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昇天記

第8章   打了兩千年,還要打

昇天記 夏元瑜 11206 2023-02-05
      橫眉冷目細看歷史上的中越之戰     一、分九郡漢武興師 征二女伏波凱旋   普通住家,往往和鄰居不和,國和國之間何嘗不是如此。讀歷史只知道中國古時和匈奴、遼、金、元等等的糾紛。卻少有人注意到中國和安南(越南)的累代困擾。兩千年來爭戰不絕。不過安南未嘗大舉侵入中國,不為人所注意罷了。我們拿歷史和今天的局勢對照,大致仍是相同,人實在是很愚昧的動物,錯誤的歷史竟一再的重演。   話且源頭起。中國在春秋時,南方疆界已跨越了長江。秦代擴充到廣東,沿著今天的東京灣進到了越南北部的東岸一代。胡亥時(209|8B.C.)管理廣東一帶的長官稱為南海尉,姓任名囂,因病重讓位給龍川(縣)令趙佗。趙有大志,向西開拓到桂林,向南開拓到越南的順化。對內自稱南粵武王,對中國則稱蠻夷大酋長老大臣。漢高祖初定天下,沒工夫去管他。於是他竟用了皇帝的儀杖。到了武帝登基第四年(137B.C.)趙佗的孫子趙胡自為越南王,傳到他的孫子時,丞相呂嘉專權,想篡位,但是太后要依賴漢朝。呂嘉弒死太后及漢使,武帝大怒,112B.C.派路博德等五位大將率軍伐粵,一掃而平,才把廣東、廣西、越南劃分為九郡,其中以交趾(今之河內)、清華、日南(今北緯十五度之北)是日後的越南本土。

  到了東漢光武建武十七年(41A.D.)交阯女子徵側(朱鳶人詩索之妻)甚為壯勇。大概有些犯法的事情,交阯太守要治罪。她和妹妹徵貳招集土民一同反漢。這二位女子在越南歷史上很受人推崇。但以中國的眼光看來,叫做反叛。攻陷交阯郡。各處土民響應,打入廣東廣西六十餘城。徵側自立為王,光武帝以馬援做伏波將軍(等於是這次戰役的總司令,打完之後即取消此名),另有艦隊、司令官稱為樓船將軍是段志。段志中途病死。於是馬援兼管水陸。十八年春天到了浪泊。上岸就是一個大勝仗,斬首數千,投降的過萬。徵側逃走,部下四散。十九年正月捉到徵側、徵貳,斬首送洛陽。馬援再領了大小船隻兩千艘,陸軍二萬繼續平定各地。他為所克復的城市修造城牆,開河渠。以當地的風俗訂法律。在越南和中國的交界處立銅柱為標記。二十年班師還朝。不過所率士卒受不了安南的暑熱和瘴氣(也是由一種蚊子所傳染)死了將及一半。馬援帶了一車的薏仁米回去。被人誣告為私匿明珠。幾乎連馬革裹屍都沒落著。以後諸葛亮的征孟獲也採用他的政策,使被征服者生感激之心。麥克阿瑟的征日本也頗類似。此後交阯平靜了很久。

  由漢而唐,這三州一直列在中國版圖之內,不算外國。唐肅宗時757A.D.改交州為安南都護府。不過中國的力量未曾越過安南和老撾(寮國)中間的那條山脈。一直到了最近越共才在那兒找出一條胡志明小徑來。     二、宋太宗遣將南征 陳日照因妻登位   五代南方的梁朝末年時,安南土豪曲承美霸佔全境。被廣南中國軍隊擒獲,這些軍隊形同割據,爭佔地盤,土人趁機嘯聚為盜。最後由中國軍官丁璉平定群寇,自稱大勝王。在宋太祖開寶七年(974A.D.)上表歸附宋朝。宋太宗即位後,丁璉死。弟丁璿年幼,被土著大將黎桓所囚。宋太宗頗有大振國威之心,在太平興國五年(980A.D.)派孫全興等率軍由邕州(廣西)出發。劉澄等率水軍由廣州出發。黎桓用丁璿的名義上表認罪,進貢求饒。太宗知道他藉故拖延,置之不理。宋軍入境打了個小勝仗。六年在白籐江又小勝。說獲敵艦二百艘,甲胄萬套。於是孫全興大軍停在花步地方,叫劉澄和侯仁寶二軍前進。他倆遷延多日,勉強出發,劉澄的水軍出去繞了一個圈子,又回到花步,說沒遇見賊兵。至於侯仁寶呢,黎桓向他詐降,被騙了去,遇害了。大軍在花步白等了七十天,班師而還。宋軍之軟弱如此,加以在北方征遼的失敗,從此宋太宗的雄心也沒了。征越諸將中除劉澄病死,孫全興押解回京候審,有些就在邕州正法了。孫經審判後也被處死。

  宋朝的大敵在北方的遼、金,西方的西夏。對南方只用敷衍政策。黎桓怕宋軍再來,上表認罪進貢。太宗賜號推誠順化功臣。以後索性封為交阯郡王,從此不算中國本土,成為屬國。黎桓一方面派人到廣東西部去大掠民間和公庫,而另一方面稱臣進貢,對宋帝雖還講點面子,實則毫不聽話。貢品中常有馴犀、馴象等,金銀器翠羽(現在小翠鳥的羽毛,古人貼在金首飾上用的)等等土產。反正貢的不如搶的多,連人口都被越人擄去。   那時越南的情形如何,可由出使過交阯的宋鎬和王世則向宋太宗的奏報中看到黎桓招待天朝使者的狀況。我節譯幾小段如左:   沿途招待貴賓的各處館驛只有茅草房三間。從海岸到交州城有一百里,沿途有些牛群,數不滿千,招待人員說這是政府的十萬牛群。雜亂的老百姓混在軍隊裡,舉著白旗,乘船呼喊靠岸,說是大軍列陣。兵器只有弓、弩、木牌、梭槍、竹槍皆弱不可用。黎桓到了,下馬側身問皇帝起居。請我們進城。在馬上吃著檳榔。城裡沒有居民。只有茅竹之屋數十百區。全是軍營和官署。黎桓瞎一隻眼,受詔書也不下拜,推說打仗墜馬傷腿。宴會時群臣唱舞不一。他一生氣就當場打人。宴完他帶我們到海邊去叉魚為樂。每叉到一條,群臣就歡叫一番。又叫人抬了一條幾丈長的大蟒到我們住的館驛來,送我們做菜吃。又送了一對活虎。我們只好全推謝了。(筆者說,如送給咱,必欣然受之。)如此情況,宋竟然還勝不了,邊將也防不了,真是可怪。大概全由於不能合力同心之故,所以讀歷史最能啟發人心。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黎桓死了。諸子爭位大亂。最後由黎龍廷繼位。宋封交阯郡王。兩年後來求在邕州互市(通商)。朝廷怕他們乘機入寇,不許。黎龍廷年方二十六歲,十分殘暴。大臣李公蘊把他趕走殺死。把他的弟兄也全宰了。宋真宗說蠻族弒篡相循,甭去管他。再封李為交趾郡王。真宗天禧元年(1O17)又加封為南平王,李公蘊四十四歲就死了。他的兒子李德政襲爵,要發兵二萬幫宋室去打廣源苗族儂智高。宋室怕他增加搗亂,誇獎一番,謝卻了他的好意。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德政死。子日尊繼,熙寧元年(1065)他自稱大越國皇帝,幹了五年就死了。宋室居然派員去弔祭。等到李乾順繼位後,宋室要割邕州的廣源地方去換以前被擄的邕欽二州人民一千人。結果等了很久才歸還了二百二十一名。男人全在額上被刺了天子軍三字,女人在左手上刺官客二字,以羞辱宋朝。此後四傳至李昊旵。昊旵無子以女兒昭聖主國事。於是讓位給她的丈夫陳日照。從李公蘊至此凡八傳歷二百二十餘年。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同時也是元世祖中統三年)封陳日照為太王,其子光昺為國王,十二年後宋室滅亡。總觀宋朝對越南僅有個宗主國的名義,雖受的侵擾不大,卻處處吃虧,詔書上還得說些既知悔悟,情有可原,推誠效忠,殊堪嘉獎一類的肉麻話,安能被越人看得起。兩三年一貢,送來的犀象倒也不少,好歹也還有點面子。究竟越南也是讀孔孟之書的地方。他們的官制,科舉也全效法中國,國王總要得宋朝的冊封才算是正統。     三、元世祖二次興兵 鎮南王連番破敵   公元一二五七年元憲宗繞道南方要滅宋朝之時,大將兀良合台率軍先平定大理(雲南),移兵攻交趾。國王陳光昺三次拒絕招降,並把三次的使者囚禁起來。元軍分道進攻,師抵洮江(今富良江),越以象隊為先鋒拒戰。元軍從未見過此等大獸,不敢應戰。兀良合台的兒子才十八歲率領善射的弓手猛射象群,象受傷返身而逃,把隨後的步兵衝的大亂而敗。第二天日照拆斷了扶鹵橋,列陣對岸。元軍不知河水深淺,沿江向天而射,箭墜水不浮之處就是淺處,騎馬涉水渡河。越軍大敗,日照逃入海島。元軍進入都城,從獄中尋出派來招降的三位使者,全被竹片穿入肉中綑著。拔出竹片來時就疼死了一位。兀良合台大怒,把全城燒光殺光。住了九天,蒙古人受不了天氣的炎熱,只好下令班師。日照回來傳位給兒子光昺那時宋尚未亡,所以宋理宗封日照為太王。日照叫他的女婿送禮物給兀良合台,請轉送元憲宗。憲宗遣使叫他親自來朝。日照當然不敢去這是越南的一貫政策,永不改變,國王永不敢出國。

  三、四年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派兩位中國官傳諭越王,大意道:只要來降,絕不打你。你們的衣服和風俗也不必改。光昺稱臣,被封為安南國王。世祖叫他三年一貢,選儒士、醫生、算命的、各種工匠,各三人來朝。又要蘇合油、光香、金銀、丹沙、犀角、玳瑁、象牙、白瓷盞等物。並派納拉丁做駐安南的達魯花赤(總督)。光昺上表:除請免派儒醫工匠之外,一切接受。以後又發生不肯下跪接詔,請免派達魯花赤等的問題,世祖叫他報人口數目便於徵兵及課稅,更要他親自來朝見至少也得派子弟來。陳光昺仍謝罪入貢,和對宋朝一樣的推諉。世祖十四年(1277)光昺卒。子陳日烜立(因未請元廷批准而自立為王,故從此元朝稱安南王為世子)。世祖派柴椿去叫他入朝,他設宴於廊下,柴椿不坐,於是陳日烜又差官來謝罪,改宴於集賢殿。至於去大都的事,推說怕體弱死在路上。貢上二象。世祖大怒,告他:你再不來,可用金鑄你身,以明珠為目做代表。並選各種人才二人來。否則你快修理城牆,等天兵降罰。陳日烜只好派他叔叔陳遺愛去元朝見。世祖一想,乾脆叫陳儀愛回去當安南國王。叫安南宣慰使柴椿、都元帥李振等帶軍千人送陳遺愛回國。被陳日烜殺了。然後又賠罪進貢(這次是玉杯、金瓶、白猿、綠鳩,越發的不值錢了)。

  古時越南的最南端只到順化之南。再向南就是占城國,和越南也是仇敵鄰居愛打架。元世祖派鎮南王托歡去遠征。元人有因征日本舟師遇颱風以致全軍覆沒的經驗。所以要安南借路助糧。越人多疑,拒守邊境,推說由本國至占城水陸全不便,寧獻軍糧不肯借道。脫歡大怒,分兵兩路,西路主將是李羅合答兒和劉深,從邱溫縣進軍。東路由怯薛撒略兒和李邦憲率軍從邱急嶺前進。脫歡大軍隨東路之後。由此可見軍中蒙古兵和漢兵全有。另有一軍南下攻佔城國,暫按下不提。東路到急保縣被越軍所阻,於是攻破可離隘、嬰兒關,到洞板隘又勝。聽說陳日烜的從兄陳峻駐軍隘門,派人去叫他讓路,他不理,元軍分六路進攻。打到萬劫江,諸隘盡破,陳峻有船千艘,脫歡臨陣督師,造木筏做浮橋,渡富良江。陳峻大敗而逃。這時西軍已攻破支凌隘。

  次年正月陳日烜自領軍十萬與元軍大戰於排攤。大敗。退守瀘江,又敗走。於是陳日烜又使出老法兒來,上書謝罪,請元軍班師。元軍不聽,進入國都(稱東京,即古交州),才知道陳日烜早已自稱大越國皇帝,已禪位給太子陳行紹。建立宮殿,正門稱大興之門。這時,陳日烜仍聚兵於天長。於是陳峻領水軍聚於萬劫江口,等到攻占城的元軍(主將唐兀鍀唆都)回來,與大軍會合。由水陸雙方大破陳日烜的舟師。越軍再敗於天安,又敗於海口。三日後脫歡在大黃江追擊陳日烜。他把妹妹送到元軍中請和,自己仍不肯來,並且逃到安邦海口,棄船藏於山谷間。元軍獲船萬艘,留了一些好的,其餘的全燒了。陳日烜輾轉逃到清化府,叫他的弟弟及宗族人等求降。安南人屢次大敗,但兵卻不見減少。加上天氣酷熱,雨水,瘟疫大作,元軍受不了,只好退兵,回到如月江。陳日烜在後偷偷地跟著,元軍到冊江尚未渡河。忽然竹林中毒箭齊發,元軍死傷甚多。脫歡在眾將力保之下,才逃出險境。這是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征越的第一次大敗。北越山林既多,天氣酷暑,越人得天時地利之便,自古就善打游擊戰。以元軍之強,結果仍敗績而回。而無恥的是陳日烜緊跟著就派員上表進貢了。世上竟有這等的外交政策奇也不奇?

  當然世祖是不吃這一套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仍大舉伐越。預定把安南改為中國的一省。總司令仍是鎮南王脫歡,另有征交阯行省左丞(等於今天的交阯省主席),名叫阿八赤。發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券軍七萬人,船五百艘,雲南兵六千,四川黎兵(苗族兵)一萬五千。這次漢將漢兵極多。軍糧十七萬擔由張文虎督運。陳日烜聞知,馬上進貢求饒。十一月大軍抵思明州。漢將程鵬飛領漢券軍一萬由西道入永平,奧魯赤率萬人入女兒關。樊楫與烏馬爾率舟師由海道經玉山雙門安邦口,擊敗安南水軍。程鵬飛連勝十七戰。鎮南王脫歡進抵茅羅港,大破浮山寨,命程鵬飛以兵二萬守萬劫口,烏馬爾、阿八赤用水陸聯軍直攻安南城。脫歡大軍渡富良江至城下。陳日烜及其子逃入海中,追之不及。

  可是沒想到,運糧船隊到雲屯山卻遇到敵人,死傷甚多。到綠水洋敵人更多。船也擱淺。張文虎料難取勝,於是把米沉在海裏。大眾乘輕舟退回瓊州(海南島)。這一來大軍缺糧,入山搜米。脫歡退到萬劫。不過這問題並不嚴重。因為安南是魚米之鄉。阿八赤攻破三江口的三十二所堡壘,得糧十一萬三千擔。烏馬爾到安邦海口等張文虎,不遇。撤回萬劫,沿途搶得米糧四萬擔。陳日烜派他的哥哥來洽降,脫歡知道這又是他們藉故拖延的詭計。果然當夜越人就來劫營,脫歡氣極,要火焚都城,總算被左右勸止。眾將眼看天氣已經大熱,雨季要到,糧也不夠,不如退兵,脫歡贊成。叫樊楫和烏馬爾率舟師先發,被安南水軍攔截,全軍覆沒。程鵬飛領精兵保護脫歡退到內傍關。安南兵大集。萬戶(元官名)張均領三千精兵殿後,力戰得脫。元軍探知越兵三十萬正守在女兒關及邱急嶺一帶,阻斷歸路。諸軍且戰且走。越人在山坡上大射毒箭。阿八赤陣亡,脫歡由單已縣到盝州,再跑到思明州。令奧魯赤率諸軍北還。這是世祖的第二次征越失利(至元二十五年)。   這次,陳日烜果然鑄了個跪著的金人做自身的代表送大都贖罪。所獲之物且一概送還,俘得的元軍也全數放還。不過額上全刺了天子兵或投南朝三字,至元二十七年陳日烜死了。子日燇立。   至元三十年(1293)世祖又要遠征越南,命劉國傑和昔里吉二人為帥,預刻湖廣和安南行省的大印兩顆,分頒二將。定購蠻船能裝百斛(千斗)的一千艘。軍隊五萬六千五百一十人。糧三十五萬擔,馬料三萬擔,石鹽二十一萬斤。先發軍餉,軍人和水手各發鈔、銀二錠(折成制錢,再用軍餉鈔票代替)正要分水陸兩道齊發之時,世祖駕崩。大軍解散。第三次的大戰就從此作罷。陳日燇上表慰國哀,少不得獻上土產。   元成宗即位(1295)凡十一年,武宗即位凡四年,仁宗即位時日燇已死,世子陳日套遣使來賀。仁宗皇曆二年(1313)安南兵三萬入侵鎮安州,歸德州,日套自侵養利州。久不退兵。朝廷下詔質問。安南回報說邊鄙鼠竊輩,本國安得而知元朝此時國力已遠不如前,也就不了了之。其實此時安南已越過馬援所立銅柱二百多里了。一三二〇年仁宗和日套全死了。元朝由英宗繼位,安南由陳日爌當世子(自日烜以後不封王)。英宗做了兩年皇帝。泰定帝即位第二年寧遠知州(官名)報告安南士官押那搶劫財物,擄去人民,請朝廷下令歸還。第三年安南將阮叩侵略思州路。朝廷全無辦法。那時有個逃到中國來的安南貴族益稷,久居鄂州(湖北)三十多年,倒被封為安南國王,不過只能在中國當流亡政府。陳日爌死,陳日㷆立。順帝即位第一年(1333)越人侵擾龍州羅回洞,朝廷責問,安南大言不慚,竟說該地原屬於他們的。過了兩年之後,陳日㷆退位,專心學道修仙,自號太虛子。傳位給兒子陳端午。至此安南四代未封王爵。順帝封陳端午為王。此後三十年彼此尚屬相安,不過國王已換為陳日煃了。     四、明軍窮追捕逆首 維潭長跪鑄金人   陳日煃聽得元朝已亡,明朝天子太祖登基,大將廖永忠屯兵兩廣,趕快上表稱臣進貢。太祖龍心大悅,封安南國王,賜駝紐鍍金銀印,大統曆(元朝新君即位也全賜一本日曆)還有四十匹織金文綺羅紗。使臣抵越時日煃已死。世子日熞即位,太祖賞了白銀五十兩做奠儀(按說實在太少了)。洪武四年(1371)陳日熞被伯父陳叔明逼死,向明廷說是病死。叫他的弟弟煓攝政,攻占城,戰死。由其弟煒代理。這時,明太祖叫安南助雲南軍餉,倒也乖乖送了五千擔。爾後,丞相黎季犛又弒煒,立陳焜。建文帝時,黎季犛又弒陳焜。另立陳顒,一時性起,乾脆大殺陳氏宗族,自立大虞國,改姓名為胡一元,說是唐虞的後裔胡公之後。傳位給兒子胡奎。其實政權還是他的。不過陳氏的王朝是亡了。黎季犛父子當然不敢把真相報告明廷。不久占城國王因時受安南的侵擾,向明廷揭發黎氏的內幕。同時老撾(寮國)送了一位陳天平(前王烜的孫子)來見明成祖。成祖等越使來賀元旦之時,把陳天平叫了出來,越使無言可辯。成祖叫安南來迎陳天平回去做國王,還要他們歸還以前所侵佔之地。於是派五千兵送天平回去做國王,誰知一入雞陵關,竟全被伏兵殺了。越南少不得再上表賠罪一番。   以成祖之盛,威鎮華夷,那能裝聾作啞?乃決心征討,永樂四年(1406)七月派朱能為總兵官,沐晟(雲南王沐英之子)及張輔為左右二副將軍,李彬、陳旭為參將,率大軍南征。中途朱能死,以張輔代理。節節勝利的進到芹站,造浮橋於昌江。前鋒到了富良江北,越人沿江立木欄及土城九百餘里。發江北人民二百萬來守。詐稱七百萬。想拖到雨季,明軍自退。這回成祖早已料到這一招,已經命令張輔於明春前,必須滅賊。有此軍令,攻略自是不同,乃於十二月攻破多邦城,沿富良江南下攻東都,越軍棄城而走,再攻西都,越人自燒宮室,潰軍駕船入海。明軍對來降的郡縣都接受。對反抗的一一擊破。在木丸江上大破黎季犛軍。黎率殘部分乘幾艘船逃走。明軍窮追。五月把季犛父子活捉於高望山,戰事一舉平定。   這時,有一千一百二十位安南耆老,聯名請求把安南合併於中國。成祖乃於六月下詔改為交阯舊名,立十五府,三十六州。廢苛政,選拔文武、陰陽及醫藥人才九千餘人,很客氣的送至北京。清代的故宮是由明宮改築的,而明代建築時用的工程師中有位越人名叫阮元,不知是不是在這批人中所送去的。   陳氏為王時有個大臣姓簡名定勾結了阮帥、鄧景異等等一幫人,等明廷大軍一退,立刻出來,自稱大越國。不少州縣跟著響應。成祖命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晟去剿,中伏敗於生厥江,成祖的脾氣和忽必烈差不多。非使敵國降服不可,永樂七年發江南各省兵四萬七千人,由英國公張輔為統帥。他知道從陸路不易攻,只用水路。駐北江先造兵船。連破慈廉等寨。敵將阮世每有舟師六百艘。明軍趁西北風急,弩箭、砲火齊發,奪船四百艘。這時簡定找了一位陳季擴做皇帝,冒充前安南王陳氏的子孫,遣使求和請封,張輔把來使斬了。把若干江河海口的木樁全拔了。十幾天後,水陸兩軍會師清化。簡定的部下散逃。明軍窮追簡定,他逃入山中,大索不得,從此失蹤。   這一次的戰事極長,明軍轉戰各地,場場得勝,但是此起彼落,老打不完。張輔、沐晟等立下斬草除根的決心。永樂八年時陳季擴乞降。成祖心知其詐。雖然答應,封他做交阯佈政使,但是大軍不退。九年又繼續開戰。十一年射傷鄧景異,活捉了。不多久,阮帥也被擒,全都就地正法。陳季擴逃到老撾。老撾政府怕明軍追來,請讓他們自己去捉。張輔不理,派師佑領軍追入金陵箇,把陳季擴和做丞相的弟弟全活活捉回。其餘的高級幹部在歷次戰爭中也悉數擒捉,殺了個精光。從永樂四年打到現在有七年了,才算告一段落。十二年二月班師回北京。不久又派張輔鎮守交阯。十四年改派豐城侯李彬代鎮。此次的戰爭時間最長,打得最徹底。雖解決了若干問題,仍不能徹底根除。越南是個彈性極強的民族。   明朝軍制中有監軍的太監。這時有管軍需的太監馬騏以採辦物品為名,大索珍寶。越人又群起反抗了。一時大亂,其中以黎利一股最強。孫彬忙得團團轉。十八年總算暫平,黎利逃掉。二十年孫彬累死了。成祖命陳智繼任。此人素無將才,不知如何進攻。屯兵不動,坐視各地暴亂。宣宗即位(1426)派王通為征夷將軍也是一個飯桶。打了不少敗仗。由陸路敗回廣西。宣宗因群臣都請治罪,勉強判了死刑,但並不執行。宣宗六年封黎利署安南國事。八年黎利死。安南雖然反對中國,可是一切文化政治全學中國。英宗元年(1436)封黎利子黎麟為安南國王。   以後其子濬,被其兄所弒,弟灝即位,北擾兩廣及雲南,南侵占城。宣宗十年黎灝死,後代有暉、瀅繼立,被大臣莫登庸所篡。黎氏王朝亡,全國大亂。此時正是明世宗的嘉靖十五年(1588),打算派兵征伐。大臣意見和戰不一。十九年右都御史毛伯溫到安南。莫登庸領了兒子及宗族和大臣等蓬頭、赤腳跪拜呈上軍民籍冊,求永做藩臣。毛伯溫當然准許。   此後國內又亂,莫黎二族互爭,分為兩國,不必詳說。明神宗二十三年(1595)兩國全遣使去見明朝的左江副使楊寅秋,經他調解,叫黎維潭把高平郡讓給莫族居住。二十五年封維潭為安南都統使,按元朝往列進呈代身金人。以前黎利和莫登庸送京的金像都是鑄成囚首面縛跪著形態。黎維潭因已被封官,遂做成站著的金人。這下又觸怒了明室,中國官說他太倨傲,勒令改鑄成爬在地上的樣子。背上還鑄上字:安南黎氏世孫,臣維潭不得匐伏天門。恭進代身金人悔罪乞恩。(原鑄當然沒有標點符號)。二十七年黎維潭死。維新、維祺繼立。莫氏日弱但還沒亡。   安南的元首對中國方面自稱為臣,公文上用明朝的年號,對內則自稱皇帝,不但另有自己的年號,而且名字也有兩個。一個對明,一個對國內。真應了中國的一句成語:首鼠兩端。   鄭和第一次出海是成祖永樂三年八月(1405),最後一次回來是宣德三年六月(1428),全由中國直航占城(南越),從沒到安南。一則繞東京灣不便。二則正在戰亂,也不便去宣揚國威。   五、慶元旦清軍遭夜襲 戰諒山子建奇功   清順治初年安南都統使莫敬耀上表稱臣,這時莫族已極弱小,十六年(1659)黎維祺自稱越南王奉表,貢方物。以後是維禔、維禧、維(示定)、維正等繼立。康熙二十年(1683)莫族嗣絕。安南方面又有維祹、維祜、維禕、維端為王,到乾隆五十年(1885)時有了二十年的平安。安南向來不挨打就內亂。這回是難得的。   五十一年。阮鄭二大家族互攻,各自稱王,後阮氏滅鄭。五十二年黎氏王朝新王黎維祁聯鄭氏餘黨抗阮,敗逃至廣西邊境求清廷保護。阮黨又分裂相鬥。阮惠得勝,還厚著臉皮向清廷請賞,康熙大怒,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率軍,分三路攻越。   正路十月末出廣西鎮南關攻諒山,水路由廣東欽州經烏雷山攻海東府(據說是唐以前的海道),另一路陸軍從雲南蒙自到安南的洮江(明代沐晟舊道)。武器主將孫士毅率兩廣兵一萬,雲南軍八千由提督烏大經率領。此外尚有苗黎等士兵,一路上勢如破竹。   十一月十三日正路軍攻過壽昌江。十五日進兵球市江,江闊,南岸依山,高於北岸,敵方列砲。清軍假裝運竹木要做木筏。實則派軍繞到上游,夜裏用小船運了些軍隊渡過去。十七日清軍在北岸裝做要乘筏渡江,此時前天夜渡之軍已繞到敵軍背後的山上,乘高下擊。敵軍大嚇一跳,潰散了。十九日攻富良江,先到遠處找了幾隻小船來,趁黑渡過,奪了三十隻小船來,輪流運了兩千兵過去,族人在夜間不知來兵有多少,心一虛,就一哄而逃。這時的安南國都稱為東京,臨江而建。清軍開進城去,舉目而望但見城牆是矮矮的土牆,種了些竹,內有兩座磚城算是王宮,宮室早已打爛了。   清軍獲勝後,藏在民間的國王黎維祁在半夜裏來求見孫士毅,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拜謝救命之恩。康熙有遠見,早將冊封和王印送了去,孫士毅在二十二日宣佈冊封的大典。這次清軍大勝,兵雖只有兩萬而後勤運糧的倒有十萬人,不可謂考慮不周到了。   可惜的是,當乾隆皇帝命孫士毅班師還朝時,孫士毅好大喜功,還想把阮惠捉到,不肯退。於是戰事的另一幕揭開了,五十四年正月初一,清軍正在慶祝勝利時,沒想到半夜裏阮惠的游擊隊大舉偷襲,清軍倉皇應戰。阮軍以大砲放在象背上衝進清營之中,黑夜裏,清軍難分敵我,自相蹂躝。黎維祁見機不妙,帶著家人先逃了。當孫士毅逃過富良江上的浮橋時,為斷敵軍,遂把北端的繩索砍斷。可是,橋斷了,敵人固不能追,留在南岸的兵丁人夫萬餘人失了歸路,全擠死在江裏了。孫士毅逃到鎮南關,把關外待運的兵糧軍械全燒了,點數一下自己的軍隊,回來的還不到一半。倒是雲南軍因嚮導好,全師而返,黎維祁母子也投靠了去。帝命孫士毅押解進京等罪。派名將福康安代理。這次又和宋元明的遠征相同,全是先勝而後敗。前幾年,美軍在越南打來打去,總是不得要領,想來實在連元、明、清都不如呢!   自古安南的外交政策,和中國打完仗之後,必來賠罪,果然阮惠上表悔罪,並改名光平。乾隆帝一想黎維祁真太軟弱無能,乾脆封阮惠做安南國王算了。把黎維祁和殘部叫到北京來,歸入漢軍旗(清軍編制)。以維祁當佐領(一旗的統率官)。所以在北平城裏有條街叫做安南營。並在江寧、奉天、黑龍江也安插了不少人。   乾隆五十五年高宗皇帝八旬萬壽,阮光平來朝,到熱河避暑山莊面覲。越南王親來中國曠古所無。皇帝大悅,賜御筆詩文,中國冠帶,位列親王之下,郡王之上。後來才知道阮光平並沒有來,是他的弟弟冒充的。如此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寧不令人氣煞,五十七年阮光平死,子阮光纘立,年幼,不久另一派姓阮的又掀起內戰。   阮光平篡國以後,因國用虧虛,叫總兵十二人暗招中國沿海亡命之徒,領船搶劫長江之南沿海各省。被中國參將李成隆涉水上船搜出派令和銅印四顆。海盜的首領名倫貴利(廣東澄海人投附安南)被浙江巡撫阮元抓到,剮了,供辭報入朝廷。阮光纘推說不知求赦。   阮光平的一派稱新阮(也叫西阮),另一派以阮福映為首,稱舊阮,攻滅阮光纘,奉表投誠,嘉慶皇帝因阮光平父子操縱海盜,罪有應得。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讀者注意不叫安南了,其實越南是漢代之名,包括兩廣之地)。福映在位二十一年死,子福時立,咸豐八年(1858)三月法軍攻西貢。轉入另一場大戰。   在明末就有天主教神父來越傳教,路易十五打算通商未成。乾隆五十一年阮光平曾命其子至法求援。次年訂同盟之約。同治元年(1862)拿破崙第三派海軍伐越,割下交阯的邊和、嘉定、定祥三省(西貢在內)並賠款二千萬法郎。此後廣西土匪逃入越南,國王請清朝提督馮子材入剿。同治八年法國又割了安江、河曲、永隆三省。北部則土匪大亂。背後自有法軍主使,各省守臣多降。惟太原省的守臣招不肯聯法的黑旗軍劉永福(原是廣西人)相助,設伏活捉了法將安鄴。劉被任為提督。光緒七年雲貴總督劉長佑上了一篇奏摺。分析法國的野心極詳細而中肯。連法國的政治情形也知道。可惜在此無暇引用。中國邊界嚴密防備,新式的兵艦八艇出防北海。吏部主事唐景崧請清廷准赴越招撫劉永福。   如此拖到光緒十年,中法兩國幾次和議全不成功。邊界上的小接觸也很多。六月十五日法海軍攻基隆砲台。唐景崧拒戰。戈登陣亡。但澎湖已先失守。八月清廷命岑毓英攻北圻。蘇元春得勝於陸岸縣。唐景崧、劉永福、丁槐大捷於宣光。十一年廣西鎮南關失守,全省大震。調馮子材去協防。他在關內十里兩山之間隘道築土牆三里。法軍砲轟急。七十歲的馮子材首先率二子(相榮和相華)提刀衝出。眾軍感動,一齊跟上,法軍彈盡大敗。此為清末對外之第一次勝利。其他各處如雲南軍的臨洮之戰也大捷。可惜捷報尚未到北京。總稅務司英人赫德(中國關稅已不能自主了)調停兩國講和簽約。法退還澎湖,清不賠軍費,越南歸法保護,前方將士大憤不肯退兵。清廷嚴令撤回。於是越南乃淪入法人之手。   按歷史眼光看來,越南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益。表面上非常恭順,實則乘機搶掠,無惡不作,成為中國的一個包袱。這次中共從同登、諒山、老街等地攻入越北仍是用元明的進軍舊道。因為群山之中只有這幾條河谷平地可以行軍。至於戰果方面,由於天時酷熱,地多山林,民狡而眾,外軍不能久駐,早晚不能自保。法軍鎮壓了四五十年也終有奠邊府之失。中共及早撤軍,大概也是同一因素吧!   本文內古代地名太多,因時間關係不能全查出今日該是何地,尚請讀者原諒,賜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