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第三帝國的興亡

第114章 極權主義者之間的摩擦

  大戰開始後的第一個秋天,羅馬|柏林軸心就發生了齟齬。   在一些分歧問題上,雙方各級官員互相指責。一方指責德國人沒有履行前一年六月間的協議從義大利的南提羅爾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國人沒有按月供應義大利一百萬噸煤。另一方則指責義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國的封鎖將原料供應德國;義大利同英國和法國大做其買賣,趁機發財,包括把戰爭物資出售給他們;齊亞諾的反德情緒愈來愈濃厚。   墨索里尼像往常一樣,忽冷忽熱,齊亞諾在日記裡記下了他搖擺不定的情形。十一月九日,這位領袖在草擬祝賀希特勒遇刺脫險的電報時頗費躊躇。   他打算寫得熱情些,但又不想過於熱情,因為據他看來,義大利人對希特勒的倖免於難並不感到十分高興領袖尤其如此。

  十一月二十日墨索里尼一想到希特勒在進行戰爭,尤其是當他想到希特勒取得勝利的時候,就感到簡直不可忍受。   耶誕節的後一天,義大利領袖表示了希望德國戰敗的情緒,他指示齊亞諾把比利時和荷蘭即將受到攻擊的情報秘密地通知這兩個國家。但是到了除夕之夜,他又談起要站在希特勒一邊投入戰爭了。   兩個軸心國發生摩擦的主要原因是德國的親俄政策。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蘇聯紅軍進攻芬蘭,使希特勒處於非常屈辱的境地。為了與史達林簽訂條約,他已經被趕出波羅的海地區,匆匆忙忙地遷走幾百年來定居在那裡的日耳曼人家庭,現在他還得正式同意俄國對一個小國的無端進攻。而這個同德國關係密切的小國,主要靠了一九一八年德國正規軍的干涉,才向蘇聯爭得了作為一個非共產黨國家的獨立。這是叫希特勒啞巴吃黃連,可是他硬著頭皮吞了下去。德國駐外使團和德國的報刊電臺都奉到嚴格訓令,要支持俄國的侵略行動,不得對芬蘭人表示絲毫同情。

  大概就是這件事使得墨索里尼感到忍不住了,因為義大利各地所爆發的反德示威使他窮於應付。總而言之,一九四○年一月三日,新年剛過,他就給希特勒寫了一封長信,傾吐了壓在他心頭的話。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希特勒這樣坦白、這樣直率地提出了尖銳逆耳的忠告。   他說,他深信德國即使有義大利的幫助也永遠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將它們拆夥。如果認為有這種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美國絕不會聽任民主國家完全失敗。因此,既然希特勒的東部邊疆現在已經鞏固下來了,是否還有必要為了戰敗英法而去孤注一擲地冒險,連本國的政權也不顧,並且把德國幾代人的精華都犧牲掉?墨索里尼說,如果德國允許一個純粹由波蘭人構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裝的波蘭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說:除非你已經下了無可更改的決心,非把戰爭進行到底不可,否則我認為波蘭國家的建立將是解決戰爭的一個因素,並且是奠定和平的一個充分條件。

  但是這位義大利獨裁者最關切的還是德國同俄國的交易。   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就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地區坐收戰爭之利。但是我,作為一個天生的革命家要告訴你,你不能為了某個政治策略上的一時需要而長久地犧牲你的革命原則我也有責任通知你,你同莫斯科的關係再進一步,就將在義大利引起極為不利的反響   墨索里尼的這封信不僅警告希特勒,意德關係已經惡化,並且還擊中了一個要害:元首同蘇俄的蜜月已經開始使雙方都感到不安了。希特勒同蘇俄的勾搭,使他得以發動戰爭,滅亡了波蘭。此外他還得到了一些別的好處。例如,繳獲的德國檔案暴露了一項封鎖得極嚴的戰時秘密:蘇聯在北冰洋、黑海和太平洋等地提供港口,讓德國進口迫切需要的原料,這些原料不通過這些港口就會因英國的封鎖而無法進口。

  莫洛托夫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日甚至答應,所有這些貨物在俄國鐵路上的過境運費一概由蘇聯政府負擔。蘇聯政府允許德國船艦(包括潛水艇在內)在摩爾曼斯克東邊的北冰洋港口帖里別爾卡進行修理和添加燃料莫洛托夫認為摩爾曼斯克還不夠偏僻,帖里別爾卡則較為妥當,因為它更偏遠,沒有外國船隻進出。   一九三九年整個秋天和初冬,莫斯科和柏林雙方一直在談判增加兩國貿易事宜,到十月底,蘇聯已經向德國提供了為數可觀的原料,特別是穀物和石油,但是德國方面還要更多的原料。不過德國人漸漸發現,蘇聯不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經濟方面,討價還價起來也是一個精明厲害的對手。十一月一日,戈林元帥、雷德爾海軍元帥和凱特爾上將分別(威茲薩克語)向德國外交部提出了抗議,說俄國對德國戰爭物資要求得太多了。一個月後,凱特爾又向威茲薩克抱怨說,俄國對德國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對製造軍火的機器設備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講理了。

  但是,如果德國想從俄國那裡得到糧食和石油,他們就得用莫斯科所需要的東西來償付。被封鎖的德國極其迫切的需要俄國供給這些必需品,一九四○年三月三十日最嚴重的時候,希特勒甚至下令,向俄國送交戰爭物資應當先於德國武裝部隊。德國甚至一度把尚未竣工的重巡洋艦盧佐夫號也貼進去給莫斯科方面抵付一部分現款。在這以前,十二月十五日,雷德爾海軍元帥曾經建議把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戰艦俾斯麥號(四.五萬噸)的藍圖和圖紙售給俄國,只要他們肯出一筆很高的代價。   一九三九年底,史達林在莫斯科親自參加了同德國貿易代表團舉行的談判。德國的經濟專家們發現他是一個門檻很精的生意人。繳獲的威廉街文件中,有好幾份很長的備忘錄詳細地記述了同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蘇聯獨裁者三次難忘的會談。他事無巨細無不熟悉,使德國代表們為之吃驚。他們發現史達林是嚇不倒、哄不過的,相反,他有時要求極苛,而且,正如納粹談判代表之一施努爾博士在給柏林的報告中所說的,他時常會激動起來。史達林提請德國代表注意,蘇聯已經幫了德國一個大忙,(並且)由於向德國提供了這種援助而樹敵。

  因此,蘇聯希望柏林方面能夠給予某些補償。一九三九年除夕,在克里姆林宮的一次會議上,   史達林指出,飛機的總價格是無法接受的,因為那比實際價格高出了好多倍。如果德國不願意交付這些飛機,不妨把話說清楚。   二月八日午夜,在克里姆林宮的會議上,   史達林要德國代表提出一個合適的價格,不要像以前那樣索價太高。他還舉出實例說,飛機的總價是三億馬克,而且德國把巡洋艦盧佐夫號作價一‧五億馬克。不要認為蘇聯老實可欺。   一九四○年二月十一日,一項複雜的貿易協定終於在莫斯科簽字了。協定規定未來十八個月內的最低限度換貨額為六.四億馬克。這是對前一年八月間達成協議的一.五億左右的年度貿易額的補充。俄國除了盧佐夫號巡洋艦和俾斯麥號的藍圖以外,還將得到海軍重炮和其它裝備,約三十來架最新式的德國作戰飛機,包括麥塞施米特一○九型和一一○型戰鬥機和容|八十八型俯衝轟炸機。此外蘇聯還將獲得石油和電力工業方面的機器、火車頭、渦輪機、發電機、柴油機、船隻、工作母機,還有德國的大炮、坦克、炸藥、化學戰裝備等等的樣品。

  德國方面在第一年中得到的物資,在最高統帥部也有記錄一百萬噸穀物,五十萬噸小麥,九十萬噸石油,十萬噸棉花,五十萬噸磷酸鹽,還有相當數量的各種其它重要原料和從蘇聯過境的一百萬噸滿洲大豆。   外交部經濟專家施努爾博士代表德國方面在莫斯科進行貿易談判,他回到柏林之後寫了一篇很長的備忘錄,報告他為德國爭得了一些什麼利益。他說,史達林除了向德國提供德國所亟需的原料以外,他還答應慷慨協助,在第三國代購金屬和原料。   (施努爾最後說道)這項協定為我國打開了通向東方的廣闊門路英國封鎖的效果肯定將大大削弱。   希特勒當時之所以不得不忍氣吞聲,採取在德國極不得人心的政策,支持俄國侵略芬蘭,並且聽任蘇聯在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建立陸空軍基地(歸根到底這還不是為了對付德國嗎?),原因之一就在這裡。史達林幫助他克服了英國的封鎖。但更重要的是,史達林使他有了單線作戰的可能,使他能夠在西線集中全部軍事力量給法國和英國以致命的打擊,征服比利時和荷蘭,至於在這以後怎麼辦,希特勒已經把他的打算告訴他手下的將領了。

  早在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七日,波蘭戰役剛剛結束的時候,他就提醒凱特爾,波蘭領土   從軍事觀點看來對我國甚為重要,它可作為我們前沿出擊點和軍隊戰略集中點。為此必須妥善保護鐵路、公路等交通線路。   一九三九年這個重要的年頭臨近結束之時,希特勒認識到,正如他在十月九日的備忘錄中告訴將領們的那樣,德國不能永遠指望蘇聯保持中立。他說過,八個月或一年以後情況可能發生變化。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對各將領的長篇談話中,他強調指出,我們只有在西線毫無後顧之憂的時候才可能對俄國發動攻擊。這是他那忙碌的頭腦所念念不忘的事。   這個決定命運的年頭就在一種奇怪的,乃至可以說是怪誕悲慘的氣氛中,逐漸變為歷史的陳跡了。雖然世界大戰已經爆發,陸地上並沒有戰鬥,在天空,巨型轟炸機所投擲的只是一些宣傳小冊子,而且是寫得異常拙劣的宣傳小冊子。惟有在海上才有真正的交戰。潛水艇繼續在荒涼寒冷、驚濤駭浪的北大西洋上擊沉英國船隻,有時中立國船隻也有遭殃的。

  在南大西洋,德國三艘袖珍戰艦有一艘斯比伯爵號已經從待命地區鑽出來,在三個月內擊沉了總噸位達五萬噸的九艘英國貨輪。接著,在戰爭開始後的第一個耶誕節的前兩個星期左右,也就是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德國報紙上印著狂熱的大標題,無線電廣播中飛也似地傳出公報,到處傳佈海上大捷的消息,德國公眾歡欣若狂。消息說,前一天斯比伯爵號在距蒙特維多四百英里處同三艘英國巡洋艦遭遇,把它們打得不能作戰了。但是狂喜很快就變成了困惑。三天以後報紙宣佈,這艘袖珍戰艦已在上述烏拉圭首都港面的帕拉他河口自行鑿沉。這算是什麼大捷呢?十二月二十一日,海軍總司令部宣告斯比伯爵號艦長漢斯‧蘭格斯道夫海軍上校已隨艦殉職,他的戰鬥精神和英雄氣概無愧於元首、德國人民和德國海軍對他的期望。

  他們始終沒有告訴可憐的德國人民:斯比伯爵號為三艘火力不及它的英國巡洋艦所重創,不得不駛入蒙特維多港修理,烏拉圭政府按照國際法只讓它停留七十二小時,這當然是不夠的,可是那位英雄蘭格斯道夫艦長又不敢開著他那艘遍體鱗傷的戰艦出來同英艦繼續作戰,於是只得自行鑿沉。他自己並未隨艦殉職,而是兩天以後在布宜諾賽勒斯一間孤寂的旅館房間裡悄悄開槍自殺的。德國人民當然也無從得知十二月十八日約德爾將軍在日記中記下的那件事:元首對斯比伯爵號未經一戰就自行鑿沉一事極為震怒,於是把雷德爾海軍元帥召來臭罵了一頓。   十二月十二日希特勒頒發了另一項絕密指令,推遲了對西線的進攻,指令上注明新的決定要到十二月二十七日才能作出,而A日最早也只能是一九四○年一月一日。他說,這樣一來耶誕節就可照常給假。對德國人來說,耶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據我的日記所載,那年冬天柏林的耶誕節是冷冷清清的,很少人家互贈禮物;食物限制很嚴;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大街上由於燈火管制一片漆黑;百葉窗緊閉著,全拉上了窗簾。人人抱怨戰爭。惡劣的飲食和寒冷的天氣。   希特勒和史達林相互電賀耶誕節。希特勒的賀電是:   祝您個人安康,祝友好的蘇聯各族人民繁榮富強。   史達林的覆電是:   德蘇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有一切理由萬古長青。   在柏林,馮‧哈塞爾大使利用假期同他的密謀夥伴波比茨、戈台勒和貝克將軍進行了商議策劃。他在十二月三十日的日記裡記載著他們最後商得的方案:   讓幾個師在從西線調往東線的途中留在柏林。這時,維茨勒本突然在柏林出現,解散黨衛隊。以這個行動為基礎,貝克將軍將前往佐森從勃勞希契手裡把最高司令權接過來。由一名醫生宣佈希特勒因病不能繼續任職,然後將他監禁起來。隨即向全國人民呼籲:防止黨衛隊的暴行,恢復法治和基督教道德,繼續作戰,但準備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接受和平   但是這完全是幻想,完全是空話。這些密謀者的思想甚至糊塗到這種程度:哈塞爾在日記中竟有一大段寫的是考慮要不要留用戈林!   戈林這時候卻正同希特勒、希姆萊、戈培爾、萊伊以及其它國社黨的頭子們利用新年發佈冠冕堂皇的文告。萊伊說:元首永遠是正確的!服從元首!那位元首本人則宣稱,發動戰爭的不是他而是猶太人和資本主義戰爭販子。他接著又說:   我們舉國團結一致,在經濟上徹底做好了準備,軍事上全副武裝,跨入德國歷史上這個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年願一九四○年帶來結果。不論發生什麼情形,這個結果必將是我們的勝利。   十二月二十七日,希特勒把在西線發動進攻的日期又推延了至少兩個星期。一月十日他下令最後決定進攻日期為一月十七日日出前十五分鐘即上午八點十六分。空軍須在三天以前(即一月十四日)就開始出擊,它的任務是炸毀法國境內的敵方機場,但比利時和荷蘭的機場不包括在內。這兩個中立小國的命運要讓它們捉摸不定,一直到最後一刻。   但是,一月十三日這位納粹統帥突然又鑒於氣象狀況再次下令延期。此後直到五月七日,繳獲的最高統帥部的檔案再沒有提到西線的進攻日期。一月十三日下令取消原定的進攻,氣候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主要原因是另外兩件事。一件事是一月十日有一架極為特殊的德國軍用機不幸被迫在比利時境內降落;另一件事是這時北方出現了新的機會。   一月十日,希特勒下令定於十七日假道比利時與荷蘭發動進攻的當天,一架從繆恩施特飛往科隆的德國軍用機在比利時上空雲層中迷失方向,被迫在繆斯河畔梅克林附近降落。機上的德國空軍重要參謀軍官赫爾莫特‧萊因柏格少校公文皮包裡裝著附有地圖的西線德軍進攻計畫。當比利時士兵逼近時,這位少校慌忙鑽入鄰近的樹叢,點起火來打算燒毀公文皮包中的文件。比利時士兵注意到這樁離奇的行動以後,撲滅了火焰,搶救了殘餘的文件。萊因柏格被押到附近的駐軍司令部。一位比利時軍官把未焚毀的一部分文件剛放在桌上,這位少校便不顧死活地撲過去,抓起文件就朝火爐裡扔。那個比利時軍官連忙將文件從火爐裡搶了出來。   萊因柏格立刻通過德國駐布魯塞爾大使館報告柏林空軍總部,他已將文件焚毀,剩下的只是一塊巴掌大的小殘片,但是柏林的高級人員中間已為這事驚慌失措。約德爾立刻就敵人可能知道那些情況和可能不知道那些情況向希特勒作了報告。其實他自己也不清楚。如果全部文件落入敵人手中,他於一月十二日晉見元首以後在日記裡寫道,情況就非常糟糕了。當晚,里賓特洛甫給布魯塞爾德國大使館拍去一份特急電,要他們立刻報告公文皮包焚毀的情況。約德爾的日記透露,一月十三日上午,戈林同匆忙飛返柏林的駐布魯塞爾空軍武官以及空軍高級軍官開了一個會。約德爾記道:結論是:公文皮包確已焚毀。   但是約德爾的日記裡說得很清楚,這不過是黑暗裡走路吹口哨,給自己壯壯膽子罷了。根據他的日記,那天下午一時,最高統帥部用電話命令哈爾德將軍:一切行動停止。   同一天,一月十三日,德國駐布魯塞爾大使緊急通知柏林,由於比利時參謀本部接到了告警的報告,比利時軍隊有大規模的調動。第二天德國大使又向柏林發去一份特急電:比利時政府下令進入D級階段,這離總動員的最後階段只差一步了;同時還新召兩級適齡壯丁入伍。他認為原因在於比利時得到了德軍在比利時和荷蘭邊境上調動的報告,並且知道了德國空軍軍官身上找到的那塊沒有燒完的文件的內容。   一月十五日晚,柏林高級將領們開始發生了懷疑,不知道萊因柏格少校是否真正像他所說的那樣把那份惹出麻煩的文件燒掉了。於是為這件事又開了一次會,會後約德爾在日記上說,大家認為文件大概是焚毀了。但是一月十七日,比利時外交大臣保羅一亨利‧斯巴克約見德國大使,直截了當地通知他(德國大使隨即轉告了柏林):   由於一月十日緊急著陸的一架飛機,一份性質嚴重、非比尋常的文件落入比利時手中。這份文件中有企圖進攻的明白證據。這不是一份簡單的普通作戰計畫,而是一份除了時間有待填入以外每個細節都作了規定的進攻命令。   德國方面始終未能完全肯定斯巴克是不是在蒙德國人。至於盟國方面,英法參謀本部已經獲得了這份德國進攻計畫的抄本,他們傾向於認為這些德國文件是一個圈套。邱吉爾說他當時曾堅決反對這種看法,他悲歎對於這麼嚴重的警告竟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希特勒獲悉這事的第二天,他就下令推遲了進攻的日期,而且,等到春天再作決定的時候,整個戰略計畫都根本改變了。   但是,德國飛機在比利時境內被迫降落和氣候惡劣並不是延期進攻的唯一原因。這時德國悍然襲擊更靠北方的另外兩個中立小國的計畫在柏林漸趨成熟,而且當時準備先予執行。隨著春天的到來,至少在德國方面,假戰爭快要結束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