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老子道德經

第14章 第十四章

老子道德經 老子 1110 2023-02-05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白話譯文:   看它不見(它是無相的)就叫它夷,聽它不到(它是無聲的)就叫它希,摸它不著(它是無形的)就叫它微,它是無相、無聲、無形的,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它混沌不分,合而為一。這整體不分的一,它表現出來的並不亮麗,含藏在裡的,卻也不昏暗;它綿綿不絕地,難以名狀,最後回復到空無一物,這就叫做不可名狀的狀態,不可表象的真象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想迎接於前,卻見不著它的頭;想追隨於後,卻見不著它的身影。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現前萬有一切;能知原始古道,這叫做道之統紀。

  藥方:   不要求亮麗,只要不昏暗,就有可能。生命要的不是必然,而是可能。無相、無聲、無形的時候,就是充滿著可能性的時候。甚至,你要懂得去相、去聲、去形,回到真切的可能點上來。處在環中,才能因應無窮,不必在前在後、在左在右,徬徨猶豫,浪費心神!不必擔心目前的勢態如何,要用理念去化解,要以理導勢!      河上公章句:   無色曰夷,言一無采色,不可得視而見之。無聲曰希,言一無音聲,不可得聽而聞之。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不可搏持而得之。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謂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混,合也。故合於三,名之而為一。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皦,音皎。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昧,音妹。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白黑別;非一聲也,不可以宮商角徵羽聽;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也。物,質也。復當歸之於無質。言一無形狀,而能為萬物作形狀也。一無物質,而為萬物設形象也。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一無端末,不可預待也。除情去欲,一自歸之也。言一無形跡,不可得而看。聖人執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當有一也。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綱紀也。

     王弼注:   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體,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為一也。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