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第三帝國的興亡

第77章 波蘭問題熾熱化

  德國併吞默默爾這一舉對波蘭政府說來是一樁極不愉快的意外,這是德國駐波大使漢斯|阿道夫‧馮‧毛奇在第二天從華沙報告柏林的話。他還說,主要的理由是,人們普遍擔心下一次就該輪到但澤和走廊了。他還報告德國外交部,波蘭的後備兵已徵召入伍。第二天,三月二十五日,諜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報告說,波蘭已動員了三級役齡的後備兵,並且正在把部隊向但澤周圍地區集中。凱特爾將軍並不認為這能表明波蘭人有什麼尋釁的意圖,不過他指出,但是陸軍參謀本部卻持有比較嚴重的看法。   希特勒在三月二十四日從默默爾回到了柏林,第二天就同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作了長時間的談話。從後者關於這次談話的內部記錄看來,領袖看來還沒有下定決心到底用什麼辦法來搞波蘭。事實上,他那一刻不停的腦筋裡似乎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利普斯基大使第二天就該回來了,但是元首卻並不打算見他。

  利普斯基將在星期天(三月二十六日)自華沙返任(勃勞希契寫道)。他原來是奉命前去探詢波蘭是否願在但澤問題上達成妥協的。元首在三月二十五日晚間走了:他不願在利普斯基回來的時候待在柏林。里賓特洛甫將首先同他談判。不過元首並不願意用武力解決但澤問題。他不想因此把波蘭推入英國的懷抱之中。   只有在利普斯基暗示波蘭政府在波蘭人民面前負不起自動割讓但澤的責任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對但澤實行軍事佔領。這種解決辦法將造成一種既成事實而使波蘭政府易於應付。   這對希特勒當時的心思和性格是一個很有趣的透視。三個月以前,他曾經親自向貝克保證,德國不會在但澤製造什麼既成事實。可是他也還記得波蘭外交部長曾向他強調指出,波蘭人民永遠不會容許把但澤轉交德國。要是德國人乾脆把它拿了過來的話,是否會使波蘭政府比較容易接受這樣一個既成事實呢?迄今為止,希特勒在估計他的外國敵手的弱點和利用這種弱點方面一直是一個天才,但是這一次,他的判斷第一次開始失靈了。統治著波蘭的上校們是一批昏庸糊塗的人,然而在但澤問題上他們卻實在不想要、也不會接受什麼既成事實。

  這個自由市是希特勒心上的第一件大事,但是他想的還不止於此,正如他在慕尼黑會議給了他蘇台德區以後他還想要捷克斯洛伐克一樣。   就目前來說(勃勞希契寫道),元首並不想解決波蘭問題。不過現在就該著手了。在最近的將來尋求解決,必須要有特別有利的政治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波蘭將被徹底打垮,以至在今後幾十年內不必視為一個政治因素。元首心裡想的解決辦法是要把邊界線推進到從東普魯士的東部邊界直到上西里西亞的東端。   勃勞希契十分清楚這條邊界的意義。那是德國在戰前的東部邊界,它是被凡爾賽會議所取消的,而且過去只有在沒有波蘭存在的情況下才存在過。   如果希特勒對波蘭將作什麼答覆曾有懷疑的話,那麼當利普斯基大使在星期天(三月二十六日)回到柏林並且以書面備忘錄的形式提出波蘭的答覆以後,這種懷疑就都消散了。里賓特洛甫馬上就看了這個備忘錄而且拒絕了它。他對波蘭的動員措施大發雷霆,並且警告大使注意可能的後果。

  他也宣佈波蘭軍隊對但澤領土的任何侵犯都將被認為是對德國的侵略。   波蘭的書面答覆,雖然是用息事寧人的口氣措辭的,但是對德國的要求來說,卻是堅決的拒絕。它表示願意進一步討論便利德國在波蘭走廊的鐵路交通和公路交通的方法,但是拒絕考慮給予這類交通以治外法權。至於說到但澤,波蘭願意以波德聯合擔保來代替國際聯盟的擔保,但是並不想看到這個自由市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納粹德國這時還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小國敢於拒絕它的要求,因此里賓特洛甫對利普斯基說這使他想起另一個國家所採取過的某些冒險的步驟所謂另一個國家顯然是指波蘭幫著希特勒一起肢解掉的捷克斯洛伐克。當利普斯基第二天再次被里賓特洛甫召到德國外交部去的時候,他心裡一定也清楚,第三帝國現在要用它過去用來對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非常成功的同樣手段來對付波蘭了。納粹外交部長對據說在波蘭境內發生的對日耳曼少數民族的迫害大發雷霆。他說,這件事情在德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最後,(德國)外交部長表示他再也無法理解波蘭政府的態度了波蘭大使昨天交來的建議不能認為是解決爭執的基礎。兩國之間的關係已因此迅速惡化。   華沙並不像維也納和布拉格那樣容易嚇倒。第二天,三月二十八日,貝克召見了德國大使並且告訴他,為了答覆里賓特洛甫所稱波蘭對但澤的任何行動都將形成開戰的理由,他不得不聲明,由德國或者由納粹的但澤參議會任何改變這個自由市現狀的企圖都將被波蘭認為是開戰的理由。   你這是想用刺刀逼著談判!大使大聲說。   這是你們自己的方法。貝克回答道。   覺醒了的波蘭外交部長對柏林所以能夠比貝奈斯更硬,是因為他知道,一年以前還是竭力幫助希特勒實現他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的英國,現在在波蘭問題上已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方針。貝克本人因為宣稱波蘭拒絕在任何形式下與俄國聯合在一起,而曾搞垮了英國提出的發表四國宣言的建議,在三月二十二日,他卻向英國駐華沙大使霍華德‧肯納德爵士建議立即締結一項秘密的英波協定,規定在遭到第三國進攻的威脅時,兩國立即進行協商。但是,這時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已經聽到德國在但澤和走廊地區附近調集軍隊的消息,聽到英國情報機關提供的德國對波蘭提出要求的消息(但是狡詐的貝克卻向英國人否認有這回事),他們要求兩國關係不僅止於協商,而且還要更進一步。

  三月三十日晚間,肯納德向貝克遞交了英法兩國的聯合建議,主張同波蘭簽訂互助條約,以便在一旦受到德國侵略時互相支援。但是就是這一個行動也已經趕不上事態的發展了。英國政府又接到了德國可能立刻進攻波蘭的消息,這使它當天晚上就問貝克,他是否反對英國單方面對波蘭的獨立作出臨時擔保。張伯倫要求在第二天就得到答覆,因為他要回答議會就這個問題提出的質詢。貝克可以想見他心上一定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對此當然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事實上,他告訴肯納德,他毫無猶豫地表示同意。   第二天,三月三十一日,如我們上面已知道的那樣,張伯倫在下院作了他那歷史性的演說,宣佈如果波蘭受到進攻並且進行抵抗的話,英國和法國將給予波蘭政府全力支持。

  對任何一個在一九三九年三月最後一個週未曾在柏林的人(作者剛好也在那裡)來說,英國突然對波蘭作出單方面保證的消息,雖然受到德國東西兩方的鄰邦的歡迎,卻似乎是無法理解的。我們已經看到,一次又一次,當一九三六年德國人進軍不許駐兵的萊因區的時候,當一九三八年他們奪取奧地利而且以發動歐洲大戰相威脅而奪取蘇台德區的時候,甚至在半個月以前他們奪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本來都可以在俄國的支持下採取行動來制止希特勒的,而它們自己只要付出很小的代價。但是,如饑似渴要求和平的張伯倫卻避不採取這樣的行動。不但如此,他還做過了頭,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為賭注來幫助希特勒在毗鄰各國取得他想要的東西。他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挽救奧地利的獨立。他配合那位德國獨裁者摧毀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而捷克斯洛伐克卻是德國東方唯一真正的民主國家,西方的唯一友邦,唯一支持國際聯盟和集體安全的國家。他甚至連捷克斯洛伐克在山地工事中憑險固守的三十五師訓練與裝備俱臻上乘的軍隊對西方的軍事價值都不加考慮,而這個時候,英國還只能拿出兩個師到法國去,而德國軍隊又不能在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而且照德國將領們看來,甚至沒有力量擊破捷克的防線。

  現在一夜之間,張伯倫在一心一意、毫無顧惜地拋棄了許多東西以後,終於對希特勒佔領殘存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感到了可以理解的憤慨,終於單方面出面擔保一個由一批政治上愚鈍的上校們所統治的東歐國家了,這批上校到目前為止一直是同希特勒密切合作的,而且像一群狼一樣同德國人一起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他們和英國人幫助德國征服了捷克斯洛伐克,他們的國家才陷入了軍事上無法防守的地位。張伯倫在最後關頭決定冒這樣一場風險的時候,還根本不想得到俄國的幫助,他在一年之內已經兩次拒絕了它關於採取聯合行動以防止納粹進一步侵略的建議。   終於,他做了恰恰是一年多以前他堅決聲稱英國永遠不會做的事情:讓另外一個國家來作出他自己的國家是否走向戰爭的決定。

  雖然如此,首相這個激烈的行動,儘管已經拖得很晚了,還是給希特勒造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面。十分明顯,從現在起,英國已成了阻擋他實行進一步侵略的障礙。他再也不能施展過去的伎倆,對周圍的國家逐個地蠶食鯨吞,而西方民主國家卻只是站在一旁討論怎麼辦才好。不但如此,張伯倫的行動看起來是形成各國反對德國的同盟的第一個認真的步驟,這個同盟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對付的話,就很可能再次形成自從俾斯麥時代以來德國一直所恐懼的包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