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第19章 第十八章 有禮貌的言談

  說得太多是危險的沉默可以避免不幸愛說話的鸚鵡,其籠門永遠無法打開不會說話的鳥兒卻能夠自在地飛翔   瑜伽行者   從前,有四個好朋友相互約定保持沉默,以靜思來度過七天。第一天大家皆保持沉默,在靜思中度過。但是,當夜晚來臨時,油燈因缺油而開始閃爍不定。僕人在一旁打著瞌睡,於是其中一人忍不住對僕人說:幫油燈添油。   第二個友人聽到第一個人說話時,嚇了一跳,於是說道:我們不應該說話,記得嗎?第三個人說道:你們倆個人真笨,為什麼要說話?第四個人小小聲地抱怨著:我是唯一沒有說話的人。   人們藉著言語和文字的相互溝通而超越其他生物,建立了偉大的文明和複雜的社會系統。他不但可以和當代的人溝通,也可以將思想訴諸於文字,在他死後的遙遠年代仍可以和後世溝通。

  在現代社會,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自出生起,我們內心就有和他人談話、溝通的欲望。倘若善加利用,語言對我們幫助很大。但是,通常我們來不及細思,就脫口而出。就像先前故事中的四個朋友,我們常為說出的話感到後悔。但是,話已出口不可能收回。或許,我們會為此道歉,但是傷害已經造成。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語言是思想的外衣,不應該帶有過度的憤怒和骯髒。   錯誤的語言   顯而易見地,人類是萬物中最大的說謊者。你一定目睹過謊言、不公正的談話、挖苦人的話、閒言閒語和流言所帶來的麻煩和動亂。   有些人靠著圓滑而狡猾的話欺騙無辜的人們,卻能遠離懲罰。所以,與他們打交道時,應該學聰明點。

     水牛的腦子出了什麼問題?有個古老的故事,談到一隻獅子渴望吃到美味的水牛肉。但是無論牠多麼努力,卻老是逮不著這頭水牛。所以,牠決定運用牠的狡猾來達到目的。牠召來狐狸當助手,並對狐狸說:我不知道我和水牛兄為何要相互仇視,請轉告牠,從今以後,我決定當個素食者,同時邀請牠到我的洞穴分享食物。狐狸找到水牛,並轉達了這個消息。剛開始水牛感到狐疑,但狐狸極力說明獅子是誠意的。終於,水牛被說服了。牠到了獅子的洞穴,被體貼地款待後,牠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獅子可不浪費時間,轉瞬間牠撲到可憐的水牛身上,一口咬死牠。獅子最喜愛吃水牛的腦,然而由於這陣撲殺而感到困頓。所以,牠決定好好睡一覺,叫狐狸好好看管獵物。當然,狐狸也覬覦水牛腦許久了。所以,當獅子睡著後,牠打開水牛的頭蓋骨,大啖起美味的牛腦。飽餐後牠將頭蓋骨有技巧地放好,裝著一付無辜的臉孔等著獅子醒來。獅子睡醒後,迫不及待地想繼續吃那美味的水牛腦。但是,當牠發現裏頭空無一物時,心中充滿了訝異和憤怒。盛怒之下,牠要求狐狸解釋。狐狸回答:主人,頭蓋內空無一物的原因,在於水牛本來就無腦。假如牠有頭腦,還會掉落到你的陷阱嗎?

     釋尊認為錯誤的言談(語業,即口所說之業也)有四種:   第一種是說謊(妄言)。當人們身處法庭,或在親友的公司內任職時,雖然不知道事情的答案,他卻常說:我知道。知道答案時,卻又常說:我不知道。為了使自己得到小小的利益,他不惜說謊。   第二種是反咬他人(綺語)。當一個人心思飄搖不定時,他常散佈謊言導致團體的分裂。不顧友誼,不做和事佬,在爭吵中感到快樂和興奮。甚至以言語刺激他人,使人們相互爭吵。   第三種是嚴厲的言談(惡口)。這些話不但無禮且自大,還讓別人感到難過。人們總是為了最小的錯誤去指控別人,卻對別人的善行一字不提。有位作家曾說:當我是好人時,人人皆忘了我的存在。當我做了壞事,人人皆記起了我。

  第四種是胡言亂語(兩舌)。它的內容是無的放矢,談論沒有根據的事物。它不但不合時宜、不體貼、放縱而且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下回在我們開口說話時,必須先想想。如此一來,可以使我們避免爭端和傷害他人。在話說出口前,我們必須分析我們的想法和意圖。不僅要知道我們即將說些什麼,也必須知道理由、時間、場合,並以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一個聰明的人知道,慎言可使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有句俗話說:假如魚知道何時該閉上牠的大嘴巴,牠就不會被魚鉤抓住了。以下的寓言可說明這個事實:      患感冒的狐狸:從前有隻年老而饑餓的獅子,牠為體弱而無法出外狩獵。牠有一隻狐狸助理,服侍牠多年。在極度饑餓的狀態下,牠決定吃掉狐狸。但是,身為百獸之王的牠可不能這樣就吃掉牠的助理。於是,牠決定找個適當的藉口。牠喚來狐狸,然後說:狐狸!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你必須給我正確的答案,否則我要殺了你。告訴我,我現在身上的味道聞起來舒服還是噁心?狐狸明白這是個陷阱,假如牠說獅子聞起來很臭,獅子會感到侮辱然後殺了牠。假如牠說獅子的味道令人感到舒服,獅子可以說謊的藉口殺了牠。所以,狐狸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回答:我恐怕你問這個問題的時機不對了,你看到了,我患了重感冒,鼻塞得很嚴重。所以,我真的無法告訴你我的感受。事實上,我怕我會把感冒傳染給你。所以,出於對你的關心,我要離開你遠遠地。

  聰明的人知道在何時說些適當的話,才能不使自己掉入邪惡的陷阱中      憤怒的字眼可能會帶來令人不快的後果。一個能掌握環境的人,不會使自己輕易地陷入爭吵,或產生不智的行為。永遠記得一點:當你的理智失去平衡時,你就失去這場戰爭。冷眼旁觀自己對別人所造成的影響,的確是件快人的事。當別人無法使你生氣時,他們會愈來愈急躁,然後他們才知道你是真正的贏家。把握機會去認識人性;當人們發脾氣時,看起來是多麼地愚蠢啊!同樣地,你應該知道自己生氣時,看來是多麼地愚蠢。   在緊張的情勢下保持理智   聰明的舉止,可以使我們避免爭執。有時說的一些話或做的事令人惱怒,而使得情況變得劍拔弩張。有些人會採取強硬的態度,提高了嗓門,使得每個人心跳加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運用機智,緩和緊張的情勢。

     假如我沒瘋,我怎麼能夠說你也瘋了?有個脾氣暴躁的老人。他的心情轉變非常快速;上一秒鐘他可以因一個笑話而大笑不止,下一秒鐘卻因故大發脾氣。當他去拜訪朋友時,常常發生這種情況,每個人都因他的行為而困擾不已。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說或許他心態有問題,才會產生這樣瘋狂的行為。當他聽到這番話,這位老人變得非常生氣。他跑去質問這位朋友:為何你說我瘋了?他看起來非常嚴肅,隨時準備大吵一架。   這位朋友明白自己不該說這句話,但現在該怎麼應付呢?這位朋友是個虔誠的信徒,他並不喜歡使衝突升高。於是,這位朋友忽然回答:你知道我也瘋了嗎?我親愛的朋友,假如我不是瘋了,我又怎麼知道你也瘋了呢?聽到這番簡潔的外交辭令,這位老人大笑起來,一個可能發生的嚴重衝突也就消弭於無形了。

     在爭執中,不易發現真理。一個懂得修辭的人,能夠為自己的利益,順勢將對手的觀點摧毀,使得真相轉向、扭曲而隱藏不見。激烈的爭辯並不能夠帶來任何益處,激烈的爭吵或以不當言語傷害他人皆會隱藏事實的真相。劇烈爭執中的人,通常防禦心特別強烈,不但不容易察覺本身的錯誤,也會忘了問題的本質。   另一方面,當某些狡猾的人明瞭他們無法為自己的錯誤找到藉口時,他們通常會指控對方的短處,或者,以其他的理由使對方轉移注意力,甚至忘了原先的指控。   假如我們要明瞭真相,必須保持冷靜和別人討論。當我們慢慢地說話時,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氣。當我們被激怒時,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心,不可以使自己陷溺其中,甚至產生盲目而愚蠢的行為。我們不可以被憤怒和怨恨所左右,以至於做出無益的舉止。我們必須掌握局勢,不為局勢所控制。這是個人能夠自我控制的證明,沉默勝於愚蠢的行為。

  不幸的是,某些沒有教養和心胸狹窄的人在面對誤解和爭執時,通常以種族、階級或膚色的相關譭謗性字眼來侮辱他人。這種令人不悅和不健康的態度,不但使人終生帶著敵意和怨恨,甚至導致了暴力和流血事件。   注意自己的想法   明瞭人類心智活動本質的人認為,一旦想法形成了,無論好壞,它將永植於心中。對於這種論點,頗值得我們深思。對於各種想法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應有所選擇,以便確立本身的價值觀。   想法外現於言語言語將之付諸於行為舉止行為舉止將成為習慣習慣內化為性格的一部份所以,關心我們本身的想法,及其形成背景讓我們的想法源自於愛因關心萬物生靈而存在   以上的話反映了釋尊在二千五百年前曾說過的話:我們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樣,一切行為來自內在的想法,這些想法使我們造成今日所處的世界。以下的詩句具有永恆的價值:真理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們應養成隨時注意言語的習慣,然後,我們可以分辨何者是挑釁的言語,何者是可以讓別人快樂的話。透過自我意識,我們才能對本身的想法、言語和舉止作一番評價。控制了想法,就控制了言語。控制了言語,就控制了行為。當所有的感官都獲得了控制,人們將變得無害而神聖。   培養說話的技巧   將我們的舌頭視為僕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是主宰舌頭的主人。舌頭照命令行事,說些我們想要說的話,而不是它要我們說的。不幸的是,對大部份人而言,舌頭變成主宰,而人們變成舌頭的奴隸;人們必須聽聽舌頭說些什麼,人們似乎無法命令它的擺動。這般缺乏控制,總會釀成大災難。   有些人經歷了說錯話所帶來的不愉快後,決定保持沉默。他們捍衛了舌頭,不使邪惡的話脫口而出。但是,身處這個社會,我們能夠一直保持沉默嗎?

     保持沉默或說話皆無法逃避問題:從前有位僧侶,他的徒弟是個懶蟲,老是睡到日上三竿。有一天他叫醒徒弟,並對他大叫:你還睡,連烏龜都已經爬到池塘外邊曬太陽了!就在此時,有個人想要抓些烏龜給母親醫病,他聽到僧侶的話後,就趕到池塘邊。果然,有許多烏龜正趴在太陽底下。他抓了幾隻烏龜,為母親燉了湯。為了感謝僧侶的建議,他帶了些烏龜湯給他。僧侶卻對烏龜的死感到愧疚,於是發誓不再說話。   過了些時日,當這位僧侶坐在寺廟前,他看見一位盲人朝著池塘走了過去。他原本想要叫盲人不要再往前走,但他記起了他的誓言,決定保持沉默。正當他的內心在交戰時,盲人卻已經掉到池塘裏了。這件事讓僧侶感到難過,才明白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一味地保持沉默或喋喋不休。我們必須使用智慧,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      說話的藝術在於輕聲細語有禮貌,不可以莽撞無禮。假如我們要避免爭執或批評,就必須學習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   說出事實是件重要的事,但是,假如你要說的事實會令人感到不快,就得放聰明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