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懸疑小說 十字火燄

第4章 第三章

十字火燄 宮部美幸 5743 2023-02-05
  石津知佳子吃過早餐,收拾乾淨以後,正準備出門上班,呼叫器響了。   她急忙摸索掛在椅背上的外套口袋,取出呼叫器並關掉,立即回電,接通後彼端是伊東警部。   你現在在哪?還在家嗎?   對,正要出門。石津知佳子回答。電話旁邊的牆上掛著圓鏡,映照出自己的臉,妝才化到一半,只有上唇塗了口紅,看起來很滑稽。   老實說,有件案子想請大媽跑一趟,你能立刻出動嗎?   可以。知佳子感到心頭一驚。什麼案子?   跟之前那個一模一樣,又發生了。   警部和知佳子之間,會用那個稱呼的案子只有一件。知佳子猛然握緊話筒。   出現了嗎?   出現了,這次是三具。目前我也只是透過電話聽說,不過遺體炭化的情況很像。

  而且,跟那個案子一樣,四周都沒著火嗎?   沒錯!所以我希望你去看一下,我也跟清水聯絡過了,你們倆一起行動。他應該直接去現場了,你們就在那邊會合。   知道了。   知佳子一面聽取案發現場的地點、如何搭乘交通工具及案情概要,一邊抄錄資料後掛上電話。她穿上外套,再次望向牆上的鏡子,雙唇來回抿個幾下,下唇也染上唇彩就沒那麼滑稽了。她把皮包往肩上一掛,便衝出了家門,同時還感到臉頰有一股發燙的興奮。      石津知佳子,今年四十七歲,官階是巡查長(註:日本的警察制度,由下而上依序為巡查、巡查長、巡查部長、警部補、警部、警視、警視正、警視長、警視監、警視總監。)。警視廳刑事部縱火搜查小組的刑警們之所以用帶點尊敬與揶揄的語氣稱她一聲大媽,是因為她的年齡。在同仁之中,比知佳子年長的只有兩位,那兩位都是寫公文的內勤警員。知佳子在第一線算是最年長,就連率領縱火小組的伊東警部,也比知佳子小五歲。她的搭檔清水邦彥就更不用說了,今年才二十六歲,和知佳子的兒子差不多大。

  不過,她似乎一點也不以為意,反而覺得佔了不少便宜。知佳子從交通課的女警幹起,擔任便衣刑警之後也只待過警務課與警備課,當初被調來總局的刑事部時,這個人事調動案不僅轟動了知佳子隸屬的丸之內分局,說得誇張一點,在整個東京都的大小分局都造成話題。那是三年前春季調動時發生的事,所以算是知佳子四十四歲的大翻身,週遭的人固然驚訝,不過最驚訝的還是她自己。   事實上,這次的調動有很多內幕,不過這些內幕和知佳子並無直接關係。在總局內部,有一派主張應提拔更多女刑警,另一派則認為女人在緊要關頭總是不管用,兩派僵持不下;那些渴望調入總局、比知佳子年輕的女警,和打算提拔她們的總局大老之間也有微妙的歧見,諸多因素演變成複雜的鬥爭,最後的結論是,不能光賣某人的面子,也不能有損某人的顏面。到頭來,反而是與世無爭的知佳子漁翁得利。

  知佳子很清楚這些背景,倒也不覺得彆扭,她可不是虛長這些歲數。不管在什麼樣的鬥爭下做出如此結論,陞官的終究是她,只要自己的工作表現符合期望就行了。   在她剛調過來時,有一次和伊東警部及幾名小組成員去喝酒,她曾經笑著說:你們應該慶幸我是中年婦女喔,這樣子就不會有閒言閒語了,尊夫人們也可以放心。況且,我家小孩已經長大了,我也不必為了孩子突然請假,所以歐巴桑其實還挺管用的喔。   這席半開玩笑的發言,當場令大部分同仁面露苦笑。縱火搜查小組最資深的某位巡查部長,略帶敵意與惡意這麼說:歐巴桑只要不妨礙我們,隨便應付一下就行了。反正,你本來就是一顆維持人事平衡的棋子,再過兩年,調去公關宣傳中心就可以準備養老了。

  知佳子即使聽到這種話,也只是笑著說是是是,動不動就跟這種膚淺的男人計較也於事無補。   知佳子在高二那一年,父親死於一場工地意外。她父親是任職於建設工地的技術員,不慎從離地十幾公尺的鷹架摔落,當場死亡。對於家屬來說,唯一的安慰就是在他死時還來不及感到恐懼或疼痛。   就在那一刻,她決定將來要當女警,因為公務員比較穩定,這是最大的理由。失去父親的知佳子,必須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及剛上國一的妹妹,並成為全家的支柱。她必須盡快踏入社會工作,養活母親與妹妹,這樣的話當公務員最好。況且,女警這個頭銜聽起來好像比市公所的小職員威風多了,對於只有三個女人的家庭來說,也比較有安全感。   她就這樣進了警校,成為女警,在交通課上班,賺錢供妹妹唸高中,照顧母親。母女三人靠著父親的撫恤金和保險理賠金,生活其實不算艱苦,不過母親還是鬱鬱寡歡,這令知佳子很苦惱。母親是個很傳統的女人,一切以夫為貴,所以始終忘不了過世的父親,一年比一年沉溺在脫離現實的夢想與悲嘆的世界中。

  即便如此,知佳子還是經常對妹妹說:就算在這種時代,我相信只要找對方法還是很好混的,千萬不要太悲觀。   嚴格說來,妹妹的氣質比較像母親,姐姐每天面對違規停車和酒醉駕駛,照理說應該看過無數社會的黑暗面,還能這麼樂觀,令妹妹感到很驚訝。知佳子總是笑著說:的確,這世上有很多無藥可救的傢伙。不過,就連這些傢伙也照樣過得好好的。所以囉,認真過活的我們,怎麼可能老是吃虧,好心一定會有好報的。   這種樂觀論不知是否人人適用。不過,對於知佳子一家人來說,的確是真實的。知佳子的妹妹,高三時和班導談起戀愛,一畢業就結婚了。對方是個上進的青年,在知佳子看來,光是妹妹結婚就是喜事一樁了,沒想到還有附加價值。原來這位老師是鄉下某望族的獨生子,據說家財萬貫,妹妹等於是釣到了金龜婿。既然是獨子,也就沒有什麼複雜的親戚關係,於是便把她母親也接過去就近照顧。

  對知佳子來說,掛心的事一下子少了兩樁,鬆一口氣的同時也感到洩氣。當初為了早日賺錢才選擇警察這份工作,這時也開始感到有點陷入瓶頸。知佳子每天過得意興闌珊,甚至考慮辭去警職。   沒想到就在這個節骨眼,她立下了大功。雖說這件事多半歸功於巧合,不過功勞畢竟是功勞。在一次出動中,她發現路上某輛車的煞車燈破損,要求駕駛停車時,察覺對方神情有異,仔細盤查之下,發現後車廂居然塞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小孩。換言之,她當場制服了犯案中的綁匪並平安救出人質。   這件事讓知佳子開始重新看待警察這份工作。那對父母看到小孩獲釋的喜悅,以及他們對警方的感謝之詞,令知佳子心中充滿暖意,頓時精神大振,覺得自己又找回了人生目標。

  再加上,她的青梅竹馬在慶賀她立下大功時,也突然向她求婚。面對驚愕的知佳子,對方是這麼說的:本想在你妹出嫁前跟你求婚,不過那時候我覺得說什麼都沒用,所以已經死心,現在或許又有希望了。   知佳子的青梅竹馬就是現在的丈夫石津紀之。大學專攻土木工程的他,畢業後進入某大建築公司上班,由於工作性質得長期出差,每到一個赴任地點一定會寄一張風景明信片給知佳子,還會在電話裡賣弄現學的方言,逗得知佳子哈哈大笑,是個豪爽的男人。他們倆結婚之後,不到一年就生下了長子阿孝。   現在,石津紀之是神戶分社的社長,為了阪神大地震後的重建工作每天廢寢忘食。當然,他是隻身赴任,大約十天才能回東京一趟。兒子阿孝在廣島唸大學,住在學校宿舍,據說三不五時會跟他碰面,不過知佳子這邊,也是差不多十天才會接到一通他的電話。

  因此,知佳子毫無家累。好用的歐巴桑!這句推銷詞可不是唬人的。知佳子曾經替長年不在家的紀之,照顧他那急躁又直率的老爸,也就是知佳子的公公。這個公公還留有傳統的工匠氣質,在過世前的那幾年老是喜歡使性子,成天跟知佳子作對,滿嘴怨言,可是知佳子不在時又覺得寂寞。知佳子連這種老男人都顧得了,對於職場上這些小毛頭的冷嘲熱諷,只要吹口氣就能輕鬆搞定。   不過,她在縱火搜查小組的地位畢竟不夠穩固。幸好,和伊東警部合得來,警部很欣賞她的能力與人品,不時會出面罩她,要不然,她現在可能已經被趕去坐冷板凳了。知佳子認為,就算是為了報答警部的知遇之恩和期望,自己也必須做出一番成績。   就在此時,發生了這起案子。和那個一模一樣的焦屍又出現了

  知佳子很感激伊東警部立刻通知她。那個是前年的案子,當時,知佳子堅持縱火小組應該更積極協助調查,所以在組內有點被孤立,不過她還是不死心。因此,一有機會,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搜查課既然逮不到那個的兇手,那個一定還會發生,到時候縱火小組要更加把勁才行。警部也記得很清楚,所以才給了知佳子這個機會: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你就自己闖出一條路吧,大媽。   這次的案發現場在荒川區田山町,據說在荒川車站前一站的高田,搭公車約二十分鐘即可抵達。知佳子在計程車上攤開剛在附近書店買的地圖確認位置,她感到不解。距離上次那個的現場,怎麼一下子跳到了北邊   知佳子用那個來稱呼的案子,發生在前年秋天,九月十六日早上。當時,警方在荒川河邊,發現一輛燒得焦黑的小轎車,車內有三具焦屍,而距離車子十公尺處也有一具無法辨認的焦屍。雖然四具屍體連性別都無法判定,但根據遺留物及骨骸鑒定,警方得出三名男性、一名女性的結論。至於年齡,四個人都是十幾歲至二十歲之間,顯然是一樁殘忍的集體謀殺案。

  然而,隨著調查的進展,這件案子開始展現另一面。其一,燒燬的車子是案發前一天在都內停車場失竊的贓車。其二,車內燒剩的部分這部分後來成為爭議點殘留的指紋之一,確定是幾年前在首都圈發生的高中女生連續殺人案的嫌犯所有。   當時,主嫌尚未成年,據說警方的調查與報導都相當審慎。知佳子雖然不太清楚當時的情況,不過根據伊東警部表示,專案小組認為,這名嫌犯就是主嫌,本案絕對是他率領一群十幾歲不良少年犯下的。警方最後並沒有拿到任何自白,不過這個幫派的周邊成員也都是未成年者,對方所透露的情報相當確實。   無奈的是,警方還是缺乏物證,目擊證詞也不可靠。這類手段凶殘、連續殺人的案子,多半在兇手犯案的過程中,出現僥倖逃過一劫的被害者,警方根據被害者的指證才得以破案。可是,這數起高中女生連續殺人案並沒有生還者,被害者全遭殺害。   這些命案有別於以往國內發生的重大刑案,有一個極為異常的特徵。那就是犯罪動機純粹以殺人取樂,既非劫財也不是劫色。包括主嫌在內,警方鎖定這群未成年的涉案者,雖然多半都曾經對婦女施暴或恐嚇,留下接受觀護處分的前科,但在這數起命案中,殺人才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的手法很單純。一旦在人煙稀少的路上,發現有高中女生落單,就開車追逐,然後撞死對方,就這麼簡單。可是,由於很少有機會剛好看到高中女生獨自走在僻靜的小路上,所以他們一旦看上了某個高中女生,會先誘騙對方或把對方強行拉上車,再載到適合玩死亡賽車的地點。過程中,被害者雖也被劫財或施暴,但是那對他們來說只是附加價值,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殺人,如此而已。而且,殺害一邊尖叫求饒一邊逃竄的高中女生讓他們很興奮。隨著事件的全貌逐漸水落石出,雖說大部分是警方的推測,不過媒體一陣嘩然,宣稱我國也發生了在美國稱之為SPORT KILLING的娛樂型恐怖殺人模式。   這群涉嫌的不良少年巧妙地利用媒體的這種亢奮心態,以及警方找不到證據的窘境,宣稱他們是被冤枉的犧牲者,並堅稱是無辜的,還放話說要徹底對抗警方的公權力。部分媒體和人權團體也大表支持,紛紛協助他們展開抗爭,而主嫌甚至受到藝人規格的禮遇。當時,知佳子只是一名剛調到縱火小組的刑警,雖然只能旁觀,但是連她都覺得,如果這名主嫌的容貌或言行舉止再邋遢或粗魯一點,這起案子必然會有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這名主嫌已經具備了某種明星特質。   原本立足點就不穩的涉案嫌疑,這下子逐漸變色,警方的調查陷入僵局,連報導也暫停了,案發後成立的專案小組在半年後解散了,案子本身被列為繼續搜查案件,也就是打入冷宮。雖然現場調查員咬牙扼腕的聲浪不斷,難消怨氣,但士氣終究日漸低迷,那些遇害的高中女生就這麼一點一滴地被推到記憶彼端,被遺忘了。   就這樣,在社會終於遺忘高中女生命案之際,卻發生了荒川河邊焦屍案。曾經比藝人還受矚目的主嫌,現在變成了一具慘不忍睹的焦屍,再度登上報導的舞台。   由於是用燒殺的手段,所以縱火小組也加入專案小組一同到場勘驗檢證,出席專案會報。知佳子並不是小組的成員,只看到現場照片和相關報導。但,聽到事件經過的一瞬間,她頓時閃過一個念頭   這是復仇殺人。為人母的直覺如此告訴知佳子:這是對兇手的制裁與復仇。   此外,這個燒殺的慘狀實在太異常、太超乎常識所能想像,更強烈吸引了知佳子。因此,她主張縱火小組不該扮演顧問的角色,應該參與更深入的調查,因而才會受到眾人的排擠。幹刑警的,最忌諱的就是搶地盤,但男人什麼事都喜歡爭個你死我活,知佳子看不過去這種作為,恨得牙癢癢的。   結果,荒川河邊的燒殺事件,到現在還沒破案。因為,警方連凶器都無法確定。事件發生以後,警方發現現場附近有間鐵工廠的焊槍失竊,也曾經暗示那就是凶器,並經過媒體的披露,但是焊槍不可能有那麼強大的火力把四個人燒焦,相關人員應該也很清楚,但在案情觸礁的情況下,這種錯誤情報也就此擱置。   知佳子對於這起事件懷著強烈的直覺與好奇。她認為應該徹底清查高中女生連續殺人案的受害者家屬,也很好奇兇手到底用什麼手段把人體燒成那種地步。因此,她把這起焦屍案稱為那個案子,一有機會就與伊東警部交換意見,警部對於此案也同樣感到好奇與憤怒。   (那個兇手,遲早還會再回來。)   雖說帶頭的主嫌已經死了,但是高中女生命案的其他涉案者還活著。在荒川河邊慘遭燒殺的另外三人,都是有前科的不良少年,但是他們和連續殺人案沒有關係。換言之,應該是兇手找到那名主嫌時,那三人湊巧在場才會遭到池魚之殃吧。若非如此,這個殺人手段詭異的兇手,為了追殺其他人,應該還會在哪裡現身吧?   看來果真出現了。這次的田山町命案,一定也是如此。知佳子在車上抿緊了嘴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