口,只好再唸點書,當了小學教員。他們的大兒子拉爾夫出生在柏林空運期間(一九四九年,蘇聯封鎖西柏林對外交通十一個月,西柏林人靠美國援助的空運補給維生)。喝美國人運來的奶水長大,因此可想而知他們對美國的印象。不過拉爾夫在交換學生計劃下到美國唸了一年書,崇美的心理大大打了折扣。小女兒愛弗琳唸中學。阿必茲先生在小學校教英語,女兒在學校也學英語,所以我和他們交談都無阻礙。唯阿必茲太太只能說簡單的幾句英語,卻是最愛找我說話的一個,尤其談到她兒子,直追著我問個沒完,對拉爾夫在美國追一個中國女孩的事,更是打破沙鍋問到底。(拉爾夫按照計劃,打道東南亞回國,途經臺灣,上我家跑了兩趟。家母於英文不甚了了,德文則半竅不通。拉爾夫號稱在柏林自由大學唸了一年中文,也不過認識斗大的方塊字一擔。到今天我還想像不出家母如何跟他交談,更如何跟他打聽我的底細。)

  阿必茲家住在鬧市附近一棟大公寓的三樓。四樓還有一小間房,是拉爾夫住的,也就是我的行宮。(三樓隔壁的一家姓樹Baum,其樓上正對的一家則姓花Blume。)城市裡尺土寸金,他們的車子還要花錢租停車間,在兩條街外。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塊花園,離家好幾公里。他們稱之為Kolonie。(這個字和英文的Colony同義,但很難譯為中文,因為絕對不是殖民地,也不是居留地。這地方是租來的,就勉強譯為租界吧!)那附近一大片地,沒有高樓,用籬笆分隔成許多小方塊,每一塊大約二十米長、十米寬。一塊一塊分租給人家,城裡的人住在人上疊人的公寓裡,租這麼個地方蒔花種菜,蓋個小木屋,偶爾也可過夜。從小道上走過,看看兩邊挨家挨戶的籬笆柴扉,很像臺灣高級眷村的光景,只是院子大得多,而且花木非常茂盛,因為地客(相對於地主)之意是在花草,小木屋只佔地積很小一部分。阿必茲的Kolonie種了不少草莓,還有一棵櫻桃樹。不過,耕耘雖勤,收穫並不豐,最好的都給鳥兒們享受了,好在主要是為休閒,也不計較生產率了。

  德國的吃好像是不大有名氣,很少聽外國人談起。這也許和他們勤儉刻板的性情有關。德國人愛喝啤酒。(中國的第一家啤酒廠,就是德國人在青島開的。)據說,啤酒的作用在於推送難以下嚥的食物下肚。(是以酒下菜,與以菜下酒正好相反。)果真如此,則德國人之善飲啤酒可不正反映了他們的烹飪技術?其實我並不夠資格評論德國菜,因為我並沒有上上下下遍嚐各級不同菜館,也沒有在各種不同收入的家庭裡吃過飯。(我最怕老美問我關於中國菜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南北風味有殊,難以概括,而是到底什麼是中國菜?是臺北市酒席上的燕窩魚翅?是一般中上人家的小魚小肉?還是許許多多中國人賴以維生的鹹魚醬菜,乃至醬油泡飯、蕃薯籤?假如開出大多數在臺灣的中國人日常吃的菜單,可能不會很精彩,如果連大陸也算上,則可能慘不忍睹,當非宜於向仰慕中華文化的洋人推介者。)阿必茲太太以什麼拿手好菜招待我,已記不得了,反正絕對沒有要勞動啤酒的大駕。但有一點我很不習慣,就是德國人以中飯為主,精華皆在於此,晚上則簡簡單單,甚至以中午的剩菜打發。我早上出去玩,如果事先不說好,則下午兩點鐘一定會回去,這時老爺下了班,小姐放了學,太太端上一頓大菜,是為一天之中最隆重的一頓飯。晚飯得七、八點鐘才上桌。中間四點多五點鐘左右吃一頓茶,伴以精美的點心,通常在欠Kolonie的櫻桃樹下舉行,這是我極為欣賞的,可以抵消中飯與晚飯顛倒之不快而有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